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策划中的“场景化”运用

杨 俊 顾华峰

广播节目策划中引入场景化思维,从受众体验与需求出发,在节目创意、设计、生产中围绕受众在此场景下的行为习惯与实际情况展开,追求节目与受众的匹配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收听效果,增强节目受众的黏性,稳定并快速增长受众数量。

场景化思维应用的价值正被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所重视,成为聚焦点。场景化带来了用户的精细化洞察、数字化精准营销、产品服务创新和管理决策

传统广播节目通常以线性直播流的方式进行播出,节目收听内容稍纵即逝。在此状态下,全天会形成几个比较集中的收听时段,如早中晚用餐、上下班途中、起床后、临睡前等。电台通常会在上述时段精心编排打造重点节目内容。比如起床后通常是中老年人晨练时间,一般会安排健康养生类节目;
上下班时段会安排整点半点新闻资讯类节目;
晚上临睡前会安排情感或音乐类,内容的设计粗略地考虑了上述场景下的人们的需求,但并没有精准与充分契合。因为这些设计是基于普通大众的常规生活作息时间规律。某个听众如果未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只能在各个电台频率之间来回搜索。这样的收听内容选择范围小,限制太多,充分暴露了广播线性播出的弊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作息时间打破了原有的规律趋同现象,变得丰富多彩与个性化。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不再集中在原先的几个主要时段,可以全天覆盖。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有收听各自喜欢的节目内容的需求,这给节目策划思路带来极大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广播播出不再仅仅是线性流的方式,人们可借助手机上的专业音频APP如蜻蜓FM、喜马拉雅以及各家广播电台的APP等随时随地点播,呈现出见缝插针、碎片化的收听现象。当然,传统的线性流播出方式在APP上同样可实现,APP直播时更加方便了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我播你听的单向模式,带来了以往所不具备的全新的交互体验。听众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可实时导入,各方观点碰撞,节目内容变得丰富。专业音频APP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线性流的播出方式,同时也为广播节目策划的创新、解决受众随时随地收听提供了平台。

广播节目的策划与设计如何与时俱进?场景化可以成为广播节目策划设计中的思维和应用。场景化思维或应用在互联网营销中正渐入佳境。场景是连接用户与产品的纽带。只有产品与用户之间形成交互,且这种交互体验是正向的、极致的,才会让用户在产品上驻足停留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产生购买与使用的欲望。

广播节目也是一种产品,受众即用户。人们收听广播的时段除了睡眠阶段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日常。人们生活方式在变,收听新场景就会不停地涌现,也给节目内容的策划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推出的阿基米德网络电台,是一款为全球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高品质广播节目个性化推荐服务的移动社交音频平台。他们用全新方法去颠覆传统广播,通过生产、传播、内容等环节的再造,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广播生态圈。经过长时间对受众用户行为习惯的研究,共推出16个分类场景内容:音乐、新闻、出行、财经、服务、体育、听书、娱乐、教育、生活、情感、戏曲、文化、外语、亲子、脱口秀,基本能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对不同内容的选择。当然,这种分类还只是粗略的,想要更加精准匹配人们的场景需求,还要细分。拿情感版块来说,有失恋的,有工作压力大的,有需要临终关怀的,有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等等。针对上述子分类,我们可把内容做得更加贴近需求人。比如失恋的人群,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场景内容呢?寂静的深夜、温柔的主持人、治愈的音乐,直播互动的方式可能更加适合,因为他们需要倾诉,需要主持人的安慰,需要理性的情感分析与智慧的引导。

广播节目要不断地分析用户数据画像,发现并锁定新受众,找出当下或未来他们更多的需求,从而策划设计并生产出更多的场景内容。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进入车联网、家居物联网时代,广播节目的播出与收听方式又将迎来一次新的革命。汽车以及家用物品如浴缸、按摩椅、睡床等物联终端在使用时都会自动触发,智能播放人们需要的节目。设备上的传感器、定位系统以及用户的社交软件等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车联网、物联网后台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运用算法机制精准选择相关节目内容反馈给终端收听设备,从而使终端提供的节目内容更加符合用户在某种特定场景下的需求。所以,车联网、物联网会给广播带来许多新的使用场景,节目的策划生产又需要适应这些新增场景的到来。

场景化的思维或运用会让广播节目的策划、生产空间变得无限宽广,但无论怎么场景化,节目表现手段如何丰富,广播始终要牢牢坚守两个本位。

一是声音。既然是听觉媒体,那就要把听的产品做到极致,把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管广播节目现在已经可以融合其他媒体的多种表达手段,如图片、文字、画面,以此来触发受众除听觉以外的其他器官感受。但这样的手段只能是协助,不能喧宾夺主,广播声音的便利与低成本在场景中的优势就会埋没。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可听”转化为“好听”“随时听”“想怎么听就怎么听”。由于智能设备的普及,给人们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使全社会都进入了用眼过度的状态。在健康理念的倡导下,不少人已经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用听的方式来获取资讯娱乐身心。

二是伴随性。广播有着独特的伴随性,可以给忙碌生活的人们带来便利,所以一些广播节目设计中如过多地强调互动,听众被要求发送文字、图片、声音进行反馈,必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会占用他们的双手,他们不得不中止手中的工作,广播伴随性的优势就丧失了。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线性策划 穿行城市中读者·原创版(2022年9期)2022-11-10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中等数学(2021年9期)2021-11-22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年0期)2021-07-23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创新漫谈魅力中国(2020年27期)2020-12-08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记者观察(2019年12期)2019-10-16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卷宗(2018年14期)2018-06-29特别策划小康(2016年27期)2016-10-19本期策划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6年12期)2016-06-09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广播节目 场景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