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闫玉忠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山东济南 250002)

当下社会,人们在工作、学习、家庭等压力中分身乏术,每个人都被不同的角色框定住,父亲、领导、职员、孩子,似乎自幼开始人们就习惯在固定的角色中生活,并且忙于奔赴下一个角色的框架中。在忙碌的生活和快节奏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个体失去了“本我”“自由”等简单的思维。可见,此时我们需要庄子的思想作为“自由”的向导,带领我们找到本我,找到自由。在本文论述中将总结庄子著作与思想中国的“自由”以及这种自由理念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消解自我的无为无待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万事万物存在的基调便是“无为”。例如“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可见“无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小鸟死去是因为人的介入和影响,人在自然界发展中是当之无愧的天敌,人在生活中应当学习天地万物的状态,“无为”“不争”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万事万物,理智冷静地对待一切,便能够逍遥自在。且“至人无为,圣人不作”指的是在不作为的环境下也不会被世俗羁绊,才能够乐得轻松自在,实现生活中的自由。需注意“无为”的理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对的。人们需要通过作出一些事情才能够展现自身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社会存在,才能够实现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之间的对比,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见,人在从事某种事物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自由的快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什么都不做”,自由也是在实施某种行为之后产生的内心感受[1]。

而“无待”指的是无所依托,在生活中并未依赖于某种事物存活。庄子认为“御风而行”这样的状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真正的自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无所依傍的状态下生活和发展得到的自由。如《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元气之辩,以游无穷”。人们既然生活在社会集体环境中,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善其身”,难以避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强调的“道”,便是存在、价值、社会相统一的本源,也是万事万物出现与变化的最终依据。人与天、地、道之间构成了社会整体。统治者遵从“道法”,秉承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其治下的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统治者便可成为“圣人”。就像庄子追求的人的自由,人的自由的实现就是要依托和平稳定的环境和完善的法律政治制度,倘若社会动乱,哪有自由可言?世上的自由总是得以一定的限制为前提,所以这种无待缺乏现实可操作性[2]。

(二)牺牲个性的齐物论

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在面对事物、作出评判的过程中需要剔除“成心”的影响,以客观角度看淡事物,能够避免人与人交际过程中出现傲慢、偏激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庄子讲求物化,主张物我为一。人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个体,拥有独立思考、独立行为的能力,自由对于个体而言是相对的,对于动物、植物等生命体而言则是天性使然、不可选择、或者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有主动性的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在不影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实现自身需求。“自由”回归“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抹煞了自由,使人成为毫无自由的自然物[3]。天道理论是庄子文学思想代表之一,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之中,直观表现与“水”相似,利万物而不争,看似柔弱却绵里藏针、含而不露,是最高水平的“善”。这也是庄子在修身养性、治理国家方面的核心思想,穷兵黩武或是争权夺势必将引得民心凋零,而“自然”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途径,遵从人心便是“道”的本质。庄子的“梦蝴蝶”就是庄子面对现实压抑所期望的一个理想境界,是自由的尽情展示。在梦境中庄子和蝴蝶达到了“物我合一”的状态,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庄子,还是庄子变成的蝴蝶。但梦醒后,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对比给予其更为严重的打击,物化状态下的人成了一个飘忽不定的意象,既然连自身的存在都不确定,又何来自由可谈[4]。庄子未能够在理论研究中给予人们获得自由切实可行的方式,而是将这种需求与精神生活相结合,在理想中展现出对于自由的美好希冀。然而,人是否自由并不是思想观念能够限制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追求思想的自由。

(一)无所用心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要求人们能够以开放的心灵面对自然变化,尽量剔除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秉承着平常心看待生活问题,进行文学创作。庄子倡导“心斋”“坐忘”。忘物、丧我、去欲、去智,便是“做学问”的重要前提。实现精神层面上的自由就能够暂时忘却生活中的苦痛,使得身心合一进行艺术创作,进入宁静、淡然的心理状态,在艺术领域中也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潜心修养,把握规律

“长期的休养活动,是对艺术创造的对象——自然物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熟练的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人的创造活动自由度高低的唯一衡量标准。[5]”在生活、工作中认识到以上理论的必然实践趋势,进而具备理想的艺术想象力,得到思想变化、艺术创作领域的自由。庄子在哲学论调中经常提到“神遇”。指的是在日常行为中逐渐将“平常化”的言行举止演绎成出神入化的艺术行为,证明主体在从事某种工作中达到了“神化”的效果。例如,经典故事庖丁解牛中“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之止而神欲行”。此时此刻庖丁与牛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达到了神乎其神的状态,使得技术得到了如有神助的效果。又如在《达生》篇中讲述的佝偻承蜩的故事,展现了在培养劳动技术的同时实现了审美自由、鉴赏自由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发展不会为一个个体“打开一扇窗”,人们能够做到的便是在相对困顿的生活时为自己创建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莫往莫来,船桥于是乎废;
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规。[6]”虽然庄子未能够说明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而是将众多社会现象融汇在心灵中。在庄子文学作品中难以理解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化,也难以明确指出如何改变社会。结合庄子的思想主张,人们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暂时忘记痛苦,得到心灵上的逍遥自在,但这种没有现实依托的逍遥游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形而上的自由理念缺乏实践性,因此无法在现实大地上开花结果[7]。这种思想主张略显消极,但是将其引申到审美层面、文学层面上能够为艺术创作扩展更为宽广得到空间,是庄子哲学思想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

《庄子·齐物论》中描写了不同形式的“风声”在观察和思考了大量自然现象之后,庄子得出“地籍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其含义便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存在的目的都是随着大环境发展和自身成长变化出现的,并不受人力的影响和约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也十分特别,人类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行为举止、思想变化都会随着自身而更迭,与此同时,在看待与判断事物的过程中也会适当带有自身的主观意愿,可将这种现象称为“成心”。

受到“成心”的影响,人们经常将自身的价值判断认定为事物的客观现象,这种情况与当下的互联网“信息茧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产生的思想变化、行为举止极易被判定为客观规律。人们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感到舒适、逐渐丧失了自信和斗争精神,或者是出现“瓶颈效应”,感到身心俱疲。可见,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需要消除“成心”对人们的影响,将人和事物放在相同的高度上,避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以客观端正的态度审视世界,才能够获得最清晰的认识,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鉴于此,庄子提出了消除“成心”的最有效方式,便是“道”[8]。

“道”是庄子思想的制高点,即便是人类社会中事物千差万别,但是其本源都是“道”,将差异性明显的事物利用“道”作为衡量标准,便能够衍生出具有相似性的内在价值。人虽然有着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将其与“道”相比较,也会逐渐朝着“物我”的方向延伸,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世间万物,消除人、物之间的固有概念,避免个人英雄主义、自我主义的论断。进而能够消除人类在社会中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使得人们的身心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逐渐放松。

人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自由与不自由都是相对性的,人类本身的思想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与支配较为严重,便会产生不自由的思维模式。在庄子的理论中,将“道”作为万事万物的衡量价值,在对比中消除人类的困境,现实与思想在“道”的衡量中实现高度统一。但是现实社会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十分明显,似乎想象世界中的一方乐土是制约我们的枷锁和鸟笼。庄子的哲学论著中对此也有相应的描述,即便是生活中有着大量的诱惑因素,在获得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将自身已有的一些价值观、理念、精神原则作为代价。而在思想观念上营造自由的想象空间便是仅仅属于自己的思想净土,是更为踏实、纯粹的。

庄子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立足于生活与工作中的困境寻找突破限制的自由。但是庄子所处的环境使得他的自由并不容易得到,他却也没有放弃追寻的角度,将生活环境的困顿上升到思想层面和精神领域,追求更加理想的道德境界。庄子对自由的理解和追寻也为当下人们指引出一条前行的道路,引导人们在激烈的竞争、高压环境生活下获得一片理想的净土。

猜你喜欢 庄子事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美好的事物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另一种事物(组诗)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庄子说》(二十二)中老年健康(2016年10期)2016-11-19《庄子说》(二十)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庄子说》(十五)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A REAL HIT">TINY TIMES 3:
A REAL HIT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2014年10期)2014-10-27

推荐访问:庄子 当代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