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和战略对策

闫晨丽,李瑞峰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五大振兴中摆在首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1]。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三五”时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十四五”时期,提出要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大力进行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全面推进“三农三牧”工作,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2]。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把促进中小乳品企业差异化发展、开发羊乳等特色奶制品,作为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3]。整体来看,内蒙古羊乳产业处于产品形成期,在产业链构建、品牌营销、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机会与挑战并存;
在养殖特点上,与奶牛相比,奶山羊养殖具有精料需求少、繁殖率高、投资小、效益高等养殖优势,是带动农牧民快速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4-5]。但是现有关于乳业研究多从牛乳视角出发[6-7],主要依托于内蒙古蒙牛、伊利两家企业进行研究[8-9],缺乏对新兴羊乳企业的探讨,且已有羊乳研究也多集中于陕西省、山东省[10-11],忽略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羊乳产业发展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提出内蒙古羊乳产业现阶段的发展问题,并基于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结果,探索影响羊乳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及现存问题背后的理论机理,进而结合具体资源禀赋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学者、企业和政府部门准确把握羊乳产业的发展内涵,深化对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的理性认识。最后,根据现存问题和影响因素,结合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羊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一)国内外羊乳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羊乳主要来自奶山羊和奶绵羊,其中奶山羊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2018年全球约有2.03亿只奶山羊,其中亚洲有1.06亿只[12-13],山羊乳产量占比达到52.69%。具体奶山羊产量比重如图1所示。

图1 2018年全球山羊乳产量比重情况

随着羊乳市场的不断发展,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羊乳产业也纷纷涌入中国[14-15],给国内羊乳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新西兰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其次是美国、德国、荷兰和法国,5国共占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的76.59%。在进口的乳制品中,液体乳主要来源于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波兰,5国共占我国液体乳总进口量的87.56%。

与牛乳相比,羊乳与母乳成分更为接近[16],其相似度大于92%[13]。且羊乳中蛋白质不含过敏源,对人体免疫能力有积极影响,主要羊乳制品为婴幼儿羊奶粉[14,17]。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为263.64万吨,同比增长6.71%,进口金额为10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18]。进口数量上,酸奶同比增长率为负(-9.75%),其余乳制品进口情况的同比增长率均为正;
在进口金额中,除了酸奶(-9.13%)和乳清(-4.94%)同比增长率为负数外,其他均为正;
数量同比增长率较高的依次是奶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干乳制品;
金额同比增长率较高的分别是奶油、婴幼儿奶粉、干乳制品和奶粉;
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金额高达47.69亿美元,且同比增长率达到19.83%。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8年乳制品进口情况

我国羊乳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20]。2007年前处于第一阶段,羊乳产业发展缓慢、无序;
2008—2017年处于第二阶段,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高品质、易吸收的羊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羊奶市场逐步扩大;
2017年后处于第三阶段,在婴幼儿羊乳配方奶粉通过一系列的资格审查、调整后,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4,21]。目前,我国奶山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和山东省,同时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也逐步建立起奶山羊养殖新产区[22]。

2019年农业农村部指出,奶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奶业高质量稳步发展[23]。奶制品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并且奶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拉动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消费市场之一的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与其他奶源配制而成[24]。然而,近年来牛奶引起了不适反应,如乳糖不耐受和过敏现象。由此低致敏性、高营养价值的羊奶和羊奶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5]。据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羊奶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122亿元,相比2014年的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9.5%[11],中国羊奶制品市场规模与增速如图2所示。其中,陕西奶山羊产量和乳制品销量居全国首位,2019年,全省奶山羊存栏131万只、羊奶产量52万吨,分别占到全国的40%和55%[11]。2014—2020年,全国羊奶制品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是增速缓慢,在2019年增速达到最低,仅为16.19%,而羊奶产量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呈现负增长,到2018年后羊奶产量才呈现较为平稳状态但增速仍较为缓慢,中国羊奶产量具本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2 2014—2020年中国羊奶制品市场规模与增速

图3 2011—2020年中国羊奶产量变化情况

(二)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乳业、畜牧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26],在羊乳产业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从区域优势角度出发,内蒙古地广人稀,人工草地3000万亩,天然草原13亿亩,草原面积居全国首位[27-28]。同时,内蒙古也属于粮食产量大省,全区人均耕地面积3.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倍,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7°~53°之间,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最佳的玉米种植带[29]。玉米黄金带就是养殖黄金带,农业的发展为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养殖经验上来说,内蒙古有成熟的奶牛养殖经验,有熟悉乳业发展规律的政府和企业家队伍,可以借鉴转化到奶山羊领域,减少羊乳产业管理的探索历程。

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已认定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奶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双峰驼、通辽市开鲁县开鲁红干椒等多个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30],并在蒙牛、伊利两大乳业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形成了牛乳高度化产业格局,为羊奶产业的原奶生产、加工制造和推广营销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内蒙古虽为乳业大省,但并未赶上羊乳产业发展的早班车,导致羊奶产量低于陕西、山东等省。现阶段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较低,应借鉴陕西、山东等省羊乳企业经验,结合自治区特色优势,探索具有差异化的高质量羊乳发展之路,为内蒙古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产业基础。第九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明确指出,到2023年,呼和浩特市要新建大型奶羊牧场20个,奶羊存栏达到15万只,同时配建150万亩饲料基地,日处理鲜羊奶600吨以上,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00亿元[31]。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9年牛奶产量和除牛奶外其他液态奶产量整体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具体奶类产量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类产量趋势图

有行业专家判断,目前内蒙古羊乳产业面临发展机遇,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泛蓝海市场。目前牛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消费者对于高质量奶制品的需求较大,而我国羊乳产业规模仅相当于发展初期的牛奶市场,市场空间巨大。第二,与牛乳产业赛道不同。羊乳与牛乳来源不同,其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环境也完全不同,并不会因为羊乳的发展而替代牛乳,相反的是可以与牛乳形成市场互补。此外,羊乳中含有更多的短链到中链的脂肪酸,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三种乳类营养成分如表2所示。第三,牛乳产业天花板。内蒙古牛乳产业发展基本已经达到天花板,但羊乳却是一条新的奶业发展路径。由于羊乳生产周期短、易吸收的优点,使得羊乳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表2 乳类营养成分对比

综上所述,内蒙古羊乳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国家建设新征程时期,提升奶源质量标准,让内蒙古奶源乃至中国奶源踏上新的台阶是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32]。内蒙古作为奶业大省,理应打造高端奶制品,推动内蒙古乡村产业振兴。

(一)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优势理论体系,是以绝对成本理论为基础,以比较成本理论为核心,以要素禀赋论为补充的一个完整体系[32]。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分区是依据产品成本上的绝对差异;
比较成本差异是指不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是指各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要素价格之间存在差异。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布局政策和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32]。相对中原地区来说,内蒙古作为中国黄金奶源带地域之一,拥有优质水源和充足日照,常年的温带气候适合奶牛、奶羊健康生长和繁殖;
同时有着地域辽阔、南北纬跨度大和丰富多元的生态环境等区域特点,占据着中国乳品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依靠地理优势和广袤的草原、适宜农牧生长的气候特征和丰富地貌、历史悠久的畜牧传统文化以及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产业得天独厚。

(二)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集群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企业和组织机构由于在功能和区位上的联系,而形成的稳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合体[33]。产业与组织间的互补效应越强,集群产生的经济效应就越明显。

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是从工业集群开始的,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开始涌现,现阶段产业集群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34]。国外一般将食品企业和农业企业结合在一起进行集群研究,主要涵盖了农业集群构成、集群发展条件及促进集群产业发展等相关领域;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农业集群的理论机制研究,如概念、特征和模式等方面,主要是依托于具体案例的定性分析和表象研究,在深入的机理分析方面有所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35]。本文应用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不仅探讨农牧业与羊乳制品行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同时对羊乳产业与牧民组织的合作社联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内蒙古羊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原奶供应、合作社建立、人才培养、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都不够完善,与国内外其他大型羊乳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羊乳企业进行调研访谈,结合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原奶供应不足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涌现出一批奶山羊企业,但其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陕西、山东等羊乳产业大省相比,内蒙古羊乳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工业产业化管理水平发展程度相对较低[36],奶山羊产业份额较小,原奶产量供应不足。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羊只产量达到5975.895万头,其中山羊产量为1623.225万头,绵羊产量4352.67万头;
2019年奶类产量达到582.919万吨,其中牛奶产量577.201万吨。2015—2019年,内蒙古除牛奶外其他液体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5所示,2015年其他液态奶产量为9.04万吨,占全区液态奶产量的1.11%;
2016年产量为7.22万吨,占比0.97%;
2017年产量为6.77万吨,占比1.21%;
2018年产量为6.27万吨,占比1.10%;
2019年产量为5.72万吨,占比0.98%[37]。

图5 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其他液态奶产量图(万吨)

(二)农村产业合作社不够完善

原奶生产环节在羊乳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表现为上游供给环节弱、中间加工制造业强[36],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与牧户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利用草原养殖优势和合作社优势。根据中国供销合作社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8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由1238.1万人上升到1596万人,但整体增速呈下降趋势。201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增长率为-8.93%,具体趋势如图6所示。在羊乳产业中,主要体现在农牧户饲养环节与中、上游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导致资源不平衡,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协调。尽管在商品链利益比较方面仍缺乏定量衡量标准,但无论从优惠政策的实施还是从奶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来看,普通奶农在整体利益格局中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37],出现内蒙古羊乳龙头企业较少、带动作用不强,农牧户处于相对弱势、话语权不足,牧户与企业利益连接不紧密、合作关系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

图6 2014—2020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量统计

(三)基层人员和临床、服务人员不断减少

人才是产业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基础力量,规模性的人才组织对羊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有专业知识的学士、院士并不少,但是极度缺乏真正能够深入一线实践,与牧户零距离接触的基层人才和技术人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为26.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数为21.14万人;
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人数逐年下降;
2015年本科在校学生数超过农林牧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到2020年达到27.11万人,而2020年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仅有7.5万人,如图7所示。羊乳产业作为内蒙古地区新型发展产业,在产品推广、饲料改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基层人才投入,人才短缺问题导致现阶段羊乳制品创新不足、奶山羊品种单一、羊奶供应不足等一系列继发现象。同时,乳业作为农牧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承担着乡村振兴的重任,基层人才、技术人才的匮乏会导致乡村振兴受阻、牧民饲养困难等突出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对羊乳产业发展及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关键作用。

图7 2011—2020年内蒙古农林牧渔业与本科在校人才对比

(四)产业链上游养殖、产奶过程碳排放量较大

内蒙古羊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养殖,而畜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因此农牧业是羊乳产业链上的重要关联性产业,具体羊乳产业链如图8所示。在全球碳排放中,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气体总重量约有150亿吨[38],农业的碳排放主要途径如图9所示。奶山羊、奶绵羊等羊群的养殖进食大部分都来自农产品,如玉米、大麦等精饲料。然而在羊乳制品整个产业链流程中,上游牧场养殖、产奶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2020年农业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8.4%,其中畜牧生产及粪污排放占农业排放的31.5%,在总排放中占比5.8%[39]。并且随着羊乳企业不断扩建牧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这与我国碳中和理念相悖,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羊乳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是当今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下,绿色健康、低碳经济、碳足迹可视化等已成为行业转型的发展目标。乳品集团拥有中国食品行业最长的产业链,“碳减排”压力巨大,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对新时期乳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0]。

图8 羊乳制品产业链示意图

图9 农业生产碳排放途径示意图

(五)羊乳制品销量较低

内蒙古羊乳产品销售主要有B to B和B to C两种模式,然而销量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3—2018年羊奶制品市场规模增加缓慢,且大多集中于陕西、山东地带,羊奶粉作为羊奶制品的重要组成,销量一直处于婴幼儿奶粉中的较低水平,如图10所示,虽然羊奶粉销售额处于增长状态,由2013年的29亿元到2018年的80亿元,然而2018年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达到1626亿元,其中婴幼儿奶粉占比不到5%,相对整体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占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图10 2013—2018年中国羊奶粉规模趋势(亿元)

(一)政府没有充分整合资源,对企业、牧户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内蒙古羊乳产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面对其短板和薄弱项目,政府没有充分整合各类政策性资源,细化财税、金融、用地等相关政策举措,没有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协同效应。从自治区、市政府到县、乡甚至村级人民政府,缺乏执行力,与农村经济振兴结合不够紧密。县域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与奶源基地建设结合不足,政府对企业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扶持力度不够,同时在奶源供应不足、奶山羊品种单一的问题上没有提供相应的扶持资金和政策;
没有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

政府对羊乳企业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自建牧场已经初步实现对羊群的规模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大规模标准化牧场,但牧场扩建的投入不容小觑。扩大牧场建设是提升奶源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若资金投入不足会导致企业产生扩建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牧场中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检测和确定的难度很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成本昂贵,不易实现。随着我国羊乳制品企业对于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在全产业链整个流程中不断投入资金,提升乳制品整个生产流程质量,这使企业在资金问题上存在巨大压力。除此之外,在新产品技术研发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创新是羊乳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品多元化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连续式创新在羊乳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但若大量资金投入产品研发,会导致成本过高,而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型羊乳企业,资金相对贫乏,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将面临巨大的创新压力。

现阶段政府对牧民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够,投资量较大的农村工业项目的效率低下和周期较长,使得农村振兴项目难以实施。牧民养殖规模较小,缺乏规模化的大型奶山羊养殖牧场,同时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牧民养殖积极性不高,很难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同比增长率从整体来看相对较低,且在2020年出现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村合作社发展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羊乳规模性养殖需要购买相应设备,因此必然会增加消费支出,然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较低,且增长相对缓慢,具体如图11所示。与此同时,市场变化以及动物疾病等各种风险,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且会给奶农带来巨大损失。

图11 2016—2020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二)农牧民认识不统一、思想守旧

认识问题是羊乳产业发展的关键,由矛盾的特殊性可知,农牧民思想多样化。内蒙古羊乳产业链中羊奶的生产主要分为两种途径,一是羊乳公司自建牧场,二是直接通过与奶农合作,建立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从奶农手中获得原料羊奶。在与牧民合作过程中,一些牧民愿配合政府政策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农业农村奶羊养殖合作社,促进羊乳产业发展;
而另一些牧民却不愿放弃传统养殖模式,不接受联合体的新型发展方式,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合作养殖机制。政府颁布的促进羊乳产业发展政策得不到认可,企业向农牧民发出的合作意向也得不到支持。农村农民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成为政府政策难以实施的绊脚石,对羊乳产业的原奶生产环节带来不利影响。

由矛盾的普遍性可知,牧民普遍存在思想守旧问题。现阶段随着乳制品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养殖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羊乳产业发展需求,其卫生指标和营养成分远远没有规模化养殖产生的效益高,转变生产模式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农牧民对新兴产业缺乏了解认识,没有进步、更不愿进步,担心转变生产方式会给自己造成利益损失,害怕承担风险,因此农村居民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2013—2020年内蒙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乡差距逐渐扩大,2013年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7019元,到2020年达到24786元的可支配收入差值。具体数据趋势如图12所示。农牧民自我满足、不敢创新、追求稳定的心理让政策难以推进,进而阻碍了羊乳企业建立农村合作社的进展。

图12 2013—2020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元)

(三)基层发展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内蒙古乡村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餐饮娱乐、清洁能源发展、居民文化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同时,农牧业经营风险难控,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自然灾害危险,如果农畜产品销量不高,农民将面临投资失败风险[41],且农牧民若想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面临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的压力,而且银行贷款门槛相对较高,难以实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量人才不愿留守乡村进行种地养畜工作。

由人才集聚效应可知,大量人才集聚在高经济水平和高技术水平地区,呈现出一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乡村经济增长缓慢的特征,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42]。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产业建设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乡村缺乏优质资源,教育基础设施跟不上,而且工作相对繁琐,面临压力大,导致发展受限、晋升提拔机会少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困难、人才上移流失。再者政府对羊乳产业人才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引进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大量人才因资金问题、待遇问题而离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内蒙古2011—2020年财政教育一般预算支出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5270.16万元。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07%下降到2020年的12.09%,其中在2018年达到最低占比(11.93%)。如图13所示,政府对人才教育的注意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基层组织又很难拿出资金吸引、留住人才,形成恶性循环。只有适当的政策措施、资金激励,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羊乳产业发展。

图13 2011—2020年内蒙古财政教育一般预算支出

(四)缺少低碳补贴,土壤、空气、水污染严重

羊乳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需要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措施[43]。在产业链上游,从奶羊成长到产奶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为达到国家减排标准,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绿色创新势在必行,但是政府对低碳减排技术的投资不足,在全社会共同减排的环境下没有制定完善的低碳补贴政策,并且在实际生产中,牧场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检测和确定的难度很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成本昂贵,不易实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0年内蒙古财政环保一般预算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2989.21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5270.16万元,但是财政环保一般预算支出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20年下降到了2.83%,具体的财政环保支出数据趋势如图14所示。表明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度不足,在奶羊饲养过程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若投入资金不足,无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将会直接影响到羊乳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图14 2011—2020年内蒙古财政环保一般预算支出

产业链上游中原料奶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经济的负外部性,导致在发展乳业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44]。上游碳排放主要体现在土壤、空气和水污染三个方面,由于羊类繁殖周期短,其生产和饲养粪污的排放量巨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会造成严峻的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若排出尿液流入水中,将导致过量的硝酸盐、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产生,严重污染水资源。

(五)产品质量有待提升,消费者缺乏羊奶注意力

影响消费者购买羊奶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是食品安全、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和品牌,其中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因素[43]。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产品质量为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时期,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乳品质量安全逐渐向欧盟标准靠近。食品安全的话题也受到了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2018年度国家食品监管部门共计检查了31家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大型知名企业和小型企业,有牛乳粉企业,也有羊乳粉企业。大部分企业情况良好,但仍有一些企业的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项目检验能力不足[45]。

目前我国羊奶消费水平较低,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消费习惯、消费意识、消费偏好、乳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等,其中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是主要因素[46]。由注意力分配理论可知,消费者对事物的关注度会影响他的决策行为[47]。在乳制品发展过程中,很多消费者的注意力和饮食习惯主要偏向于牛奶,尚未充分了解羊奶中微量元素给人类健康所带来的优势和好处。我国城市居民对于羊奶类食物制品的消费理念落后,而且由于羊奶中的膻味致使一些消费者一时无法接受,不愿意用牺牲口感作为代价去吸收和获取足够的营养。同时,内蒙古羊乳企业销售渠道也多分散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为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造势不足。

(一)政府精准施策提供资金保障,企业完善自身建设提供优质奶源

1.深入企业考察

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农牧户、企业,通过学习考察,了解当前羊乳产业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比如羊乳产业的规划布局、土地流转、生产资料组织供应、技术服务、信息平台搭建、产品销售等方面,特别是如何更好地调动乡村两级干部和农牧户积极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分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羊乳产业发展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2.提供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牧民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针对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羊乳产业发展。培育一定数量羊乳龙头企业和强势区域品牌,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增加对奶农风险的了解,告知奶农应对风险的方式,提供有效措施并帮助奶农管理风险。在税收政策上,落实各项服务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减轻羊乳企业的负担。因地制宜地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为解决企业在资金问题上的压力,政府可通过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羊乳加工企业的创新融资,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兼并、重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将金融助力摆在奶业振兴的突出地位[21]。各级金融机构也应遵循党中央的要求,秉承社会责任,服务于农业和劳动者、服务于实体经济,着力破解羊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积极扶持和开展由羊乳企业主体所拥有的牧场、加工制造厂房及原奶过滤设施等的融资抵押问题。

(二)上游企业加强与牧户合作,完善羊乳产业乡村联合体机制

1.与牧民建立联合体机制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企业应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乳品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系机制,形成产业联合,保证羊乳产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产品供应链不同,羊乳企业与农牧业产业联合发展应基于订单、合同等契约安排,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合体。原奶生产的经营决策主要由龙头企业承担,龙头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决定生产多少,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任务下达给签订契约的牧户。家庭牧场在收到龙头企业的生产任务之后,在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和指导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解决农牧业联合发展问题。

2.主动为牧户解决饲养问题

企业可与大型牧户签订协议,为其提供养殖方案和技术资金支持,同时牧户也要为企业提供优质原奶。随着内蒙古地区对羊乳产业的监管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牧户养殖的大型牧场也应实现全程可追溯,精确到每一头奶羊,确保羊乳品质。龙头企业应积极建立与牧民的合作社机制,在一定区域内或围绕产业链形成分工协作系统。在此基础上,为牧户搭建平台,扩大产业链上游规模,参与一体化平台建设,形成产业聚集,提升农牧户参与感,进而提高原奶质量和生产效率。

3.为牧民提供信息化和数字化支持

借助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化发展平台对全产业链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产业链上游牧民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支撑,使得信息透明化,减少企业战略制定的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促进羊乳企业的发展升级。例如内蒙古盛健羊乳集团,采取全过程可追溯系统,实现乳制品质量的可追溯和有序的监督管理,从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出发,形成更加完善的全产业链,同时与牧户签订合同,提供优质奶羊和饲料,并为他们提供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农牧户解决饲养问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4.为牧户提供售后服务

关键词,指的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核心词汇与词组,是文章主题的高度凝练与总结。一篇文章一般通过3~5个关键词来获取文章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CitespaceIV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在Thresholds模式下选择阈值为(4,4,15)、(4,4,15)、(5,5,20),得到了73个节点、747条连线(图2)。图中每个年轮表示为一个节点,即意味着一个关键词,年轮的大小表示其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年轮之间的联系,黑色短语表示高频关键词,字体的大小反映了各关键词之间出现频次的相对高低,这些高频词汇便代表着服务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应该购置更多的技术检测装备、制造工艺装置及软件系统等,建立整体的奶山羊标准化过程体系,同时企业应定期对牧户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搭建企业、工作人员与农牧民之间的信息化桥梁;
提供相应饲料和喂养方案,保证牧户饲养问题得到解决;
努力实现联合体协作共赢,以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三)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1.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下乡

国家应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下乡,推动乡村人才建设,补充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实际项目和各个生产环节。羊乳产业对口科研人员拥有专业技术知识,应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不仅可以帮助羊乳产业解决基层研发、检测等技术问题,为羊乳产业提供更多的建设方案,还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实践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同时,政府应制定补贴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待遇,提供住房福利、保险福利、带薪休假等一系列福利政策,为内蒙古羊乳产业建设留住人才,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2.培养本土人才,加强继续教育

羊乳产业在内蒙古来说处于发展初期,是需要人才支撑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一批高素质的研发技术人才及质量检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增加技术人才培养,为乡村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增加管理人才培养,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党员应承担起乡村振兴的责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农牧户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同时带动城市人才下乡,促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专业科技人员投入工作后,企业要投入部分资金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继续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训。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继续教育,能够不断完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羊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担减排压力,增加绿色创新投入力度

1.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利益共同体建设,共同应对减排压力

逐步将碳减排纳入生产经营决策中,从供应链层面研究企业的减排效应。产业链上游应与中下游企业成本分摊,共同面对上游企业的高减排成本,减轻上游企业压力,从而使得中下游收购价格下降。因此,羊乳产业链上中下游应建立利益共同体,将中上游补贴减排资金分给下游企业,达到共同减排效果,降低上游减排压力,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2.增加绿色资金投入

企业在整个绿色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绿色技术,例如生命周期碳库存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牧场低碳可持续技术等,在羊群繁殖和羊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减排降排,在沼气利用、光伏发电、绿色养殖、精准饲喂等方面进行改善。增加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实现绿色转型的信息透明、质量保障,实时监测养殖过程中羊群的饮食、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减少碳排放量,提高减排效率。增加绿色厂房建设投入、使用环保材料等方式中和生产流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碳减排。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和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行业管理体系,及时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问题,合理分析产业链上游农牧场的绿色健康,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3.建立产品碳标签

目前,国外一些城市已经实现产品碳标签,即在生产制品包装上写明产品生产流程的碳排放量。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倾向于低碳食品。据中国食品报调查显示,近年来,公众对低碳消费认可度提升,45%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愿意支付高于25%的溢价[48]。而且随着政府对绿色发展、低碳城市等概念的不断宣传深入,更多消费者愿意为低碳买单。企业应综合运用环保包装材料、建立产品碳标签等做法,促进产品消费的同时有效激励企业减排降碳。

(五)提升质量,加强品牌宣传,扩宽销售渠道

1.打造高产量、高品质羊乳

引进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优质奶羊品种,与内蒙古现有奶山羊品种杂交、繁殖,进而改良育种,培育出更多产奶周期短、质量高的优质奶源。从源头做起,优化饲料,提供适合不同羊群生长的健康饲料,减少坏粮、次粮,提升原奶质量[49],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品牌设计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遵循科学原则,精准定位[50]。同时,羊乳企业应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对羊奶和奶山羊产业的品牌宣传力度,培养国民群众对于羊奶产品的认知和习惯,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2.打造线上与线下联合销售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窗口期,羊乳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和模式,与多家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进行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拓展,逐步推进一体化平台交易,制定宣传方案并培养建设电商平台、物流运输等渠道。线下设立羊乳制品展示展销平台,宣传推荐优质羊乳制品。农牧民可通过此类平台让消费者和供应商了解到羊奶品质,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化,进而提高羊乳的产销量。

3.拓展老年人羊奶粉业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五年我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已由2016年的0.65%下降到2020年的0.1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逐年上升,且增长率也由2016年的3.88%上升到2020年的7.55%,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缺乏营养,出现众多疾病,而羊乳含有大量维生素,易消化吸收,可以很好地解决老年人在饮用牛奶后出现的肠胃问题,如乳糖不耐受、胃部疼痛等,因此老年人羊奶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基于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总结羊奶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究现阶段内蒙古羊乳产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影响因素,并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有利于推进内蒙古羊乳产业持续发展、创新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农牧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同时有助于政府多方位落实羊乳产业发展计划,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统筹推进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具体工作。

由于内蒙古羊乳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已有羊乳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因此具体指标数据获取困难,缺少依托于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后期可增加与其他区域的对比研究,收集更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羊乳企业的发展因素。

猜你喜欢 内蒙古发展 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畜牧兽医(2022年7期)2022-07-20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闫锡聪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3期)2017-02-08荷花情散文诗世界(2016年11期)2016-11-16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协调发展群众(2016年4期)2016-04-18

推荐访问:内蒙古 现存 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