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阐释与理论创新

杨献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阐释与理论创新
  
  作者/杨洪 林杨直
  
  摘要:杨献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正确解读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真理和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就在于正确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认为坚持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创造性地提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的理论命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永远不会陈旧、不会过时。
  
  关键词:杨献珍;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11-0068-0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为根本的是在正确认识、阐释“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抵制、摒弃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作为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正确阐释与理论创新的重要代表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一、正确阐释“哲学基本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真理和工人阶级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就在于正确地解决了这一世界观、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1888年,恩格斯为了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撰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重要哲学著作。著作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和哲学中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则分歧,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①由于这个问题被恩格斯视为全部哲学最高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因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正因如此,我国哲学界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和理论论争,至今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建国初期,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杨献珍在1955年撰写了重要著作《什么是唯物主义》,书中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世界观问题,是认识论的最中心的问题。恩格斯将哲学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是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依据对这个问题相反的回答,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或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唯物主义的前提是承认外间世界,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和思想是第二性的,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之,唯心主义则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感觉和思想创造物,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②。这两条基本路线是判断一种哲学学说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杨献珍指出:“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我们完全可能认识它的。我们对于自然界规律的那些已由经验和实践考验过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确实知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而只有现在尚未认识,但将来却会由科学和实践力量揭示和认识之物。”③唯物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原理的创立,打破了人类对于宇宙自然认识的神秘性,解决了世界是可知或不可知问题。“因此,要学习唯物主义,必须掌握反映论的原理。搞通了反映论,就搞通了唯物主义。不懂得反映论,也就不懂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反映论。”④学习反映论是为了解决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亦即思维与存在相一致的问题,克服思想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相一致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反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思维即存在,两者是同一个东西。这是唯心主义思想或庸俗唯物主义思想。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一切“左”和右的倾向皆源于此。
  
  由此,杨献珍精辟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人阶级手上的战无不胜的斗争武器,就是因为它是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非常正确地解决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⑤基于这一认识,他强调在学习唯物主义时,要抓住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来学,而不能枝枝节节地去学。
  
  二、创造性地提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的理论命题,强调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运用到一切工作部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的表现
  
  恩格斯强调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发生的。这就是说,“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⑥。马克思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严肃科学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所在。杨献珍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创新,他强调,“我们现在学习马克思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杨献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阐释与理论创新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