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

1 一目传神,一瞬传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情感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许多细节描写的妙笔,品味这些细节,对于加深小说艺术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设置道具法。

 为了表现人物活动,展示人物性格,强化读者印象,作者有意安排人物活动所凭借的器物,这便是细节描写上的道具法。

 如,林冲听李小二说陆虞侯来到沧州,谋害自己时: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冲被差遣去看守草料场,离开天王堂时: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林冲手刃陆谦时:

 把枪搠在地上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自从林冲得知陆虞侯要谋害自己,便买下了这把复仇的尖刀,并始终带在身上,表现林冲对陆虞侯阴谋的警觉和他谨慎的个性,前文三次提及,最终用这把利刃杀了仇人,同时,“尖刀”的反复出现,也显得前后照应,情节缜密。

 2.镜头慢放法。

 以慢镜头的方式,将动作分解,慢放,用慢动作将人物思想感情外化或强化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因等。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

 “放”“搬开”“探”“摸”是作者有意分解慢放的动作化镜头,写林冲检视火盆的过程,突 2 出林冲办事谨慎的个性,同时,暗示草料场起火不是林冲的粗心所致,而是另有原因——有人放火陷害林冲,“逼”林冲走上绝路。

 3.对比映衬法。

 对比映衬手法,就是将人与人、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突出人物的心理、个性差异,或揭示人自身的矛盾性格等。

 如,林冲打酒回来,两间草厅被烧,来到山神庙时: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差拨、陆虞侯、富安放火烧了草料场,来到山神庙时: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的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差拨、陆虞侯、富安三人在山神庙门前幸灾乐祸时:

 林冲自思道:可怜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

 作者写林冲将“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掇”的原意是拾取,是一个很轻便的动作,用“靠”不用“顶”,突出了石头的重量,这正是为了写林冲力气之大,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

 再写三人“再也推不开”,对比中进一步衬出林冲的力大无比。最后,当林冲听到三人恶毒的言语后,怒火中烧,“轻轻把石头掇开”,其神勇、大力、心细的个性便跃然纸了上。

 4.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就是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人物肖像、动作的细微之处,自然景物的形态、色彩、动态等方面的特色,以渲染气氛、陪衬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如,对风雪天气细节的描写: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到草料场后: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3 出门沽酒时:

 那雪正下得紧。

 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只用“密布”“纷纷扬扬卷”“吹撼”“摇振”“紧”等极具动感的词语,渲染阴冷、悲凉氛围,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特别是这个“紧”字,更为传神:它不仅包含了“大、猛、急”的含义,而且那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点也不放松,就在这寒气袭人,朔风刺骨的悲凉的氛围之中,一场加害林冲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形成,陆虞侯一伙的黑手正在逼近林冲,使读者感受到林冲的处境正如这风雪天气一样越来越险恶。

  细节是理解小说的一把钥匙,我们可以由细节的探究,通向人物的心理,感知艺术描写的精妙。

推荐访问:山神 传神 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