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道不尽离乱的苦,诉不尽战争的痛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乐府诗?咱们以前学过乐府诗吗?(长歌行)知道什么是乐府诗吗?

“乐府”是指古代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可以和着音乐而唱。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和乐而唱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乐府诗——P1---古诗新唱《十五从军征》。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师;
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十五岁就参军了。

师:从军是参军,征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

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

2、正音,预习检测。 我会读---P2

冢---家

狗窦

旅葵

舂谷

重点指导:“冢”,与“家”相区别。

“舂”与“春”的区别,“舂”字下面是“臼”;
“累累”读作“lěi lěi”;

说说词意。

始:

冢:

窦:

舂谷:

葵:

持:

羹:

雉:

指名读诗。齐读诗。

3、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重读、停顿指导 四、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

师:诗读了好几遍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诗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悲伤„„)

师:诗中的主人公十五岁从军什么时候才得以回家?他当了多少年的兵?(生:65年)。

齐读1、2行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始”是什么意思?(才)从这个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啊,好漫长的时间呀,算一算中间经过了多少年?

师:65年啊, 2万多个日日夜夜,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让一个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少年,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齐读1、2行诗。

(读出漫长的感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师:这漫长的六十五年里,他都经历过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总结,引读:

这65年里,他南征北战,多少次死里逃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65年里,他杀敌无数,九死一生,半夜里常常被恶梦惊醒,读— 这65年里,他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忍受着伤痛的折磨,读— 师: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这漫长的65年里,他孤身一人在外,你知道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吗?(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师:从十五岁离家开始,十五年过去了,他三十岁,应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他还在征战;
他四十岁了,皱纹开始爬上了额头,他还在征战;

他已是六十岁了,头发开始花白,换今天,应该是退休的年纪了,他依然在征战;
又过了十年,他已经七十岁了,背开始佝偻,腿脚已经不灵便,他依然在征战。

哦,又过了十年,他已经八十岁了,步履蹒跚,拄着拐杖,他实在不能再征战了。

再读:读好一个“始”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板书:

兵役漫长

多年来他从不知道家人的消息,却又无时无刻不思念着亲人。今天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样? 小组学习:在诗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交流汇报。

 老人回到故乡后听到了……?  老人回家后看到了…… ?  老人到家后做了…… ?  老人回家后的心情…… ?

听:

师:当他终于踏上阔别65年的故土,道逢乡里人,急切地打听“家中有阿谁?”时,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

(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上台情景表演。

1、用诗文说说;
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

师:同学们,那不是坟墓吗?那不仅仅是坟墓啊,那里是他的亲人啊,

那里躺着的是他的父母兄妹啊!

师: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

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这让人怎能不心碎呢?

再读;

范读。

看:

步履蹒跚的老兵,颤颤巍巍地又走了几步,他又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

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配乐) 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把你的体会融进声音里。

师: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出示,生读: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曾经热闹的家园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

(配乐)男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他家中亲人可能有——

他家的院子里可能有——

师:他家的屋子里可能有——

他们在一起可能在—— 师:如今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
如今却是:读——松柏冢累累 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
如今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

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读

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女生读)

师: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园,变成了坟地、荒野,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早已物是人非,再读4—5句诗。

板书:

家破人亡

做:

师:走了多少了路,这个筋疲力尽的老人,他多希望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口热饭啊。他只能——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就地取材,拿野谷和野菜充饥。

做好了饭,却没有人一起分享——读“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推杯换盏,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他想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如今家已是——出示:松柏冢累累 (齐读)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

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

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让我们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心情:

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思念,听到的是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期盼,看到的却是荒凉破败的家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艰辛,却依然过着悲苦不堪的生活。

残酷的现实,让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读最后两句诗,他绝望地走出家门,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站在门口老泪纵横。

师: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背景音乐响起)师:用你们动情地诵读展现老兵的悲苦吧!能背吗? 师引:十五岁的少年被征从军,直到——

他急切地往家赶,心中设想着和家人团聚的情景,在路上,他遇见——

乡里人用手一指前方,很不忍心地告诉他:—— 他来到家中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 家是这样破败,但生活还得继续呀!于是他—— 做好了饭菜无人可以分享,他只能—— 板书;

无尽悲凉 五、总结全课,感悟内涵升华情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仅仅是他一个家庭吗?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 1、课件出示战争中人民生活镜头。

2、教师小结: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对战争。

板书:战争的残酷!

师:战争中浸泡着多少家庭的滴滴血泪!真是道不尽离乱的苦,诉不尽战争的痛

看了老兵的遭遇,看了现代战争的视频资料,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想法。此刻,望着默默流泪的老人,望着无辜的孩子,你想说什么? 能写下来吗? 六、作业:背诵诗歌。

板书:

十五从军征

兵役漫长

家破人亡

战争的残酷

无尽悲凉

说课: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学生经过5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及课文插图,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对诗歌进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建构诗歌中所传递的对战争的全

面认识。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要构建起老人回乡的情感变化脉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抓住对文中重点诗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诵读,去丰满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抓住对文中重点诗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诵读,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而依托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去丰满学生对战争的认识,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本课主要实现的人文目标。二者以呈现人物情感变化线为主线,以读、议、悟文中的语言文字为手段,互为促进,实现本节课教学中的二性有机统一。

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设计理念:

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中家园被毁、人民流离、伤亡惨重的悲惨画面。教师随机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图片解说。)

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给世界和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它又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百姓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师板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感知理解。

(一)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试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细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利用借助工具书与同伴交流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最后记下自己没有解决的字词。

2、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义,师生共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字词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看注释和插图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诗句及学生已理解的字词义。)

4、学生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首诗所讲的事情。

6、指名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整首诗。

7、教师配乐朗读。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生概括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从哪里知道的。

2、从重点内容入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家的凄凉。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老人一生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三、积累运用。

1、背诵整首古诗。

2、摘抄感触最深的诗句。

四、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2、把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写成小片段,与同学交流,或放入自己的博客、Q群里与更多的人交流。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服役久

家凄凉

战争的残酷

泪沾衣

从军征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在 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2、板书,齐读课题。

3、从诗的题目中,从哪儿看出与 战争有关?

4、这首诗节选自?学生齐说,板书汉《乐府诗集》

5、谁来介绍乐府诗?教师补充;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们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这首诗中有很多生字比较难读,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出示课件,指生读,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听。 3.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交流

4.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再读古诗,能否把这首诗额诗意简单说说。 学生自己练说,指名说。评价:你说的比较详细,你说的比较全面。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课文后面虽然没有注释,但是你们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这种好方法要继续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5.下面老师说诗句的意思,你看老师描述的是那句?

兔子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从梁上飞来飞去。

远远看去,松柏之间,坟茔相连的地方,便是你的家啊。

饭和菜一会儿就熟了,却不知有谁陪我一起吃啊

6.古诗语言的含韵,意境悠远,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古诗。

三、深入诵读

1、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

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个字知道哦的?

一个“始”字可看出他从军历程之长,盼家之心已久。

这位在战场上征战了65年的老兵,此时,他最渴望,最盼望的是什么? 再读诗句,看他的愿望能否实现?

2.是啊,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他的亲人呢? 引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假如你是乡人,你会怎样告诉他这个消息呢?你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悲伤,让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师述:毕竟是65年了,家中有亲人离我而去也是正常的,可这一座座坟墓都是谁的?我的兄弟姐们呢?难道,难道是他们,他们是何时离我而去的,我的亲人啊。。时间仿佛定格在这里,这位老兵怔怔的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松柏,想起儿时父母的呵护,与兄弟姐们的嬉戏。。家,我的家呢?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往前走,他在寻找昔日温馨而又热闹的家园,近了,走近了,可他看到了什么?指生说

3、引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屏幕出示,学生自由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你能把这种景象读出来吗? 评价:我听出了悲伤。我看到了一片狼藉。

板书:悲。

此时此刻,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家园了。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如今竟成了---------------- 我65 年魂牵梦的家啊,竟成了 。

一切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让我们一齐用诵读表现出来吧 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

同学们,这位老兵65年九死一生的付出与等待,并没有换来他所期待的---- 而现实给予他的却是

出示: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自由读,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理的痛苦。板书:苦。

在当时的朝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这些痛苦呢? 还有哪些人像老兵一样孤独呢?

学生想象;
失去孩子的老人,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母„..教师口述: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痛苦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生活上的苦,男生读精神上的苦

5、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一切,他又能怎样? 引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怎样的一个看啊?把它读出来

他或许看到了乡邻,或许他看到了希望,此时,这位老人无论看到什么,他都潸然泪下。板书:泣

他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的哭泣啊,他会哭什么呢?板书:泣

情景诵读:当老兵思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只能是—————————————— 当老兵思念他和蔼可亲的乡邻时,他只能是——————————————— 当老兵思念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时,他还是—————————— 当老兵想到自己的孤苦无依时,他更是————————————————— 人世沧桑的 老泪,落在他破旧的征衣上。

四、升华

1、这就是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用读来表现他的凄苦与悲凉吧。老师读红字的部分,你们读白颜色的字

2.古诗重在诵读,下面让我们自由诵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内心。

3、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4.是的,战争是残酷的,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人在忍受着战争的痛苦,请看图片。(多媒体展示)

5、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6、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战争的刀痕。出示知识扩展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A类

1、体会封建社会兵役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损害;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通过课外阅读,搜集与诗歌相关的小资料,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B类

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2、以读为主,习得学习诗歌的方法。 C类

1、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体会封建社会兵役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损害;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课前准备】

1、了解《乐府诗集》,补充“小资料”。

2、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注音。 【教学步骤 】 第一板块—— 【目标C】

一、读一读战争有关的名言,引出主题

1、PPT出示名言,生自读

2、在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什么?

3、揭题

第二板块—— 交流“小资料” 【目标A2】

1、这是一首乐府诗,谁来为大家读一下有关“乐府”的小资料?

2、谁还在课外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予以补充?

3、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那样,《乐府诗集》里的诗歌大多来源于民间,它由劳动人民所创作,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三板块—— 一读正音【目标B2】

1、听读本诗,画出容易读错音的字。

2、自读,读准字音。

3、出示易读错音的生字,指名读。

4、同桌互读全诗。

第四板块——

二读感知【目标B2】【目标A1】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同学互助

2、结合刚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组内交流(建议组内交流时一个说一句,相互补充、完善。

3、小组汇报。

4、根据理解,再读全诗。

第五板块——

三读感悟【目标B1】【目标B2】

1、男子服役65年后回家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PPT出示)

2、带着迫切的心情,多想再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啊,可是,从同村人那儿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话语----(PPT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境况?

3、师读描写老者家中景象的语句,生闭眼想象,交流看到的情景。

4、这情景怎是一个“悲凉”了得,十五从军,八十而归的老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该是如何啊?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5、老人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号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指名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想象他为什么而落泪,写在空白处。

第六板块——

四读融情【目标B2】【目标C】

1、再次用朗读走进老者的回乡历程。(配乐诵读)

2、写下你此刻对战争的感悟。

课后作业:

1、用本节课你学到的方法预习《出塞》

十五从军征 教案模板(共7篇)

从军行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征稿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从军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