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个性发展

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备受关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创造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这是时代的需要,科技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可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为发展个性提供平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教师始终在扮演着在不同的角色,有时像兄长、有时像朋友、有时像智者、有时像父母„„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很快地适应并进入这种多重角色的扮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发展其个性提供平台。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学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d 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二)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个性思维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到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学生自己探索利出的教师决不替代。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及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个性思维。

(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个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上课时,老师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按一定过程去学习,然后感知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动口、动手的习惯。强化互动互助,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彰显。

(四)创设宽松氛围,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气氛,也叫课堂心理气氛。即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师生之间打破命令与服从的机械关系,形成动感的协作关系。其次,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期待我”。教师的言行中能表达出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心情愉快、学得主动积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变为“乐学”,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五)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学

习,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质疑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个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个性。

(六)调整课堂的结构,发展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的分配,它是一个综合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知识本位化,这样难以构成对学生能力的挑战。在实验过程中,要改“传统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变“教师讲为中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要从各门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出目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回顾→练习反馈”的基本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七)加强学习指导,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有古语:“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时代要求。学习者通过当前的学习,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指出:“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你必须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你必须打破原有模式。”学生“学会学习”是最终落脚点,而教师的“指导学习”则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八)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发展起来,能有效激活学生内部的动力,形成主动性、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动机,提高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个目标:培养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个习惯:(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常常复习,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勤奋、踏实、钻研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能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能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三个意识:

(1)竞争意识:培养敢于争先,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2)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时效意识:能有计划性、有效率的学习,合理利用时间。

四种能力:

(1)自学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会摘录收集资料,阅读时能归纳提炼要点,提出问题。

(2)探究能力:培养在学习中能研究课本内容,探讨新的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在学习生活中有创见,能提出不同的见解的能力。

(4)应变能力:培养在学习生活中辩别是非,根据自己实际,调整学习速度,选择方法。面对难题,善于变通等能力。

关注个性发展成就未来人生

——何家奇练琴总结

(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十日)

学生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孩子的一切又步入了常轨。早上起床、预习课文、吃早饭、听英语、上学、放学、写作业、吃晚饭、练琴、睡觉,孩子每天都这样紧张地忙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家长的“热心”关切下,孩子“认真”地完成着每一项任务。

这样的生活,有些是学校安排的,有些是家长“帮助”孩子选择的,比如弹钢琴、学英语。随着孩子学习的深入,各种功课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时刻在身边监督着,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总是早早起床,很晚才休息。尽管这样,其间免不了发生家长与孩子的冲突,语言过激,行为粗暴也时有发生。有次孩子闹情绪,愤怒地说:“别的孩子不练琴,我为什么要练琴?”随即我火冒三丈,以牙还牙:“只要是我的孩子,必须练琴,除非你不做我的孩子。”每次冲突过后,冷静下来,不免又心疼起孩子。哎,这么小的孩子天天这么累,真不容易!这么听话懂事的孩子还要挨打受训,忽然感到对孩子太残忍了,又自责起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练琴,就要坚持下去。作为家长,始终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此,每次思想斗争后,理性终于又战胜了感性。总是提醒、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在下定决心的同进,自己又不免困惑起来,难道孩子就不能快快乐乐地弹钢琴,快快乐乐地成长,二者不能兼顾,不能统一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尤其是又到了钢琴总结的时间。这段时间类似的问题经常闪现脑海:我们这样要求孩子正确吗?科学吗?家长和孩子付出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这样做值得吗?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真正期望的吗?

大脑很乱,没法写出总结。索性先把总结放一放,找了一些关于“成长与家教”的书籍和文章阅读起来。结合家奇学习生活实际,细细品味书中的大道理,反复整理以前杂乱的思想,思路慢慢清晰了。学校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让孩子做的这一切和目标一致吗?哪些初衷是好的,后来却步入了误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哪些应该是我们始终要坚定不移的?是培养某方面特长重要,还是孩子的个性发展重要?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孩子的成长?下一步如何做?我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地审视、检讨过去所做的一切。

我们给孩子选择练琴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培养兴趣、开发智力。现在确定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意识,充满自信,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人格也可以叫个性,包括:独立、自信、品

质、习惯等几个方面,它们的优劣决定了人格是否健全。独立的意识,是指自我意识强,独立自主地做事情不是总依赖别人,具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思维发散、开拓创新。自信是指通过努力,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些事情,它来自于自己辛勤的付出,雄厚的实力,不是心存侥幸,表现出积极乐观。高尚的品质,是指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毅力、善良、诚信、礼貌、合作等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养成踏实、严谨、刻苦等习惯。目标明确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平静的心态正确面对钢琴教育,不应带有太浓的功利性。而事实往往相反,家长总是不自觉地违背了初衷,情绪随着孩子钢琴成绩的好坏而高低起伏,其间“暴风雨”就在所难免了。家长由于太投入,已经自我迷失还浑然不知。

上述四个方面个性的培养,大部分可以通过练琴去锻炼。比照几个目标,我们认为家奇经过三年的磨练,总体上情况不错,目前家奇是一个活泼、自信、踏实、刻苦、善良、讲道理、懂礼貌的好孩子。长期坚持不懈地练琴,也磨炼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毅力。在一年级参加了四次省市级大型比赛,都取得了好成绩,在全省英语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省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全省钢琴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全市讲故事比赛中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能力成长的体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知道家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还很突出。一是独立意识不强。由于我们过度干涉他的学习,课余时间安排的东西太多,孩子总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做这做那,自由发展的空间太小,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很少。长期以来,孩子经常在家长的主导下被动地学习,慢慢地养成了不仅依赖父母,独立意识差,而且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他在钢琴学习上,表现为独立练琴能力差。二是自信不稳定、深度不够。在钢琴比赛和期末汇演时,发挥得不稳定。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自信心不足是很重要的一条。不能在不同场合下都保持良好心态,平静地应对,正常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可以说,比赛是选手实有水平之间的较量,而实有水平能否正常发挥则是自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较量。三是学习马虎,不细心,经常出现一些低级的问题。比如新曲开谱时不注意升降号,语文作业中漏写标点符号等。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四是不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不是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而总是“勤学好问”。五是学习效率不高。干什么磨磨蹭蹭,拖泥带水,没有时间观念,不会整理自己的内务。

差距就是潜力,问题就是主攻方向,薄弱环节就是下一步的重点。今后我们要围绕既定目标,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不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一)塑造独立人格,培养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家奇存在的五个问题,独立意识最为重要。独立意识增强了,对自信不足、马虎、不动脑筋、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的克服都有促进作用。

1、家长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要从以前过度干涉、介入转变为方法的指导、引导。做到既敢于积极放手,又不放任自流。既要相信孩子,坚持放手大

方向,又要循序渐进,适时变化调整。刚开始时,可以帮他制订计划,提醒他应注意的事项,多鼓励他,慢慢让他适应这种转变。

2、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给他更多的自由。每天尽量保障他有半小时自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由他自己决定,看电视、上网、看书,玩耍都可以。让他找到自我的感觉,让他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同时,这也是放松身心,让思想自由驰骋的机会。

3、尊重孩子,实施民主教育,构建和谐家庭。孩子年龄随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社会对他的尊重,尤其是家长的尊重。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他的事情家长多同他商量,给他申明利害,少武力压制,最后由他自己去决定。这样,我想孩子会慎重地对待每次选择的。同时家长也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功利性,做一个理性的家长,构建和谐家庭。当然,学习中保持适当的压力还是必须的。

(二)多鼓励,多锻炼,培养稳定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之母,没有信心的儿童也很难获得成功。

1、首先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要肯定成功,不要惩罚失败。

2、不断地鼓励孩子去尝试,去表现。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超越年龄太复杂的事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每次成功后,都要帮他分析“尝试”前后的心理变化,坚定其信心,培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敢于竞争的意识。

3、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孩子自信的深度。稳定的自信,来源于实力,产生于不断的磨炼。赛场上的自信,是更高层次的自信,表现为不怯场,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这种自信不仅建立在扎实的台下功夫、雄厚的实力基础之上,而且还要经过一次次上台磨炼,不断积累经验,反复实践,才能逐步稳定。因此,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心智。

(三)从细微入手,奖罚分明,培养学习严谨、爱动脑的好习惯

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有人认为,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家奇有学习粗心、马虎、不爱动脑的坏习惯。

1、要正确认识“粗心”。学习粗心,是小孩的通病,也是长期养成的。有的“粗心”是知识不熟练所致,有的则是马虎引起的。对于前者可以归类分析,强化训练。对于后者,则应该从习惯入手。

2、从细微之处入手,改变其习惯的思维定式。如开谱时升降号的处理,就要严格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先分手,边弹边唱,随后检查。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逐步克服坏习惯。

3、要做到奖惩分明。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些规矩,严格要求孩子。只有孩子理解、认可的规矩,才能真正变成孩子的行动。规矩要把好习惯包括进去。根据孩子的表现,严格奖惩。

4、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如果自己检查不出来,家长也可以不告诉他,让老师去惩罚他,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针对孩子不爱动脑的问题,我认为应和独立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遇到困难,让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想办法,家长不要有问即答,可视情况而定。如果他能解决,就不要回答他。如果不能独立解决,可以启发他,和他一起去分析,帮助他共同解决。孩子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会有成就感,这样,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的。

(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时间观念

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文化课、练琴、英语等作业,并预留一定自由时间,必须提高学习效率。

1、要有时间观念。不论做任何功课,都要有时间约束,规定时间,按时结束,一般情况下不再延长时间。

2、要专心致志,有效劳动。练琴时必须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痛快,减少无效劳动。

3、要培养兴趣,启动内燃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保持长时间专心致志,必须对学习、练琴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同一事情,形成条件反射的习惯。这样做起来常常效率较高。

前面重点是从孩子个性发展的角度去总结练琴的得失,具体到家奇钢琴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如手腕过高、折指等触键方法的问题;
还有音乐素养问题,如视唱不能正确运用度数,节奏不会通过形象架桥。这些基本功很重要,我们对此高度重视,也会在今后的练琴中帮助他努力克服。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从孩子点点滴滴的行为抓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始终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帮助他成就未来人生!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瞿靖中心小学

滕兴伟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良好积极的班级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品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各有其长,人各有其短,大千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人人有才,人莫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有才,我们再也不能以不当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个性了,好好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了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是个性发展的环境,因为班集体的需要构成了个性显露的环境,良好集体的组成给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表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塑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我处处留心学生创新的火花。班集体中,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总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肯定,会成为实践创新的机会。例如,做值日时,负责的同学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工作,教室的环境布置甚至座位安排都有学生参与意见。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和发展起来,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我还注意及时鼓励,给学生以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他们自己安排的班级工作,完成了,我常常说:“你们真行!”“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居然被你们想到了,了不起啊!”

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新世纪人才的小学生必须学会竞争。竞争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快乐。要竞争首先要有自信心。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在我的班级中,常常采用“值日班长”轮岗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在众多当过值日班长的同学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值日班长,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新的主意,同学们才会更信服你。在“值日班长”这个舞台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乐趣,他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工作,而且自己的主意、办法越新,效果就越好,这便是创新的魅力。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我经常组织一些学生爱参加,乐动脑的活动。孩子们总能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参与,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给孩子一次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大队部总要开展“洁齐美”教室的评比,每当评比开始,我就动员班级里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装饰教室,别看学生们年龄小,主意可多了: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绿色植物装点教室,有的巧手剪出了好看的图案装饰教室,有的奉上了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大家齐动手,教室换新样。又如班级黑板报,从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到插图的安排,都由学生来创造构思。这点点滴滴,不都是孩子们最单纯的创新意识吗?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信任,就不会有这样崭新的思考。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去创新,充分体验了创造带给他们的无尽乐趣。

二、充满爱心和信任

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总有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对于这群孩子,我总是倾注更多的爱心,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我的班级里有个王×,父母感情不和时经常当着他的面大打出手,离婚后,他与父亲、祖父母生活,由于亲眼目睹过父母的“战争”,加上父亲、祖父母对其母亲的指责、怨恨,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环境中长大的王×,性格粗暴,动辄打人,特别对女同学更是深恶痛绝,只要同桌的女同学不小心“过界”,他毫不犹豫挥去一拳,哪个女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他会口出粗言,拳脚相向。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个别心理辅导,如:课问谈话(“三八”节前让他谈谈他心目中的好妈妈)、“我对老师悄悄说”等,和老师在纸上交流他的思想,班级活动课特别为他举行了“我在你身边”的合作游戏活动,纠正他的本来不良心理,调整他的个性行为。久而久之、王×改变了,在老师和同学的友好鼓励声中不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

三、重视个性差异

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
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

重视个性差异,比如我班上,有的学生懦弱、自卑,我就不过多的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记得九七年,我接收了一个名叫许胜的插班生,她的父亲不久前因车祸身亡,抛下了她和母亲。刚开始时,她胆怯、孤僻、不合群,缺少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和愿望的信心。为了帮助她,使她快乐、开朗起来,我利用班会课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故事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同情心,我要求大家关心许胜。后来,中队自发组织了“我为许胜做点事”活动,因为许胜是插班生,有的女同学领她去食堂,有的帮她复习功课,有的一下课就陪她说话、安慰她。不几天,许胜拥有了一大批好朋友。为了让她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扫除时,我有意安排她为组长,请她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出力出汗,在劳动后表扬鼓励她。在教学中,让她大胆发言,渐渐地,她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她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得到了安慰,感受到人间真情,她适应了新环境,苍白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在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要安排活动的程序,掌握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协调,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爱好,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很好的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喜欢足球运动,一有时间就会出现在足球场上,甚至在上课时,偷偷用手势在表示足球的射门,听他妈妈说,睡觉前念叨的还是足球,这使他的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一度下降,于是我让他进入学校足球队,使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教育他把训练和学习区分开,在他的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期中考试进步很快。另外,班主任应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迁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我班的一个学生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美术的有关书籍、进行美术创作。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与他谈心,先赞许他的爱好和特长,并安排他加入班级板报小组,并教育他:爱好美术,并且有一定的水平,理想是成为画家,老师衷心希望你能达到目标,但没有一定的成绩是不能达到目标的。他听后,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对学习有了兴趣,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学生个性才能的道路,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我们班主任应该尽力而为之。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充分发展他们潜能的领域。21世纪的社会需要有个性才能的人才,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正确运用差异教学原理,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

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二)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
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
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

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
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
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主体教育”、“个性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合作,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促进学习、有益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我认为应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共同合作,共同促进,才能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一、家庭方面

家庭父母积极介人学校教育时,学生会学得更多、更好,这一点应无异议,家长可以在改进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应该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家长行动的指南。我们的家长们要结合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应尽的责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的方向目标,从而转化为教育子女的实际行动。

(二)了解掌握孩子情况要了解子女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开展教育。要了解孩子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种表现,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找出成绩,提出差距,一分为二地看待子女,全面深人地关心指导。在了解掌握孩子的基础上,更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子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动向和行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收到实效。

(三)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的政策、方针,对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集体行动等,作为家长都应该了解。适时师访校访,了解情况,找出家庭教育的切人点,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过程中,拾遗补缺,强化重点,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结合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认真思考研究学校教育中的矛盾,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及时纠正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偏差,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地整合,少走弯路,集中力量,教育好子女。

(四)积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观念正确、情况了解后,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引路人,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很需要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需要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校方面

(一)学校的整个环境氛围、工作重心必须要凸显“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不仅要学校教育的政策、方针对“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实践的倾向,而且在后勤保障、经济方面多予以支持。

(二)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营造宽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开辟张扬个性的空间环境。小班教室内的课桌椅为单人单桌,课桌的摆放也是依据教学的需求随时可以进行组合变化的。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班教室中都保留了学生自由挥洒的空白角落以及黑板报,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创造思考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转变教师职业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等角色,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及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个性思维。

(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个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上课时,老师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按一定过程去学习,然后感知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动口、动手的习惯。强化互动互助,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彰显。

(四)创设宽松课堂氛围,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心情愉快、学得主动积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个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个性。

(五)加强学习指导,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

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

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

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总之,以爱育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建立良好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庆紧把素质教育的脉搏,针对学生实际,决不强求一味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个性一习扬。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差异教学经验总结

我校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区域推进差异教学的部署,经过全体师生的奋斗,逐渐成长为一所全市闻名的乡村一流学校。

回望发展之路,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班内差异教学”的实践作为教科研的核心。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学校从最初差异小组的建立、差异教学实验班的行政推进,到今天差异教学习惯的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策略的百花齐放,可以说,每一步都凝结着学校全体师生拼搏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的差异教学,将我校的差异教学的实施再提高一个层次,现将我校开展的“班内差异教学”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做一下总结。

一、学校制度引领------制度保证实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想将“班内差异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搞好制度建设。

1、分工负责制度。学校成立 “班内差异教学”实验推进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任成员,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了《榆科顶中学班内差异教学实施办法》,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教研组、级部实施“班内差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2、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求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以“班内差异

教学”为主要活动方向,各教师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要业务学习内容,同时,根据需要,教导处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在课题实验中夯实基础。

3、常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班内差异教学”走向日常化、规范化,学校对班级的差异分组、教师的差异备课、授课和辅导及评价,都做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定。

二、课前差异厘清------备课预设分层

备课是教学的初始环节,更是基础环节。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教情和学情分层次备课,做到注意“四备”:

1、备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基础较差的A类学生应“抓住基础”;
对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B类应“抓住强化”;
对能轻松掌握课程标准规定任务的学生C类学生应“抓住拓展”;

2、备教学重点,就是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确定需要掌握的重点和内容,如对A类学生只要求其掌握课程规定的重点内容即可;
对B类学生的要求除掌握重点外,还应适当对与重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
对C类学生要加大宽度和深度,以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底蕴。

3、备教法学法,对 A 类学生我们要求采用“低起点、多练习”的策略,在方法上要“精讲细练、反复循环”;
对 B 类学生要采用“慢变化、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要“学讲结合、合理兼顾”;
对 C 类学生要采用“重创新、求拔尖”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自学为主、适当讲解” 。

4、备训练和作业,对A类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的要求是“夯实基础”,对B类学生的要求是“加强训练”,对 C 类学生的要求是“适当延伸”。

三、课堂差异明晰------授课实施复式

课堂是落实班内差异教学的主战场,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渠道。在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题的教改实验中,学校要求各个学科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差异教学策略。

1、数学学科在课堂授课中主要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是“情境导入”策略,即在授课之初,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在自主探究后获得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与同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二是“自主选择”策略,这一策略主要针对 B 类学生,即在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力所能及或高于自己的习题进行自主练习,在教师进行讲解指导时,对于特别有难度的习题可以选择不听,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的反思、总结和提高上。

2、语文学科在课堂授课中,重点强化了读写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针对A类学生实施了“知识积累”策略,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字词、语句和段落进行圈点勾画,并建立了“积累本”;
对B类学生,实施了“读后反思”策略,即在阅读中要注重体会作者感情、领

悟写作意图,读后写出 1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对C类学生实施了“对比阅读”策略,即通过阅读相近题材的不同文章,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思考,并写出300 字左右的阅读体会。

3、英语学科在课堂授课中,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的系列教学策略,

一是“创设情境”策略,即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话情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内驱力;

二是“异质合作”策略,就是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让层级较低的学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英语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三是“同质对话”策略,在话题交流环节,从不同小组选择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对话展示,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学英语、说英语的乐趣所在;

四、课后差异完善------辅导补充课中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以完美收官,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总会发现若干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在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收获时,总会在教后反思时有那么几点遗憾,这就是课后辅导的时机,这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对当堂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必须实施课后辅导加以完善,真真做到“堂堂清”,学校会不定时的在各班级加以抽样调查,以督促教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照顾差异和照顾个体的策略,遵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不同层

次学生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今后的“班内差异教学”实验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让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个性工作总结(共6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特殊群体情况(共6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班级发展目标(共5篇)

幼儿园个性化班主任工作总结(共14篇)

均衡发展迎国检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篇)

推荐访问:关注 个性 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