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引 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不会合理利用先进的融资方式寻找融资方案,金融机构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的法规还不完善以及监管的不够完善,等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把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金融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介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四个因素,结合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1.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1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的融资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即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其中融资方式又涉及融资渠道和融资体制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规模、风险、进行融资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信用程度﹑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望等。企业资产规模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规模与其融资能力正相关,企业资产规摸越大,融资能力越强;企业风险种类较多,诸如创业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持续经营风险等等。风险越大,机会成本也越大,资本收益率随之下降,风险的增加往往导致外部对企业的投资减少,因此企业风险与其融资能力成负相关;后面三项均与企业融资能力正相关,不赘述。讨论以上诸因素与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从而突破融资困难的约束。

 1.1.2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如发行股票﹑债券,或者接受企业外部的直接投资;间接融资,如从金融机构或政府获得贷款,中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采用此方式。融资方式所涉及的各个市场主体和政府机构的有机结合便成了融资渠道,畅通的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有力保证,而融资渠道的通畅需要以健全的融资体制作依托。因此,在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 ,就不得不考虑融资体制。

 1.1.3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是银行贷款根据调查,中小企业融资供给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只占1.3%但是中小企业的拒贷率非常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变化快,风险比较大,市场波动及经营者的决策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中小企业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差;一般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相对比较少,而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中小企业经管的透明度比较低,创业时间比较短,缺乏完整的财务表,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评估依据;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

 1.1.4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相匹配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上缴税收占48%,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融资难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体上来说小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对中小企业的拒贷率比较高相关统计表明,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仅占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距,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

 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其融资是相当困难的,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组建民生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系统等。从整体上说,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已逐渐增大,特别是优质中小企业已成为各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但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中小金融机构,都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的需求。有调查显示,只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容易,60.47%认为较难,23.26%则认为艰难。上述数据显示83.73%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显然是不适应的。另外,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结构来看,他们普遍对目前金融机构大多为3个月﹑6个月的贷款期限不满意,要求获得更长期限的贷款。以上情况说明,尽管有了一些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获得信贷支持少

 就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居于前列的江苏省来说,2003该省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度占各项贷款比重仅为4.8%,2005年略有增长,也只不过5.2%。在无锡市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企中,得到贷款的仅三家,贷款额仅为700万元,绩优的尚且如此,其他广大中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民企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太小,2005年6月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为397.6亿元和243.6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33%和0.26%,显然从贷款总额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另外贷款的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解决长期资金的需要,这又为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

 1.2.2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少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但数量极为有限。以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较为完善的上海为例,2000年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0%,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亿元到800亿元的担保支持。

 1.2.3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只能到国内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是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上市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资本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说明,尽管有了一些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获得信贷支持少。就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居于前列的江苏省来说,2007该省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度占各项贷款比重仅为4.8%,2008年略有增长,也只不过5.2%。在无锡市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企中,得到贷款的仅三家,贷款额仅为700万元,绩优的尚且如此,其他广大中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民企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太小,2009年6月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为397.6亿元和243.6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33%和0.26%,显然从贷款总额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另外贷款的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解决长期资金的需要,这又为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二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但数量极为有限。以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较为完善的上海为例,2000年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0%,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亿元到800亿元的担保支持。三直接融资渠道缺乏。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只能到国内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是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上市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资本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

 1.3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小企业也是促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最为活跃的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可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真正的市场参与者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从不到1%增长到33%;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市场繁荣,保持整体经济活力、推动宏观政策转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怪乎,美国把中小企业称作“美国经济的脊梁”,日本也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而且积极促进市场繁荣,保持整体经济活力。二是中小企业不仅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而且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三是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2.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內在因素

 2.1.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是银行贷款根据调查,中小企业融资供给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只占1.3%但是中小企业的拒贷率非常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变化快,风险比较大,市场波动及经营者的决策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中小企业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差;一般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相对比较少,而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中小企业经管的透明度比较低,创业时间比较短,缺乏完整的财务表,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评估依据;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

 2.2银行对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缺乏内在积极性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日益显现。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我国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也想了好多办法,采取许多措施,但由于制度不完善,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出现大量不良贷款,虽然经过多次整顿,仍没有明显起色。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影响了其对中小企业的投入的积极性。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而只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另外,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影响了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

 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风险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2.2.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认识上存有偏见,惜贷现象非常严重

 商业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也无法完全准确地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鉴别这些信息也需要花费巨额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这样就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

 传统信贷模式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非常看重企业的规范经营财务指标和有关评级机构的评定用这种模式套用在中小企业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势必被拦在银行门外二是对中小企业分布地域分散,获得信息困难,贷款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银行缺乏贷款的积极性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运作费约为总贷款额的0.3%—0.5%,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各种治理费用却高达2.5%—2.8%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家族性质较浓,轻易发生道德风险,且治理水平落后,也导致商业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提高盈利水平,目前一些银行的融资政策采取了傍大款、垒大户的经营发展思路。也就是说,银行把贷款放给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100万元和贷款1000万,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而产生的效益却是不同的,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业务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中小企业很显然不能成为银行“批发”业务的对象,因而其通过银行获得经营资本的可能性不言而喻,而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因此,发放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中小企业申贷无门,实在正常不过之事。信贷人员出现超前的“慎贷”和“惜贷”意识。银行信贷人员若把资金给中小企业,放贷资金能收回还好说,若出现到期本息无法收回,产生不良贷款,则贷款经办人员有可能会被受到扣薪、调离岗位、停职等处罚,因而信贷员不能不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愿轻易选择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营销。

 银行信贷政策标准划分不够细化。银行信贷政策没有对贷款市场和营销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引起关注并得到支持。银行在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客户评级、综合授信、操作流程等方面执行的是严格标准,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较小、信用程度低、财务指标不理想、难找到合适的担保单位等原因,一般无法迈过银行设定的门槛,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只能是大型、优质客户,中小企业贷款所固有的“金额小、次数多、手续繁、费用高、风险大”的特点决定了其贷款融资必然受到挤压。商业银行在融资方面存在“抓大放小”的营销思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各级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积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是政治口号,而是银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是实现小企业和银行共盈的需要。但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存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差距,在融资方面存在“抓大放小”的营销思路,贷款不断向大型客户、优质客户和某些行业高度集中。

 2.2.2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我国的金融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借贷双方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本金都是归国家所有,它们之间的借贷关系,相当于“自己借自己的钱”,这种融资机构不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就不易解决。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很好,需要资金支持,但银行通过工商注册项目审批等常规信息途径很难把握企业的真实状况,不了解企业情况就不敢放贷;另一方面是部分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但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从哪家银行可以获得融资服务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贷款难和放款难的两难现象。我国的商业银行随着进入WTO,逐渐对外开放,银行也是一个企业,也向一般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由于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也不愿意获取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充分的信息,也就无法观察到具体某个企业的风险程度。银行不仅要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歉收及相关资料,如:对企业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还要在放贷以后监督中小企业执行合同的程度。由此而导致的开支增加也使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3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同时,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2.3.1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

 在国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资信情况,再通过评价企业的财务报表就能为其核定信用额度。然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金融机构难以取得与企业有关的公开信息。信贷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对本银行的客户信用进行简单估计,对其他企业很难进行恰当的信用评估。而且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也确实存在部分企业不讲信用,有意拖欠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有限,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也确实更加多见。所以银行从意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更愿给大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业务,而对一些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由于难以确定客户的资信状况,则尽量少办理。由于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中小企业在工商、税务、法院、海关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和信息无法搜寻,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银行贷款投放。另外,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诚信度不高,对银行依法维护债权、制裁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银监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构建诚信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和经济环境等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很多发面都不透明,以及不能向投资者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等等。由政府投资组建的政策性信用担保公司在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限制了担保业务开展。贸易融资是基于一项具体的对外交易而实施的融资方式,应比一般的融资方式更灵活、快捷。但我国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例如,对于打包贷款,我国不少银行除了要求企业有资信等级较高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正本,还需要确认有效的担保(保证或抵押)。这就将打包放款完全视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体现不出其贸易融资产品的优点,反而比一般的信贷更麻烦,资金成本更高。这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宁愿进行一般性抵押贷款也不愿进行贸易融资的因素之一。如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查严格程度不啻于银行、需要贷款企业提供反担保等等。

 2.3.2金融体系不健全

  在发达国家,股票融资是直接融资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而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建设起步较晚,上市门槛设计未能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即使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也未能丝毫改变这一状况,其上市门槛依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对于规模不大、资本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5000万的股本要求已将其大多数拒于股票市场之外。债券融资渠道不畅。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融资的另一种方式。跟股票融资一样,债券发行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构筑缓慢,直接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基础薄弱。如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融资咨询、技术开发、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中介机构、担保机构较少。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顾虑重重,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经济环境,政企还没有完全地、彻底地分开,各种中介、担保体系还不健全等。由于中小企业从合法融资渠道取得资金极为困难,因此在某些地区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但民间借贷的存在会给我国金融秩序及经济活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由于民间借贷中的盲目投资行为导致资金的无序运行,民间借贷利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从而加大了资金需求方的生产经营成本,由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致使某些地区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混乱等方面的影响。因而我国多年来一直对存在于民间的各种融资手段采取打击态度,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这条路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第三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单靠政府、银行或者企业某一方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也无法造就一个持久良好的融资环境,关键是在于找准企业与银行的结合点。要通过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缩小资金供需差距,实现银企对接,促进银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现银行自身经营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双赢。

 3.1企业方面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差等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一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中小企业要确立信用观念。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存。在人们对中小企业普遍存有偏见和不信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有从确立信用观念入手,不断建立起信用环境,树立诚实守信的对外形象,提高信用等级,才能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三是注重资本积累,增加自身实力,为银行给予更大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四是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五是要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

 3.1.1解决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信用诚信问题

 当前所面临的“信用危机”关键是没有一种机制作保障,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目前政府可以借助人民银行搭建的信贷咨询系统平台,以加快征信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信贷征信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管理,规范系统运行,提高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做好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不断扩充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记录,充分发挥系统的共享功能,提高对数据的利用率。只要有了这样一种机制,银行才能给中小企业一个更宽松的贷款环境。

 3.1.2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法律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位业务人员深刻了解贸易融资的概念、特点及实质。对贸易融资业务能过顺利、熟练的操作。同时业务人员也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熟练的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注意国际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企业要不断充实员工,吸取新鲜的血液,但要重视新员工的招聘和选拔,选择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栋梁之材,依靠他们学习的先进知识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为企业服务。我国中小企业多以内销业务起家,随着实力的增加和我国外贸政策的改变,逐步参与进出口业务。因此,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外销人员和精通外贸知识的管理者。而世界贸易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迅速扩展,贸易融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简单、传统的结算与融资的结合,发展到多种融资手段的复杂结合,这对企业的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业务人员不仅要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还要运用贸易融资来规避交易风险,并且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吸引住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由于对银行进口贸易融资手段了解较少,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业务产品。再加上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企业对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不能灵活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丧失商机,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3.1.3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中小企业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中小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识,这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所在。

 二是中小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 。笔者认为,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例如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由会员企业出资建立,会员只需交纳一定会费,就可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额。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私募融资包括企业引进新的股东,从而增加资本金,也包括企业以拟投资的项目为载体。

 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投入国际市场,他们迫切的需要灵活、快捷的融资业务来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我国银行开展的贸易融资仍然是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为主,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或者是几种简单融资方式的组合,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目前各银行开始关注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并且逐步开展,但是交易量仍然很小,并且受中小企业信誉所限,中小企业能享受到的融资业务种类和金额非常有限,这与中小企业在我国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

 3.1.4积极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辅助功能

 积极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私营企业融资辅助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突破了国有银行主宰一切的单一金融结构,各种金融信托投资公司、企业财务集团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农村及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金融机构由于没有旧体制的过多干预,资产质量相对较高,管理较为规范,风险意识较强,而且在资产、业务和信息等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他们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贷款、证券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对民营企业融资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额度远远低于一般信贷额度,难以满足各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商业银行倾向于向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融资,而不是向中小外贸企业进行融资。我国政策性银行则往往由于承担了资金用量大的外贸任务,无暇顾及中小企业。如中国进出口银行承担着资金需求大,对国家外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性货物的进出口重任;国家开发银行则承担着国家部分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各银行用于贸易融资的资金量过低,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难。2008年,我国政府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资金的运用方式和途径无疑会影响到资金的运用效果。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难问题也应相应有所缓解。

 3.1.5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应继续拓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通过指导意见的方式,鼓励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贷款品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些国有商业银行已开始对中小企业积极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今后,还有可能成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以具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从目前放宽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限制,过渡到最终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允许对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以此来促进商业银行按效益与风险原则,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与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是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评级制度,以信用等级作为判断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并把企业的信用信息提供给银行等机构,这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筹措的一种有效手段。

 同时必须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府性担保机构、民营商业性担保结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

 四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

 3.1.6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和政府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法律保证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值得借鉴。例如四川省政府在2007年8月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政策。

 又如,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从2008年起,3年内,对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8‰的比例补偿;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5‰比例补偿。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组织引进省外、境外创业投资等。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3.2金融体系方面

 3.2.1转变观念消除所有制歧视

 扩大中小企业融资,需要运用市场的手段,引导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高风险高利率是银行的铁律。从金融机构收益的角度看,与大型企业的贷款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是所有银行贷款的基本要

 求。为了提高资金的增值性,提高货币的利用率。银行应当寻找安全可靠的投资对象,无论是国有性质还是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只要有发展潜力,符合贷款基本要求,就应当投放贷款。贷款投放何处,关键是银行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决不能按所有制性质论处。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尝试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研究、督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随着中小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摒弃“所有制”歧视的观念,转变经营意识,以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支持。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提高盈利水平,目前一些银行的融资政策采取了傍大款、垒大户的经营发展思路。也就是说,银行把贷款放给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100万元和贷款1000万,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而产生的效益却是不同的,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业务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中小企业很显然不能成为银行“批发”业务的对象,因而其通过银行获得经营资本的可能性不言而喻,而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因此,发放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中小企业申贷无门,实在正常不过之事。要改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约束条件,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

 一是组建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各级政府应积极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各商业银行应尽快成立独立或专职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与专业队伍,负责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开拓、贷款审查、贷后管理等工作。

 二是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实行“个性化”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停留在多家银行争夺一个大客户的水平上,要细分市场,实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通过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中小企业及时的资金需求。

 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对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应推出和创新金融服务,设计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四是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中小企业贷款管理考核办法要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引入正向激励,并在认真实施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问责和免责。

 3.2.1建立大批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

 只有建立大批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才能满足中小企业大量的融资需求,使其与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共同成长。中小金融机构分散在全国各地,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资信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获取信息成本低,承担风险小;而中小企业又能及时、快捷地获取资金,筹资成本也比较低。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较易知道当地哪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哪家比较讲信用,从而可以省去大量调研费用,也可简化审核批准程序,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从而使金融业务的成本较低,服务价格自然也就可以相应较低。使供求双方都能发展。正是这一经济合理性,使得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有稳定的服务对象和市场基础,与国有大银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可以各得其所、各有各的市场一样。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极广,要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问题。

 3.2.2推动债券融资市场多元化

 首先,把部分民间金融组织转化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如民间户主借贷等形式可以发展成为基层信用合作社;企业信用借贷和企业集资等方式的合理民间融资,可以探索制度创新形式,建立介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金融机构。其次,进一步完善民间融资的监管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借贷管理条例》,赋予民间融资合法地位,指定有关部门对民间融资实行监管。再次,加大正规金融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现有金融机构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开拓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最后,推进银行业务的创新,将部分民间融资纳入正规银行业务。充分发挥银行信用中介职能,为民间的借贷双方牵线搭桥,最终使民间融资由地下操作变为规范的市场融资行为。巩固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中小银行和融资机构。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是加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的中小银行的现状看,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另外,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与其制度、规模相对称的中小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中小金融机构与大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委托管理层次较少、与客户的经济联系密切等特点,在小额金融服务中具有决策灵活快捷、交易成本低等优势。

 3.2.2银行要改革业务流程,开拓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范围

 银行在保证融资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应该简化融资操作手续,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负担,进而提高企业申请贸易融资的积极性。如民生银行实行授信项下核准制流程,在核定授信方案时明确授信使用条件和管理要求,单笔业务不再履行信贷审批程序,由贸易融资部进行技术审查并对授信条件核准后直接办理,减少二次审批、部门交叉审批,提高业务效率,方便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民生银行还组建了全国或区域性单证中心,运用影像工作流等技术,将各分支机构的单证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和专业化管理,提高审单质量和效率,这就为中小企业采用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银行也可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与业务流程的特点,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发展和开发新的贸易融资业务。例如,银行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各种融资产品组合。银行也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量体裁衣,提供相应的配套衍生工具。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量大幅下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海外欠款急剧增加。这就更需要各银行能够根据贸易环境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其交易收款安全性,帮助我国企业顺利度过这次金融危机。

 3.3政府和社会方面

 3.3.1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从整体而言,都具有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弱等劣势,融资极为困难。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更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法对于融资问题仅仅规定了20个条文,且都是概括性的规定。并且尚未出台有关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另外,对于民间融资,该法也只有几个抽象性的条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支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健康的信用文化和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并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配置。一是各级政府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机制。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尽快制定和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法律、法规等。二是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企业信用制度,可以建立区域性的信用记录和公布公示制度。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对不守信用者进行曝光。应通过人大、政府立法和设立行规等手段,严肃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使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三是开放民间借贷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并将其纳入正式金融体系,使其服务于中小企业。政府要充分运用贴息、减免税、退税等财政手段吸引直接投资,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四是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成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机构,同时政府应规范评估、法律、审计等这些社会中介机构资质能力、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二板市场的设立是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必然趋势。但在目前主板市场还很不规范、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的条件下,发展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需要对满足中小企业权益资本融资的市场形式进行重新选择,建立和发展以实质性产权交易为核心内容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应成为当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主要内容。目前,可以考虑在经济运行相对规范、资金需求比较突出的有条件地区,积极建立和发展多个以实质性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以中小企业发展募集权益资本、为并购和战略投资提供交易场所为主要功能的场外交易市场。

 一是要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银行一般性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在6%到10%左右,另外再加上评估公证担保等费用考虑到风险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借贷利率可适当高于这个水平,这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企业一般只能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难以接受高利率,而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边际收益较高,对于大企业不能接受的高利率多数小企业却能够接受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银行可以综合考虑风险水平贷款项目收益率综合效益客户忠诚度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实行贷款利率“一户一价”。

 二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核机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贷前贷后调查告模板授信审查审批表信用等级评价表,可考虑增加企业纳税证实水电交费单等公共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加大信用评级中反映经营者自身情况的定性指标权重,简化授信审查内容。

 三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过分注重抵押物担保的做法将会把大多数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要政变这种现状,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风险控制方式可以考虑建立基于客户“现金流”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从识别客户开始,强调客户的现金流,重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考察对于贷后风险,可以考虑实行全过程信贷风险控制,坚持现场调查,随时把握客户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在还款方式上,可以考虑相应方式控制风险比如,采取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来降低风险

 3.3.2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为了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政府应鼓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而发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尽快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要建立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投资的效益性和安全性,以调动风险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在国外,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额则大大地高于债券市场,由于企业债券利息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的,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所以,应尽快放宽限制,降低发行门槛,打破歧视,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在现阶段,可以先允许一些有赢利能力、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债权性融资。目前,我国各类公司制企业仍然不能完全享有自由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权力。公司发行债券或股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而且所发行的证券,特别是股票,必须进入公开市场,不允许柜台交易的存在。而在西方国家,公司制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只需获得证券监察部门的审核和备案,所发行债券或股票主要通过柜台交易进行,通过证券交易所(或所谓“第二板块市场”)公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只占全部公司债券或股票的极小一部分。因此,为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公司制中小企业基本的直接融资权,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

 3.3.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

 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之间较为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合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为优惠的贷款条件。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关系,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保证。组建适应各类产业的各种股份制贷款担保公司,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性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体系等,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中介型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即组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就成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最为紧迫而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中小企业间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能力,并为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3.3.4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合法的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包括借贷、集资和捐赠,形式不一。首先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发生在亲戚、熟人之间,发生借贷前,资金提供者就对借款人的情况非常熟悉。发生借贷后,资金提供者也可以通过非常亲密的渠道,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这种信息的对称性是正规金融特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不可能拥有的。民间融资一直是个人投资创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来源。在国外,中小企业发达的意大利和法国,家族成员间的融资也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民间融资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渠道之一。总体上看,在民间金融中市场主体间的信息比较对称。这是甄别中小企业风险水平,资金进行市场化差别定价的基础,也是资金提供者进行风险收益管理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导致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融资难的根源。建立在地源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民间借贷,以其独特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所有者可以利用人缘、地源关系获得充分信息,限制了逆向选择的发生;其次,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所有者对资金的使用者的监督动力大;再次,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所有者可以利用其他手段降来低借款人不还款的道德风险成本。

 3.3.5加强政府扶助

 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我国应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比如,尽快建立起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发布系统,逐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样化政府支持手段等。政府部门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是借鉴美国中小企业治理局的经验,设立专门帮助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可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给予中小企业资金帮助。二是对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3.3.6 推动设备租赁业规范发展

 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融资租赁也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从理论上看,设备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特殊的作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更多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而固定资产的资金往往是求贷无门。相比之下,设备租赁具有按揭的特点,可以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满足其资产融资的需要。但在我国,租赁尤其是设备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促进作用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业务量也很不理想。在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有必要将发展设备租赁作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积极推动和鼓励租赁业的发展,以充分挖掘设备租赁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巨大潜力。

 

 结束语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靠一种途径是行不通的,需要从多种渠道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却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北京中关村3家企业和深圳20家中小企业以“捆绑发债”来发行企业债券;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额达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在2007年10月召开的“知识产权战略与资产评估”论坛上,相关银行已经宣布正式推出知识产权贷款业务。我们更欣喜地发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即将实施也使中小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小企业融资的春天就要来到! 

 

 参考文献

 [1]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告》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3]张炜“小企业贷款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中国经济》2006-9-25;

 [4]李曼李芬儒“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金融研究》2005.6

 致 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尤其感谢范团结老师耐心的辅导,他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我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他的那种精神,使我丝毫不敢懈怠,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在此我再次对老师对我的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致谢人:*******

推荐访问: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谈 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