寺庙宗教活动方案

宗教寺庙报告

:寺庙

篇1:寺庙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管理 促进规范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县寺院管理工作作一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寺院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平安寺院”建设、寺院社会管理和民

主管理规范化活动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寺院管理工

作,取得了在维稳严峻时期未发生任何问题的良好成绩,确保了我县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大

好局面。

(一)明确职责,落实寺院管理责任制。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宗教

报告

寺庙的法律主体性质

寺庙用地政策

千万不要经常去寺庙

相关部门始终把寺院管

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寺院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委重视,围绕省、地的安排

部署,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曾多次传达学习有关寺院管理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并结合

我县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适时听取寺院管理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寺院管理工作中的

重大问题。部门参与,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政法、统战

及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寺院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落实责任,县委明

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为寺院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配齐各乡镇专职干

事,把寺院管理工作与基层党建、经济、社会事业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实行乡镇领

导包片、驻村干部包寺的责任追究制。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宗教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

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年初由县委统战部与各乡镇签订寺院管理工作责任书,落实全年工作任

务,年终制定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环节,对寺院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极大地调动了乡镇

寺院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方式,深化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我县把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贯穿于寺院管理工

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讲,结合寺院

法制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及各敏感节点,县、乡组建法制宣讲组深入各寺院及村

社,采取召开宣讲会、现身说法、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宣讲活动。近年来,全县累计举

办各类宣讲会100多场次,参加人员达8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光盘400 多张。举办培训,统战、民宗部门每年邀请省、地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举办活佛、寺院民

管会成员、开学阿訇等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使他们更多地掌握民族宗教政策,更好地管

理自己的寺院。据统计,县上累计举办培训班10多期,参加人员达600多人(次)。积极推

荐,按照省、

地统一安排,累计选派58人(次)宗教界代表人士到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高级佛学

院、省佛学院、省经学院学习深造,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民族宗教

和有关法律法规。拓宽渠道,

今年我县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循化籍企业家的资助支持,在西宁举办了

为期7天的全县伊斯兰教阿訇培训研讨会,26名重点清真寺教长围绕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族宗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了发言交流,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主管领导及循化籍学

者全程参加培训研讨会,进一步探索了政府、企业、宗教界共同参与寺院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整合资源,加强民管会班子建设。为提高寺院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寺院内部管理

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维护寺院正常秩序,我县积极探索了民管会班子建设。坚

持标准,在民主推荐寺院民管会班子成员时,始终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办

事公道,有一定宗教知识和较高社会威望,管理能力强,特别是维稳当中表现突出为推荐任

用主要依据,确保寺院民管会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整合资源,在寺院社会管理专

项工作中,积极整合乡村社会管理资源,把6名乡镇副科级干部、14名乡镇干部和35名村

干部、群众代表充实到全县宗教寺院民管会,担任民管会副主任或成员,直接参与寺院各项

管理工作,确保乡村对寺院实施有效管理。健全制度,按照“简明、管用、能用”的原则,

从融合寺院传统寺规戒律和现行规章制度入手,修定完善了寺院内部管理各项制度,把制度

延伸到寺院 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了传统管理与现行制度

管理的有机结合。落实津贴,根据寺院民主评议委员会的评议情况和统战、民宗部门对寺院

民管会的年终考核情况,每年年终兑现700元——2000元不等的藏传佛教寺院民管会主任工

作津贴,激发了民管会班子管理寺院的积极性,夯实了寺院管理的基础。

(四)强化措施,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我县始终本着“宗教工作无小事”的理念,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大力气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确定定员,根据寺院规模、自养能

力、信教群众需要等因素,合理设定了寺院僧人、清真寺满拉定员,全县共确定僧尼定员x 名,满拉定员x名,并严格实行定员管理,不准超定员接收新僧和满拉,确保宗教人员队伍

与信教群众需求相适应。持证管理,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做好宗教教职人员证的颁发工作,目

前藏传佛教已办证人员x名,办证率达x%,经考试合格的x名阿訇换发了新的资格证,并实

行持证开学制度,促进了宗教人员的规范管理。清退流僧,结合寺院清理整顿工作,对不服

从寺院民管会管理、长期外出不归的x名僧人进行了清退处理,积极稳妥地遣返了私自到文

都寺学经的四川、甘肃及省内其他州县x名僧人,还清退了部分清真寺满拉,进一步净化了

宗教人员队伍。化解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宗教领域矛盾纠

纷“月排查(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 文 网:宗教寺庙报告)、零报告”制度,近年来,我县积极妥善解决了因教派、家族势力插手、聘任教

长等方面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x起,有效防范了因宗教矛盾引发的 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谋划,推动寺院公共服务建设。我县按照管理与服务并举的要求,积极把寺

院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仅在寺院社会管理专项活动期间,全县共投

资400多万元,实施了部分寺院的人饮、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向贫困僧尼发放电视机

25台、卫星接收设备150套,符合条件的68名贫困僧尼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了42户贫

困僧尼的危房改造项目,所有宗教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今年我县争取实施165名遵纪守法、

维稳当中表现好、住房困难僧人的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项目,使宗教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

的关怀,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

我县积极引导宗教界发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县宗教

界为南方低温冰冻灾害、汶川玉树地震和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达350余万元。并

组织宗教界有威望的人士,协助县、乡政府调处了x起草山、水源、地界、征地等民间纠纷,

有力地维护了我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六)着眼长远,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我县把近年来寺院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

成果,及时总结提炼,逐步 健全了各项长效机制。出台文件,印发了《关于依法加强和改进

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实施办法》、《x伊斯兰教清真寺社会管理安排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

件,对寺院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及相关部门职责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解决了寺篇2:

2011xx镇寺庙工作总结2011年xx镇寺庙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在县统战部、县民宗局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在创

建和谐寺庙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加强我镇辖区内寺庙的管理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

寺庙僧尼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寺庙僧尼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一是形成了由广大僧尼自己给

自己定制度、立规矩,自己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
二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项寺庙管

理规章制度,把制度作用延伸到了寺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
三是经过僧尼讨论和上级指

点,加深了广大僧尼对各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四是总结过去制定和执行相

关规定、制度的得失经验,在制度的制定上较好地实现了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是

明确了镇政府管理与寺院内部管理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中,落实了责任到人。建立了“三项机制”,实现了“四个目标”、“一个责任”落实了民管会民主管理下的主任

责任制,其他成员协助主任分别负责的寺院民主管理“两项工作”。在创建和谐寺庙工作中,我镇一是狠抓培训工作,不断提高

僧尼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认识;
二是认真解决寺庙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寺庙僧尼排

忧解难;
三是建立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

了民管会民主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信教群众脱贫致富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消 除民族歧视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

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

护国家统一。在寺庙管理工作中,我镇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寺庙管理领导小组,

加强对寺庙管理。二是明确了镇寺庙工作分管领导和一名民宗干事。三是加强对寺庙僧尼的

爱国主义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2010年以来共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0余次,并完善了寺庙

僧尼管理制度。四是为了加强寺庙文物管理工作,我镇出资1.5万元为日喀寺安装防盗门窗。

五是为了安定寺庙僧尼,我镇联系各有林业资源的村庄为寺庙解

决了3车柴火。六是为了广

大信教群众及日喀寺僧侣的交通安全,我镇联系相关部位,争取资金20万元修建了日喀寺公

路,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七是为解决日喀寺僧宿的危房改造,我镇组织干部职工为寺庙捐

款1.1万元。八是加强寺庙在各大节日和各种维稳敏感期内的值班安排。九是为了加强寺庙

消防安全,我镇还为寺庙配备了消防设施。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篇3: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本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解

决长期以来影响寺庙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维护藏传佛教领域正常次序;
发展壮大爱国力量,

孤立打击分裂势力,遏制寺庙僧尼自焚、聚众滋事等破坏活动,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寺在

实现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和谐、寺庙内部的和谐、寺庙之间的和谐、寺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

和谐、寺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等方面开展了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本寺每一个僧侣。

1.三人一组,轮流值守寺庙财物、并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2.严禁本寺庙僧侣跨区域从事宗教活动。同时要求。信教群众也

拒绝本寺以外的僧侣到

本寺区域从事宗教活动。

二、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和谐、人性的方法感化每一个僧侣和信教群众。

1.困难群众免收念经费用(指大型念经活动)。

2.免收个别群众单个到寺念经费用。

3.全寺僧侣开集体伙食,轮流值日做饭。

4.寺管会班子成员生活补助全部用于补贴集体伙食。

三、加强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规范全死僧侣和信教群众的言行。

1.集中收看新闻联播。

2.定期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扎西仁青岭寺寺管会.2012年11月15日篇4:2011寺庙管理工作报告***寺庙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4月23日,乡党委书记***持召开了***寺庙管理工作会议,全乡干部和3名寺

管会主任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江达县委办公室关于召开统战民宗寺教工作会议

的预通知》(江委室【2011】18号),组织集中学习了2010年来县委县府制发的一系列涉宗

工作文件,总结了2010年来***的寺庙管理工作,对近段时期寺庙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寺庙管理工作打算。现将

***2010年来寺庙管理工作汇报

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两座日追,一座寺庙,分别是位于岩比行政村岩比自然村的真空日追,宁玛教派,

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旦

曲空;
位于德巴行政村额龙自然村的乐噶日追,宁玛教派,占地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 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成罗布;
位于格达行政村格达自然村

的卓东寺,占地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定编数19人,实有僧人19人,寺管

会主任西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寺庙管理制度。***联系乡干部分片包村、包寺工作制度,

按照领导干部包寺制度, 分别组成3个寺庙工作组开展工作,定点、定时赴各寺庙对寺庙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

指导。乡党委政府把寺庙的管理纳入全乡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将寺庙作为一级组织看待,加

强对寺庙和僧尼管理,掌握好寺庙和僧人的动态。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寺庙管理措施落实。为不断加强寺庙管理工作,按照从

属地管理原则出发,按照主体教育活动期间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寺庙管理长效机

制,并督促寺庙严格按照制度措施落实,各寺庙、日追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

规,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为加强对寺庙、僧人的动态掌控,制定

了周汇报制度、月联系制度,随时随地掌握寺庙和僧人的情况。

(三)狠抓教育,引导僧人懂法、守法。 立足于法制教育,着眼于防范,是建立健全寺庙惩治和预防机制的重要措施。我们把夯

实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为切入点,将寺庙管控防范机制纳入乡维稳工作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多

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形成以稳定为荣的良好

社会氛围。

同时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不断规范寺庙僧人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寺庙不稳定现

象的发生。

(四)加强乡政府班子自身建设,促进寺庙管理工作

1、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学习贯 彻国家关于寺庙的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用

科学发展观物质头

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水平和素质。

2、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为寺庙管理工作做好带头作用。密切

联系寺管会,强化寺庙管理措施落实,推动寺管会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选派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的机关干部到寺管会蹲点,强化党在僧人中

的威信。同时对选派干部做好工作台帐,掌握选派干部的工作情况。

4、充实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措施落实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制

度管僧人。

三、取得成绩

在乡党委、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各寺管会的积极配合下,一年来,我乡三座寺庙均能严格

落实乡党委、政府发热工作安排,能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能执行各项制度。没有发生一

起因寺庙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故,没有组织过一次违反规定的宗教法事活动;
通过平时的督导

检查,平时的学习制度贯彻落实特别好,能按照一周两次组织僧人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广大僧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认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了爱国主

义理念,加强了遵纪守法意识。

四、存在问题

当前,寺庙僧人在贯彻上级关于寺庙管理的重大决策,开展正常佛事活动上是比较好的。

但在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寺庙管理的状况还远远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些僧人法制观念淡薄、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听取片面之

词等现象还依然存在。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要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僧人认识。1、运用主题教育成果,狠抓僧人宗旨

观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僧人能明确行为规范,强化自律行为。2、注意把握僧人教育的

时机,突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以身边的案例、活生生的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

根源,使僧人接受教训,得到警示。3、积极探索教育的寺庙僧人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

因地制宜,采用僧人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

(二)要健全寺庙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僧人。建立健全并严

格执行寺庙管理规则,

强化寺管会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和寺庙重大事项由寺管会会议讨论决定,防

止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执行寺管会会议事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

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寺管会工作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图,并强化监

督制约,使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程序等形成制度,真正达到公开、透明、全面、

真实。

(三)加强监督,通过监督制约寺管会责任。1、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定期督促检查各

寺管会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2、强化寺管会成员在乡月例会上承诺制度。3、强化寺管会和僧人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好寺庙民主生活会和民族评

议工作。

(四)强化责任追究,通过追究督促寺管会依法管理僧人。1、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寺庙建设管理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抓住反映强烈的突出

问题整治。2、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

3、及时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件、举报信,定期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

(五)针对情况,领导班子要提出相关要求,其内容可以是:一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

必须严格按照《江达县宗教管理八严禁七不准五必须》的规定和县民宗局及乡党委政府的要

求,加强寺庙及僧人管理。二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在每月必须召集僧人进行集中学习,主

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民族区域政策、法律法规等。三是各寺庙、日追就所开展的宗

教活动必须提出书面报告,由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后,才能组织和开展宗教活动。

四是未经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乡党委政府将坚决予以取缔。五是各寺

庙、日追要严格僧人请销假制度,僧人外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由民管会主任签字后,报乡

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外出的僧人,乡党委政府将篇5:2011年金达

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2011年金达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

一、基本情况

1、金达镇2008年原有僧尼

名,编内

名,编外

名。“3.14”、

“3.15”事件后清退僧

尼 人(编内29人,编外2人),劝退 人,自退 人,共计 人。开除寺籍 人,去世 人,现 篇2:佛教寺院调研报告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 者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 2011 级 110301026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

佛教文化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瑰宝,饱含着无量无边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文明。是人类精神

文明的最大宝库,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就。在利用佛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挖

掘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让它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调查当地对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
佛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情况,主流思想;
人们对于

佛教思想的认识传播途径等。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考察佛教

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建议。

2.

2013年2月14 ——2013年2月17 3.对象:

达州市佛教旅游景点,信教群众,普通群众

4.调查方式:

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

5.正文

一、主要佛教景点

(一)三教圣地真佛山真佛山位于四川达州市达县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属于国家

aaaa级风景区。真佛山寺庙建筑约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寺庙由“玉皇殿”、“天子

殿”、“金刚殿”、“大雄宝殿”组成。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佛教中观音生日)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

的香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人们会从山下的土地庙开始往上参拜,由阶梯

徒步到最后的大雄宝殿。

(二)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县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 公里,西至景市乡约1.5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

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

大景点。

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

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42.65米,底层边长3.6 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0.23米,基座为须弥座,高0.47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 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

(三)大竹凤凰寺古寺始建于唐朝,天授元年(公元690)据残碑记,名“龙圣堂”,兴盛于乾隆年间,游

方高僧越莲禅师上心下提雷老和尚,扩建寺院,更名凤凰寺,规模宏大,有四十八堂,各殿

飞檐琉瓦,金碧辉煌,非一般小寺。凤凰寺处于崇山峻岭,林竹凤雅中,海拔大约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 度在16至18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冬无严寒,霜雪稀少,

春秋两季较长,四季分明,山脉起伏,山水秀,茂林修竹,草木苍翠,鸟语花香。

(四)通寺川区朝阳

位于通川区朝阳办事处龙爪塔社区的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朝阳寺,周环西外新区、

老城区、南城区,下面是新修的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洲河水从上游环绕寺庙而下,

山上有数百年的榕树、松树、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园林十分美丽,是一个花园式的寺庙,

是众人拜佛修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是原达城八景之一。

朝阳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72---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朝阳寺由龙爪塔和寺院两部分组成,龙爪塔气势

宏伟、壮观,佛像庄严、梵音不绝、尤其在明代无垢和尚和广玉和尚任住持时,盛极一时,

僧众达几百之多。庙会节日,远近朝山拜佛者,览胜观光者,云集此寺,斋堂炊米千斤亦供

应不求,一些达官商贾,也幕名来寺拜佛问法。

(五)通川区西圣寺

西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扩建。每逢晴日,

一抹朝霞从雷音铺山垭冉冉升起,犹如一团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夺目。正午,赤色如丹,霞

光万道,红霞漫天。西圣朝霞为原达城八景之一。西圣寺计划在5年内为寺院建成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

素餐厅、

茶园等,并对寺内环境,按照佛教文化之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将西圣寺建成当地十

分重要的十方丛林。届时西圣寺整体建筑将与凤凰山已落成的红军亭、凤凰楼、王家山农家

乐群等连城一片,必将成为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佛教色产的

集佛教、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佛教修行及旅游胜地。

二、呈现方式

达州市各佛教场所遗存的经文书卷、民俗礼仪、神话传说、楹联字画等精神性的文化传

统及其所附着的客观物质载体如:宗教器物、园林布局、雕塑造像、建筑修饰等构成了达州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佛教文化作为当地的主流文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寺庙文化

作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开发核心实体的佛教场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

动力,以和谐为目标,借助市场经济模式开发佛教文化并进行良好的对外宣传营销的寺庙场

所。神庙是佛教文化最大的载体,也从而形成了新的寺庙文化。当地的佛教文化旅游集中了

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各佛教场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文化开发,不仅可以增

加佛教寺庙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宗教场所自养能力,加大“创建和谐寺庙”活动力度,

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秩序。同时,也为政府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适应开创了积极有益的新方法。

(二)民生信仰文化

源于佛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信徒斋戒的日子。这一天,

人们会早起去寺庙点燃香烛祈福求平安,将寺庙旁边的井水带回家做饭,以求身体健康

延年益寿;
整天不近油荤,只吃素食,代表人要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干净纯洁。

信徒的种类也呈现多样性。有吃住在寺庙内的普通群众信徒,她们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

寺庙内的一样;
有每天坚持去寺庙参拜做早晚功课的普通百姓;
有初一十五去参拜的;
也有

只是重要佛教节日才去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影响着

自己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力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深厚

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受外部政策支持力度、认知水平、城市经济环境、

市民文明素养、自然因素及内部僧人观念及管理建设才能等因素的影响,达州市佛教文化建

设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这些问题及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责任缺失相关,最终导致佛

教文化建设的僵化、庸俗化或丧失,制约了佛教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观念错误,社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建设手段达州市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认知水准还处

于较低水平,且受传统观念尤其是历史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仍停留在

“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等肤浅认识上,对佛教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未能建立

客观理性的认识。达州市各级政府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宗教文化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未能准确区分佛教事务管理、

佛教文化及佛教旅游三者关系,具体工作中往往将旅游开发等同于佛教文化建设。相关重点

寺庙编制印刷或出版了介绍和宣传自身的书籍,但基本处于资料

堆积和抒情感怀的层次,对

自身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力度尚显薄弱。在佛教事务(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过程

中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缺乏专业的佛教文化建设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水平佛学素养及管

理才能的高僧大德,严重影响了达州佛教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商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州市很多佛教场所以自然风光欣赏或烧香拜佛为主,没有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

文化内涵。相当多的寺庙只满足于建庙塑像,设置香炉、功德箱等迎合大众的外围建设,在

大多数佛教寺庙,僧职人员所做仅仅是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一些经义小册子、维持秩

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进行佛教文化建设活动。更有甚者,某些佛教场所的开发建设不仅无

助于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自身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形象一些佛教寺庙弥漫着浓

厚的商业气息,商贩摊点随处可见,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与佛教旅游的商业化气息相伴生

则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其或直接在景区内开展,或依附在佛教场所的外围,呈现出专业化、

团伙化、普遍化的特征,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承受能力薄弱 受达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佛教自养能力所限,除净土寺、龙华寺和金山寺基础设施相对

较为完善以外,达州市佛教场所大多基础设施陈旧、寺院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较差,对外接待

条件堪忧,严重制约了佛教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佛教参观体验及旅游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佛教文化建设因缺少物质基础的支持而蔽而不彰,或付之阙如。以通

川区西圣寺和朝阳寺为例,西圣 寺自建立以来,现主持身祥法师观念过于保守,采取边募集边规划的方式建设寺庙,使

得西圣寺长期处于时建时停的状态、寺院内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垃圾遍地,殿宇空荡,难以

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满足游人的参观体验需求。每逢节假日和寺庙活动期间,人员拥挤,使

得本就不完善的朝阳寺不堪重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保护措施不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佛教历史文化高度依赖原生的、不可替代的宗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缺

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不能及时补救、修复。

而在维修过程中,如未采取专业化的维护手段,则可能转化为破坏行为。达州市各重点寺庙

本已在文革时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各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宗教自由政

策重新颁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寺庙的佛教建筑及文物保护因部门利益冲突、专项资金流失及

维修技术的原因对原建筑设施和文物本体的破坏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四、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州市政府应充分遵循宗教与社会

良性互动规律,积极调整自身职能,完善政策举措,按照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

立足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明确佛教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僧共建与社会参与相结

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事业。

(一)健全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宗教组织和宗教信仰者为主体,以宗教事业为根本依托,以弘

扬健康的宗教精神和价值为根本宗旨。”应进一步完善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尊重佛

教场所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意愿,由市政府牵头,民宗局、城乡

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管理、

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推进佛教文化建设。

(二)推进佛教文化旅游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地区开放条件下,佛教旅游服务是推进佛教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

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都是其它文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应尽快编制《佛

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达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发展重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

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内容,使规划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科学整

合全市所有寺院的佛教文化资源,共同打造达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建立佛教文化旅

游主体——寺庙与旅游产业主体——景点、景区和旅行社的协调运行机构,促进佛教文化与

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建立融洽的僧俗关系。加大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建设和

综合治理,坚决取缔看相算命、消灾辟邪等欺骗游客的迷信活动。

(三)加强佛教文化遗产日常维护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

第二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实物部分与佛教寺庙所特有的文化环

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应加强佛教寺庙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安装安全防范

系统与制定合理的防范程序,推动寺庙做到“保护氛围、图纸说明、档案记录、专人管理”

四有规范,提高保护水平。

(四)成立全市性佛教文化中心在达州市积极向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迈进的背景下,应加大力

度对达州市城区佛教文化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第一,整合篇2:康多寺院发展的调

研报告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 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

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

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

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

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 。

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

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

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

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

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

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

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

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

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

信教群众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

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5.12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

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的积极性。3.14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

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3.14事件的真相和达赖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

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

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

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

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

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

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

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

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 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

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 。

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

寺而建,这

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 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

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

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

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

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篇3: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数不尽,道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简

单的历史使得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以及政治组织上的迭出变化。如此

一来,作为历史最好见证的中国建筑更是将历史的变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莫过于宗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中的寺庙最为精华之所在。本次寺院园林的考察,不仅让我

更加设身处地的体验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灵动趣味,还让我对于宗教信仰与园林建筑内涵的融

会贯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归元寺入口

老实讲,归元寺我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以数罗汉为目的,在罗汉堂数完罗汉,

求到属于自己罗汉的签文便再在寺院中草草走上几圈便罢。这次去归元寺考察,认认真真仔

仔细细几圈走下来,竟发觉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够恢弘霸气的寺庙

也有着几分独特的趣味。

篇3:寺庙,寺观,宗教,祠庙 精确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

2014年8月1日

主题=寺庙园林 or 主题 = 寺观园林 or 主题 = 宗教园林 or 主题 = 祠庙园林 (精确匹配) 490 条 1

二、检索结果统计报表:

学术期刊(301) 检索式A:经筛选,您选择了301条. [1]王夫帅,李春青.景从云集:道教宫观园林北京白云观云集园设计理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4,03:26-27.[2]胡远航 李倩倩.潭柘寺——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4,05:166-168.[3]王早娟.荷花在唐代园林广泛栽培的文化因素[J].安康学院学报,2014,02:62-66.[4]罗金昌.福州寺庙园林研究[J].江西建材,2014,07:202+204. [5]黎宣,滕健.马来西亚大伯公庙植物造景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4,07:82-84. [6]甘娜,陈其兵.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01:117-120. [7]高露凡,张文竹,张晓宁.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爱情特征——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主题[J].现代园艺,2014,06:175.[8]胡远航,李倩倩.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以潭柘寺为例[J].园林科技,2014,01:43-46.[9]毛祎月.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2:277-283.[10]王慧,李静.寺庙园林对禅意空间景观设计的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14,01:15-19.[11]胡新月,刘亚,庄雪影.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园林植物及其特色[J].中国园林,2014,02:82-86.[12]王伟,唐贤巩,许琼,何鹏.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建筑,2014,02:67-69. [13]袁玲丽,邹伟民.巧于因借,古拙清旷——试论巴渝寺庙园林环境的特色[J].四川建筑,2013,06:64-66.[14]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06:26-33.[15]潘莹,赵晓峰,赵小刚.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J].才智,2013,36:229.[16]刘韵.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J].广东园林,2013,06:38-40. [17]孔繁恩.浅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以北京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3,06:50-52. [18]孔庆香,董然然,刘秀丽,陈瑞丹.浅谈梅的传统栽植及当代梅园景观营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S1:139-143.[19]李慧莲.浅析永祚寺空间的意境塑造[J].沧桑,2013,05:195-197.[20]李洋.生态文化视野中我国古代公共园林研究[J].才智,2013,30:293. [21]刘翼,刘琴.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部分园林艺术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10:36-40.[22]邓磷曦,王小德,孙苏南.天台宗美学在国清寺植物造景上的体现[J].福建林业科技,2013,03:171-175.[23]王昕娟,刘长禄,于东明.岱庙铺装景观特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28-432.[24]

石洪斌.浅析杭州城市园林的形成与特色[J].现代园艺,2013,17:73-74. [25]娄娟,娄飞.“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J].生态经济,2013,08:179-182. 2 [26]黄伦鹏,肖松涛,左奇丽.寺庙园林的文化内涵[J].中外企业家,2013,19:269-270. [27]刘琴,刘翼,徐凌彦,姜开梅,李卫琼,方其仙,凌青,李霏飞,李行.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园林要素调查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13,19:216-220.[28]姜丽南.“玛瑙寺”寺庙园林景观中的侘寂[J].浙江建筑,2013,06:13-17. [29]方鹏,武斌.龙塔公园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J].南方农业,2013,06:15-16+19. [30]徐寅岚,王春.古寺新颜 历史新篇——当代中国佛教文化旅游风景区掠影[J].园林,2013,06:66-70.[31]孙新梅,朱琳,何云核.杭州市佛寺园林植物景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7235-7239+7293.[32]朴永吉.传承古典园林,创新现代园林[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5:1-2.[33]邓子龙.结合北京潭柘寺谈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J].山西建筑,2013,15:196-199.[34]刘子晨.豫园的历史变迁特征及内外动因[J].建设科技,2013,09:78.[35]蔡宁姣.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研究[J].现代园艺,2013,08:158.

[36]王祖力,朱勇,胡晓颜.昆明黑龙潭道教宫观园林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4:61-66.[37]许静.谈“参悟佛道,和谐净土”的营造——以泰州光孝寺为例[J].城市建筑,2013,08:20-21.[38]刘涛.浅析中国宗教园林现阶段的现实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4:123+155.[39]李雪,魏开云.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昆明地区宗教园林发展[J].现代园艺,2013,07:59-61+77.[40]王祖力,朱勇.昆明圆通寺佛寺园林景观分析[J].现代园艺,2013,06:75. [41]范秋颖,朱勇.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探析[J].现代园艺,2013,06:105+107.[42]宗桦,张楠.中国传统寺观园林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07:3009-3011. [43]黄萌,高丽琴,熊宇,钱萍,季春峰.豫章名寺—南昌佑民寺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3,01:60-62.[44]马莹,张建林.巴渝古刹缙云寺及其寺庙园林探析[J].福建建筑,2013,02:31-33+80.[45]张树生.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J].绿色科技,2013,01:150-152.[46]王昕娟,于东明.寺观园林铺装探析[J].现代园艺,2013,01:56-57.[47]何素琳,许军.园林小议[J].江西林业科技,2012,06:61-62. [48]张媛.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教育功能变迁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2,12:87-90.[49]胡鹏.建设宜居园林城市应坚持以人为本[J].南都学坛,2012,06:138-139.[50]朱松伟,张景丽.山水画审美观念

影响下的园林空间[J].园林,2012,11:72-75. [51]姜海华,陈刚,徐迪,李晓伟.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85-186.[52]冷默.谈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J].艺海,2012,10:106-107+193. [53]朱静宜,沈朝栋,柴明良.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分析[J].中国园林,2012,10:93-97.[54]郑凌予,秦华,姜荣祚.韩国通度寺空间构成的特点探析[J].中国园林,2012,10:98-102.[55]段钟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与避暑山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8-23.[56]王丹妮.长沙宗教园林文化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9:70-71. 3 [57]王芳妮.紫柏山中访“留侯” 记陕西留坝张良庙[J].中国宗教,2012,08:74-75.[58]尚怡轩.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2,24:53-54. [59]田大方,侯韫婧.佛寺园林植物标识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4:12137-12140. [60]祝丹,王业帅,常慧.有关禅宗思想在中日园林艺术中的比较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94-96.[61]魏雷,王玏.城市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研究——以武汉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2,04:24-27.[62]梁志敏.“欧风西雨”滋润下的广西私家园林[J].当代广西,2012,15:57-58.[63]邱巧玲.浅析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宗教意境营造[J].绿色科技,2012,07:7-9.

[64]慕鹏,马依莎,李德方.唐东都白居易宅园遗址及造园特征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4:31-33.[65]何杨.山林型寺庙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以香山教寺二期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4:67-70.[66]王静.中国园林分类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3:148-152. [67]刘哲.论北京明清时期寺庙园林的造园艺术——以潭柘寺为例[J].北京农业,2012,12:45.[68]李琳,马建武.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247-249.[69]尹丽.浅析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现代园艺,2012,04:43. [70]朱琳,何云核,杨德全,王琦,孙红义.宗教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241-242. [71]王芳,吉鑫淼,李卫忠,吉文丽.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1:215-219.[72]陈玉霞.谈左云县楞严寺环境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11,33:31-32. [73]周晶,李天.20世纪前半叶拉萨“林卡”文化的社会学功能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5+137.[74]杨琳艺.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比较日本园林禅宗美学的应用及其启示[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50-51.[75]董小云,李景奇,刘婷.寺庙园林规划与旅游发展关系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6-57.[76]杨静.浅谈巴蜀园林的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11,13:82.

[77]姜楠南,房义福,吴晓星,王翠香.济南市园林文化的解读[J].山东林业科技,2011,04:101-103+73.[78]姜旭章.长沙古典园林特色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04:82-84. [79]林啸,张海清.禅宗教义烘托下的景观形态及其场所精神——成都文殊院景观环境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2999-13001.[8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14-13016. [81]邓传力,魏琴,蒙乃庆.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42-13044+13121.[82]邹芸.芙蓉宛转在中洲——中国园林中荷花意象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7:92-93.[83]曹东平,叶晓梅.浅析榆林寺庙园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3:104-106.[84]叶海跃,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83-87.[85]陈祖辉.论佛教寺庙式园林设计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52.[86]洪崇恩.上海世博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J].园林,2011,06:38-41. [87]李林,方翠莲,欧阳勇锋.广西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及其南北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50-9955. 4 [88]黄梁顺,黄建军.寺庙园林意境的美学建构——以贵州省安顺市武庙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05:99-102.[89]余燕.清代伊斯兰教寺庙园林——阆中巴巴寺[J].四川建筑,2011,02:32-34.

[9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初探(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04:13-16+21.[91]杨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1:223. [92]韩波.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系统属性及景观文化的传播[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1:88-93.[93]刘晓东,杨钊.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0,04:411-414.[94]张弢.寺观园林双璧瑰宝——普宁寺与“须弥灵境”[J].文学教育(中),2010,12:22.[95]林葳.峨眉山寺庙园林的保护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76-78.[96]谷媛.清漪园与御制诗[J].紫禁城,2010,11:31-33+3. [97]邢春艳,陈凡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J].上海艺术家,2010,05:82-83.[98]龙涛发.浅析天禅圣境园林植物景观意境[J].广东科技,2010,18:33-34. [99]吴小刚.寺庙园林景观研究——以福建省寺庙园林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150-152. [100]王佳,曹光树,蔡平.寺庙与园林的有机结合——苏州治平寺修复解读[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24-28.[101]余燕.阆中伊斯兰教寺庙园林——巴巴寺[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55-58.[102]孟兆祯.认识苏州古代园林[J].中国园林,2010,07:15-18. [103]王慧.中国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简析中国园林各时期造园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240.[104]黄璐,咸宇鹏.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特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5:26-28.[105]方红,章晓航.浅析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意向[J].山西建筑,2010,13:5-6.[106]李炜民.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园林,2010,01:3-7. [107]传小林,肖斌,李佳.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2:208-211+215.[108]仇莉,王丹丹.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6-81.[109]苏黎云.浅谈如何处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J].建筑师,2010,01:113-114.[110]章晓航.中国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81-83.[111]潘伟,朴永吉.关于道观园林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1:9-11. [112]陈瑞丹,王广琦,贾振兴,王堃.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S1:153-155.[113]陈坚.寺观·园林·公园——昆明寺观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演变[J].今日民族,2009,12:45-48. [114]邹文芳,张学梅,郭云.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09,12:46-47.[115]任园.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科技资讯,2009,35:85. [116]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735-17737.[117]李冬梅,张建哲,陈允世.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6:181-184.[118]王丽萍.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

科技信息,2009,30:689. 5

宗教寺庙消防安全

一、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形势

我国是一个宗教自由,多种宗教共存的国家,宗教信仰在我国文化长河中拥有极其丰富深远的历史传承与沿袭,这种传承与沿袭决定了宗教信仰在我国各地分布的广泛性、普遍性与多样性,而宗教场所,作为一种心灵信仰与精神世界的寄托,同样的,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宗教场所消防安全问题。随着宗教寺庙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宗教寺庙已成为人们观光、朝佛的胜地,在寺庙内开展佛事活动已成为经常,因此,寺庙已成为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势必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寺庙的消防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形势还不容乐观。做好寺庙的消防安全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为此,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寺庙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宗教寺庙火灾事故

2005年12月7日上午,温州市瓯海区吹台山上的无量寺发生火灾,造成寺内一座建筑被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寺内存放的200多吨蜡烛被引燃,消防人员于下午4时许才将大火扑灭。据介绍,火灾是由寺内一对点着的蜡烛引发的。

2007年8月13日,镇江京口区谏壁镇李华村东侧的“龙兴禅寺”发生火灾,大殿屋顶(木结构)及殿内三尊塑像均烧毁,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推断,火灾可能系电气线路故障所致。

2005年4月5日,韩国襄阳一座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寺庙发生火灾,大火蔓延到邻近的民居,1800多名居民被迫疏散。此次大火将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寺庙毁于一旦,所幸未出现人员伤亡。据调查,此次火灾原因可能是由于游客用火不慎引发的。

总结宗教寺庙火灾特点:损失大,影响深,易造成恶性亡人事件。

三、宗教寺庙类建筑的特点:

1.建筑耐火等级低,燃烧条件丰富

宗教寺庙大多数修建年代长久,多为砖木甚至土木结构体系。其梁、板、柱、屋架、地面、隔墙等主要构件都是木料,耐火极限都非常低,加之寺庙内有大量的唐卡、经幡、幔帐、哈达等可燃装饰品,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和火势的蔓延扩大,给扑救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严重不足

由于寺庙在建设之前没有经过科学周密的统一规划设计与总体布局,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多数为成片区建设,建筑之间紧密相连,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无防火隔区,一旦有火灾发生,很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并且多数殿堂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火灾情况下,易形成“烟囱效应”,僧舍虽多为单层,但楼层低矮、门窗洞口小,易形成闷燃,不利于扑救。

同时,大多数寺庙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消防部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火场,在初起阶段对火灾进行有效扑救;
并且寺庙内建筑布局没有考虑到诸如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预留消防通道狭窄,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灭火战斗难以有效展开。

3.用火用电频繁且不规范,电气线路陈旧老化

寺庙内普遍存在“四多”现象,即

1、使用明火多;

2、电气线路多;

3、可燃物品多;

4、寺庙老人多。

寺庙内的用火主要是僧尼们的生活用火和宗教用火,僧尼们在自己的僧舍内用柴禾、牛粪、煤油、液化气等烧火煮饭,方式繁多;
多数寺庙的经堂、殿堂内都点有数

十、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这些灯又距佛像及佛像上的哈达和其它易燃织物非常近;
僧人及游客随处烧香的现象也很普遍。用电主要是电器及照明之用,多数寺庙的电气线路为自行铺设且年代很早,有的是建寺以来从未更换过,线路陈旧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私拉乱接、接头裸露现象十分突出,线路犹如蜘蛛网,有的还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且靠近可燃物。尤为严重的是寺庙对用火用电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4.人员流动大,管理缺乏

寺庙游客人流量大且不易管理,部分游客消防安全意识淡泊,未对消防安全形成足够重视,普遍存在着不在规定位置燃香祭拜,随地乱扔烟头等陋习,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部分管理人员的宗教意识形态与现代消防安全要求冲突不断,譬如在消防安全提示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的设置上,责任落实不到位。

5.相关主管部门多,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

寺庙普遍存在行政管理归口不统一的问题,有的属宗教部门管,有的属文物部门管,有的属统战部门管,形式多样,还有的无人管辖,尤其是这些主管部门对寺庙的消防工作职责不明确。这种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使寺庙的消防安全管理从源头上就出现无人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寺庙内部,有的设有寺管会,有的没有,而这些机构它又不具备法律责任主体资格,不易确定它的法律责任及义务,导致寺庙内部消防安全制度、措施不落实,管理松懈。

四、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对策与举措

1.加强政府领导,部门管理,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对宗教寺庙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文化部、公安部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明确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负责单位,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指导和管理,民间民族宗教组织积极协调、组织、参与寺庙的消防管理工作。

2.着力提高寺庙建筑的耐火等级,消除隐患。

耐火等级低是寺庙最大的火灾隐患之一,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宣传动员、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寺庙对其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对主要沉重构件采用砖混、钢筋混凝土材料,对采用的木材、装饰织物等易可、燃材料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提高其耐火极限,防止在火灾情况下,火势迅速蔓延和在短时间内出现房屋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禁止在寺庙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在非规定区域内点灯、烧香、烧纸等动用明火,在规定区域内要有专人守护,在僧舍内严禁堆放柴草,必须严格火源管理,做到人走火灭。周围有树林、草木的寺庙周围应设置防火隔离带。寺庙内禁止悬挂帐幔、伞盖等易燃织物。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用电安全方面必须严格按着国家有关规程进行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严禁私拉乱接,对陈旧老化的线路必须立即进行改造,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应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用电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4.加强消防培训,建立更全面的寺庙防火安全规范。

由于大部分寺庙都远离城镇、远离公安消防队,火灾扑救宜立足于自救,因此,各寺庙要立足实际,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沙、水缸、水桶等设消防施设备,有市政给水的地方还应安装消火栓系统,没有市镇给水的地方应修建消防水池、配置消防手抬泵等设施。另外,应建立专职消防队,实地进行火灾预案演练。

5.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消防宣传长效机制。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通过火灾避险演习等各种方式增强寺庙内外居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原标题:创建和谐寺庙 促进宗教和睦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广大僧尼作为普通公民和基本群众,把僧尼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拨付专项资金,实现了在编僧尼医疗、养老、低保全覆盖,免费为在编僧尼开展健康体检,免费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加快了寺院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的进程,提高了寺庙的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展现了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僧尼的特殊关怀和爱护,受到广大僧尼的欢迎。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自治区将认真落实创新寺庙管理的各项措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工作,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在召开的自治区两会上,广大宗教界委员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畅谈对党的利寺惠僧政策的认识。

“自治区结合寺庙实际,实施了寺庙„六个一‟活动和„九有‟工程,这些政策为我们学经、生活等各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各项利寺惠僧政策拉近了党和政府同僧尼心与心的距离,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团结、发展、稳定的成果,对此大家无不心存感激。”自治区政协委员、扎什伦布寺管委会副主任加孜·念扎说,“我们将倍加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为西藏和谐繁荣做出积极努力。目前,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萨迦寺都建立了佛学分院,希望自治区能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爱国爱教僧尼。”

在自治区组织开展的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评选活动中,先进僧尼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在广大僧俗信众中扬爱国正气,压制分裂邪气,教育广大僧尼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专心修行,深入讲解党的利寺惠僧相关政策,引导僧尼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积极创建和谐模范寺庙,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广大僧尼中营造“人人争当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发挥了积极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人士典范。

自治区政协委员、拉萨清真大寺教长亚古曾荣获“自治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荣誉称号,他说:“拉萨清真大寺一直是拉萨当地伊斯兰教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部分外省区进藏的伊斯兰教信众的宗教场所。作为这里的教长,我不会辜负自治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这份殊荣,再接再厉,逐步使拉萨清真大寺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伊斯兰教信众的信仰需求,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和谐稳定与团结进步,发挥好应有的积极作用。”

自治区政协委员、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宗教界的政协委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各寺庙代表要加强寺庙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争做爱国爱教、遵规守法、提高造诣、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五好僧尼”,切实维护“宗教和睦、佛事和顺”的良好局面。

筑牢僧尼爱国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系列评论之十三本报评论员

着力抓好对寺庙僧尼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我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僧尼深刻认识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区广大僧尼正确的祖国观念、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筑牢他们爱国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使寺庙僧尼和信教群众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我区目前有1700多处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寺庙僧尼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历来是境内外分裂主义势力与我争夺的重点。长期以来,达赖集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利用藏传佛教在西藏社会的广泛影响和达赖的特殊身份,不断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与我争夺寺庙领导权,企图使藏传佛教成为他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的工具,使寺庙成为其从事分裂破坏活动的策源地。因此,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仅是我区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开创寺庙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我区反分裂斗争的需要,是维护西藏稳定的根本措施。

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找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与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寺庙法制宣传教育的结合点,紧密联系僧尼的思想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切实筑牢僧尼爱国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要结合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寺庙法制宣传教育,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反对分裂、抵御渗透为重点,大力普及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知识,引导广大僧尼深刻认识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转第三版)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系列评论之十三

本报评论员

(紧接第一版) 要始终把反分裂斗争教育放在首位,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僧尼彻底认清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抵御达赖集团和支持他们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

要充分发挥宗教界爱国人士的作用,组织宗教界爱国人士,把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到寺庙和信教群众之中。要通过宗教界爱国人士言传身教,把实现西藏和平解放,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开辟西藏历史新纪元讲明白;
把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最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讲清楚;
把确立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西藏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伟大实践讲透彻;
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在我们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讲充分;
把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分关心西藏各族人民,全国人民无私支援西藏,特别是以孔繁森为代表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西藏各族人民谋利益、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努力做民族团结的楷模,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讲全面。

要充分挖掘藏传佛教倡导团结和谐的内容,组织有影响力的宗教界人士举办《弘扬团结和谐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编写和发放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行为规范》。要进一步充实学习教材,丰富学习内容,健全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僧尼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僧尼的祖国观念、法制观念、政府观念和公民意识。

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的紧迫工作。我们一定要从高举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的高度,把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紧抓实,引导广大僧尼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切实筑牢广大僧尼爱国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僧尼教育显成效江达县主

题教育

2014-03-13 10:35编辑:admin来源:未知 评论:点击:91 “江达县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来,驻寺工作组向广大我们寺庙的广大僧尼交心谈心,宣讲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教育引导我们爱国爱教,多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通过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我充分认识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同普乡宗玛寺民管会主任洛加表示,作为寺管会负责人,我要做出表率,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安排,维护社会稳定,依法管理好寺庙。

自江达县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驻寺工作组与广大僧尼同吃同住、交心谈心、交朋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僧尼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全面了解寺庙的基本情况、僧尼的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稳定是福等,提高了僧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了僧人爱国爱教的思想,树立了正确的宗教观。

在瓦拉、东多、宗玛、觉普、德登寺等各工作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寺庙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教育活动,做到了党的政策进寺庙、规章制度进寺庙、法律法规进寺庙、综合管理进寺庙等,帮助各寺庙逐步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切实增强了广大僧尼的爱国爱教意识,增强了广大僧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驻同普乡瓦拉寺主题教育工作组深入瓦拉寺五明佛学院走访该院堪布、执法僧及学经班学员,深入开展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活动,调查了解该院管理层和学院的人员结构及思想动态。工作组在该院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要求学经班全体学员必须全过程参与主题教育,推进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回头看”工作;
瓦拉寺寺管会和该院管理层要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学员集中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增强法律意识、祖国观念,严禁寺庙干预司法、行政、教育;
工作组帮助该院建立和落实学员入学审批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完善管理办法,规范学经班管理,坚决防止学经班脱离主寺、自立门户、一寺变两寺等问题的发生;
该院管理层要积极配合工作组清理劝退学经班中的外省区僧人、未成年僧人、有违法行为的僧人、非法出入境僧人、“回流”僧人和闲杂人员,进一步纯洁学员队伍。

驻德登乡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紧紧围绕乡情、寺情、民情实际,集思广益,专题研究部署寺庙法制宣传“回头看”工作,细化具体工作方案,把寺庙作为重中之重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扎实稳健推进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回头看”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由工作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责任人,对3座重点寺庙和4个重点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全权负责到底。强化、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确定乡党委书记为该乡寺庙管理第一责任人,乡党委政府8名主要负责同志分别联系1座寺庙,切实敢管、真管、善管,把工作做在日常和平时。

通过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江达县各寺庙僧人纷纷表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我们在寺庙民管会的带领下,更加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好寺庙的正常秩序,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伟大旗帜,一如既往地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积极发挥寺庙中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特殊作用,争当和谐寺庙。”

札达召开寺庙僧尼及驻寺干部 “藏汉双语”

学习动员大会

发布时间:
2015-02-09 18:22:51 作者:札达县委宣传部 来源:
《阿里网》编辑部 浏

览次数:
我要评论() 摘要:
2月5日,札达县组织召开全县寺庙僧尼、驻寺干部“藏汉双语”学习动员大会。

2月5日,札达县组织召开全县寺庙僧尼、驻寺干部“藏汉双语”学习动员大会。县委常委、政协主席、统战部长石确旺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增亮,县人大副主任何世举出席会议,各寺管会、特派机构负责人,统战民宗干部、托林寺全体僧尼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利用五年时间以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僧尼自学、开展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僧尼运用“双语”能力,做好僧尼每日学习笔记和每月撰写学习心得、制定学习计划等工作。驻寺干部要把僧尼“藏汉双语”学习活动列入重要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强化督促,建立健全每日工作台账、结对帮扶学习台账、僧尼学习考勤表等工作制度机制,确保学习“双语”工作全覆盖,实现“藏汉双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会议要求,要认真办好寺庙僧尼“藏汉双语”各项学习活动,做好教材选取、配好教学力量、强化学习制度保障和学习成果转化等工作,把学习持之以恒地抓好。

本报日喀则12月2日电(记者 陈志强)今年以来,吉隆县不断加强寺庙管理力度,完善僧尼管理服务机制,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建立制度。建立驻寺干部包僧尼制度,指定1名驻寺干部联系负责三至四名僧尼,做到日走访、周谈心。建立僧尼联保体月例制度,定期组织联保僧尼交流讨论。建立联合会议制度,寺管会每月组织寺庙所在村委会、僧尼家属所在村委会等召开一次联合会议。

抓好结合。利用代办制、“连心卡”等载体,抓好寺庙管理与寺庙“六个一”活动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抓好寺庙管理与寺庙法制宣传活动的结合。做好僧尼藏汉双语培训工作,抓好寺庙管理与“双语”培训的结合。

建强队伍。组建寺情僧意信息员队伍,通过举办依法管理寺庙、藏传佛教历史专题培训班,提高驻寺干部业务水平。推荐自治区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在寺管会、政协、佛协等任职,积极引导自治区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在寺庙管理、维护稳定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台账。加强对僧尼持有移动终端的检查,建立僧尼微信、微博、QQ台账。为僧尼及其家人和社会关系人建立详细的档案,建立僧尼档案台账。详细记录僧尼外出念经的审批手续情况,建立僧尼日常动态登记备案台账。

完善网络。由驻寺干部担任联保组长,指定有威望、能管理的僧尼担任僧尼长,完善僧尼联保体网络。强化寺庙法宣组、治保组等职能发挥,将责任分配落实到僧尼联保体、村(居)委会、派出所(驻寺民警)、僧尼家长所在联保户,做到责任细化、责任到人,织密寺庙管理服务工作群防群治网络。

泉州宗教寺庙艺术考察报告

——吴炳辉

班级:13级视觉传达设计(摄影摄像方向)1班 姓 名:吴炳辉 学 号:1394111032 指导老师:刘文奕

考察地点:泉州寺开元寺、清净寺、草庵寺、关帝庙 考察时间:2016年8月8日到2016年8月9日

0 / 7

目录

一、考察目的及意义 ..........................................................1

(一)考察目的 .............................................................1

(二)考察意义 .............................................................1

二、考察情况简介 ..............................................................1

(一)考察地点 .............................................................1

(二)考察路线 .............................................................1

三、考察时间 ......................................................................2

四、考察经过 ......................................................................2

(一)开元寺 .................................................................2

(二)清净寺 .................................................................3

(三)关帝庙 .................................................................3

(四)草庵寺 .................................................................4

五、考察感想 ......................................................................4

(一)艺术考察不可忽略细节 .....................................4

(二)带着目的去考察才能收获更多 .........................5

六、考察总结 ......................................................................5 泉州宗教寺庙艺术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及意义

(一)考察目的

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座世界宗教的融合之地,在这里有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基督教······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中宗教的寺庙是最能体现其独有特征的标志之一,为了更加清楚的知道泉州市现有宗教寺庙的艺术特色,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对不同宗教寺庙的辨识能力,我们以泉州市的几个寺庙为考察地点进行了考察。

(二)考察意义

1、更加清楚的知道不同宗教寺庙的特色。

2、提升自己对宗教寺庙的辨识度。

3、把所学的艺术相关理论知识同实际联合起来。

4、感受具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独有的宗教魅力。

二、考察情况简介

(一)考察地点

泉州市开元寺、清净寺、关帝庙、草庵。

(二)考察路线

8月8日上午十点左右乘坐公交车先到开元寺考察,之后转到清净寺,认真观察了其寺庙特色后,就停下来吃饭休息。下午三点左右走访了关帝庙。

1/ 7

8月9日十一点左右到了晋江,修整之后考察了草庵,拍摄了一些图片资料,后乘车返回。

三、考察时间

2016年8月8日到2016年8月10日。

四、考察经过

(一)开元寺——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庙

一走进开元寺我们最先看到的便是出名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其实大雄宝殿里面还有一种值得我们驻足观谈的景物,那便是24尊妙音鸟“飞天”雕像(妙音鸟,佛经里面说这是一种可以发出仙乐一般歌声的鸟)。这些飞天在中国美术史的珍贵地位在于,她们不但是全国仅存的有翅膀的飞天(一般都是有飘带),全身彩绘又结合了中国传统色彩的飞天组群造型,同时又是中国飞天形象当中极为罕见的立体木雕(敦煌云岗龙门大部分都是平面壁画和浅浮雕),而且还在整个建筑当中起着支撑与承重作用。

另外,妙音鸟们除了手持文房四宝和各种宗教宝器以及吉祥物以外,不少造型中手持的乐器,包括琵琶、尺八(即洞箫)、二弦、拍板、南嗳(唢呐)、笙和“下四管”的小打击乐器,其实就是南音的一个乐队阵容,所以对于研究中国唐宋音乐是还有着重要意义。

再往里面走我们可以看到甘露戒坛,而它前面的菩提树便是和佛教息息相关的。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因释迦牟尼在树下成佛,故此树便沾了佛气。唐·贞观年间,使者多次到印度摩伽迪国菩提树寺设供,并施舍袈裟。唐·高宗五年还曾于该寺立碑因此菩提树的存在便悄无声息的增加了法坛的佛气。。

(二)清净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 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首先一进门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门楼,它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

1.奉天坛

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请看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讲经台,墙壁上这些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以前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

2.明善堂

是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伊斯兰崇简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遵照伊斯兰教义,至高无上的安拉无所不在,不论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都是同样能获得安拉的喜悦,

3.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虽说地方小了一点,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

(三)关帝庙——福建省现存最大的武庙(道教庙宇)

说到关帝庙,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大家都说在这里抽签极其灵验。相传这与里面的关帝像有关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而签诗就成了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方法。因此关帝庙的外面是两个大大的香炉。而在关帝庙里面则摆放有关公、土地公、张飞等等,这其实和泉州的多神信仰有关。

(四)草庵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世界遗址

在草庵寺里面行走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其实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字是什么,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

草庵寺里面比较有宗教特色的是摩尼光佛了。整尊佛像高1.52米、宽0.83米,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仔细看,可以看出整尊摩尼光佛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脸呈草绿色,手粉红、身灰白。这是根据石质本身不同的颜色雕刻而成的,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五、考察感想

(一)艺术考察不可忽略细节

这次考察让我比较震撼的是一些寺庙建筑上面的小细节,以前去这些地方游玩的时候,我们一般只注重看一些寺庙的大概框架结构和一些植入寺庙内部的景色,一直忽略了一些寺庙建筑上的细节,也从不去思考为什么它要那样设计。比如以前看了开元寺的壁画就觉得花花绿绿的挺好看,从来不觉得那是一种艺术,直到这次带着目的去看了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些房梁上的壁画是妙音鸟“飞天”造型说的其实是最能代表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南音”。

(二)带着目的去考察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一开始进入开元寺的时候我们仿佛不知道怎么入手,就觉得是简简单单拍摄一些,随便看一下,后期写一下就好,但逛完大半圈我们才发现,这样和平时游玩并没有什么区别,和“艺术考察”四个字一点也不沾边,后来我们停下来讨论了一下到底我们是要考察什么,然后慢慢的我们才进入状态,去注重那些应该注意的细节。

六、考察总结

我们考察的开元寺、清净寺、关帝庙、草庵寺其实分别代表了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和摩尼教的建筑,但它们又融入了泉州本地的建筑特色。在开元寺里我们看到的佛像还有菩提树其实是比较典型的佛寺庙特色,但里面的妙音鸟飞天造型雕像又深深融入了闽南特色,还有象征着泉州的东西塔,它上面的男性须观音也是佛教特征之一,但又比较独特。

建筑特色最为明显的要数代表着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其建筑上的窟窿、开孔和纹样都和伊斯兰教寺庙的别无二致,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甘肃及西南迤西一带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开间的大门,大式大木结构。大门上起楼,多为三数层木塔式建筑。大门前时常利用前檐柱作为木牌坊三门,带八字墙及斗栱等。这种大门既是清真寺的标志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楼的作用,一物三用。

关帝庙的道教特色不是很突出,主要是受到闽南本地信奉多神的习俗所影响。但其房屋结构和道教一致,均为木质结构再加上砖瓦,里面添加一些精美的雕塑、绘画、书法碑刻和匾联。

草庵寺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里面的石碑上的文字可以说明这些,其摩尼光佛像是其最典型的宗教特色。

但其实凭我目前所学知识,是无法把这些极具艺术特色的寺庙用完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但我想于我们学生而言,艺术考察更像是一种实践,那种把课本和所学知识带到实际中去验证的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通过自己的脚步和双眼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人笔下的艺术,才能领悟到艺术为何被称之为艺术!

西湖北山之寺庙道观(共9处)

岳庙在西湖北山路的西段,曲院风荷的对面,是祭祀爱国名将岳飞的陵墓。

在宝石山腰的抱朴道院,始于东晋,是道教炼丹鼻祖葛洪的道场,也是道教圣地之一。

玛瑙寺,沿北山路,从欧陆风情咖啡过去向西上,在抱朴道院前,规模较大,和抱朴道院相连;

智果禅寺(智果寺)又叫智果观音院,原在孤山,后一分为二,一个在栖霞岭前(现岳王庙),一个搬迁至葛岭前,曰上智果寺,现仅存遗址,正在修复建设中;

大佛寺在宝石山顶偏东侧,背依宝石塔,面朝西湖,寺庙已毁,但秦始皇缆船巨石尚在,在遗址处现存弥勒院为清朝时建筑。

紫云洞,位于栖霞岭牛皋墓上方,洞前曾建设寺院,为紫云寺,现在只是民间供奉财神等。

昭庆寺,昭庆寺原址在杭州宝石山东边,现在杭州市青少年宫广场的位置,现仅存遗址。

而黄龙洞在北山山麓北侧,原是道院,现完全成了民俗娱乐场所。

在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佛教圣地。

孤山之寺庙及遗迹(共4处)

“六一泉”,在孤山西南麓“俞曲园”后,是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和孤山诗僧惠勤而成,此处乃北宋广化寺旧址;
另有记载,苏轼与孤山智果寺诗僧道潜有《参廖泉铭》,但具体位置不详,应在孤山南侧;

在孤山顶偏西有小龙弘洞、洞西有华严经塔,也曾是西湖孤山摩崖石刻和寺庙的集中地;

而后来的苏曼殊和林和靖以及 梅鹤仙子林甫等谪居场所都具有文人或佛性成分。

南屏山、玉皇山系之寺庙(9处) 净慈寺(南山寺),是济公和尚主持的寺庙,其南屏晚钟最出名。

玉皇山顶的福星观是杭州道观中仅次于抱朴道院的著名道观;

老玉皇宫在玉皇顶东和凤凰山麓交界处山坳里,是历史悠久的道观、宫殿。

朱天庙,在玉皇山第一环绕圈路南的一个石洞而已,属于“吴越郊坛遗址”。

紫来洞,在玉皇山东侧山腰,洞中有洞,记载着吴越时最伟大钱王成长历史。

天龙寺造像,位于吴山东南侧,为吴越王钱弘叔于北宋年间建,在岩石上有三龛造像。

白云庵和南观音洞。在老玉皇宫南侧。

雷峰塔,于公元10世纪后半叶由吴越国开国之主钱缪的孙子钱俶始建,为弘扬佛教而建。

北高峰周围之寺庙(8个)

灵隐寺(云林禅寺),最早建于东晋,1600余年历史。位于西湖西北部的飞来峰北,北高峰下,是杭州寺庙中最著名的寺院。

幬光寺,在北高峰西南山坡,坐西朝东,有观海亭和观音殿,白居易及乾隆多次来韬光寺,并题诗。

白云阁,北高峰顶,被称为天下第一财神庙。

北高峰后的法华寺,在西溪路西马路老东岳村之山坞里。建于东晋。

永福寺,位于灵隐景区飞来峰西侧,是新近恢复的一座千年古刹。全寺凭借山势高低错落由五个院落组成,占地约一百亩。

天竺三寺:供奉的都是观世音菩萨。三寺名字为乾隆帝所封。

其中,下天竺法镜寺(尼众寺院)--五百罗汉院。东晋。

中天竺法净寺,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隋朝。

上天竺法喜寺,——灵感观音院,后晋。

吴山、凤凰山系之寺庙(7个) 城隍阁在吴山天风正中,封周新为城隍神,建有周新祠等。

伍公庙在吴山天风山顶东北,类似伍子胥纪念馆。

圣果寺,位于钱塘江北凤凰山南的胜果寺,在峭壁上,现仅存绝壁遗址,苏轼曾与寺僧清顺和尚作“藏春坞”“减字木兰花”等诗,至今流传下来;
另苏轼与圣山寺佛印和尚互相戏弄对诗的佳话至今流传;

焚天寺,位于凤凰山麓宋城路南,是北宋吴越王所建,一对经幢尚在。苏轼与焚天寺寺僧志诠的故事。

报恩寺遗址,在万松岭路上,南山路以东。这里曾经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但寺塔和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的战火。

吴山法惠寺,在吴山顶“有美堂”,传苏轼与其庙和尚经常往来。

吴山宝成寺,为元朝建,内有3尊造像。

五云山山系之寺庙(4个) 龙井寺(又叫寿圣寺),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 ——1077年)的苏东坡曾多次住在寺庙里与高僧辨才(元静)长叙难舍并且相互赠送字画和笔墨;

云栖竹径之云栖寺,在五云山西南,沿云栖竹径山坳向上走, 法相寺,在南高峰向北下山,三台山南,老樟树后。

高丽寺,建设中,为纪念中韩佛教交流

钱塘江九溪至虎跑山之寺庙(4个)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北宋吴越时建,据说武松在此出家。

理安寺,原名法雨寺,在九溪北,杨梅岭南山谷间。

虎跑寺,在虎跑泉边,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地,传苏轼与寺庙和尚“瓢尝泉水”情节。

另,苏轼与南屏山兴教寺和尚观鱼、与宝石山寺庙和尚的登高望远的传说等

杭州城区之寺庙(6个)

凤凰寺(在中山路上,西湖大道的南侧,从西湖大道上可以看到后面的中式建筑) 香积寺(五代时期,大兜路南段至砖桥) 南宋皇宫之太庙、白马庙等旧址。

水星阁(环城北路中段与新坝之间)也叫广寿慧云禅寺(元明时期) 潮鸣寺(建国北路与醋坊巷之间)(五代至宋) 弥陀寺’,即阿弥陀佛的庙。体育场路,松木场南侧(光绪21年)

杭州郊区的寺庙(5个)

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在余杭径山,杭州人一般叫径山寺,这里是临济宗的祖庭) 冠山寺,杭州 滨江区长河冠山顶

东恩村白龙寺,杭州 近郊瓜沥镇东恩村 萧山区 安乐禅寺,杭州 近郊余杭区余杭宝塔山脚

杭州的教堂(9个):

鼓楼堂,在吴山脚下东北、广场东,中山南路与河坊街交接处。

天水堂,在武林门南,耶稣弄东首。

城北堂,在拱墅区北 苋桥堂,在笕桥

思澄堂,杭州基督教最早最大的教堂,位于解放路104号,是杭州人礼拜最集中地方。

崇一堂,原址位于杭州清泰街77号,属中国内地会,是杭州占地面积最大的教堂,新建的崇一堂位于凤起路东延伸段南侧、新塘路东侧、庆春东路延伸北侧(三叉村)地段。

杭州西兴基督教堂,地址:西兴青年路六眼井 杭州袁浦孔家基督教堂,地址:袁浦镇夏家桥村56号 原太子湾也有一个教堂 天主教:下仓桥天主堂。

现已破坏了的,但尚能考证到旧址的(9个):
姚园寺:在建国南路和江城路北段之间 祖庙:在棚桥弄与庆春中路之间 东平庙:在东平巷

七宝寺:在庆春路中段至五福楼

仙林寺:仙林桥西侧,中河路与延安路之间,与孩儿巷相对 宝极观:元朝,在凤起路上,百井坊巷南 二圣庙:宋代,中河北路与中山北路之间 茶亭庙:在草营巷内,卖鱼桥西与和睦路之间

【附】:按宗教派别区分如下:

佛教:灵隐寺,净慈寺,法华寺,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玛瑙寺,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佛教有灵隐寺、净慈寺、虎跑寺、昭庆寺、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镜寺,上天竺法镜寺、万寿禅寺

基督教:
思澄堂、鼓楼堂、天水堂、城北堂、苋桥堂。

天主教:下仓桥天主堂。

道教:
抱朴道院,福星观,黄龙洞,城隍阁,伍公庙 伊斯兰教:凤凰寺

藏传佛教名寺古刹及苯波名寺推介

作为全民信教的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继承和发展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苯教,又选择和改造了佛教,形成了有别于佛教南北传承体系的、独具特色的、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完整的三藏教典、活佛转世制的藏族化的佛教,即拥有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五大派系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传入康区是前弘时期,发展于后弘期。赤松德赞时期,因佛、苯斗争,“七试士”之一遍照护藏史称毗户遮那,流放康区察瓦绒(大渡河流域),他收徒传法,《大圆满法》在康区得到传播和发展,并建立了12座早期藏传佛教寺庙,和多处静修院。朗达玛灭佛,卫藏地区佛教徒为避难迁入康区,佛教在康区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下路弘传”中佛教戒学和传授戒律的中心。甘孜州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核心地,藏传佛教在这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衍变生息,深入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教派齐全,五教并举,全州共有大小寺庙500余座。

甘孜州藏传佛教寺庙及其佛教文化有其独特魅力。这些寺庙保存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特别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藏传佛教密宗文化,在萨迦、噶举、宁玛派寺庙中保存得较为完整。可以说康区佛教文化最充分体现了藏文化早期的那种包容性,体现了藏文化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因

1 而在藏文化中具有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一、苯波教名寺

起源于藏区本土,固有的原始宗教,是“灵气萨满教”在藏区的地方形式,是史前藏族原始宗教,在印度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苯波佛教是象雄和吐蕃信仰的唯一佛教。苯波教这种藏族的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佛教的教义和教规,逐渐演变成为藏传佛教中一个教派。可以分为原始斯比苯波教和原始雍仲苯波佛教。与藏传佛教格鲁、萨迦、宁玛、噶举各派互相兼容并存共举,弥漫于雪域高原,弥漫于人们的内心深处。苯波教的创始人叫辛绕米沃。他出生在古像雄的欧摩隆仁(现西藏的阿里地区)。

苯波教最早传入康区在公元698-700年,8世纪末9世纪初,苯波教高僧热巴在德格扎科地区建立康区第一座苯教寺庙——登青寺。之后,苯教在康区有所发展。这一时期,苯教僧人向嘉绒地区发展。我州丹巴县部分地区、道孚东部和新龙县等地建起数十座苯教寺庙。其余一些县也零星存有苯教寺庙。主要名寺有登青寺、满金寺和益西寺等。

(一)登青寺。登青寺位于我州德格县中扎科乡,距县城290余公里。寺庙始建于587年,由夏扎仁波钦创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藏区苯波教派的最高学府和寺院中心,也是川、青、藏、甘等省区苯波教之母寺。登青寺原来是甘孜白利土司的家庙,后在大约公元1450年左右(拉钦向巴彭措时期)被德格土司以战争方式所取代,之后迁移

2 至现德格县中扎科乡。该寺庙不仅宗教历史文化悠久,而且也是见证和记述苯波派宗教文化传承的文物实体,其正殿经堂的主体建筑为当初建寺时的古建筑,至今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其建筑气势宏伟、壮观。殿堂壁画艳丽夺目,至今未脱落和损坏,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6世纪以前,登青寺较为兴盛,属独尊苯波教派的白利土司控制,明末清初,该寺归德格土司兼法王控制,使其得到了较大发展。到建国初已发展成为康区教权最高、规模最大的苯波派寺祖。该寺在历史上为苯波教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登青寺清代以前未设活佛,清代仿其它寺庙教派设活佛,并将寺庙历代大喇嘛(寺主)追封为活佛,并允许活佛世袭、结婚生子女。寺庙自称康区大部分寺庙为登青寺分寺,有授苯波教徒喇嘛的教权,并有授苯波名僧最高学俗“众绕觉”的权利。寺庙长期设有“洛扎”、“黑扎”两所苯波学校,来自学习的有四川、青海、西藏等地苯波派僧徒,每年举行一次经学考核,年封“众绕觉”10名。寺庙名僧辈出,对德格乃至整个藏区苯波教宗教文化和藏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该寺第三十二世丹增翁加活佛所著的《地狱回忆录》和大堪布夏扎〃扎西降村所著的《苯波史》均为藏区有较大影响的传世之作。同时,该寺珍藏的鲲鹏指甲、象牙、饶钹等镇寺文物和数百件其他文物,都是世界独有并且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无价之宝,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既承载着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价值,又是精美绝伦的艺

3 术珍品。1984年经德格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寺庙之一,登青寺在寺管会领导下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满金寺。满金寺位于我州德格县温拖乡,系藏传佛教苯波教派代表寺庙,由贡珠〃降桑尼波创建于1030年,迄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以寺庙规模来看,满金寺仅次于苯教主寺登青寺,是康区苯教的主要寺庙。作为藏传佛教苯波派在德格的第二大寺庙,其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宗教文化根源追溯及其文化价值都很高。满金寺在解放前一直由寺庙自行管理,解放后,国家逐渐高度重视该寺庙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以来,该寺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其建筑气势宏伟、壮观,殿堂壁画艳丽夺目,未脱落和损坏。1982年经甘孜州德格县批准开放。满金寺现有大小经堂3个,有僧房(扎空)40余间,有佛塔5座,依附寺庙的修行点9个,僧侣近70人。满金寺珍藏的鲲鹏指甲、象牙、饶钹等镇寺文物和数百件其他文物,都是世界独有并且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无价之宝,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既承载着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价值,又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三)意西寺。益西寺位于新龙县城东南的甲拉西乡。公元838年,益西寺首创人桑达〃郎卡益西奉行来到梁茹,并在当地酋长勒加的协助下,在此修建料苯教寺庙。随后又以自己的称谓命名为益西寺,距今已有1167年历史。益西寺气势恢宏,高大雄伟,整体颜色呈黄、白、红相间,显得庄严、神圣。它北靠终年积雪、群峰峥嵘、海拨5992米的卡瓦

4 洛日雪山,西临苯波瑜伽上师吉扎卡瓦征服的雄龙西扎呷神山;
东边和南边分别与海拨4500米以上的相底斯郎山和拉扎呷神山相依。这四座巍峨名山环绕着益西寺,它们都属于苯教圣地。寺内收藏了各式鎏铜像200余尊,藏有苯波教经典《甘珠尔》、《丹珠尔》各种经书数万余册。不久前,挖掘发现的2000余函的古藏文字经典,对研究藏族史前文明具有很高的价值。藏历五饶迥木蛇年(1305年)因酋长绝嗣,寺庙无主,便依人群居住地分成益西、谷西、纳盖、甲鲁、曲格5座小庙。藏历十四饶迥土鸡(1849年)受波日-工布朗结起事的影响,东登工布下令将五寺合一,命名为姜堆益西寺。民国3年(1914)又扩建为8根中柱的大庙。庙门用铜皮包制,两侧有四大天王、阎王殿概述等壁画,经堂可容200余僧侣诵经,庙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柱,门窗、神桌佛龛均由精工雕刻而成,后殿正中塑有十几米高的隆巴甲瓦、向巴、向马3尊大佛像,周围塑有多加应青等佛像。1983年11月27日晚本寺的僧侣诵经的时候听见老虎的吼叫声,僧侣们四处寻找都没有看见老虎,在寺院的石阶上发现了这个老虎留下的脚印,于是把它供奉为本寺的镇寺之宝。

益西寺也是爱国爱教爱民的寺庙。1936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瞻化,红军的一个师部驻扎在益西寺,上千名红军不进经堂大殿,露宿在寺庙坝子,庙内财物秋毫未动,令僧侣们十分感动,纷纷帮助红军筹集粮食,救治伤病员,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红军在这里驻扎了近80天后,北上

5 到甘孜会师离别的时候赠送给寺庙一副钢钹和一面锈有:“益西寺是我们红军的寺庙,我们一定保护它”的锦旗。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益西寺原有的封建压迫剥削和特权被彻底废除。1986年政府拨专款20万元培修寺庙。

(四)瓦秋寺。瓦秋寺位于我州新龙县雄龙西乡境内的雄龙西扎呷神山之中,距县城24公里,是一座苯波教寺庙。雄龙西扎呷神山是藏区五大神山之一。因传说中文殊、金刚手、观世音、莲花生大师等众多神灵曾经莅临此山,在此降妖伏魔,显示神通取伏藏,广扬佛法、普渡众生,故名扬藏区。神山凝聚了藏民们的希望和梦想,是藏民们意识中的天界。每逢藏历龙年4月15日朝山会时,成千上万的中外信徒聚集在神山举行庄严、隆重的祭拜仪式。瓦秋寺内藏有藏区绝无仅有的苯波教《甘珠尔》手抄稀世孤本经书。《甘珠尔》不仅是一部佛经,更是集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对研究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有极高的价值,吸引了众多藏学研究者前来瞻仰。

二、宁玛派名寺

“宁玛”藏语名,意为“古旧”。俗称红教。是藏传佛教古老的一个教派,它比其他教派约早300年左右,当时无派名,藏传佛教后弘后,其他教派相继产生,遂以其遵循前弘期旧密咒为本,取名为“宁玛”。藏区6大宁玛派寺庙中,甘孜州就占4座:白玉的嘎拖寺、白玉寺,德格竹庆寺、协庆寺(西藏为多吉扎、敏珠林寺)。其中嘎拖寺建寺最早,

6 有900余年历史,以竹庆寺最享有盛名,该寺“协日升”成为宁玛派显密教法的最高学府。还有新龙羌堆寺、噶绒寺等。

(一)嘎托寺。嘎托寺位于白玉县河坡区白龙沟的多尼山山腰,距县城以北51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院之一。在这六大寺院中,以敏珠林寺与嘎托寺最著名。嘎托寺由藏历第三胜生宁玛派高僧嘎〃当巴德西于1159年创建,全称“嘎拖多吉顶寺”。“嘎拖”为藏语译音,意为“嘎上面”;
“多吉顶”意为“金刚座”。传说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名嘎托。又因传说该地受莲花生大师3次开光,八尊莲师在这儿修行,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同,故名金刚座。嘎托寺自创建至今,已历84代主寺。其中元代的阿俄益西布巴,才学超群。花教五代祖师八思巴赴京,路过嘎托寺,尊阿俄益西布巴为师,赞曰“红教无上密法之精华所集东方嘎托寺主阿俄益西布巴,如亿万阳光将大地普照。”所以名扬四方。嘎托寺建有高大殿楼,供着朝廷赐予的诸宝饰“噶当”镏金铜塔。到1360年左右翁修巴瓦大师主寺时,云南木氏土司(俗称木天王)特别敬重该寺,故赠给许多珍贵佛器并扩建寺内大殿。1435年,波布瓦向秋生格主寺时,嘎托寺名声复振。云南、阿坝、巴塘、康定一带来嘎托寺朝拜的有近万人。该寺此时出现了上、中、下三层宏大建筑,新制了许多珍贵的三宝佛器。到十二胜生(约1686至1746年间)时,直美行雄公布,巴切机多吉被清朝康熙皇帝召到北京,亲赐皇冠,四窗轿,以及

7 全套仪仗和宫中乐器。嘎托寺于莲花生节组织僧侣跳汉地舞蹈,同时建立三师塔院,整修庙宇,建立印经院。到第十三胜生铁龙年(1760年)格则牛麦泽翁曲珠主寺时与西藏各学派辩论获胜,而荣获“班智达”(博士)尊号,其弟子章加被雍正皇帝敬为国师。他对嘎托寺旧有之经、律、论及红教续部著作进行详细校注,刻版并评论,建“威镇三界殿、度母殿及镏金佛殿、塑金辉四溢之美行雄灵骨塔为雪山一饰”。第三世格奔名五金切及甲磋,是达赖的经师。他主寺时期建印经院,使院内藏书达7000余部,成为康藏间存书最多、最宏伟的印经院之一。同时主持藏汉工艺师在寺庙内设计并建造吉祥铜色山佛殿。至此,嘎托寺成为康藏间具有宏伟建筑群,并有丰富文物和独特风格的寺庙。

1958年“四反”运动前,嘎托寺有经堂48间,修学堂42间,坐经房5间,印经院11间,僧房513间,另有灵骨塔院,释尊殿及密宗神殿等。“四反”运动中,经中央批准为保护寺庙。“文革”中,嘎托寺受到严重破坏,几乎成为废墟。1982年,经省、州批准,该寺成为开放寺庙,国家先后拨款37万余元进行重修。至今,该寺有活佛6名,堪布3名,僧侣260余名。有大殿3座,其中的大金殿位居全寺之首,面积约600平方米,飞檐四出,建筑雄伟,柱、廊、檐、阁全为藏式彩画及木雕,采用“三层云头披肩”、“莲花瓣”、“法层彩带”分段处理,饰以六寿、八祥物、无晨十

三、吉祥八宝、飞天、龙女及各种飞禽走兽图案,墙壁四周绘有佛

8 本身传及佛教生活故事。大金殿内供着塑、铸、绘、堆绣而成的佛像及塔子,金光四射,灿烂辉煌。寺内还有大经堂一座,可容100多人常年居住修持。另有雄伟高大的吉祥铜色山佛殿及200余座僧房。90年代的嘎托寺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体。其文物主要有格萨尔时期的箭镞、弓、单耳青铜罐,兽形壶、头盔、剑等。元朝封赐品有莲花生刺绣像残部、八思巴封赠该寺的4枚印章,明朝的文殊佛像2尊,清朝增予的瓷碗、经书《格奔全集》10部等。如今,嘎托寺是康区红教最著名的朝拜圣地,其属庙遍及西藏、青海、云南、阿坝、甘孜等地及蒙古、印度、不丹等国,计有200余座,每年都会按惯例举行各种法会。

(二)白玉寺。白玉寺全名为白玉郎吉祥秋切岭寺,意即“吉祥盛德尊胜菩提法殿”。白玉寺位于县城北1公里处的半山坡上,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由根绒协绕大师创建,已历11代主持。当地群众以该寺址四周地形组成吉祥的图案,又为盛德的处所而取“白玉”这一寺名。在藏历十二胜生的清乾隆年间,第4代主寺呷马扎西活佛奉诏进京,被授予帝师称号,乾隆皇帝亲赐金、银、象牙、玉石等3种质料印章,以及金字诏书和御轿,寺院因之名声大振,建以大殿楼以保存皇帝赐予的珍宝、佛器。第7代主寺甲来白马夺安丹珍勒松切及郎瓦,其父彭打曾作清朝大臣,从小随父习武,能光脚在锋刃上走动,武功高强,闻名康藏,他主寺时,在寺内建有20根柱子的高大灵骨塔殿塑镏金无量

9 寿佛高3.5米,从汉地购进镏金佛1000余尊,并绘高45余米的金刚萨锤及各佛像,为藏经楼制佛经400多部,由于大师的建树,白玉寺当时已成为康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体及佛教文化的著名寺庙。白玉寺系康藏间六大主体寺庙之一,也是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其属庙遍布青海、西藏、阿坝、甘孜等地,计300余座。每年5月1日至14日即莲花生从印度到达西藏日,该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跳神活动。该寺按惯例均要定期召集各种法会,向僧侣民众传经、布道。

(三)竹庆寺。竹庆寺藏语意为“大圆满”,旧时记作“佐箐”、“佐青”,由五世达赖民派他的弟子宁玛名僧白马仁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以“宁玛祖师连花生大师曾莅临竹庆,竹庆有红教圣地”为由,得林葱、德格土司护持,调拔差民,赐大量钱物 主持修建。寺庙建成后,白马仁真任竹庆寺第一任第一位活佛,欲称“竹庆益协罗布(意为如意宝)”。寺庙于清代扩建,新添协日孙佛学院,觉悟普佛学院、扎巴学校等建筑,形成了前有辽阔草坝,后有奇山异峰,寺庙周围地势开阔,风景独好,殿堂、僧房座落有致。

竹庆寺有较高的政教地位和名望,长期聚有大批国内外各教派有才华的高僧,使藏传佛教文化与民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和传播,寺庙培养了西批它颜、巴珠、协呷、吞涅等著名的高级佛学专家。竹庆寺是《岭〃格萨尔王传》藏戏发祥地,该寺的雕塑、绘画艺术等在整个藏区独有影响。在教务

10 活动中,寺庙鼓励各地区、各教派、各民族僧侣来寺学经修法,专设奖励基金,奖励留学僧侣,并允许各教派僧侣在讲学院学习显教并讲经。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务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省区以及国外不丹、尼泊尔等国大批的僧侣来此学经修法,来寺僧侣络绎不绝,寺庙威望、政教势力得到迅速扩张。该寺以竹庆活佛为最高首领,行政系统由活佛、管家、堪布、格古组成“寺政会议”、“寺刑会议”、“任免会议”、“寺教会议”、“寺战会议”、“征差会议”等机构。设主管寺法的“法王”,主管寺属牧民行政事务的“政业”,主管寺庙辖区无业游民的“丐王”,义将僧侣按原籍区域划分组成竹庆、玉隆、扎柯、林葱“四部”。

(四)协庆寺。协庆寺位于德格县竹庆乡协庆村,距县城197公里。该寺庙始由丹巴降称创建,创建于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系德格土司在清朝初期所封的五大家庙之一。协庆寺由丹巴降称创建,是宁玛教派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寺庙之一。协庆寺是继1685年白玛仁真主持修建了竹庆寺之后7年修建协庆寺。协庆寺共有大小经堂9间,扎空172间,其中古建筑经堂4间及相应附属古建筑至今仍保存较好,部分损毁古建筑也进行了维修。协庆寺在“文革”期间曾遭破坏,1983年经德格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得以恢复重建。协庆寺至今珍藏的各类古籍众多,均是宁玛教派传承初始之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学价值,又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五)羌堆寺。羌堆寺位于新龙县如龙镇,距县城约5公里。公元1291年,白玉嘎拖寺的仁青喇嘛到瞻对传教,并在翁勒戈建庙(后因战乱被毁),是为建庙之始。据传在元初,羌堆〃喜绕降泽随噶举八祖之一的噶至〃曲扎嘉措赴京面圣,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将一根铁矛挽成疙瘩,元世祖十分赞赏,封其为“瞻对本冲”(意为挽铁疙瘩的官)。喜绕降泽回新龙后,将元世祖忽必烈赏赐的封号印信,赠给其侄多加,本人专门从事佛学、佛事活动,并针对当时在羌堆集中进行佛事活动不利于大众的情况,提出分散建寺的要求于是在其旨意下,沙堆牙窝寺、日巴汤波寺、大盖巴如寺、切衣尼古寺、甲拉西波洛然登寺、如龙朱古寺、则劣寺、朱倭寺、如几寺、博孜古洛寺、通宵值日寺、雄龙西光足寺、洛古日古寺、五花席达寺便先后建立,各地群众便就地开展佛事活动。羌堆〃喜绕降泽回新龙后的15至20年间为羌堆寺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上占卡洼洛日,五花寺和羌堆寺就有300余人学经静坐。藏历十四饶迥铁虎年(1830年)喇嘛尼麦仁子又在勒翁戈扩建了1座42根柱子的庙子,称为新庙,该庙主体建筑分3层,第一层为经堂,塑有与寺庙主体建筑等高的“释迦”、“文珠”、“弥勒”神像,旁边衬以无量光佛等10余座,还有113座塑像环绕其间,周围有优美的壁画;
第二层设有“色科”、“更科”,为常年住寺喇嘛念经和保管佛像、法器之所;
第三层专门保管《甘珠尔》、《丹珠尔》等经典。绿茵丛中,庙顶上大大小小的宝瓶和法幢,十分壮观。

(六)嘎绒寺。嘎绒寺位于新龙县雄龙西乡扎呷神山脚下,距县城40公里。1288年由喇嘛洛登创建于雄龙西乡科孜村。藏历第十四绕迦铁猴年(公元1860年),在中瞻对土司的支持下,由白马邓登活佛按西藏桑耶寺图样对寺庙进行重建。白马邓登在藏区很有名气,被认为是莲花生第二佛成道者。据佛经记载:在白马邓登诞生时,天空布满彩虹,大地弥漫着沁人的芳香,悠扬的乐声在空中回响,成群的雄鹰围着藏房起舞。大师刚落地,便盘腿而坐,口诵莲花生十二字真言,说自己是莲花佛心之化身。在嘎绒寺举行加持奠基仪式时,天空布满彩虹与光环,花雨自空中纷纷飘落,最后彩虹和光环全部融入寺庙地基中,十方诸佛和菩萨亦融入大殿之中,故嘎绒寺又有“千佛寺”之称。寺院主殿高3层。第一层有释迦牟尼及四大天王壁画,塑有宁玛祖师、萨迪五祖、噶举祖师、格鲁祖师的佛像;
第二层有1022个千姿百态的护法佛像;
第三层为彩虹房。顶部为金顶屋脊宝瓶,十分壮观。白马邓登亲自在庙门上书写“哈甲娃嘎绒更巴”(意为东方著名的嘎绒寺)。该寺德钦勒让利巴(即二世所加活佛),是一名爱国爱教的活佛,民国3年(1914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授旗表彰所加活佛的爱国主义精神。锦旗为黄色绸缎锦旗用藏汉文书写,字迹至今犹新,印鉴齐全,保存在嘎绒寺。1936年,波巴政府将一位腿部负伤的红军营长与一位患病的通讯员送到寺内养伤,经喇嘛尼麦翁加用藏药调理,治愈后离开寺院。

(七)大则寺。大则寺位于色达县城西南距县城44公里的大则乡境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第十三个绕迥创建的宁玛派寺庙,是藏区著名的彭德、秋吉尼玛、西青尼、达绒波、青绕旺修、翁波、呷玛严扎等高僧大德的古寺,历史悠久。该寺莲花生坛城大殿内壁画取材,诸密乘经曲中的故事传说、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各种动物、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花草树木都是作画对象。该寺壁画历史悠久、粗狂流畅、庄严神秘、夸张变形。大则寺内珍藏有铜、铁、金、银法器和百年唐嘎等文物,其中手铃、铜锣法器年代久远、工艺精湛,属该寺的镇寺之宝。

(八)年龙寺。年龙寺位于色达县年龙乡境内,距色达县城70多公里,是第十三个绕迥创建的宁玛派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07年,是藏区著名僧人拉玛桑珠、牛麦等高僧大德的古寺。年龙寺依山而建,宁静幽雅,庙宇四周建筑群巧妙的布局了古色古香藏式蹦科建筑群,起伏错落于山间。寺庙内藏有古木刻印板,多为佛教经典,其中高僧牛麦彭措等掘藏著折格萨尔史诗书籍《章郎色宗》、《冲郎》和《大藏经》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三、萨迦派名寺

十一世纪初,出身后藏款氏家族的贡却杰波于公元1073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建寺弘法。因建寺处山包上灰白土(藏语“萨迦”),寺庙故名萨迦。以后以萨迦寺为主寺,遂成萨迦派,汉族俗称花教。公元1247年,萨迦派取得了在

14 西藏地区的政治、宗教领袖地位。萨迦派代表人物八思八,是萨迦派第五代祖师,1260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区事务,1270年升号为“帝师”进封“大宝发王”,统领西藏十三万户,掌握西藏政教大权。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寺庙有德格的更庆寺、仲萨寺和康定的塔公寺等。

(一)更庆寺。更庆寺,意为大寺庙,以其规模宏大著称康区。地处德格县城东欧普隆沟口处,为萨迦派在康区的主寺。更庆寺分为四部,本部有大殿、东有八冷隆、西有通甲经堂,中部有印经院,内藏佛教诸家之说,是藏区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的缩影。更庆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由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博塔、扎西生根和西藏香巴噶举名僧唐东杰波主持创建了位于司根隆的经堂,以唐东杰波的名字取名为“唐甲经堂”。更庆寺大殿、讲经院、经堂等建筑面积达8460平方米。明末清初,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马巴松执政期间,不惜花大量人力、物力兴建规范庞大的更庆寺主寺。历经第七代土司向巴彭措至第八代土司根嘎彭措执政,更庆寺的建设工程才算基本完工。清雍正年间,第十二代德格土司登巴泽仁义大兴土木,费时数十年,在更庆寺主殿西侧建起气势恢弘、驰名中外的德格印经院,并将其交给更庆寺僧侣经营管理。至此,形成了更庆寺沿欧曲河透迤而下,来有主寺与僧房鳞次相间,西有印经院和唐甲经堂等大型建筑群。1986年10月,经十世班禅大师亲自批准并选定地址,

15 在欧普隆兴建更庆寺大殿,1988年3月,规范宏大,古朴壮观的更庆寺大殿落成。

更庆寺辖七座分寺,即:龚垭寺、嘎伦寺、银南寺、扎马寺、门扎寺、柯洛寺和西藏江达县的燃灯寺。寺庙最高领导为德格土司或土司的兄弟,其下设更本,东、西大喇嘛。寺庙行政机构设“更本”会议室,更本会议室的土司为最高决策者。清初至民国时期,更庆寺沾聚了大批国内外宗教学者,推动了更庆寺在藏画、音乐、雕塑、木刻、建筑、印刷、藏医药等方面的发展,对促进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的大喇嘛、大学者洛德翁波、堪布桑登洛仁为该寺留下不少著述,大喇嘛次称仁青则在《丹珠尔》印版的雕刻、校对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庆寺每年要举行多次跳神活动,跳神活动源远流长,对德格乃至藏区音乐、舞蹈、说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年一庆的跳神祭祀活动,更为增加宗教的神秘感、艺术感,吸引众多的游人。更庆寺传统藏戏多取自《佛本生》,故事具有古朴、粗犷、唱、舞、念均有表现自己的特点,唱时不舞,舞时不唱,粉相、舞姿、动作、蹈具、音乐、唱腔都有严格的规定。清末,更庆寺堪布桑登洛仁首次改编了《夏热巴》、《诺绒王子》形成了该寺公演的《夏热巴》、《诺绒王子》、《克麦更登》、《六长麦》、《甲羌》五个传统藏戏剧目。过去,土司家族规定,更庆寺不设活佛,寺庙领导权由土司家族世袭担任。第十二代土司登巴泽仁执任期,土司家族增封了五座

16 寺庙,更庆寺为本家寺庙,继续扶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庆寺充分地发挥了宗教上层人士爱国爱教,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贡献的作用。

(二)塔公寺。塔公寺全名“一见解脱如意寺”。座落于康定县拉弄乡塔公村,川藏318国道从寺东侧由南向北。相传为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面向汉区兴建的108座神庙中的最后一座。又传说,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入藏时途经此地暂住,公主携带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似千斤之鼎沉重,压得拉车的四马寸步难行,数十人亦抬不动。送亲大臣燃香求卦,方知“菩萨喜欢这个地方了”。当地百姓亦再三请求将释迦牟尼佛像留在当地。公主与送京官员商量后,彷照释迦牟尼珠12岁等身像重塑一尊留在当地,满足了百姓的要求。人们叫此佛像为“不去释迦像”,认为与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佛像一样,具有无量之功德。这个地方因此叫“塔公”(菩萨喜欢的地方)。

宋代,噶玛噶举崛起,迅速在康区得到发展,此时塔公寺崇奉噶玛噶举,但规模不大。元代,萨迦法王巴思八路过塔公时,将其改宗为萨迦,并相继建成德庆殿、护法殿和活佛寝宫。据说在德庆殿供奉有文成公主塑像和吐蕃大臣禄东赞塑像,在释迦牟尼佛殿前右侧建成大成就灵塔殿。以后又相继在寺庙东、西、南、北建4座佛塔。清末,日库活佛将活佛寝宫和德庆殿合并,建成二楼一底的集会大殿。将释迦殿扩建成一楼一底。现存大殿。释迦殿和护法殿均为石砌墙,

17 汉藏结合,重檐歇山顶。现塔公寺后有108座佛塔。1996年9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塔公寺为四川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仲萨寺。宗教寺位于德格县达马乡木岳村,于公元746年建寺,创始人是黑教派八思巴。1983年批准为开放寺庙,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寺庙属古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寺庙恢复后,进行了大量的修补工作,主要建筑有经堂7个,扎空房330个,佛塔35个,佛学院1所,学经点1个,修行点8个。却吉洛珠创建了康谢佛学院,新建嘎莫当仓闭关禅修院,重建扎贡禅修院与噶陀佛学院,并长期资助佛学院师生的生活。并将康谢佛学院的三护主大殿扩建成五层楼的弥勒殿,开展了民族民间手工艺班,培养当地的群众手工技艺,旨在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技艺。

四、噶举派名寺

噶举为藏语名,意为口授传承。是十一世纪中叶形成的教派,其鼻祖是玛尔巴和米拉日巴。这个教派一开始就有两个传承,即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达波噶举分别在前后藏建寺收徒弘佛,遂形成四大支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噶玛噶举和帕竹噶举。噶玛噶举是藏传佛教中采取活佛转世最早的一派。噶玛噶举曾一度掌握西藏政教大权,建立过帕竹王朝。甘孜州的噶举派著名寺庙是德格八邦寺。

八邦寺。八邦寺全称德格.八邦圣教法轮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由噶玛噶举第八世司徒活佛曲吉迥乃创

18 建,为噶玛噶举在康区讲显密乘的主要经院,与西藏楚布寺同为藏区白教两大圣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八邦寺辖印经院、佛学院各1所,静修院3所,有权卜算,认定噶举各寺庙转世活佛。在康区该派寺庙要取得喇嘛称号,必须经八邦寺考核或修法三年三月零三天,若上西藏楚布寺学法或深造,也须在八邦寺获得“签证”。

八邦寺座落在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八邦岗上。八邦的汉意为“财富集中人杰地灵”之地。八邦岗西侧有条溪流叫八曲,东侧溪流叫热切曲,南侧岗下有条河叫娘曲。八曲和热切曲由北向南顺山势流入娘曲。八邦岗宛如一头巨象桓卧在三水交汇处。八邦寺就座落在巨象脖梗上,面对青山,背依青翠的山岭,郁郁葱葱,映照朱墙褐檐,绕有风概。佛殿、经堂、僧舍、傍山迤逦而下,规模宏大,经幡招展、金顶炫耀,十里可见,蔚为壮观,为康区寺庙建筑中最佳者,素有“小布达拉官”之称。“巴绛秋岭”是直贡噶举创始人直贡西仁责巴的弟子绛秋岭巴创建的,公元1290年改宗萨迦。14世纪末毁于一场火灾之中,仅存一经堂和塔。公元1727年,八世司徒活佛曲吉迥乃受第十二世德格土司登巴泽仁之命在八邦“巴绛秋岭”的废墟上重建八邦寺,司徒曲吉迥乃聘请曲雄扎西施工。两年后,建成一座经堂和16间僧舍。由于历代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大力扶持,历辈司徒活佛的经营,到解放前,八邦寺已发展为占地几百亩,僧舍千余间,僧众500余的大寺,成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辖分寺80

19 余座,遍及西藏昌都,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

兴盛时期八邦寺主要建筑有集会大殿、金塔殿、法源殿、新佛殿、夏令安居殿、时轮佛殿、护法殿、印经院、佛学院、现见解脱佛殿、噶玛噶举传承殿、修证佛殿、度母佛殿、桑丹曲岭修行坐静堂、根日修行坐静堂等及众多僧舍,是一庞大的建筑群,顺八邦岗山脊分布,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后经过“十年动乱”,八邦寺目前仅存主体建筑(集会大殿)、印经院、金塔殿、时轮佛殿、新佛殿、司徒活佛修行坐静堂及部分僧舍。1991年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八邦寺为四川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格鲁派名寺

格鲁巴,意为善律,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宗喀,十六岁赴西藏深造,在噶当、萨迦诸大师指导下研习五论、五明,兼通显密,造诣颇深。公元1409年,他创建噶丹寺,标志着格鲁巴派的的形成。宗喀巴圆寂后,格鲁巴的势力逐步扩大,后在蒙古和清廷的支持下,成为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建立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体系,在蒙藏地区广为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甘孜州最早的格鲁巴寺庙是三世达赖倡建的理塘长青春科尔寺。自五世达赖在霍地(康北)倡建十三寺格鲁巴寺庙后,格鲁巴在甘孜州势力迅速发展,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道孚惠远寺、灵雀寺、巴塘康宁寺、甘孜寺、东谷寺、乡城桑披岭寺、石渠色须寺等。其中以理塘长青春

20 科尔寺最为有名。

(一)长青春科尔寺。长青春科尔寺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所建,是康区第一座格鲁派寺庙,曾是七世、十世达赖降生地。长青春科尔寺又名理塘寺,该寺位于理塘县城北1公里处,该地地形象一头大象侧卧,而寺院就建在大象鼻梁上。寺院坐北朝南,背靠崩热神山和多闻了神山,两则有莲花生大帅修行的甘露泉和无量寿佛的长寿泉,代表了智慧和方法的佛学精妙,面对毛垭大草原和帽合金刚神山,环境幽雅,视野开阔,景色宜人。寺院占地9000多平方米,寺容僧侣4300多人,为康南第一大教派格鲁派(黄教)寺庙,也是康区佛教圣地。该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几经扩建,具有相当规模,其宏伟的建筑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藏区之最,被称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可见该寺声势远扬、名震中外。

长青春科尔寺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拾级而上,给人以步步登天,极日云外,绝尘登神之感。佛舍内从门到内壁,从主柱到横梁,都绘有独具风格的壁画、唐卡,每幅壁画线条复杂、变化多端、人物形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都表现有一个完整的佛教传说。寺庙大殿里面塑有规模宏大的三层弥勒佛像,迦牟尼殿里面设有罗汉堂、千佛殿,香根寝舍里面珍藏有大量的稀世之宝。在寺庙的金顶红宫里建有

一、二世香根灵塔、塔高三米左右,以紫铜镀金、塔身錾有各式花纹图案,镶嵌有子母绿、金刚石、

21 珊瑚、玛瑙、珍珠、松耳石、琥珀、翡翠等各种珠宝,制作工艺精湛,别具匠心。相传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与外道斗法取得胜利,每到藏历年初一至十五,寺庙都要举行“祈祷法会”。此法会由宗喀巴大师创始的,并于大年十五举办规范宏大的酥油灯会。大年十六,还要举行“转法轮”节。此而外,寺庙每年还要举行诸如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等大法会,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宗教文化的神秘性。长青春科尔寺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浩如烟海的文献藏书等,成为一座当今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

(二)惠远寺。惠远寺位于四川省道孚县协德乡境内,距离县城道孚78公里,距州府康定140公里。惠远寺占地500亩,目前山门两侧建有75座小佛塔,从S303线公路上眺望,十分壮观。惠远寺四周的山峦犹如八瓣莲花,惠远寺就如同莲花中金黄色的花蕊,十分吉利。解放前,惠远寺在藏区各教派大小喇嘛寺中,是唯一的一座由国家专款建造、维修、供奉香火的黄教寺庙。它曾作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行宫,享有佛教界“九龙九狮”(九,阳数之极;
龙,象征皇帝;
狮,象征藏传佛教领袖;
可见惠远寺在藏区地位之高)的崇高尊号而名扬康藏、享誉中外。

惠远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时,蒙古准噶尔部入侵西藏,藏区秩序十分混乱,为了保障七世达赖的安全,增强西藏上层人士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清政府特选

22 定泰宁这块远有森林牧场,近有溪水农田,气候与七世达赖出生地理塘、居住地拉萨相近的地方,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动用了大量工匠和民工,仿照汉族佛寺,修建宫殿千余间,平房400间。寺庙建成后,雍正皇帝钦定寺名“惠远寺”,亲书匾额,并赐与惠远寺“九龙九狮”的佛教最高荣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七世达赖噶桑嘉措被清朝廷迎请取道青海塔尔寺至噶达住锡。1730—1735年,清朝廷派兵1800人,分设泰宁(驻泰宁)、宁安(驻道坞)、德靖(驻中渡)三营守护寺庙。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准噶尔部向清廷请和,藏区威胁解除,七世达赖拟返回西藏。雍正帝即委派时任理藩院主事的果亲王允礼,蒙古高僧呼图克图等一行,到惠远寺经办其返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年)元旦,果亲王宴请达赖喇嘛及其弟子和康区土司,赏赐金帛。在宴会上,果亲王一时兴起,遂作一诗:“曙色欢欣动列屯,西南蜀国共朝暾。滴酥熬芋充供佛,宣德还称乐自樽。”是年二月初二日,雅州知府张桂敬刊石并立碑于惠远寺。次年四月(1736年),七世达赖返藏,留下堪布一人,喇嘛、扎巴七十多留寺守佛诵经。此后,清政府每年支付白银七百七十两,作为该寺的香火供奉费,雍正帝还从明正宣慰司属下拨给了五十一户差民(后增至一百三十户),供寺庙役使。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又在惠远寺附近诞生,并从惠远寺起程。由专人护送去拉萨,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该寺的声誉,显示出它的康藏地区的特殊地

23 位。

初建成的惠远寺,占地约296380平方米,仅大殿就有4500余平方米,大殿座西向东,系三楼一底土木结构汉藏结合建筑。内藏大小金佛像132尊,最大的高达五米以上,个个金镶玉裹,玲珑剔透,形态逼真。大殿共30根柱,通面阔6柱,进深5柱。大殿后为12根柱的弥勒殿,内供奉有铜塑鎏金弥勒佛、文殊、金刚手大势至等佛像,其中弥勒佛为十一世达赖的叔父,系惠远寺第一世勾交活佛特意从西藏拉萨运回,据说与现在拉萨大昭寺释迦殿内供奉的弥勒佛完全一样。另外惠远寺还有一尊纯金弥勒佛为该寺的镇寺宝,可惜毁于“文革”。殿字两侧立有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诗碑》一座、《果亲王谕惠远寺诗碑》一座、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川候补道使致康《泰宁惠远寺碑记》一座等,参遵排列,记述了该寺的修建历史。惠远寺的建筑非常独特,特别是雕刻图案更为新颖,古代藏汉风土人情、建寺情景等壁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寺泰宁惠远寺文碑、王谕惠远庙奉、泰宁惠远寺碑记、世宗宪皇帝御制惠远庙碑文(蒙、汉文各一)等石刻古碑,雕刻工整,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三)康宁寺。康宁寺原名丁宁寺,位于巴塘县城。该寺早为苯教寺庙,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5)建寺于巴塘县虎头山上。明万历年间从城东虎头山迁寺于扎金顶,名扎塔寺,改皈噶举派。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固始汗派兵进入巴

24 塘,强迫该寺改皈格鲁派,后又迁入现康宁寺址。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西藏达赖喇嘛派格木瓜寺活佛昂翁曲珠(后改名包昂武)来该寺主持寺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凤全事件”发生后,清廷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和建昌道赵尔丰率兵剿办,烧毁寺庙,擒杀丁宁寺堪布八角,没收寺院—切财产,该寺最大的活佛包昂武时在西藏,幸免遇难,他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返回巴塘,向川边镇守使陈遐龄请求发还寺产,陈只准修复大殿,民国十四年(1925年),刘城勋任西康屯垦仪时,该寺派代表清求发还寺产,刘只准修复僧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刘文辉主政西康时,经该寺再次请求,才将全部寺产发还,从此丁宁寺逐渐修复,到解决前夕,该寺庙有房子2000多间,大殿(杜康)1座,新殿(拉青康)1座,其寺院围墙高两丈,外围翠柏环绕。民国三十年(1941年)格桑泽仁向国民政府考诚院长戴传贤请求更换寺名,戴送给“康宁寺”匾额一块,该寺从此得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为巴塘县格鲁派的主寺。

1982年,经省、州批准日登寺为开放寺庙,但寺庙僧侣和信教群众仍要求归还康宁寺寺址,1986年9月,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来巴塘视察访问,圆满地解放了康宁寺遗址问题,拔还部分地基给寺庙,1988年开始修复。目前,康宁寺占地面积已达16.3亩,建筑面积6370平方米,寺内壁画辉煌,并塑有释迦牟尼下佛,师徒三尊,佛法神像以及宗喀巴千佛、长寿于佛、班禅前世佛像和该寺活佛纳卡、居拉等

25 佛像共28尊。2000年12月20日,该寺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将流落在寺外被信教群众保护多年的镇寺之宝—一红檀香木释迦牟佛像恭清回寺供放。该寺现存有《甘珠尔》、《丹珠尔》各1部。

(四)甘孜寺。甘孜寺全称甘孜扎西罗卜楞寺,意为洁白美丽吉祥珍珠洲。简称“甘孜寺”为“洁白美丽寺”之意。甘孜寺位于甘孜县城北面的一座人字形山坡上,寺庙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大殿为土木结构,一底四楼,大殿的高处为宫殿式方亭,四角飞檐,上覆琉璃瓦,铜宝瓶,铜如意等,在阳光下闪烁生辉,气象非凡。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有序,层次分明,建筑庄严巍峨,紧密严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到20世纪60年代,该寺建筑全部毁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寺庙内的宗教用具、文物也遭到严重的损失。1981年,经上级批准,甘孜寺作为境内首批开放中的寺庙,经过近十年的修复,已恢复寺庙原貌。

(四)东谷寺。东谷寺位于甘孜县东北部,四通达乡境内,距县城60公里,海拔3500米。“东谷”在藏语里属一词多义。据有关历史记载,整个东谷以前是一片水草丰茂,各类鸟兽聚集,却没有人烟的地方,由此得名为“千兽之地”或“无人烟之地”。后来在元太宗八年(1237年),这片美丽富饶的地方被青海霍尔人开发定居,从此由霍尔东谷土司管辖,后逐步发展到千寨,也得名“千寨地”之意,沿用至今。

26 东谷寺,于藏历第八个绕迥木马年(明成华10年)由东谷寺第一世活佛达瓦嘉措在1474年所建。1655年,五世达赖喇嘛派其弟子霍尔〃曲吉昂翁彭措到康区的霍尔地区,修建格鲁派寺庙,以弘扬格鲁派施主固始汗之功德,1662年昂翁彭措对原有的东谷寺进行了扩建,为当时霍尔十三寺之一。该寺建筑为最原始的土木结构,保存完好。

(五)灵雀寺。灵雀寺位于道孚县城内,紧靠县城西北尼措山脚,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译得名,藏名意为阳海寺。清康熙元年(1662年)由伙却吉〃昂翁彭措所建,是甘孜藏区“霍尔”十三大寺之一。灵雀寺几经自然灾害,加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破坏,日渐破败。1981年经省、州批准为开放寺庙,全寺占地约七百余亩,寺分大雄宝殿、金佛殿、小经堂、护法神庙、辩经堂、存经库、文物室及喇嘛住房等。主要建筑为一座三楼的大雄宝殿,前段为壁绘甲且德意(四大天王)神像的走廊;
中段为供奉宗喀巴大师和可容一千二百余喇嘛诵经的大经堂;
后殿塑有高约十米的吉村便巴大佛像一尊。寺内供奉大小金佛百余尊的金佛殿,其中足乌释迦牟尼、甲呷下热马和夺吉穹三尊金佛最名贵。寺庙的建筑体现了民族形式、宗教特色的独特风格,外型严肃庄重,宏伟壮丽,内堂雕刻精美,塑绘逼真,庙内鳞次栉比建有喇嘛住房

五、六百幢,使整个寺庙背山面水,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建筑群,四周围以高墙,设山门四道,宛若一座城镇。灵雀寺藏历正月15日的酥油花会、藏历9月22—29日的江刻大法

27 会、藏历10月21—25日的安却大法会十分隆重,尤以酥油花会最为著名。灵雀寺制作的酥油花,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为藏族工艺品中的精品,享誉康巴。灵雀寺因此被誉为“酥油花的圣殿”。

(六)桑披岭寺。桑披岭寺座落于乡城县城西南方向,巴姆神山脚下,距县城2公里,是乡城县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属于东藏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香格里拉的松赞岭寺一样,都同属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丛岭”。桑披岭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在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和五世达赖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原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统一硕曲河畔不同教派的108座寺院而建。全藏区名闻遐迩的第69任“噶丹赤巴”、第九世达赖喇嘛的经师赤江活佛便是桑披岭寺的主持活佛,该寺名噪一时,与赤江活佛的“名人效应”不无关联。1936年5月,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该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红军首长肖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族,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银壶等物。

1995年新桑披岭寺迁址新建,延续了老寺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但在规模上却超出了老寺。新寺的修建凝结了民间所有能工巧匠的智慧,整个寺院的设计、雕塑、绘画等每个环节皆出自乡城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堪称本地工艺的展览馆、民间艺术的博物馆,拥有被誉为“藏区第一殿”的全

28 藏区占地最大、楼层最高、装修最精的正殿,更是以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三绝”名震全藏区。该寺是乡城民间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殿堂,属于集思广益的佛教建筑经典佳作,以宏伟的规模和精细的装修闻名。

(七)色须寺。色须寺位于四川世界高城石渠县西北,距县城30余公里。由西藏色拉寺喇嘛洛绒曲登主持修建,竣工于公元1704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1958年以前,色须寺香火旺盛,遐迩闻名。寺庙占地约70亩,有大小房间1000余间,较大的经堂5处,寺内藏有镀金佛像2万余件,其中经堂内的一尊镀金佛像,高数丈,仅指头就有水桶粗,属国内罕见的大佛像之一。寺内还藏有大量佛经书籍。仅《甘珠尔》、《丹珠尔》两种佛典就有50余套。色须寺的建筑形式和壁画很有特色。从全寺房屋的外观样式到堂内图案、雕刻等等,既带有浓郁的藏族特点,又采用了汉族斗拱、雕花横梁和藻井等建筑形式,与藏式建筑配合得十分得体、和谐。色须寺的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画上的佛像等带有西藏、印度的艺术风格,这些壁画斑斓绚丽,人物栩栩如生,既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色须寺是石渠等地广大藏民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远近寺庙僧侣学经和朝拜的一座主寺,经常有国内外的喇嘛前来朝佛取经。

(八)白利寺。白利,意为利众生祥端洲。简称“白利寺”,为“青岗山寺”之意。白利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

29 年),由五世达赖派其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修建,属康北霍尔13座黄教寺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寺是已故著名爱国佛学家格达〃洛桑丹增扎巴他耶所主持的寺庙,在国内享有盛誉。白利寺规模不大,是一座小寺,但因五世格达活佛而远近闻名。五世格达活佛,法名洛桑丁.扎巴塔耶,出生在甘孜县生康乡德希底寨子一户贫苦农民家。4岁被认定为白利寺四世格达活佛的转世灵童,迎进白利寺。少年时,在寺内学经文。19岁赴西藏三大寺学经。

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劳四方面军到达甘孜,红军在甘孜休整期间,五世格达活佛积极动员白利寺僧众及附近群众支持红军粮食3.4万斤,受到朱总司令亲切接见。红军帮助当地群众建立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中央苏维埃博巴政府时,五世格达活佛当选为副主席。为了有效支援红军,五世格达活佛、甘孜寺宗萨活佛与中国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于1936年4月12日签订十条互助条约。1936年5月,红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孜。7月,红军撤离甘孜继续北上抗日。五世格达活佛积极宣传动员群众、救护、转移红军伤病员,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解放后,五世格达活佛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五世格达活佛为了和平解放西藏,谢绝毛主席、朱总司令邀请他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盛情,毅然前往西藏宣传我党《共同纲领》,积极开展和平解放西的工作,不幸于7月途经昌

30 都时被英帝特务毒害,终年48岁。为了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活佛,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都送了挽联。挽联上写着“具无畏精神,功烈应垂民族史;
增几多悲愤,追思应续国殇篇,为和平解放西藏,惨遭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所毒害而光荣殉国的格达委员永垂不朽”。为了缅怀红军和五世格达活佛的丰功伟绩,甘孜县不仅修复了五世格达活佛家庙,在内增辟了五世格达活佛陈列室,还在县城南团结林塑造了五世格达活佛与朱德总司令联谊铜塑像,修建了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了馆名。

(该章节内容由州文物局和德格、新龙、甘孜、白玉、理塘、乡城等县文化局提供,由舒明康编篡)

2007年10月27日

31

寺庙祈福活动方案

庙会活动方案(共19篇)

幼儿园庙会活动方案

大型庙会活动安保方案

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方案

推荐访问:寺庙 活动方案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