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调研报告

关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垃圾 处理场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引言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城市垃圾的处理好坏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学习德国北威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方法、经验和取得的教训是本调研报告所主要关注的内容。2012年3月1日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对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学习与对比,进一步使读者认识到差距,调整心态,取长补短,攻坚克难,通过不懈努力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德国北威州城市建设管理及垃圾处理的简要情况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被中国人简称为“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是人口超过1800万的联邦州。区域面积3万4080平方公里。

德国人口最多的州。位于德国西部。面积34,067平方公里,人口1,710.4万(1991)。首府杜塞尔多夫。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属莱茵河流域。

德国鲁尔重工业区基本呈现了较为类似或相同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性特质,主要如下:

一是是生态环境优美,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牧场,城区内原生态的公园绿地和树林,对市民免费开放;
污水全部集中收集处理,各种河流、水体清澈见底,形成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和人居环境。

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部免费运行;
城市地铁、轻轨、电车、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配套,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断,畅通无阻;
市政管线全部入地,市政设施整齐有序。

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有特色、有品位、有秩序。克隆、杜塞尔多夫等城市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重建,沿续了中世纪建筑风格,市政大厅、议会大厦、学校、教堂等城市重要建筑厚重、大气,色彩与环境协调和谐,整个城市富有特色和品位;
城市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文明有序,大街小巷广告牌匾数量少、整齐划一效果好;
市政广场、步行街等经营业户数量多、规范管理秩序好;
主次干道车辆多,流量大,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城市交通组织好。

四是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理念先进,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高。北威州的环卫工作主要由北威州环保部负责,全州共有23个垃圾焚烧场、6个医疗垃圾焚烧场,430个垃圾堆放、分类或填埋场,还有部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物垃圾和化学危险有害垃圾等全部实现了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德国北威州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启示

(一)全新理念支撑,解放思想作为先导。进一步突出“减量化”为主的前端治理,管理重点由后端的填埋和焚烧转向源头的控制和分类管理。德国制定了一套“green points”系统,以特有的收费结构形成对制造商减少产品包装数量以及使用环保包装产品的激励,这套体系目前在欧洲22个国家

通行。一是收费的基本原则是按量收费,对较少的垃圾量会鼓励性地减少收费,甚至不收费。二是通过市场手段减少商品的包装物。商品的出售价格中包括了包装物的回收处理费用,同样的商品,包装物越多,价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低;
必须的包装,则尽可能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物,不进入垃圾处理系统,譬如矿泉水瓶,饮料瓶在德国可在任一商店按瓶上标明的价格被回收,然后稍加工就可重复使用。特别是在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小超市,均有饮料、矿泉水瓶自动回收器,大大提高了此项工作的效率。

(二)立足长远,保障贯彻实施,建立有效的垃圾管理体系。制定环境卫生规划,特别是垃圾填埋和焚烧的规划是指导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北威州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制定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法律法规,把垃圾管理当作公益事业,确立收集、收费体系。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应法规建设。目前,每年仍有十几条与垃圾处理有关的新规出台,法院的判决都可作为法规的组成部分。

(三)加大垃圾处理资金支持,学习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投资方式,提升垃圾处理行业的科技水平。一是政府对于垃圾处理这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包括每年有一定数额的垃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财政、税收等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垃圾处理费和社会服务费免收调控基金等,对垃圾处理场、资源回收利用处理场给予一定的垃圾处理补偿费等,坚持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垃圾处理水平。二是加大对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

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大力推行以垃圾科学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北威州70年代有6000多个垃圾堆放、填埋场,经过探索发展,目前减少到26个,并且在近几年要降低到5-6个,专门用于填埋焚烧的部分废渣的填埋。以焚烧为主的巴州,目前有16个大的焚烧场,97%的残余垃圾通过焚烧处理。由于北威州垃圾的分类系统完善,进入焚烧场处理后无噪音、无臭味、无粉尘,产生的电力、暖气、蒸汽输送到工厂、学校、家庭、医院,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的“三化”。

三、德国北威州垃圾处理实践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要强化经济、行政等措施,认真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加强政府监管,把好初步设计关、项目开工关和峻工验收关,严格遵循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保证工程质量。要加强垃圾处理运输、中转等设施设备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二次污染。要加快全面落实垃圾收费政策,增强单位、居民的垃圾污染治理付费意识。

(二)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目前,我市农村环境垃圾收集、处理还部门滞后于城市,形成了城乡环境反差很大,成为制约建设世界城市的突出问题。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和我市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规划,把农村环卫收集运输转运设施,做为村镇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向村镇延伸,积极推行

“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模式。

(三)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要从源头抓起,在家庭、社区、单位和街道,积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尤其是已采取焚烧方式的区(县),要加大分类收集的力度,为全省各地提供示范。同时,引导各地加强垃圾中转站(场)和密闭收集运输机械装备建设。做好废旧电池、餐厨垃圾、医疗、化学危险物的分类收集工作。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知识和法规的社会宣传。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垃圾场选址、二恶英污染等疑惑;
积极开展环卫知识、城市管理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要建立垃圾处理单位与居民沟通互动机制,增强居民参与垃圾处理的自觉性,为垃圾处理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把北京建设成首善之区和世界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台湖分队2012年7月

德国品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国贸促会)

德国品牌发展情况调研 一, 发展基本情况

1.德国的知名品牌及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品牌(德国制造)

汽车类

梅赛德斯-奔驰 总部:斯图加特 创始人:卡尔·本茨 创立时间:1871年

宝马

总部:慕尼黑

创始人:卡尔·弗雷德里希·拉普 创立时间:1916年

保时捷

总部:斯图加特

创始人:斐迪南·波尔舍 创立时间:1931年

奥迪

总部:拜恩州因戈尔施塔特 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 创立时间:1909年

大众

总部:沃尔夫斯堡 创始人:德国汽车协会 创立时间:1937年

欧宝

总部:黑森州吕塞尔斯海姆 创始人:亚当·欧宝 创立时间:1863年

MAN 总部:慕尼黑 创始人:待补充

创立时间:1758年

迈巴赫

总部:斯图加特

创始人:威廉·迈巴赫

创立时间:1909年

电子电器类

西门子 总部:慕尼黑

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 创立时间:1847年

博朗

总部:法兰克福 创始人:马克思·博朗 创立时间:1921年

米勒

总部:居特斯洛

创始人:卡尔.米勒,Reinhard Zinkann 创立时间:1899年

重工业和军工

蒂森克虏伯 总部:埃申

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创立时间:1810年

莱茵金属

总部:杜塞尔多夫

体育类

阿迪达斯

总部:拜恩州黑措根奥拉赫 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 创立时间:1949年

彪马

总部:拜恩州黑措根奥拉赫 创始人:鲁道夫·达斯勒 创立时间:1948年

德甲联赛

创立时间:1963-64赛季

光学

徕卡

总部:黑森州韦茨拉尔 创始人:恩斯特·莱茨 创立时间:1913年

蔡司

总部:巴登符滕堡州奥伯科亨 图林根州耶拿 创始人:卡尔·蔡司 创立时间:1846年

化工类

巴斯夫

总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路德维希港 创始人:弗雷德里希·恩格尔霍恩 创立时间:1865年

拜耳

总部:勒沃库森

创始人:
弗雷德里希·拜耳与约翰·弗雷德里希·威斯考特 创立时间:1863年

汉高

总部:杜塞尔多夫 创始人:弗里茨·汉高 创立时间:1876年

妮维雅 总部:汉堡

创始人:保罗·卡尔·拜尔斯道夫

创立时间:1882年

德国超市

麦德龙

总部:杜塞尔多夫 创始人:奥托·拜斯海姆 创立时间:1964年

ALDI 总部:埃申,米尔海姆 创立时间:1960年

德国的航空公司

汉莎航空 总部:科隆 创始人:待补充 创立时间:1926年

柏林航空 总部:柏林

创始人:金·罗德格林和约翰·麦克唐纳 创立时间:1978年

德国的金融企业

德意志银行 总部:法兰克福

创始人:阿尔伯特·德尔布拉克 创立时间:1978年

安联保险 总部:慕尼黑 创始人:威廉·芬尼克 创立时间:1890年

德国邮政 总部:波恩 创始人:德国政府 创立时间:1995年

德国铁路 总部:柏林 创始人:德国政府 创立时间:1990年

德国的文具,耳机及生活用品类 施德楼 总部:纽伦堡

创始人:J·S·施德勒 创立时间:1835年

辉柏嘉 总部:纽伦堡 创始人:卡斯伯·菲伯 创立时间:1761年

凌美

总部:海德堡 创始人:约瑟夫·凌美 创立时间:1930年

百利金 总部:汉诺威

创始人:古勒万纳家族 创立时间:1883年

万宝隆 总部:汉堡

创始人:一个德国汉堡的文具商 创立时间:1906年

森海塞尔

总部:下萨克森州Wennebostel 创始人:弗里茨·森海塞尔 创立时间:1945年

拜亚动力 总部:海尔布龙 创始人:尤根·拜亚 创立时间:1924年

双立人 总部:索林根 创始人:彼得.亨克斯 创立时间:1731年

2.德国制造品牌特点

(1)首先,制造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在世界范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1990年之前,西德近40%的就业岗位都是与制造业有关。2009年,德国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最大的,各部门对比情况详见图1所示。

(2)居于世界领先的“德国制造”,不是一两个产业,而是几乎所有的制造部门,包括传统制造业、新兴能源和节能产业、绿色和环保产业。据2011年德国贸易和投资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近90个机器设备制造部门中,有17个部门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其中11个部门位居第2和3位;
以营业收入来衡量的话,有12个部门居于世界第1位 ③,包括电力传输工程、材料处理技术、通风技术、机床设备和农用机械等,而每一部门都有众多优秀的企业群体,形成了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具体情况详见图2所示。

图2 2011和2010年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各部门发展情况(单位:以10亿欧元计算)

资料来源:German Trade and Invest, Th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dustry in Germany, Iue 2011/2012, pp.3(图中的CAGR为复合年增长率)

(3)“德国制造”具有产业集群效应。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原因,德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莱茵河流域、以及斯图加特、德累斯顿和柏林等地。

(4)“德国制造”以对外出口为导向。由于资源禀赋和市场狭小的制约,“德国制造”的工业品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出口和国际化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导向。图3 2010年德国机器设备各部门在全球出口市场中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German Trade and Invest, Th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dustry in Germany, Iue

2011/2012,pp.9, (5)“德国制造”是精专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完美结合。精专制造是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的,由于规模约束,它们不可能发展范围经济,进行多元化经营,要想在行业生产中占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专有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成为高度精专的生产者。如在19世纪,由于市场对机床的需求量从单件变为批量,并对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迫使一些生产能力较差的厂商退出生产领域,而让给那些更为内行的专门工厂去制造,而留在这一行业的就必须非常专业地生产优质机床,同时向英美机床生产标准看齐。而制造重型机器设备的一些公司,因不能生产完整的同一系列产品,只能把生产活动限定在像轧钢机、采矿机械、燃料设备、炼钢炉等特定范围内,也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6)“德国制造”形成了垄断竞争与合作共赢的局面。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认为,由于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导致了英德两国制造业不同发展特点。英国是个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强调的是竞争;
而“对外竞争,对内合作”则是德国制造业的主旋律,它几乎贯穿了过去的整个世纪.(7)拥有众多顶级品牌和百年老店。“德国制造”是行行出状元,业业都有顶级和经典品牌。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德系汽车”众多闻名遐迩的经典品牌,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旗下的奔驰、迈巴赫和精灵;
宝马汽车公司旗下有宝马、迷你、劳斯莱斯和法拉利;
大众汽车公司旗下有大众、斯柯达、奥迪、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等。

(8)充满活力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认为,德国出口贸易之所以取得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他把这些中小企业称之为“隐形冠军”。大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共存和发展关系。

3.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有两大动向席卷全球,一是金融和经济危机,二是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前者凸显当今世界经济的病症所在,即科技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整体经济发展是失衡的。后者意味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未来的10至20年时间,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对人类将迎来一场划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大变革这一判断,已经形成共识,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已经成为描述这场变革基本特征的关键词 。

为了应对这一场技术和经济大变革,各国已经开始了积极行动和部署。德国应该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之一,“德国制造”也已经围绕这些核心技术和生产领域开展了务实的行动,由此开启了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以“制造业数字化”为中心,改造了传统制造业,并将其与新兴产业融合对接起来。目前,“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产品一半以上都应用了微电子控制,而十几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5%。由于微电子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从而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机器的精度,同时又使设备有很大的柔性,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初步实现从高耗能、高物耗、低附加值,向低耗能、低物耗、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转变,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微电子技术改造的传统机器设备制造业,被定位为新兴产业的上游产业,同时与下游的化学和塑料、电气和电子、汽车、食品和饮料、可再生动力和绿色能源等产业形成有机的生产链。其中电气和电子、汽车、化学和食品产业成为机器设备制造业的四大客户,这四大产业共有 11,400多个公司,雇佣了近220多万员工,产值达到6300亿欧元。

事实证明,可再生动力和能源等产业中的风能、光伏、生物能源、可替代动力技术、新兴节能电池等生产领域,确实形成了对高端机器设备制造业的强大需求,新兴产业需要高技术含量的机器和设备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光伏发电产业,主要由德国机器设备制造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而该产业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把“德国制造”定位于科技和绿色制造。德国人认为传统制造业不会过时,仍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必须在信息化和低碳化时代,走向科技制造和绿色制造。

在环境和资源约束条件下,传统制造业可以成为新兴节能和环保等产业的推动者和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100个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成员公司活跃于新兴产业领域。如在光伏电力工程机械领域,2010年,德国光伏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几乎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比例高达44.5%,装机容量达到7408百万瓦,几乎是世界各国装机容量的总和 。①2010年3月31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不得不设立一个独立的制造业分会——光伏设备制造协会,以应对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化潮流基本是一致的。

21世纪以来,德国政府和企业更是把发展环保产业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了德国传统的能源和冶炼企业处理环境问题的经验,以及机器设备制造业所提供的产业基础,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

第三,力图同时成为制造强国和服务大国。大约在10多年前,德国在电子、信息、通讯和金融服务业中鲜有作为,相对于服务业发达的美国和其它国家来说,德国曾被誉为“欧洲的病人”。

但21世纪以来,德国在电子和信息领域开发了许多新的电子技术和产品,如数字式MD小型光盘录音机、DCC数字盒带录音机、数字卫星无线电收音机,正在研制高清电视,以及高清录相机和多媒体设备等。从2005至2008年,德国电气和电子制造业的年增长率超过6%,并在2006至2007年间,获得了11.2%的增幅 ②。电子工程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2006年,德国电子制造业产量占欧盟25国总产量的35.8%

近年来,德国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技术发展重点是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以及军用通信等。德国联邦邮政电信局、曼内斯曼、博世、SEL、TNT、西门子等公司是该领域的骨干企业。

2010年,德国电信产业的产值为637亿欧元,信息技术制造业为642亿欧元,在欧洲居首位,占欧盟市场总量的20%,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列第4位 ①。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云计算”都会是德国信息和通讯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计划把该产业预算的10%用于云计算的研发,把它作为今后五年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增长领域。

如今的“德国制造”,为了避开了与发展中国家的正面竞争,将自己定位于为中国及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提供专用和高端机器设备的制造者,并与之形成互补产业链,“德国制造”的生命周期因此而延长,从而实现产业的顺利转型,走上了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德国制造”可以进行全球化生产布局,既为发达国家,也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不断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希望同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先进国家。

二, 政府及中介组织的促进工作

1.政府干预和引导

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历届德国政府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1949年之前,政府直接干预了许多经济发展计划,甚至把许多产业部门都带入到战争深渊之中。但在德国政府干预下通过的一些社会保障立法,如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1889年的《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以及1911年《遗嘱保险法》和《雇员保险法》等,却奠定了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德国制造业的发展。1949年之后,西德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框架下,政府发挥的作用是间接的,微妙地平衡了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通过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环保等标准的制定,为企业创新提供激励和必要的约束。正如艾哈德所强调的“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国家不仅不再直接发号施令,或者说国家不仅放弃了一切干涉,市场经济政策的目的还在于利用为经济政策所许可的一切现有工具,来不断解放新的才能,开辟新道路,不过还要防止误入歧途” 。

(1)政府适时地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如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私有化政策;
90年代后,德国政府运用投资和税收激励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到德国东部去投资。1994年颁布的《小型股份企业及国家放松对其股权干预法》,给予小型制造企业在融资集资方面许多便利和优惠政策;
2002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环保策略”;
2006年至2009年,政府制定了高技术发展战略,为高科技和环保型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2)在基础研究领域,政府是直接介入的,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知识产品,以及大量的研发资金或补贴。在这方面德国政府不惜斥巨资,建立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研究的一体化科研体系:包括国立科学院、研究所和国家扶植的各种学术团体。政府还对大学以外的科研机构如亥姆霍兹联合会、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和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等提供科研资金。同时允许学者在学术上自由发表意见,注意保护学术自由,使科研和学术探讨完全独立于政治和宗教之外,不受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干扰。2010年10月,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牵头启动了《云计算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在经济界、科学界和政府机构的相关专家广泛参与之下共同制定的,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用户和供应商,而州政府、乡镇政府以及法律机关和团体,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为己任 。

(3) 政府“偏爱”中小企业。德国是非常爱护自己的企业的,但这并不体现在德国政府为跨国企业们提供了多少便利,而在于对中小型企业的大力扶持。据德国波恩中产阶级研究所调查显示,2008年德国中小型企业约362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7%,雇用员工占总人数70.5%,提供83.1%的学徒培训岗位,净产值占47.3%。可以说,中小型企业才是“德国制造”的真正支柱。

在细分化市场中的精确定位是中小企业的制胜法宝。与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相比,德国中小企业大多专注于单一领域,但却能将自己的优势推向极致而占领全球市场,如全球最大的隧道掘进机制造商海瑞克股份公司、以钢化玻璃自动门和玻璃系统技术领先世界的多玛公司、畅销全球的内窥镜生产商Aesculap公司等。在众多听起来奇奇怪怪的专业机械领域,德国人往往都是领军者。

事实上,世界上很少国家会像德国这样,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定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德国明确规定“促进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是德国经济政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并为此甚至不惜限制大型企业。

1958年成立的联邦卡特尔局就是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又称《反垄断法》)的实施者。该部门的主旨就是“限大促小”,禁止大型企业以压价或提价等不正当手段打击限制中小企业。例如2009年末,卡特尔局就对咖啡壶制造商美乐家、达乐麦耶和沏宝进行了高达1.6亿欧元的罚款——因为这几家公司至少在2000年初就在产品价格的水平、范围、时间等问题上进行了秘密协商。

德国政府还简化了中小企业在申报税收等方面的繁琐程序,将上交财务统计报表公司的年利润门槛由以前的35万欧元提高到了50万欧元,将中小企业的国家管理费用降低到营业额的百分之四至六。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跨出国门,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为中小企业初期出口业务提供的贷款保险、定期组织信息发布和交流会议、给予参加各种会展补贴等。

(4)德国政府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德国制造”企业社会责任部门(Made in German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e, CSR),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启动了相应的计划,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

一是德国标准化协会(DIN)的设立及其认证体系的建立。1917年,德国标准化协会设立,并初步确定DIN产品标准。但当时带有DIN标志的产品并不是第三方认证的产品,而只是企业自己的合格声明。鉴于DIN标志并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功能和质量,1971年12月,DIN发展了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并

注册了“DIN检验和检查标志”,合格的产品才发给证书。同时成立联邦德国产品标志协会(DGWK),作为DIN的一个附属机构,专门负责符合DIN标准产品的第三方认证工作。

DIN虽然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但却是德国工业生产标准化的合格认证机构,它所制定的标准,不仅限于工业产品,而且还涉及建筑工程、机器制造、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家政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产品标准织网,严格限制企业的一举一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DIN制定的标准,实际上有90%以上已成为国际标准,是世界工业较为重要的产品标准之一。

二是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工程协会(VDE)认证体系的建立。这是对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认证体系,其认证依据是VDE制定的法规和DIN制定的标准。VDE成立于1893年1月,涵盖了电气、电子和信息产业,以及电力、联邦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的所有重要领域。1920年9月29日,经德国联邦专利局注册,VDE标志开始生效,同年10月签发了第一个VDE标志。目前,全球约有20万种电气设备产品使用了VDE标志。

三是德国机械制造标准委员会(NAM)的成立(1949)。该组织是DIN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组织制度,把有关方面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反映到DIN标准的制定之中。此外,德国制造业的标准化组织还有德国机床标准委员会(NWM)、德国电工委员会(DKE)、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等单位下属的12个部门,以及申克(SCHENCK)、鲁尔奇(LURGI)、道依奇(DEUTZ)三大公司的标准化室等 。

标准化制度的建立,对“德国制造”和德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标准化每年为德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德国企业对“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市场”体会至深。

为继续保持“德国制造”的领先地位,2005年,德国再次制定标准化战略。2006年,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启动了“标准创新计划(INS)”。INS运用了各种调查研究手段,确定了德国未来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光学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医药与健康技术、纳米技术、生产技术、安全技术、服务相关技术、材料技术、微系统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和航空技术等。

(5)德国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历史上先后出台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担计划》、《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小型企业服务投资促进计划》、《工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促进计划》等多项政策,为企业大胆投资科研做了良好的铺垫。而在学术界方面,德国多次修改《德国高校总纲法》,尽可能增加其接受企业界研究项目委托的积极性,并提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诸多有利条件以支持其研究,为前沿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扫清道路。

(2)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目前,德国约有30万个行业协会和联合会组织,他们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延伸,也不是单个企业的喉舌,代表的是行业协会中所有会员企业的利益,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制造业进行指导和监督。

德国联邦工业协会(BDI)是一个为德国工业及其与工业活动有关的服务性组织,有38个分支机构,超过10万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会员,代表约800万雇员的利益。它自认为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忠实的实践者,即提倡个性、自由、企业家精神和社会均衡。作为工业界的统一组织,它以一个声音与国内政治决策者沟通,以及与欧洲和国际政治组织洽谈。

德国工程师协会(VDI )成立于1856年,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的发展、监督、标准化、工作研究、权利保护和专利等方面的工作。目前,VDI个人会员超过了14万人,其中1/3是学生,以及年龄在33岁以下的工程师。这是一个财政自主、政治独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了近2000个标准,并通过学生、技术研讨会传播了有关的制造知识,或通过VDI指导制定可被接受的技术规则,成为咨询性的合作伙伴,并介入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有关领域。

另外,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VDMA),汽车制造业行业协会(VDA),电气和电器制造领域行业协会(ZVEI),以及德国化学制造行业协会(CVI)等,都是专业化的行业协会组织,代表着不同行业企业的利益,为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承担着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同时在国家有关经济和政策的制定、技术立法、质量保证体系、税收,以及环境和气候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徕卡相机为例:中国5年内将成为徕卡相机最大市场

徕卡作为顶级照相机和运动光学产品的德国制造商,在中国一直享有盛誉。在2010/2011财年销售额创造历史新高,并获得黑石集团大笔战略投资后,徕卡公司决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徕卡公司将有大动作,在中国各大城市至少开设30家专卖店。中国顾客将会在全新的层面体验摄影文化和徕卡品牌。

徕卡照相机股份公司的监事会主席和大股东安德鲁·考夫曼博士,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使徕卡相机品牌的神话获得了新生。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他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

徕卡相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他的目标是让徕卡占领全球至少1%的相机市场份额。目前徕卡的市场占有率是0.15%,计划未来2年内上升到0.3%,10年内达到1%。徕卡会竭尽全力加速这个过程。但考夫曼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徕卡会因此变成一个相机批量生产商。徕卡会继续恪守“德国手工制造”的传统,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所有产品还必须继续时刻体现出徕卡的品牌价值,所有延伸产品都将继续围绕精密仪器领域,并由徕卡公司自己生产。

精湛的纯手工制造工艺是徕卡相机顶级品质的核心元素

据考夫曼介绍,徕卡的产品发展蓝图会在今后几年内给市场带来惊喜。同时,许多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徕卡是个知名相机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奇般的地位,但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目前最重要的无疑是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徕卡在中国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现在决定继续大力扩张。未来的5年内,中国就将超越美国而成为徕卡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目前徕卡在美国的年销售额为7000万美元。

关于开拓中国市场问题,一条可行的方案是通过在中国开设数十家专卖店,可以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徕卡品牌的价值。目前徕卡在中国已经拥有7家专卖店及艺术展厅,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香港和澳门。徕卡还计划继续在杭州、南京、成都、深圳和兰州等各大城市开设新的专卖店。这些专卖店不仅仅提供摄影器材和售后服务,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相互交流的场所。在专卖店中会设有艺术展厅和酒吧,使每家店铺都成为“徕卡品牌体验中心”。

徕卡相机专卖店和艺术展厅将成为品牌体验中心

中国拥有数目庞大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大多活跃在摄影网络社区和众多摄影协会中。摄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在中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传统了。在许多摄影网站、论坛和博客上,徕卡相机和摄影艺术都经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他们的核心群体是中国的中产阶级,约有50万人左右。他们热爱摄影并欣赏徕卡相机的精湛工艺,毫无疑问地是徕卡的潜在客户,也是徕卡最重要的目标消费者群体。

徕卡相机在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挑战

-品牌有足够的质量保证

-在大众层面上品牌知名度不够高

-品牌是个性化的

-局限于区域和行业内的高端消费人群,即品牌

-品牌有极强的创利能力

-渗透力还需提高

-品牌历史悠久,一直享有美誉 -主导企业品牌形象不够鲜明

-品牌可持续长久发展

-企业品牌没有与消费者进行直接联系

-品牌有文化含量

-潜在的竞争对手(新生,模仿等)

-品牌是国际化的

-产品的高价位,部分性价比失衡

总之,中国高端消费人群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加之徕卡相机自身的质量,声誉优势,使徕卡相机未来几年中在中国市场强势发展成为显而易见的趋势。

德国数控企业考察报告

本人于2010年1月28日至2月5日参加了由德马吉公司组织的开放参观日活动,德马吉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德克尔马豪弗朗顿,我们一行参观学习了德国数控先进生产解决方案、生产工艺和技术、刀具系统、相关数控软件和辅助设备的展示,现场观摩了五十五台先进数控机床的演示,同时了解了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先进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概况、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在国际职业教育中享有盛誉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了解了数控最新领域的发展,参观学习数控设备的操作、CNC编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了解了德国先进数控制造的能力,理解了德国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提高了自身创新使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现将参观学习内容简要总结如下:

一、德国数控发展概况

我们参观的德国德马吉是欧洲最大的机床设备制造企业。其机床产品以精度高、技术全面、刚性强、性能佳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模具、轻工机械等领域,多年来雄踞欧洲机床行业榜首。德马吉公司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断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性,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海得汉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二、最新数控技术发展动态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了解到数控领域发展水平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现在最新的数控机床都具有较高切削功率,主轴回转精度可达μm级,德马吉公司五轴加工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操作系统集开放性和灵活性于一身,操作、编程和显示具有统一的新型结构,即我们所谓的“所见即所得”。当然,机床内置DNC接口,可以方便融入网络,实现最佳的路径控制能力,包括高速切削,从而获得较高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直接驱动技术的线性轴,从而不再考虑磨损件和其他机械传动件,实现了稳定的高精度,从而节约能耗,使工件加工时间减少。采用多通道操作面板,使编辑、同步、仿真和试运行更为舒适,能借助动画组件进行图形编程,加工复杂零件。采用矿物铸件床身,使床身拥有最佳的动态性能、热稳定和生态特性,以及较高的集成度和配合性,利于机床自身的稳定。同时装夹系统采用全密封动力卡盘和夹具,这样工件不容易在加工中轻易移动和变位。在加工中,采用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件自动对

中,能完成批量和大批量生产,为适应5轴加工发展,带特种NSK润滑脂的密封型精密轴承可有延长润滑脂的寿命,使组装变得简单,可以同时提高主轴性能。其设计的机床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换刀时间短、响应频率快,机床设计结构符合人机工程学,大量应用在汽车、航天、制造、能源、军工各个行业。在整个参观中,我们都被德国的数控技术实力所折服。

三、双元制职教体系

在工厂进行参观时,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工厂里进行相关技能培训,通过了解,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教学方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职业培训时采用企业培训和学校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情况下,初中毕业的学生有75%通过职业导向,选择一项职业,然后通过自己或劳动信息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这种教育一般持续四年,前三年半的时间是三天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天在企业中实习,到后半年是一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四天在企业中度过,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职业学校是学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在企业是学徒工,学习操作技能。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做好合作,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学校所计划的时间来安排学生到学校学习的时间。

同时双元制的有效实施与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德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企业有接纳学徒的义务,并且国家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所以企业必须接受学徒工,也愿意接受学徒工,并为学徒工提供相应的实习条件和费用。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这种形式对双元制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德国企业管理机制

德国企业管理机制核心是理性主义管理方式,以技术管理为基础,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具有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员工广泛参与管理机制。其法律规定的职业培训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
二是企业内部进修;
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要成功谋职,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必要的专业职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祖业来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每个德国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培训。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外,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被企业录用后,也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通常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工资一般由企业负担。

德国是比较民主的国家,完善的服务机构根本见不到有人去管理,也见不到有什么摄像头在监督,但在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地方,,根本见不到

有违章现象的发生,是不是德国人天生就守章呢?我们说不是的,原因在于在德国有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家相互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当你违反了管理制度时,没有什么情面可言,唯一做的是按章办事。在与德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是德国人做事严谨,工作务实,讲究实事求是,在单位、企业里根本不存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所有的人在一起都是员工,都有建议和被建议的权利,并且也不存在着什么人情,所有的一切让人感到工作是特别的舒心。

五、体会

通过将近十天的考察学习和参观,此次参观活动专业性高、沟通针对性强,针对机械产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我们认为,德国在数控技术研制、生产、管理及后续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通过学习这些好的东西,可以使我们在数控化发展和职业教育中少走弯路,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我们数控教育领域管理,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有明确目标。

总之,德国数控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成功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前提,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保障,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是成功的积累。通过将近十天参观学习,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结合我校实际,将德国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应用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去,使我校的职业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主题。

德国考察报告范文4篇

本文目录德国考察报告范文赴德国农机化体系现状考察报告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赴法国、德国司法考察报告出国考察报告根据国家计委等七部委《企业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管理办法》的精神,为做好闲置设备的调剂利用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进一步推动二手设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更多有进口二手设备需求的企业有机会参与国际采购。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于4月18日至4月30日组织国内的有关企业组团参加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国际二手设备博览会。

德国二手设备博览会创办于1995年,每年举办一届,根据德国总理GerhardSchroeder创办的“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统计:在全球最大的二手设备展(RESALE)年均展出世界范围内10亿欧元的设备。

每年有大约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参展商带来了约160,000台的库存,世界各地的10,000多位买家怀着浓厚的兴趣参加了现今世界上二手机械设备领域最大的专业展览会。

展览的设备范围从发电机到机械搬运、信息技术设备和加工设备到电厂设备、医疗技术系统、测量和检测系统以及农用设备。

商用车、机器人和自动控制、废品处理和回收设备以及化工和制药设备也在展览范围。

参展公司中,德国公司占一半以上,意大利、法国、新西兰和英国共有上百家公司参展,二手设备博览会将进一步推动二手设备市场的发展。

我协会已连续四次组织代表团参加德国二手设备博览会,展览期间团组成员在融洽的氛围下积极踊跃参与相关业务商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参加德国二手设备博览会期间还重点访问了奥地利大型二手设备公司Hee(海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瑞中经济促进会,对这些欧洲主要的机械设备制造国在机械设备、尤其是二手设备的维修以及流通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对欧洲二手工业设备领域的现状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团组成员结合本职工作,在本次出国考察的过程均有不菲的收获。

欧洲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各国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法制十分健全,在机械设备的社会化分工非常精细,各个行业协会拥有严格有效的行业准入和约束机制,设备的管理和调剂主要由各区域的机械设备行业协会进行专业指导和提供信息及咨询服务。

众多欧洲的设备制造公司、二手设备公司展览及销售公司大多是各级机械设备行业协会的会员,接受统一的信息服务和统一的管理。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利其器必先顺其治,先进的理念和严格的制度确保二手设备市场的有序发展。

在设备的流通方面,企业的私有化体制决定了欧洲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尤其是设备投资方面非常谨慎,没有盲目的投资扩充和其它主观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在有必要投资的情况下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将最具竞争力。

而欧洲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设备的开发和更新日新月异、市场对新产品的不断需求,使各企业不断更新所适用的设备,被替换下来的设备就成为二手设备流入市场。

二手设备不同于陈旧或劣质设备,很多情况下只是因为企业转产造成设备更新,和新设备相比其性能和品质上的差距并不大,二手设备却在价格上极具优势,因而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私有化以后的东欧国家重点采购对象。

欧洲的很多机械设备制造商对其所提供的设备实行终生跟踪服务制度,对于原购买方停用的设备大多采取回购、更新,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新用户要求后再次投放到市场销售。

高超的机械设备品质确保了用户对二手设备能够继续提供较高生产性能的信赖。

欧洲国家每年都举办众多的二手设备交易会,而设备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的信息支持又在供需双方搭起了畅通的桥梁,因此设备的流通非常活跃行业协会联合二手设备的专业展览公司举办的国际推介活动也是促进西欧二手设备流向国际市场的有利渠道。

通过本次参加德国二手设备博览会和访问奥地利海瑟(Hee)二手设备公司及瑞士瑞中经济促进会,充分认识到二手设备的采购对于企业节约资金、实现企业投入与产出收益最大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到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不断更新的必要性,做好二手设备的调剂和流通工作对设备的转让方、采购方和设备的充分利用都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近几年来与欧美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行业协会都有接触和来往,以后还将定期和不定期组团前往参观考察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二手设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更多的国内企业有机会参与国际采购。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经验交流办公室:王娟娟5月15日赴德国农机化体系现状考察报告德国考察报告范文(2) | 返回目录赴德国农机化体系现状考察报告农业部赴德国农机化体系建设与管理培训团一行16人,于3月3日至3月22日,先后到德国黑森州农业协会、DLG农机检测中心、巴伐利亚州农林部、巴伐利亚州农机培训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欧盟农业代表处进行了培训,到GRIMME、AMAZONEN等农机生产企业和3家农业企业(AgriculturalEnterprise相当于我国的农场、农户)进行了参观和考察。

通过培训交流及实地参观考察,培训团成员对德国的农业服务体系、农机检测程序、农机培训体系、农机科研开发及农机生产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新的理念,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经过归纳总结,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分述如下:一、德国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德国现有耕地面积1730万公顷,约占其国土面积的一半。

其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约290多万公顷。

在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年农业企业经济收入为430亿欧元,其中约一半为畜牧业收入,在畜牧业中,牛奶的收入占90%,是农业企业收入的主要

兰州大学

出访总结报告

报告人:
方 开 洪

学 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 称:
讲 师

报告日期:2013-05-23

1.基本信息

出访国家:德 国 出访事由:国际会议 邀请单位:于利希研究中心

出访时间:2013.05.12 – 2013.05.19 出访地点:德国.亚琛

会议名称(英文):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Fac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for Fusion Applications (PFMC-14) 会议名称(中文):第十四届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与组件国际会议

报告题目:Investigation of deuterium dynamic behaviors in beryllium and molybdenum by in-situ low energy D(d,p)T reaction analysis 报告摘要:

Deuterium ions (D3+) implantation and in-situ D(d,p)T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 concentration in equilibrium state during beam implantation and after implantation termination in Be and Mo foil.20 keV/D ions with flux of 3.0×1014 D/cm2·s were implanted into metal foil until achieving the saturation state, whereby the proton yield was recorded as a function of fluence.75 keV D+ beam with current of 0.6 μA and charge of 0.2 mC/single run was also used to monitor this target at several fluences during implantation and several storage time after implantation termination.The deuterium concentration in 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in near surface region of target has been obtained as well as the critical fluence. The mobile D ratios (nD/nM) were derived from the decrease of proton yield monitored by 75 keV D+ beam.

2、总结内容:

2.1 相关细节 2.1.1 信用卡

二话不说,马上去办信用卡(如果你没有的话),中央高校的那个卡国外不能用。

2.1.2 德国签证的办理

由于本人是第一次办理因公护照,也是第一次去欧洲,所以一开始就把因私护照的办理流程套用到因公护照上,结果发现这两种护照的办理过程差异巨大。在这里我想把这件事写出来,是想给类似我这样的人一些建议,少走弯路。首先,在办理护照前,先确认自己所需的护照种类;
之后,根据办理某种护照所需的材料严格执行(特别是照片,一定要到指定的地方照,虽然价格贵点)。再办(申根)签证,在收集好所有的签证材料后,交予本单位的外事部门(因公)。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方的邀请信原件,因为寄国际邮件的时间耗费很长,所以要抓紧这一步,同时当你在向邀请单位告知你的信息时一定不能出错,如,我当时一无所知就把我的因私护照号给邀请单位说了,结果人家在邀请函上注上了我的因私护照号,然需要的是因公护照号。这样一来就只有让邀请单位重发邀请函,在这件事情上我浪费了十几天。另外,申请签证还需要:酒店订单+机票订单,这将在下一节讲。

2.1.3 机票和酒店

在这里你将会非常纠结,原因是自己的签证都还没有申请(申请签证要酒店订单+机票订单),鬼知道能不能申请下来。万一把机票和酒店定好了,钱付了,签证没下来,呵呵,这可杯具了。不用担心,方法如下:

机票,你找一个就近的售票点订机票,注意不要出票,你只需要订单(盖上他们的章子),这不需要钱的。等签证下来了再付钱,出票,OK了。

酒店,网上随便搜一个离会议地点较近的酒店(如,用google.booking找),预订上酒店(不用付钱),这样就有订单了,打印订单。注意,在订单打印好后,你得马上取消你的酒店订单(因为,有的酒店在你取消晚了也要收钱)。这样你就轻松“骗”到了酒店订单。

2.1.4 会务费的缴纳

两个字----“不交”。

目前为止,你签证都还没有下来。不急,等签证下来在交啊,或者到会场再交都是可以的。

2.1.5 名片和欧元的准备

如果你的签证下来了。恭喜你,开始准备下一步的事吧。

名片,你出去的目的是什么?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交流,结识同行。设想,如果别人在向你索要联系方式的时候,你从包里找了半天掏出一支笔和一张小纸条,再慢条斯理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单位、电话和邮件地址„„,这合适吗?

欧元,有了信用卡还要准备欧元?当你去自动售货机上买瓶水喝时,也要用信用卡吗?

2.1.6 旅程中的注意事项

开通手机的国际服务,及时让家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现状。

不懂就问,多问,这样就少走弯路了。问路和问事时主要要选合适的人,问一个看上去像文化人的人总比问一个看上去像痞子的人好吧!

及时调整你的时钟,还有你的手表的时钟。

德国段的旅程,在德国基本上都是纯德文的,不像中国的中英文对照。不用担心,在德国基本上人人都会英语。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不会德文,会英文。

2.1.7 会议期间

认真、及时地关注会议的相关通知,跟上大部队,抱紧团。

2.2 会议内容与学术交流 2.2.1 会议主要内容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ITER计划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和组件的相关特性,如,材料中的氘沉积、材料的辐照损伤、材料和组件的研制等领域。大会报告39个,海报215张,会议进行5天。主要的中方参加单位有:等离子体所、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名族大学、苏州大学和兰州大学(我一个人),其中以等离子体所(9人)和北京科技大学(8人)的参会人数最多。

会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13日,由国际知名专家从宏观上介绍ITER项目目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以及相关壁材料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二阶段:5月14日至15日,大会报告主要集中讨论壁材料的辐照损伤和氘沉积行为的研究,而其中的重点对象又是ITER中的偏滤器研究。目前,最常规的研究方法是:采用MeV能区重离子,如,钨,辐照待选的偏滤器材料,进而产生辐照损伤,在利用等离子体源产生的D离子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注入,研究辐照损伤对D在W中的沉积量,或者是沉积分布行为。主要关心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材料种类,不同辐照能量,不同辐照离子种类等因素的改变,对D沉积行为和分布的影响,同时观测被辐照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改性。目前,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Be,Mo和W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然而,与会者大都提出目前的分析方法,如核反应法,得到的精度不高,成本高,且是离线的分析。这将是我参加本次会议后,将要思考的方向。

第三阶段:5月16日至17日,大会报告主要集中讨论面向等离子组件问题,该课题偏重于组件设计,材料合成等领域,这与我的研究方向差异较大。

2.2.2 同行交流

对于参加国际会议,我个人觉得除了报告本身的重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同行,与知名专家交流。只有你在该领域认识的同行多了,才能融入到该领域,才能了解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这或许用“合群”一词描述更为贴切。我本人作为一名在该领域刚刚起步的新人更需要结识该领域的同行,建立联系,有机会的话开展合作交流。与此同时,通过与知名大牛的交流,你可以从大方向上提升自己的认识,当然细的研究困惑也能得到相关指点,受益匪浅。或许说得更直白些,参加会议也是一种自我宣传。如,我在会议上刚认识了某位中国专家,他对我说‘哦,你们也在做相关的研究工作啊’。将来,他就会对其他人说‘兰州大学的某某某 也在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事兰州大学的某某某就能做’。会议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讨论、学习、借鉴、交友和宣传的过程。

2.2.3 实验室参观

我在这里有些崇洋媚外了,德国实验室(至少在于利希研究中心)和中国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验室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德国实验得分90分(听说美国的更好),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得分应该9分都不到,这一点不夸张。在此,我主要是从实验设备、实验室运行与维护、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实验设备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些思考,这里不再一一阐述了。

2.3 德国见闻 2.3.1 生活

在这里我只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了。德国人的生活节奏没有日本人的快,上下班时间很规律,不像日本人晚上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在晚10点钟左右下班。他们的消费水平比国内低(就购买力而言)。德国人以面食为主,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汉堡了,啤酒是大多数德国人的饮料。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较为满意。德国的出租车大都是奔驰车,在亚琛出租车起步价为8欧。德国教堂很多,有的很大,很古老。

2.3.2 火车系统

德国火车系统非常发达,可以这样说镇镇通火车。效率也很高,从进站买票(自动售票机)到上车离站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他的火车票种类很多,票价各异,关于这一点可参阅相关的网站。总之,火车是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

这里还得说说德国的公路情况,他们的高速路是不限最高速的,高速是不收费的。街道没有中国街道的霸气,堵车景象更没有中国的霸气。另外,当你身处德国,要横穿公路时,一定要注意车辆,因为直行车辆拥有绝对的优先通行权(此时他的时速很高的,且不会减速的哦)。

2.3.3 环境保护

可能是气候的原因,我路过的德国的那几个城市他们都比兰州绿。与会的几天德国都下着小雨,对了,这里得提醒朋友们,去德国要记得带雨伞。德国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好像他们有法律规定不能随意的砍伐任何一颗树木,这一点在树木极少的兰州好像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同时,他们农村的植被覆盖率也是极好的,远远望去就好像是青藏高原被满山的绿草覆盖一样。

2.3.4 热情礼貌的德国人

四大文明古国中没有德国,但是德国人毫无疑问是文明人,至少在我面前是这样的。随便举个例子,我在亚琛迷路了,我去找一个正在忙活的德国人问路,他居然在给我指完路后,还带着我走了一条街才回去。在回国的机场登机口,德国人认真地排成了一条长龙等候登机;
回国的中国人也在排,不过排成的图形是:以登机口为圆心的半圆形图案。我惭愧了,我们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该如何超过像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小”国呢?

我又陷入了沉思和痛苦中„„

3.总结我的总结

这个题目听上去很绕口,但我还是得再说两句。

参加该次会议无论是在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在外国风土人情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现在的心情是激动、兴奋、沮丧,更多的是思考。因为了解了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而激动和兴奋,因为有机会了解德国而激动和兴奋;
因为发现了科研水平和科研设备的差距而沮丧,因为看到了人文素质和环境保护的差异的沮丧;
剩下的是思考:我们该如何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如何改进实验室管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训练,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为我们是来自文明古国的人啊!

德国啤酒花园餐厅市场调研报告

一、虹悦城店

调研时间:2013.11.12.周二 晚20:00

虹悦城3F位置总共12家餐厅,德国啤酒花园餐厅在3F靠近中心广场的位置,调研当天,德国啤酒花园餐厅有3桌客人,其中2桌是情侣。

厨娘。CN,、汉拿山烤肉在7桌以上。

夜上海自助烧烤在3桌左右

川色满园3-5桌

青柚港式料理3-5桌

望湘园5-7桌

塔克人数较多

豆捞坊1-2桌

拿渡麻辣香锅5桌左右

避风塘3-5桌

炭火烤肉日本料理 人数不确定

二、水游城店

调研时间:2013.11.12周二晚21:30

水游城-1F 餐厅总共4家餐厅,斜对面是欧德宝德国餐厅,旁边一家果然掂,1家甜品店,一家麦当劳。

调研过去的时间已经较晚,德国啤酒花园餐厅没有客人,欧德宝德国餐厅已经关门,暂时未能调研处客户数量。

德国教育考察报告

厦门集美中学校长、书记刘卫平

前言:

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校长境外培训班,于200

2、

4、11——200

2、

5、10对德国小学、中学、大学(含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进行考察,内容涉及“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师培训”、“课程计划”、“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等14个专题;
形式有专家讲座、中德校长座谈,中国校长与德国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以及参观学校、访谈家长、中国留学生,顺利完成了省厅布置的任务。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体制及管理

(一)办学体制

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各州的教育状况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德国法律规定:德国的教育均为免费。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制四年。4年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到不同的中学学习;
成绩好的进文理中学;
成绩略次一点的到实科中学;
成绩有困难的到普通中学;
中学的学制至少为三年,但每个学生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中觉得不适合还可重新选择学校,如男孩子有的开窍晚一点,稍大一点学习成绩有所变化,可以到文理中学,但这必须经过老师的推荐。)这样,中学的年限实质上成为五年。文理中学主要的任务是为高校输送大学生;
实科中学的学生既可上大学,也可上职专;
普通中学的出路主要为职校输送人才。为避免过早分流以至埋没人才,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中学,介于上述几种学校之间。但这种办学模式目前在德国尚处在试验期,没有定论。

一般到九年以后(个别也有10年),中学的生活基本结束;
实科或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别投向职业专科学校,学习三年;
而要考大学的学生,再进入文理高级中学读三到四年,一般为四年,通过毕业考试(俗称AbeTu,由学校出AB卷,州教育部抽一份进行考试),根据个人成绩、教师建议进入高等学校。

(二)课程计划

德国的课程计划由联邦政府(教育部)制定,开设的课程有:德语、外语(英语或法语)、数学,这三门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
社会学、宗教、体育、艺术(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六门,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选修到七门;
学生毕业证书里有主修课、基础课、毕业考三部分成绩记载;

德国中学每周28——30节课,每节45分钟;

教材由州教育学院具体编制,各学校可以选择本州提供的教材,也可选用外州的教材;
对此,州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指令;
但根据联邦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大多数学校在州范围内开设的课程及选用的教材大致相同,有差异也只是在个别的选修科目的开设上。

(三)管理体制

在德国,教育的各级政府及学校的职能是十分明晰的;

(1)联邦政府(国家教育部)的职责主要是协调16个州的工作,探讨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

(2)州政府(州教育部)主要提供课程标准、计划;
教师录用考核(证书),校长的选配,教师的进修计划,教材的提供,工资的发放;

(3)城市教育局负责学校硬件的投入,监督是否执行了州的计划,专款是否专用;

(4)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州的计划(课程计划),正常的教育工作;

总的说来,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明,也比较单一,且比较宏观。

在上级行政部门里,有相应的许多机构,各自干着自己的事,互不干涉、扯皮。比如:教育学院隶属于州教育部,其三大任务为①编写教材,②出一本教师培训计划,里面有300多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在每个州的城市,大都设有培训点。以黑森州为例:全州有12个培训点。③出三期教育信息方面的杂志;
这些工作由40个专人负责;
德国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投入巨大。以黑森州为例:州财政收入每年200亿,投入教育(基础)25个亿;
另外还有城市这一级的投入(学校的硬件,房子、操场、计算机、桌子等);
据当地的官员介绍,每年投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经费达40几个亿;
这是令我们十分羡慕的。

(1)校长的选拔及教师的配备

当某一学校出现校长职位的空缺,由州政府向社会公示,凡具备相应条件(如有管理经验,任教一定年限,接受过管理培训)的人均可报考,然后由州派人考察:听课、面试(谈话),最后由州教育部任命。

德国的校长为终身制,基本上不流动。

教师必须上大学4——5年,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然后到学校实习两年后再考一次,合格后为正式教师,也是终身制,视为公务员。校长无权解聘教师,实在不认真工作的人要由州一级教育部来解聘。

由于教师的入口很严,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二、从学习和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为人的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如前所述,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学生就进入不同的中学了。有的进文理中学(成绩较好的);
有的进实科中学(成绩一般的);
有的进了普通中学(成绩较困难的);
有的进入了综合中学(一时拿不定主意的);
为了避免过早地分流埋没了学生的才华,德国的中学一般设有两年的适应期;
两年之后再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分流带来的盲目性;
即便这样,中学的三年后还可进行选择,比如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了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他还可以经过申请、考试推荐以后到文理中学以备今后上大学;
如果在实科中学已经毕业,他能通过补习等渠道得到AbtTu考试,他也可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一样进入大学;
在大学期间,如果因基础课不过关,学生有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但将来找工作相对难一点,薪水低一点)。总体说来,教育体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年龄层次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趋向。实际上,不能要求他们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按其特点不断分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适合的水平基础上去发展,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好办法,或者说,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学有所用、所用其才。其实,这是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也十分有利地引导家长合理、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举一个例子:某公司的老板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好,他便让孩子选择了实科中学。当很多人说他:你的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上文理中学,而要去实科中学呢?老板说:孩子成绩一般,他也不是上大学的料。让他上实中,再上职校,学点谋生的本领吧。现在,孩子在银行工作,已经挣了几年的工资了,而他的同龄人还在大学应付考试。对此,老板十分满意。像这类事情,在德国有很多。反观我们的做法是: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高中,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带来了大量的不合教育规律的问题,结果是:学生学得死,教师教得死,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高不成低不就,生产的第一线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从德国战后几十年经济崛起的事实,我们应当看到德国的教育培养了大批熟练的高级工人有关。这一点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补充一点:在教师培训上,他们也是遵循“选择”这一宗旨来为老师服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师进修学院提前一年让老师“早知道”,把要培训的内容来个“安民告示”,每年列出有

三、四百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好计划。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方面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搞临时突击,搞所谓的创意。顺便提一下:德国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法。这点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二)小班化设置,使教师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德国法律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2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33人;
其道理在于尽可能让每一个教育对象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由于近几年来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生数均在法定线以内。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形时,学生动手做题、游戏时,老师都能和每个学生说上话,老师都能帮上忙。

由于学生少,班级的空间大,教室里堆满了各种教具,教室的布置十分生活化: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图画,四周堆满了书架,摆上文具;
还有洗手池、沙发、游戏的地方。这样,孩子到学校来感受到的是“乐园”,比家里更有趣,学生怎么不喜欢学校来呢?

中学高年级的教室当然没有玩具,但他们很多教具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由于学生少,凡是动手的作业,一些辅助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拿、去放,显得也十分井井有条;
如果我们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拿、去放,光整顿纪律都得十来分钟。

应该说,小班化是教育平等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试一试。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里,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从我们听课的课堂上看不到老师厉声叱喝,也看不到老师有什么“尊严”。我想,德国人没有必要在我们面前装出一幅上公开课的样子。在课堂里,如同在家里一样,老师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坐在桌子上和学生讨论。学生进出教室也十分随便,但没有看到学生做一些与学校要求相去甚远的行为;
有时学生有说话现象,老师也只是一个动作、一个暗示,最多让大家静一下,学生实在静不下来,老师也不吹胡子瞪眼;
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坐在凳子上,而且随时打断老师的发言;
下课后,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以讲解;
由于我们这一行“外国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有的学生就跟着我们进了接待室,校长通知开会了,有的学生还不离去,校长也不再赶他们走;
据家长介绍,学校组织的活动是不多的,但老师经常自己组织班里的学生搞活动,往往是自掏腰包,而老师过生日,学生往往发愁几天不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从我们观察的以及听来的,使我们感到:德国的老师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平起平坐的人,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半点“师道尊严”,倒是学生有几分“学道尊严”,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服务,他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而共同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认识与实践,值得中国的同行借鉴、吸收。

(四)贵在养成

凡是到过西方的人都会感到西方人文明、行为规范到位;
红灯停、绿灯行,在中国很难做到的事,在西方做得很好;
不乱扔纸屑这是中国校长头痛的问题,在西方的学校不存在;
公共场所说话小声这在中国是“不可理解的行为”;
上楼梯右行也是他们十分自觉的行为。难道这是西方人天生的素质?显然不是,教育的养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的玩具里,交通规则积木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通过游戏内化了他们的交通意识;
还有州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爱乡教育;
还有国家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国际(主义)教育。

在小学中学,见了客人要主动问好;
课前老师将客人介绍给学生,鼓掌欢迎;
下课后,学生会主动搭话,显然,这不是一次两次的引导,而是多次的教育养成;
在学校里,孩子们个个都很大方、很大胆、很主动,善于表现。

学生说话声音大了,老师会暗示,学生的声音就会小许多;

上楼梯,见了客人都鞠躬问好,都让道右行;

在中学,学生自己搬运实验器材,井井有条,而这些在中国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在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在打扫卫生(用夹子夹拾地上的纸屑——整个校园并没有几片)。

我想,这与德国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学习很快乐有关系,因此,老师家长要求的,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去做,做不到的老师也不要求;
从德国的养成教育看,它很实在,也很简单;
而中国的学校教育,什么都统,什么都管,且有的口号提得过响,“游戏”太多,标准提得过高。结果呢,到了大学还得补小学的一些常识课,还得从头抓行为规范。德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永久不变的。只有符合实际的、简单的、才是最有利于执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学校教育要求过多过高也不利落实;
有的违背孩子心理发展;
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有逆反心理;
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的负面教育,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弱不禁风,效果甚微了。

(五)教学中的民主教学思想

前面谈到,德国的老师没有“师道尊严”,师生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为民主教学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老师讲的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起探讨、一起商量。即使是小学,老师也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绝非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听众、容器,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感到有人在帮他,而不是给老师“打工”,而不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压力重重。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到游戏区里游戏,也可以帮同学做,也可以去做别的事,老师绝不干涉;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一是没压力,二是可以抓紧做完作业玩游戏,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近几年来,德国移民很多,每个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孩子们不论肤色相处都十分愉快,我想,这与教育界的民主教学、平等教育思想多少有关吧。德国的同行认为:教师和学生配合好,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积极创造一种促使学生学习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步。再者,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没有民主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成才将是十分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德国同行的认识与实践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多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是学生是和谐地发展吗?学生找不出问题,学生不敢大胆提问,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大学毕业后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是不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少,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呢?

缺乏民主的教育是一种僵死的教育;
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每个学校都有校务委员会,由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学校里的财务开支,均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由校长来执行。对教师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由校务委员会的老师或校长来帮助提高、听课、讨论、商量。总的说来,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校长和教师都能处在一种宽松的氛围里愉快地工作。

(六)教会不如会学——德国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教育思想里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且今天也正在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们实践着。问题是:教材的繁、难、偏、旧;
高考的沉重压力使得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己学,教师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主要演员,教学还是“一言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还停留在少部分人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与行为;
而在德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
就我们听过的课而言,老师上课自己讲不到10分钟,剩余的时间就是学生动手做,或作业、或实验;
老师只是指导、启发,或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和学生协作做;
到大学,老师(教授)不讲课,只是听学生讲,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一个题总要尝试不同的解法;
或者是看你能提出什么有质量的问题;
因此,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始终在一种自己找“食”、自己开“锁”的一种情景和氛围之中。我想,学生学会多少倒是次要的,这种教学实践促使了、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的体验”应该是十分科学的理念,应该坚持下去。据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孩子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占倒数第五,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并让它回到它的起点上。德国同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与兴趣,不仅要从课本上学,还要从社会中去学,从家庭中去学;
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能力。

(七)关于音乐课的改革

最近德国教育部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课必须聘请音乐家到校上课;
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而近几十年来成绩很小,没有出现贝多芬这样的大家,有一种紧迫感;
二来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做出这一重大改革。而我国的很多学校把音乐、美术砍掉来冲刺中考、高考,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从人的努力发展来看,音乐能给人以良好的素质,能帮助提高审美志趣与水平。德国同行的举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校间中高考的竞争,有时是不择手段,音乐课没了,美术课没了,校园里没有歌声,晚会上占主导的只是情呀哥呀妹呀之类的流行歌曲。真正的好的作品、传统的作品学生根本看不懂,难道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喊如何如何创新;
却没有把最基本的课程开齐、开好。关于素质教育,最起码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国家颁布的课程开齐、开好;
不能因为多考几分而与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

(八)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德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但德国的学校操场比不上中国的重点中学,电脑比不上一般的中学,有体育馆的更是了了无几,其他设备也很一般;
校长们开玩笑说,德国的中学很少能评上二级达标校。但是德国的硬件很实用,比如中小学里玩具、教具应用尽有,这些东西又能花几个钱呢?每一节课他们总能用上那么一两件与教学有关的东西。其实,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看教具的准备,换言之,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教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我们呢?似乎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倒很热衷于“电脑”,试想,哪一个学校的电脑是充分发挥了效能?百万元的电脑有30万的效益吗?我们教育部门制定的评估措施、政策适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大量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而有的学校大量的设备闲置,岂不是太大的浪费?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党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教育界做到了吗?

(九)人人羡慕的职业——教师

在德国,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羡慕的,稳定,收入不错,压力也不是太大。每天上半天课;
早晨8:30——13:30;
每周上五天;
学校没有任何强硬任务;
什么高考、中考、课操、教研组活动、开大会,写论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等;
即便是参加培训(要求每年两周,可分散也可集中完成)吃住也是由政府解决。学生中出的问题,该由青少年局管的就由青少年局管,该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学校没有大包大揽;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工作量太大了,班数大,人数多,压力大,应付的面很多;
承担了许多不是由学校承担得了的工作——且没有什么效果;
当然,有的工作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但丞待确实应该给老师减负,不能把老师、校长拖垮了,不能给他们太多太大的压力了。在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市县领导还津津乐道中高考排名,这怎么利于减负呢?抓了一年的中小学减负,现在不仅回潮,且愈演愈烈,初中生补课补到下午6——7点,这分明是摧残人才,摧残教师;
学生和教师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工作氛围之中,加之班额大,工作矛盾多,极不利形成良性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氛围。在德国的学校,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了一个情形,即德国学生近视率不到5%;
而我们却高达40—50%以上,触目惊心哪;
难道让下一辈都戴着眼镜去开飞机?去当兵?去保卫国防?去建设祖国?

(十)大学体制的严格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

本来,大学的办学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畴,但既然是搞教育,了解一下也是对我们的工作有益的。

德国的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

什么是宽进呢?凡是过了AbeTu的都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上大学;
但是上大学并不等于人人都能毕业。拿工科的学生来讲,仅基础科就有60%的人被淘汰;
而及格过关的分数仅为30分;
那么这些过了基础科的人,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前后经过6——7年的努力,方可得到大学的毕业证;
而基础科毕不了业的同学,则可以选择相对好念一点的理科大学、文科大学;
或者降到理科类的专科级学校。虽然,最终大多数人也能拿到一个大学的牌子,但在就业时,由于所读年限不一,专业不一,薪水也不一样,这种严格的考试,一是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二则为中学的分流创造了条件,既然上大学毕业这么难,不如去学个职业,学一技之长,早早出来工作,这样,就避免了千军万马挤大学这个独木桥的现象。

小学松、中学略紧、大学严格这种体制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做为小学,则是学生当玩的年龄,学生轻松一点理所当然;
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多一点任务是合理的;
到了大学,人相对成熟一些,理应认真严肃地对待上大学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正三角关系。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小学中学的学生压力很大,尤其是中学,整天有做不完的题,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适应学生身心的事情,使得学生的发展很不健全,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
到了大学后,压力没有了,自控力差一点的学生,连基本的行为准则都不能遵守,逃课、旷课、违纪,最后还是毕业,害了谁呢?一是自己,二是社会。

中国的大学也可以搞“宽进严出”,以缓解高考的压力,问题在于中学、大学的教师是否有诚信来保证推荐质量和毕业成绩。德国的教师、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声誉。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我们的中学、大学如果也能做到这一点,减少一点关系学,多一点学术道德才能保证大学的“宽进严出”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而不是宽进宽出,那么,对于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中学课堂上教师把更多地时间用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素质会大大得到提高。

(十一)、校长职责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在德国,校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学校的教育日常工作。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选择教材、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任务;

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校长、教师的选配,教材的提供,教师的培训,教育计划;
对学校办学状况的抽查;

反观我国的校长,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仅要解决校内的矛盾,还要应付周边的关系,完成上级不断派下的任务,什么安全要管,计划生育要管,盖房子要管,内部奖金的分配要管,高考要管,中考还要管,每一个校长的头上,都有若干个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整天处于应付之中,结果该管的事没管好,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反思总结。加之“政绩”的功利思想,显得比较浮躁,不能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教育规律,也不敢去按“规律”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社会系统比如社区、关工委、团委、家长应有的工作不应由学校、教育部门来承担。

(十二)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在德国,除学校外,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青少年工作局。其职责一是监督社区落实教育法规;
二是帮助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举例说,学生在校不写作业或逃学,经学校教育不思悔改者,青少年工作局将出面协助学校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这样,学校不至于被几个不学习的学生搞得鸡犬不宁。

整个国度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满高的。由于社会规则的到位,很大程度上人们遵守得不错,比如交通规则、卫生意识、待人接物、女士优先、公共场所不吵闹等等。据当地的同行介绍,大人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做给孩子看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错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德国,我们亲自看见一行人穿越红灯,旁边的小孩就问大人,他为什么要闯红灯。而这个大人被搞得很狼狈。因为,小孩看到的与大人教的不一样。而违规者常常被家长、老师视为最没道德、修养的人。在这种大家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则的社会里,孩子得到的是学校与社会一致的教育,她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当然,德国也有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吸烟现象、怀孕现象,可能由于法律没过多的限制,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属于正常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德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我们大致一致,但我们在动员社会、家庭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德国教育之不足:

2002年元月,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几十个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德国排在倒数第几位。对此,德国同行这样解释:(1)移民子女过多,而这些子女很多德文都没有过关;
(2)测试只局限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不能反映德国教育的真实一面。而我们认为可能存在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难度及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偏少,平时没有考试

2、计算能力偏弱;

3、每天学生在校时间过短,自觉性强的学生好一点,自觉性差的学生回到家里可能温书的时间不会多;

4、学校对教师没有考核,管理过于松散,全凭教师的自觉性,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5、学生中吸烟现象严重,这可能与法律的某些规定有关。

三、感受

为期一月德国之行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过去,虽从报刊上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介绍(经验),但毕竟没有眼见,没有亲历,这次培训,一听专家讲座,二到学校听课,给了我们许多直接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德国同行对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1)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定位;
(2)校长的工作责任与权力的定位;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的培训工作及要求;
(5)社会对教育的支持;
(6)不求硬件,只求实用;
(7)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8)小班化教学;
(9)养成教育。

2、借鉴要符合中国的现状,不要照搬;

虽然德国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但也有许多我们认为不适宜的。如:对教师长年没有考核;
学生出了校门基本与学校无关,即使学生犯罪也无关学校的事;
课本的知识容量过小,以及小班化教学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校情,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丢了我们自己的长处。

3、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不能仅从某一个层面做,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比如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改革高考,否则,素质教育永远是一句空话;
又比如,学生的分流(不是淘汰),就必须对教育结构从小(学)到大(学)做巨大的调整;
还要丞待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否则,学校里教育的行为规则,学生回到家里不如父母的几句话,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两面人。德国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德国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中国教育的发展当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吸收他们的一些经验,尤其是课堂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促进我们的素质教育有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四、建议:

通过培训,我们有以下建议: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树立“人”的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

2、积极推进新一轮课改,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要抓到底,不能仅为了考试,而毁掉学生的身心。

4、上级部门在制定某些条例方面要实事求是。应该将学校建设的重点引导在软件上。

5、学校功能及校长的职责要有明确的定位。学校不能承担不该学校承担的工作,尤其是其他行政部门摊派给学校的工作。对学校的各种评议、考核应有度。

6、教育经费要做到充分有余,不能做到的也要做到逐年增长。

7、制定有关法规,划清意外伤害学校应承担的责任。

8、九年义务教育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借鉴德国分流的做法,建议在初一可做探索、加强一点技能培养、训练,结果可能会比单纯地学文化好一些。

9、高考改革要起到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作用。

10、对全社会重教宣传(包括教改)要加大力度。

11、加大对外宣传、联系的力度,尝试办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体。

12、外语教学在中国入世的环境下要有快速突破。

这次培训,机会难得,省厅领导十分重视,组织也十分得当。在整个培训中,团员们在团长的带领下,都能自觉遵守有关纪律,听课时认真做笔记,积极提问,多看多想,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并宣传了中国、福建、厦门基础教育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德国同行的好评。

200

2、

5、15

德州调研报告

国税 调研报告

调研中国调研报告(共7篇)

思想道德调研报告

3000字道德调研报告

推荐访问:德国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