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设计举例教案模板202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解决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

2.形成求解优化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逐步形成用到导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处理数学问题地积极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导入 【师】

问题一:导数在研究函数中有哪些应用?

问题二:联系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你认为导数对于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呢?

问题三:通过预习,我们把导数能解决的这些问题通常称为什么问题呢?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称为优化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导数是求函数最大(小)值的有力工具.这一节,我们利用导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2、新知学习

问题1: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有关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与几何有关的最值问题;

(2)与利润及其成本有关的最值问题;

(3)效率最值问题。

【生】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2: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需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创造在闭区间内求函数取值的情境,即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再通过研究相应函数的性质,提出优化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导数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生】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3:解决优化问题的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学生讨论回答 典例探究

1 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

【例题1】学校或班级举行活动,通常需要张贴海报进行宣传。现让你设计一张如图所示的竖向张贴的海报,要求版心面积为128dm2,上、下两边各空2dm,左、右两边各空1dm。如何设计海报的尺寸,才能使四周空心面积最小?

【分析】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利用导数求最值.【规范解答】设版心的高为xdm,则版心的宽为

此时四周空白面积为

因此,x=16是函数的极小值,也是最小值点。所以,当版心高为16dm,宽为8dm时,能使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答:当版心高为16dm,宽为8dm时,海报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引申思考】 在本题解法中,“【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若只有一个极值,则该极值即为这个区间上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由于

常常只有一个根,因此若能判断该函数的最大(小)值在的变化区间内部得到,则这个根处的极大(小)值就是所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一题多解】对于本题的最值你是否还有别的解法? 【探究解答】 由解法一可得:

是函数

的极小值点,也是最小值点。”为什么?

【规范解答】 解法一:

设箱底边长为xcm,则箱高得箱子容积

由题意可知,当x过小(接近0)或过大(接近60)时,箱子容积很小,因此,16 000是最大值

答:当x=1000px时,箱子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16 000cm3 解法二:

设箱高为xcm,则箱底长为(60-2x)cm,则得箱子容积

(后面同解法一,略)

由题意可知,当x过小或过大时箱子容积很小,所以最大值出现在极值点处. 【反思提高】

事实上,可导函数

在各自的定义域中都只有一个极值点,从图象角度理解即只有一个波峰,是单峰的,因而这个极值点就是最值点,不必考虑端点的函数值 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的影响 【问题引领】

(1)你是否注意过,市场上等量的小包装的物品一般比大包装的要贵些? (2)是不是饮料瓶越大,饮料公司的利润越大? 【例题2】

【背景知识】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型瓶装的某种饮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 mL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利 0.2分,且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6cm 【问题】

(1)瓶子的半径多大时,能使每瓶饮料的利润最大? (2)瓶子的半径多大时,每瓶的利润最小? 【分析】先建立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利用导数求最值.【规范解答】

由于瓶子的半径为r,所以每瓶饮料的利润是

(1)半径为2cm时,利润最小,这时f(2)

我们已经求出利润和瓶子半径之间的关系式:

.图象如图,能否根据它的图象说出其实际意义? 【合作探究】 当时,为减函数,其实际意义为:瓶子的半径小于2cm时,瓶子的半径越大,利润越小,半径为2cm 时,利润最小;

当时,

为增函数,其实际意义为:瓶子的半径大于2cm时,瓶子的半径越大,利润越大。

特别的,当r=3时,

即瓶子的半径为3cm时,饮料的利润与饮料瓶的成本恰好相等,r>3时,利润才为正值.

当r=2时,f(2)

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介质的圆盘,并有操作系统将其格式化成磁道和扇区。磁道是指不同半径所构成的同心轨道,扇区是指被同心角分割所成的扇形区域。磁道上的定长弧段可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根据其磁化与否可分别记录数据0或1,这个基本单元通常被称为比特(bit)。

为了保障磁盘的分辨率,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需大于m,每比特所占用的磁道长度不得小于n。为了数据检索便利,磁盘格式化时要求所有磁道要具有相同的比特数。

【问题】

现有一张半径为R的磁盘,它的存储区是半径介于r与R之间的环形区域. (1)

是不是r越小,磁盘的存储量越大?

(2) r为多少时,磁盘具有最大存储量(最外面的磁道不存储任何信息)? 【规范解答】 【规范解答】

由题意知:存储量=磁道数×每磁道的比特数。

设存储区的半径介于r与R之间,由于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需大于m,且最外面的磁道不存储任何信息,故磁道数最多可达

由于每条磁道上的比特数相同,为获得最大存储量,最内一条磁道必须装满,即每条磁道上的比特数可达

所以,磁盘总存储量

【思考】根据以上三个例题,总结用导数求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步骤.【例题总结】(1)认真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设定最值变量y与自变量x,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适当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

(2)求得出所有实数根;

(3)比较函数在各个根和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大小,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提别提醒】

由问题的实际意义来判断函数最值时,如果函数在此区间上只有一个极值点,那么这个极值就是所求最值,不必再与端点值比较. 课堂练习

1 .某旅行社在暑假期间推出如下旅游团组团办法:达到100人的团体,每人收费1000元。如果团体的人数超过100人,那么每超过1人,每人平均收费降低5元,但团体人数不能超过180人,如何组团可使旅行社的收费最多? (不到100人不组团) 【分析】先列出问题的文字模型(标准收费数-降低的收费数),再转化为数学模型.【规范解答】

设参加旅游的人数为x,旅游团收费为y 则依题意有

所以当参加人数为150人时,旅游团的收费最高,可达112500元。

2.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容积一定时,它的高与底与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的材料最省?

答:当罐的高与底直径相等时,所用材料最省 【变式练习】

当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表面积为定值S时,它的高与底面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课本37页A组1,2;
B组第1题

板书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举例

活动一向日葵(大班欣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向日葵色彩明快和线条简练,有力等特征。

2.引导幼儿感受向日葵的花朵向着太阳的轻快神态和长满葵花籽而显得沉甸甸的神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轻快”和“沉甸甸”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准备

1.梵高作品《向日葵》的复制品,梵高自画像一幅以及其他作品。 2.幼儿已认识向日葵。

3.铅画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展示作品《向日葵》,并请幼儿就所提问题逐一议论作品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提问:

(1) 画上画的是什么?看上去怎么样?

(2) 这幅画上的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怎么样? (3) 这幅画上的向日葵是怎么画的?看上去怎么样?

幼儿思考,议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画画的是插在瓶里的向日葵,看上去很可爱,很活泼。向日葵是向着太阳生长的,所以画家把它的颜色画成了橘黄色,其中有一些颜色深一些,看上去这些向日葵已经成熟了;
有些颜色浅一些,看上去这些向日葵还比较嫩,正张开着花朵,还长着绿色的叶子呢。在浅色的背景衬托下,这些橘黄色的花朵看上去更加鲜明,更加欢快,像太阳一样明亮。画面上向日葵的线条画的很简练,也很有力,成熟的向日葵已经长出了饱满的葵籽,显得又大又重,沉甸甸的向下垂;
未成熟的向日葵小一些,显得比较轻,风儿吹来,花朵好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又像小娃娃可爱的脸。

2.引导幼儿进行价值判断,用自己的动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象。

提问:

(1) 你觉得这幅画好看吗?

(2) 你能用身体动作表演一下成熟的向日葵沉甸甸的样子和稚嫩的向日葵的轻快的样子吗?

幼儿议论,回答,表演。

3.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及其他作品,简要介绍画家及画种。

教师介绍:画这幅画的人是荷兰人,他的名字叫梵高。他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这种画叫油画,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画。梵高在画画的时候,很注意用简练而有力的线条、鲜明而明亮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向他学习,画的大胆、有力,颜色鲜艳,这样画出来的画才美。

幼儿自由的欣赏、议论梵高的作品。

4.幼儿临摹梵高的《向日葵》,并将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放在一起展示。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观察实物写生向日葵,或先观察后在画记忆画。

活动二阿福(小班欣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泥塑阿福笑眯眯的神态、鲜艳的颜色对比,感受其所蕴含的欢快与喜庆气氛。

2.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泥塑阿福,知道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活动准备

泥塑阿福(一男一女)、其他任务彩塑作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泥塑阿福,引起幼儿的欣赏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男孩子叫吉祥,女孩子叫如意。请幼儿向吉祥和如意问好。

2.引导幼儿欣赏、比较、议论吉祥和如意的造型和色彩。 提问:

(1) 请看一看吉祥和如意有什么不一样? (2) 请说一说吉祥和如意相同的地方?

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吉祥和如意有不同的地方:吉祥的头是光光的,头顶上留着一小簇头发,样子很可爱;
如意的头发盘成两个发簪,还在两边插着两朵小花,很漂亮。吉祥穿着小肚兜,如意穿着小背心,这是以前中国农村中许多小孩子的打扮。吉祥和如意都是由泥塑成的,叫做泥塑,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胖乎乎、笑眯眯的大头娃娃,人们一看就会喜欢他们。红、黄、蓝、绿的颜色对比鲜明,让人看了感觉到高兴和快乐。很多年来,吉祥和如意这对娃娃在中国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们是我们中华特有的小工艺品。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还用吉祥如意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祝福。

引导幼儿欣赏其他人物彩塑作品。

3.引导幼儿说祝福的话语。

教师:吉祥如意他们要走了,请向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师用吉祥和如意的口气说,谢谢小朋友,祝小朋友吉祥如意! 活动在祝福声中结束。

活动延伸

可引导幼儿学画吉祥和如意的肖像,或学习用泥塑造人物。

活动三故宫(大班欣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故宫整体布局风格的严谨、规则和对称。 2.引导幼儿感受**和太和殿的造型与结构所体现的雄伟、庄严和权威。

3.引导幼儿感受**和太和殿的色彩装饰所体现的热烈、喜庆、吉祥、高贵、权势。 4.引导幼儿用积木搭建故宫建筑群。

活动准备 故宫全貌图、**和太和殿局部图、国徽、积木、橘红色纸。

活动过程

1.展示故宫图、国徽,介绍故宫概况。

2.引导幼儿就所提问题讨论故宫构图的对称性。 提问: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从整体上看,它们是怎么布置的?这种布局方法叫什么?对称的布局看上去使人觉得怎么样?

3.引导幼儿讨论故宫的色彩的情感表现性。 提问:故宫的色彩看上去怎么样?看到这些颜色你感觉怎么样?他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4.展示**和太和殿图,引导幼儿讨论其造型与结构。 提问:

(1) **城楼在故宫的什么位置?**城楼是什么样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2) 太和殿在故宫的什么位置?太和殿又是什么样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5.教师总结建筑师为什么这样设计。

提问:你觉得故宫怎么样?好看吗?你喜欢它吗?你想不想也来造一座故宫? 6.引导幼儿进行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爱好。

7.引导幼儿合作用积木搭建故宫建筑群。重点提醒幼儿注意故宫的对称性结构。

8.参观搭建的“故宫”,唱歌曲《我爱北京**》。

活动延伸

教师可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用纸盒、彩色纸来制作、装饰**、太和殿等建筑物,并组合成故宫整体。

资料

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建于明朝永乐4年(1406年),是明清两朝的宫殿。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延两部分。其整体设计思想突出的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利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太和殿为代表的“三大殿”占据了故宫的最主要的空间,它们严格对称的布置在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举行朝会大典的场所,是整个故宫的核心。太和殿的屋顶形象庄严,黄色的琉璃瓦,再配以红色的门窗,白色的汉白玉栏杆,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神圣而雄伟。太和殿位于三层高高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前有巨大的广场,进入太和殿需经过三层石雕“御路”。使得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是故宫的正门,在高大的红色城墙上开有五个拱形门,城上有九开间的重檐歇山城楼,红柱黄瓦,巍峨壮丽。前后各立华表场,使得**城楼更加壮丽雄伟。解放后,**成了新中国的象征。从故宫建筑群的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就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方法。

2.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导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用函数表示的数学问题,再用导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出问题的最优化选择。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1.4.1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1、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目标函数)是解决应用性性问题的关键

2、要注意不能漏掉函数的定义域 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9 日月明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 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 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 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

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 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 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该图片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主题 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 181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心、林”两个生字的韵母都是 in,可强化认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

“明、从、双、众”4 个生字是后鼻音,也可放在一起强化认读。“明”和“心、林”还可 以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会意字,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识记语境,“日 月——明、小土——尘、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让学生先圈出生字, 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明、小土——尘”的造字原理,体会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推测“双木——林、三 木——森、三人——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古人造字 的智慧。也可引导学生说说看见会意字,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如,看见“从”,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 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从”即跟从。

“力、木、条、心”不是会意字,可随文强化识记。

“力、

会意字

会 意 是 说 字 的 整体意义由部分的 意义合成。如“ 信 ” 字。“ 人 言 为 信 ”,

木”在“田力男、双木林”中已反复认读;
“条、心”可随课文最后一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加 以强化,引导学生圈出后通过扩词辅助记忆。如,“手 心”“一条鱼”。

本课的生字结合课后第二题,还可补充一些与熟字组 成的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列举:

“ 信 ” 字由“ 人 ” 字 和“言”字合成,表 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用会意的方法造出的 字 就是会意字。如 “休、苗、析、伐”。

明:明天、明白、明星 从:从上到下、从小 众:大众、众人、群众

双:双人、成双成对、双手 木:木头、木桥、木马

心:人心、手心、开心

2.写字。 本课要写的5个字,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林”形成对应。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

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练写。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4 画,独体字。

横要写得平直,竖要与竖中线重合写端正, 撇与捺要写舒展。

3 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

4 画,独体字。

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 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182

续表

林 8 画,合体字。

左窄右宽。左边的“木”做偏旁,略窄小,捺改点。右边的“木”略宽大, 撇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面。

2 画,独体字。

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手心、人心、木头、木马、林子、土 里”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同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构字特点后,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 后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

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然后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可让学生先说说图中 孩子们在做什么(你扶树苗,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进而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 财富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急着讲述,可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 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编排的是 8 个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扩 大学生的词汇量。可与生字的复习巩固相结合,随机安排。

课后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 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第五单元 183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9 个生

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会写生字“木、林”。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 日月明 ”, 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 ” 和 “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 月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 通过课件的演 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 示, 学生可以将会

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 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

意字构字特点和字 义联系在一起, 促 进字义的理解、字 形的识记。

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

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

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84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 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 为“众”;
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 义由部分 的意义合成而成。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是什么意思?(存疑,

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

森。

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 “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 哪些是 3 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 1. 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 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 好朋友

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 学生尝试写“ 林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 “木” 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在揭示会意字 的造字规律后, 引 导 学 生 自 主 识 字, 理解字义。通过图 片或想象画面, 形 象 化 地 感 知 字 义, 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领略汉字的趣味性, 同时也点燃了主动 参

与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观 察、对比中自主发 现“ 木 ” 作为偏旁 时笔画的变化, 书 写合体字时重点强 调笔画之间的穿插。

第五单元 185

教案设计模板及案例(共4篇)

椅子设计教学设计(共4篇)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共17篇)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共18篇)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共7篇)

推荐访问:子网 举例 教案 模板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