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习大国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

王丹阳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68的战略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一个庄重承诺,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1]44的重要表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了到2035年“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3]的战略目标。想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人皆能学的学习大国,就必然要对构建学习大国的时代背景、当下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如何构建学习大国及其对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学习大国的建设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世界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我们必须跟上历史步伐。”[4]在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加快构建学习大国。

(一)增强党的执政本领需要加强学习

党的执政本领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学习本领排在了党要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与政党关系的深刻认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指出:“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907由此可见,不断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不懈奋斗,在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进入新时代,我们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要“啃”,周围的复杂环境决定了我们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6]当前的复杂形势是对我们党执政本领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而党的执政本领的增强就必须扎实掌握学习本领。在构建学习大国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党一方面引领着学习大国的构建,另一方面也获得了构建学习大国带来的有利环境,能不断提高学习本领以增强执政本领。

(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民学习

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更要注重人民精神生活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4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了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需求是第一位的,吃上饭是最主要的,所以说‘民以食为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是可有可无的,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7]近几年,我国虽然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全民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的文化教育存在着城市与乡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很多大中型城市的人们能获得相对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有更强烈的学习意识;
而在农村及一些偏远地区,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人们的学习意识也相对较弱。不充分主要体现在难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文化教育需求上,虽然在大中型城市中,人们的学习资源相对丰富,但随着人们的非物质需求不断增强,人们需要有更深层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有更好的教育。

面对人们更加多样化、全方位、深层次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明显不足,文化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要解决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就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发展文化,而学习大国的构建能够成为解决文化教育矛盾的有益探索,以弥补文化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努力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树立大国形象需要学习交流

学习不仅给一个国家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而且还是文明碰撞和交流的催化剂,因为构建学习大国这一战略任务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态度。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趋势不可抵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8]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积极投身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这说明我们在与各国的交往中绝不会抱着傲慢和偏见的态度,而是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地位的提升,让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一定的错误认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还未在这些西方国家中消除。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必须通过加强学习来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
通过交流学习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
通过学习大国的构建让世界认识我们国家始终是坚持互学互鉴、共同繁荣的文明大国。

(一)社会尚未全面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

从我国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全面形成,这与人们对学习的片面认识有很大关系。在学习理念方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人们对学习形成了错误理解。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不善于考试,就认为这个孩子“不爱学习”;
在学校中,很多老师会用如“现在要努力学习,等上了大学就解放了”等“鼓励式”话语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导致学生把学习等同于获利的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会听到“无价值”等于“学习无用”的说法,这个“无价值”通常表现为不能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物质价值,如职位晋升、获得金钱。“功利主义式”的学习心态自然无法实现人人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同时,很多人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一旦脱离校园走向社会,学习就与自己无关,这也不利于人人都有终身学习思想理念的实现。

现代科技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商业化的娱乐手段快速发展,消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容易让人产生享乐主义思想,被娱乐工具异化,逐渐丧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据德国媒体报,坐在地铁里不少欧洲人是在读报、看书,不少中国人却是在用手机、玩游戏、看大片。中国公民每年平均读书 4.39 本,美国人超过中国人的两倍,欧洲人每年平均读书 24 本。”[10]这说明我们在思想理念上还没有形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尚未全面形成。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学习大国强调的是全国性的学习而不是单个人的学习,所以建设各种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各种学习型组织在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必须承认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我国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赫钦斯就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而我国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是在2000年以后才正式步入轨道。在实践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1]依照这一纲要计划,在21世纪初,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相继拉开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序幕,在其他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也展开了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中西部地区普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很多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习大国的建设本身就要求包含全国性的学习创建活动,不能只重视发达地区和城市,还更要重视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人人皆能学”的目标。所以,在偏远、贫困地区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乡村、学习型社区等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大国的必然要求,但其难度很高,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外,我国很多大城市虽然建设了各种学习型组织,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也不能满足于保持原有的状态,而是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到不断创新。当前,我国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还存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制度陈旧的问题,如何让人们在学习型组织中切实改变学习观念、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本领并保持长久学习的动力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学习大国强调的是所有人的终身学习,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满意的教育,拥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而这离不开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引领力度有待提高

自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后,我们党在学习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新时代对学习型政党建设有了新要求,我们党不仅自身要建设好,还要发挥好引领带头的作用。新的发展形势对我们党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学习型政党自身建设来说,还存在着本领不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学习本领贵在灵活运用,但有一些党员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本领来解决新的、难的、有一定特殊性的问题。很多党员同志把学习本领简单理解为重视读书且忽略读书也要讲究方法,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求知善读’,不是专注于死读书、读死书,就是生搬硬套、照抄照搬,还有的纸上谈兵、华而不实。”[12]消除“书呆子”现象、把学习本领内化为党员的第一本领是当前我们党需要面对的问题。其次,党内举办的各种学习活动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很多党员领导干部都以工作忙、应酬多等作为不学习的理由,认为工作就是要“干”,不需要“学”。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1]407所以,解决有些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外,我们党对于建设学习大国的引领力度还有待加强,新时代党员同志一定要带动全社会形成爱好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也要致力于带领群众来一次“学习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自身的引领能力。

(四)构建学习大国的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构建学习大国是新时代我国新的战略任务,但我国相关建设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各方面的保障机制有待健全。构建学习大国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长远的规划,要把规划变成具体的现实,就必须有一套保障。相比发达国家建设学习型国家和社会的经验,我国学习大国的构建还缺乏政策法律、财政、技术等层面的有效保障。在法律政策方面,我国还尚未有一套完整明确的针对构建学习大国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终身学习还没有进入到立法程序。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普遍制定了有关促进终身学习的法律,如美国在 1976 年颁布的《终身学习法》、英国在1992 年颁布的《继续和高等教育法》、法国在1971 年颁布的《终身职业教育法》、日本在 1990 年颁布的《终身学习振兴法》等,这些法律对促进全民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相比起来,我国在学习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落后,法律法规的缺失成为影响学习大国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财政保障方面,学习大国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有财政经费的保障。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目前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距,政府对一些公益性教育、培训等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此外,“互联网+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能够使学习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但是我国现在的学习技术平台支撑还不够。技术创新在学习大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发挥,学习的硬件设施和学习软件、学习网络等仍需进一步完善。为学习大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实现全民学习。

(一)发挥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主动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注重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构建学习大国的价值取向最终要落脚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13]构建学习大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就指出“注重共建共享”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我们党要在工作中注意发挥群众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引导人民把我国建成一个人人学习之国。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865所以,我国首先急需一套能够说服人学习的理论来支持学习大国的构建。其次,学习大国的构建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一个学习大国必然是一个参与学习人数众多的国家,构建学习大国除了参与人数众多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成员要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只有让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提升学习的情怀感,成为构建学习大国的积极参与者。最后,构建学习大国离不开党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发挥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构建学习大国的过程中应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不只是学习大国构建的对象,还是其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实践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14]因此,我们要利用集体的智慧,激发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群众中选出热爱学习的典型,这些贴近人民生活的榜样更容易有感染力,能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总之,我们党要通过多种方法让人民群众在构建学习大国的过程中具备主人翁精神。

(二)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平衡充分发展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135构建学习大国要注意发挥人的社会性,把每个人的学习都组织、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如果说学习大国是一副身体,那么各种学习型组织就是细胞,只有细胞健康,身体才能正常运转。目前,我国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构建学习大国一定要保障所有地区和群体的学习。所以,我们首先要大力推进各种学习型组织的普及化,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农村,争取实现每一个家庭、社区、单位、城市都倡导学习、热爱学习,扫清学习上的盲区,实现人人皆可学,处处都能学的愿景。其次,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多样化。学习大国是一个大组织,要实现其有序运转就必须完善各种学习型组织。现实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如果能把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组织都建成学习的集体、组织,那么构建学习大国的目标也就实现了一大半。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多城市、社区、企业都有成功的案例,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学习型组织本身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上,而是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到不断创新。最后,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制度化。我们要想保障建构学习大国的有序推进,就必须实现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以此来保障其持续运行。此外,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建立相关的学习咨询集团、制定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每一个人开设“学习银行”等,以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实效性。构建学习大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长期努力,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各种学习型组织作为构建学习大国的“细胞”,也必然需要一套保障其长效发展的科学制度。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引领作用

构建学习大国光有各种社会学习型组织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强大引领力。我们党始终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0所以,我们党要以身作则,加快建成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大国的构建。目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是它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持续和深入的,尤其在今天构建学习大国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更要起好引领和带头的作用,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15],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学风关乎作风,学风建设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发展前途。我们党在学习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在党内形成崇尚学习的风气,并把这种风气扩展到全社会,这样才能加快构建学习大国的脚步;
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要认识到作为党员,自己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更是为了促进国家的进步发展。其次,要拓展党员学习内容。共产主义者应把全面了解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文化财富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积极拓展学习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5]404这要求党员同志在学习上要做到又专又博、融会贯通。最后,要落实科学的学习制度。持续深化的学习既要强调自觉,更要有制度约束,以此来奖励好学上进者、鞭策被动学习者,保证学习的持续进行。对此,我们党要促进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补充,要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破除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是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少数”,因此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推动者。

(四)完善构建学习大国的保障机制

构建学习大国是一项长期工作,而且范围面向全国,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完善其各方面的保障机制,推进学习大国构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不断增强构建学习大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首先,构建学习大国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政策保障,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总体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制定构建学习大国的中长期计划。有学者指出:“成立这样的领导机构,既能够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社会组织成员具有较强号召力、领导力和权威性,又能及时根据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确定学习大国建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16]总的领导机构的建立可以从顶层协调全国各种学习组织的建设,使各种学习型组织有序地朝着构建学习大国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学习大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投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财政保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文件中明确提出:“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3]构建学习大国,绝不是只培养少数精英,而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学习,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省市、城镇和乡村,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早日实现教育公平。最后,要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在构建学习大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探索现代化的学习教育、搭建各类信息技术平台等方式,为学习大国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学习型本领大国 小透明,大本领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2年5期)2022-08-15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在线学习(2021年12期)2021-01-03多想记住你的脸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大国工匠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谁的本领最大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44期)2019-12-30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谁的本领大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4期)2019-04-29大国气象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46期)2018-04-20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7期)2016-05-14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办公室业务(2014年10期)2014-02-27

推荐访问:新时代 大国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