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切入点初析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切入点初析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影响课堂效率。笔者从课堂有效提问的切入点出发,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细微点、疑难点、空白点等方面巧妙设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 课堂效率 关键点 细微点 疑难点 空白点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成功的课堂提问就如同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它能催生出美好融洽的师生之情,点化和谐理想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教师在如何把教材要求转化为教学问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组织教学问题等方面,往往存在着随心所问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和把握学情,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在遵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使课堂呈现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生动局面。

  一、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切入

  箭打靶要瞄准靶心,课堂提问也如此,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课堂教学的靶心。一堂课45分钟,不能满堂问,也不能对所有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难点。

  对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攻克难点,他们会充满快乐、满足和自豪。每个人在征服难题的过程中,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在问题的重点处提问,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的印象,逐渐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分析知识的重点,并逐渐培养学生学会找寻重点。只要学会了寻找一篇课文的重点,就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如教授《捕蛇者说》一文,如果教师剖字析句,学生即使能翻译整篇文章,恐怕也难以明白此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这正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处。文章主要揭示赋敛之毒,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紧扣“毒”字屡屡深入设问。

  1.“永州之野有异蛇”异在哪些地方?

  明确:颜色,毒,功用。

  2.从作者写作意图看,它突出哪一点?为什么?

  学生研读课文:得出结论,为了突出后文的赋敛之毒。

  3.捕蛇者的祖父、父亲死在捕蛇上,自己也几次险遭不幸死里逃生,为什么他不改行?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赋敛比蛇更毒。

  通过一个好的提问,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中必须加以注意的内容,使他们可以通过重点的排列,形成易于自己的理解记忆知识结构,促进学习成效。反之,则会误导学生的思路。那么在提问时,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内容来找出知识的重点,然后在重点处提出问题进行引导。指导学生针对课本章节内容进行阅读、预习,这样既能回忆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又能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从中发现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二、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微点切入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中这样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含义就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细节虽小,但往往会决定教师们讲课的精彩与平庸。一个老师的水平往往体现在细节中。教师准确地抓住课文的细节,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用细节打动学生,用细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细节学习的乐趣。一篇课文的细节往往是这篇文章最传神的地方,也是作者笔力最重的地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无数的细节教学‘串’成了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有时它会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让细节成为知识的生长点。细节就是精髓,它总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学生可以在回答细节提问中展示自己,教师们也可以在细节中体现智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要不停地研究,教师只要抓住重要的关键的细节引领大家一起去关注,去突破就可以了。

  例如笔者曾这样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师问:“如何品味文中英子挨打部分的动作——‘拖’‘抄’等词?”

  生1:写出了爸爸对英子不去上学非常生气,很愤怒。

  生2:表明爸爸出手很重,对英子较狠心。

  生3: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够民主。

  这样,在学生的理解中,爸爸的形象不再高大,回答的内容偏离了教师预设的主题。此时,如果教师缺乏匡正和反馈的能力,或者直接掐断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让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正确,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教学目标亦无法完成。意识到对文本写作背景和相关语段的铺垫、介绍不够,笔者灵机一动,这样提问。

  师:“为什么爸爸这么生气?”

  生:“担心英子的前途,这是用一种传统的方式,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爱。”

  由此,文章的主题顺理成章地呈现,也能让学生更好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理解偏失”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

  三、从拨云而见雾的疑难点切入

  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就是指教材的难点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费力、困难或者自己难以理解、解决和掌握的知识。所谓难点提问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处,学生不解处,巧妙地设计问题,或者针对难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从而加快教学进度,解决其他学习问题的教学方法。所以在遇到教学难点时,教师先不要急于把答案或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巧妙地设计这个问题,让他们在享受排疑的成功感的同时,激起内心对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他相关知识。

 那么问题的难度该多大呢?杰尔·布洛菲和汤姆·古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课堂问题的难度要考虑三个准则:一是大部分问题即四分之三的问题必处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的难度水平;二是其他四分之一的问题的难度水平,必须能让学生给出一些答案,即使答案是不完整的;三是不能提那种学生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

  例如:湖北省襄樊市骨干教师徐德强在教《孔乙己》时,用提问法顺利地引导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难点知识,课堂上在带领大家粗略地分析了课文后,徐老师问道:“同学们,通过课文预习和我刚才的讲解,大家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呢?可以拿出来问问。”

  “老师,鲁迅先生多次写孔乙己的脸色变化,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那些短衣帮自己很穷,很可怜,可是他们为什么还嘲笑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孔乙己呢?”

  “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是不是互相矛盾?”

  听完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徐老师微笑着说:“好!看来同学们都用心地预习了,现在,我们一个一个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第一个难点问题,徐老师通过一个个并列的小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作者写作的中心,让他们自己找到了隐藏于其中的特殊意义。针对第二个难点问题,徐老师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人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封建制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结果。针对后两个问题,徐老师都是提了几个提示性的问题,让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了答案。

  一堂课要想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能够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中最为主要、最能看透本质的东西教给学生。这其中包括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学生认为的难点。因为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掉那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点或者问题,才能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对此,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徐德强老师认为:“提问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好办法。”所以只要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难点知识或者学生自己感觉难以学习的知识,提出适当的有启发性或者提示性的问题,总是能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一个更为新奇、广阔的世界,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与灵感。

  四、从言虽尽意无穷的空白点切入

  “文有不言者”(刘熙载《艺概》),“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袁枚《随园诗话》)。这“空”,正是作者布置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义空白。文章中常有一些“空白”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学会在“空白处”有机填补,从而使其想象力得到培养。

  如在讲授《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有关空白填补起来,那么对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不无裨益的。小说描写孔乙己外貌:“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此处蕴含的空白笔者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去填补:他脸色为何是青白的?伤痕从何而来?学生受到问题的启发。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孔乙己的遭遇,进而深化对课文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认识到作者正是借助于这些空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下阙评古论今,数点英雄人物。最后结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语断意未尽。蕴藏其中的深刻意义耐人寻味:今朝看谁?是自指,还是他指?往昔,今朝,其风流人物的优劣高低有何不同?对此意义空白,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上文,引导学生呈开放性多向思维,展开讨论去填补,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真实含义。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巧妙提问,就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可以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丽岩.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J].吉林教育(综合),2012,(1).

  [2]王宇.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24).

  [3]徐放.找准切入点,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效率[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7,(12).

  [4]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陈融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 312300)

推荐访问:语文课堂的切入点 切入点 提问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