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研究

肖 慧,刘 非

(1.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太原工业学院)

当今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加速发展,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全面振兴的又一重要推动力量。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让农民共享城乡优质文化资源”。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国家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进行了系统谋划,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全面探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现实意义、发展路径和发展逻辑,既是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和战略考量。

毋庸置疑,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刻板上的“雕塑”,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机体”。若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必须紧紧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对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使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走上更便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有利于盘活乡村文化存量

正如梁漱溟所指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虽历经时代变迁、时空转移,但其文化精髓始终深植于广袤的乡村沃土之中,它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精神养分,也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现实场域。然而,由于某些乡村地区环境封闭、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充满生存智慧和生命哲理的优秀文化资源被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无人问津。因此,加快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一方面可以使我国偏远地区的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激发和带动其他类似区域效仿和推广;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传播的及时性和覆盖性,满足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双向流动,增进农民对自身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有利于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极具穿透性和融合性,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它既可以助力乡村观光旅游业、乡村商贸流通业、乡村养殖业等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可以赋予乡村实体经济与虚拟现实购物更多的人文情怀。当前,构建在数字技术之上的直播平台就是受众青睐的传播方式,广大农村居民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将乡村古迹、乡村手艺、乡风民俗等独具特色的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呈现给受众。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中,应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现代人居环境为引领,在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顺应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合理开发、利用和创新,这既展现了乡村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又拓宽了乡村优秀文化发展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三)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

科学配置乡村公共文化资源,优化和拓宽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是稳步提升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一直是我国整体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尽管改革开放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还是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滞后于城市。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创新性转化,不仅可以缩小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之间的差距,还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例如,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乡村民俗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使得农民足不出户便能获取各种高质量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资源的双向流动,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尽管数字技术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创新转换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但当前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在实践层面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人才短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水平低以及数字平台应用视角窄、传播能力低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一)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领域应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部分省(区、市)的农村数字化设备基本普及,率先步入智能数字时代,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了更多信息资源和信息发展成果。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整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数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价值增收空间还需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而农村网民只有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也就是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农村被遮蔽而未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发展红利。首先,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单一和成本回收周期长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进行数字化信息传递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目前还不能与新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对接,存在承载能力低和覆盖面有限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最后,农村地区原有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养水平较低,再加上硬件设备落后、人才匮乏以及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方面困难重重。如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乡村古迹、乡村文物、乡村遗迹等‘有形’资源与传承了数千年的礼仪制度、乡村风俗、乡村手艺等‘无形’资源”进行包装、推广和销售也就无从谈起。

(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偏低

我国农村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才储备都远低于城市。根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3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我国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为43.6分(满分100),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只有35.1分,比城市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值(56.3分)低了37.5%。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得农村主要劳动力逐年外流,留守的农村居民呈现出老龄化、幼龄化的态势,加之原本受教育水平低以及自我提升意愿不强烈,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偏低也就在所难免。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他们拥有并且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相关电子产品,但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数字化理论和实操能力,使得这些电子产品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日常的社交娱乐工具,并不能有效激发他们运用这些电子产品来挖掘和传播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农村生产技术滞后性和产业原始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我国大多数农村不具备引进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的优势和潜质。此外,由于一些村“两委”对数字化人才重视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以及孵化与培养渠道狭窄,致使农村少数具备数字素养的村民被埋没,部分引进的人才由于利用效能不高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实现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三)数字平台应用视角狭窄、传播能力受限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全面普及,数字平台这一新型组织形式使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具备了融合发展的前景,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各种资源供需的精准匹配和合理开发。虽然我国数字平台已在诸多领域进行探索并展开,但在乡村的应用面相对较窄,仅限于乡村党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乡村治理等领域,目前还没有构建起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于一体的农村数字平台。换言之,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全新视域下,迫切需要构建与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转型与发展所契合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村民生活智慧化的多场景应用数字平台,打造集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政策宣传、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共享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传导等板块于一体的乡村数字化信息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平台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和乡村党建等方面,而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修复、保护、宣传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与不足。换言之,我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面临多元融媒体文化平台相对缺失、传播能力受限等现实问题。

数字化技术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多维度实现空间,因此,加快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必须从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以及拓宽数字平台乡村应用视角着手,积极推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力度。一方面,继续加强农村地区5G、物联网和千兆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农村居民网络费用及用网构成,推动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网络设备进村、入户,不断提高农村网络运行速度及其稳定性,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提供良好的技术设备支撑和用网环境。另一方面,统筹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扫除建设盲点,加大对地处偏远且文化资源充沛地区的补短板力度,力争做到数字化基础设施覆盖所有农村地区。虽然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事业,但可以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配合,将民间闲散资金整合起来以解决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这样既实现了数字化基础设施赋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民间社会资金的盈利水平。

(二)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人才是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动力引擎。要强化人才的支撑作用,让人才成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生力军,成为践行政策、运用技术的主导力量。为此,必须重视乡村数字化人才的内部孵化、外部引进和地区的差异化。首先,加强本土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培育。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人才下乡活动,有步骤、分批次地对乡村文化名人、乡村文化能人等进行数字素养培训,提升他们对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拍摄、保存和渲染的能力,以破解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相对偏低的问题。其次,优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在打造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过程中,既要注重本土人才挖掘与培养,也需要从外部招兵买马,在遵循数字化人才群体特质的基础上,精简和优化引人、选人、用人机制,以此实现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人才的柔性集聚、虚拟集聚。最后,重视人才的差异化。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需要各式各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既要遵循差异化、精细化原则,也要注重岗位的精准匹配度。

(三)拓宽数字平台乡村应用视角,提升其传播能力

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泛渗透使得大数据平台在乡村的应用前景大幅提升。全面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亟须拓宽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以平台建设带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一方面,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对民间工艺、民歌戏曲、民俗文化、古镇古街等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建立乡村文化数字展馆、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数字博物馆等新型文化传播载体,实现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建设起多元、智慧的数字乡村文化场景。另一方面,鼓励多样态的文化传播平台赋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通过大数据跟踪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通俗易懂、内涵丰富的乡村优秀文化作品,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农村居民通过微博、微信、影视等进行跨媒介、立体化传播,以充分展示乡村美丽、朴实、原生态的特点。这既是平衡乡村地区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而述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也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技术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中的广泛运用与发展,不仅会助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修复、开发、营销工作,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涌现,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会在乡村社会治理、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数字化数字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5期)2022-08-30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32期)2020-09-06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商业会计(2017年11期)2017-07-21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数字化 乡村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