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廊坊市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文/庞文静 张海侠 高远秀 雷春玉

有效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社会各层面都在积极推进就业,尤其是农民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及各个相关领域都在大力投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在这些努力下,大部分农民已经基本解决就业问题。然而,对农民本身的立足领域,从事农业发展,似乎重视的不够,大力引导农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才能更有效、更长久地发展农业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这是解决就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职业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基本文化、懂关键技术、会规划经营、能在所从事的领域有所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标签。具备这些,才能从劳动力转变为具备才能的人力资源[1],才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廊坊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从自然资源这一角度看,适宜发展现代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廊坊农村人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已经将毗邻的京津以及其他地区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目标,因此,目前已有大面积耕地简单种植,种植质量不高。通过调研,外出的年轻人均接受过义务教育,具备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如果让这其中的一部分人转变观念,不再认为从事农业种植或经营与农业相关经营项目拿不上台面,乡村振兴的进程将有很大程度地推进。

(一)培训目标不坚定,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梳理廊坊市各地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每场次参与的农民较少,基本不超过30人/场次,而且以中老年人为主,听课质量较差,主管部门精心筹划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较少取得预期效果和价值。总体来看,培训不追求实效,目标追求意愿不强烈。

(二)宣传培训目标群体定位不精准。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制定相关计划,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目标群体是全体村民,多数情况下是非自愿参加。发展农民职业化,培训对象应具有针对性,以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中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发展对象,能较好的培育出业绩优良的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内容不连贯性、缺乏实践性。每次培训针对一个主题,主题由主管部门或授课专家选定,对解决某一农业问题具有帮助,有些则对本地区种植或经营农产品起到的指导作用不理想或有限,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农业培训对实践应用性要求较高,理实结合的培训较少,多数培训限于室内晚上开展,在田间地头开展的培训较少,起到的作用不大。

(四)专家团队不健全、不稳定。培训安排基本是根据培训专家而定,培训专家具有随机性,不能形成具备科目健全的专家团队。此外,未建立农业技术专家指导承包制,造成专家人员不稳定,不能建立稳定的机制,不利于开展长期有效的跟踪指导。

(五)无专业技术咨询平台。农业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首要体现,目前尚未开通相关官方咨询平台,建立专业技术专家库,为急需技术指导的农民在线解答相关问题。

(六)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主管部门考核不健全。各地在助农惠农政策上,往往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有效挖掘中青年农民发展农业的意愿潜力。

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成因,一是农民认识存在局限性,以额外增加家庭收入为目标,主要是部分中老年人以减少子女负担为目标简单种植经营,对农业的认识普遍呈现出日趋下降的走势;
二是现居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大部分中青年农村人口已将城市作为工作生活主区域;
三是对主管部门的考核不够科学,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

(一)思想传统,主动性不强,接受农业继续教育的意愿不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主动去改变形式的灵活性不强,尤其是提到接受农业知识教育、继续从事农业工作,开始的态度是不屑。

(二)目前外出就业以京津为主。由于廊坊市毗邻京津,就业机会较多,农村人更是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外出寻求就业机会,造成农业人力资本流失。

(三)综合素质不高,但具备提高潜力。廊坊市域内中青年农民均接受过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相对容易,易于接受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巧,做出优异成绩后能辐射带动其他青年农民积极加入到农业相关领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助力。

(四)法律权益意识增强。在深入科普职业农民相关问题后,部分农户逐渐转变,各自提出关心的权益问题,如耕地使用权、担保抵押物、股份收益分配、股份退出等等,说明农民法律意识较强,让自己和相关方面的权益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五)集体意识较强。较多农民在谈到以职业形式开展规模种植经营农产品时,会提到集体利益、集体合作形式、职责分工等问题以及如何使集体利益最大化、如何增强集体实力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

(一)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育。农村青年认为,在农业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保障性,政府的相关政策、项目推动及扶持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同时希望在涉农方面得到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主要包括种植种类、种植经营方式和规模、惠农政策解读、资金筹措支持及指导、技术咨询平台搭建以及系统的知识体系等。

(二)涉农优秀企业的培育[2]。优秀涉农企业的经验做法对职业农民更具有吸引力,如种植实践经验、管理经验、营销技巧等。依托企业实用性强的技术和设备,与企业沟通合作,为自己的农民职业发展助力。

(三)高等职业学校的培育[3]。农村青年经过几年的求职经历,对知识、学历等越来越重视,渴望继续接受高等学校教育,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开展理论+现场指导的学习形式,较好的掌握农业技术技能、营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高等基础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获得相应的学历。

(四)职业认定的待遇需求[4]。政府鼓励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希望自己的职业身份得到政府的认可,与其他职业有同等的身份及待遇,增强自己职业农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是职业农民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湖南省株洲市通过制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涉农领域。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并进行公示。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与高校建立共同育人机制。制定职业农民评优奖励机制。

山东省陵城区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培训机构设施建设、创建实训基地、实行班级管理、认定管理、制定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监管等举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美国通过制定《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莫雷尔法案》《哈奇法案》等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场所、资金和科研平台的保障。通过开展农业合作推广服务计划、建立未来农民组织、提倡农业4H教育等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宏观指导、地方开展具体培训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全日制长期课程、半工半读式长期课程、短期课程、函授教学和外出教学等学习方式中进行学习,要求师资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涉农实际工作经验。

(一)加强思想引导,变身职业农民。在培育职业农民进程中,思想转变是关键,只有从思想上认可了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职业农民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农民自身思想的转变,还包括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思想转变,要求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引导,让职业农民深入人心。

(二)立足当地实际,由点及面发展。在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蓝图中,要结合廊坊市实际情况,根据各县区农业现状,引导各地区根据农业特色发展职业农民,初始阶段涉农领域尽可能单一,走好第一步,在单一领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探索产业纵向发展,再逐步探索相关领域多元化发展。

(三)整合多方优势,优化培育体系。廊坊市域内现有多所高校及优秀涉农企业,政府可联合高校、企业,充分发挥各方软硬件资源优势,共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保驾护航。高校可发挥其教学水平优势,在政府的引领下,与企业通力合作,为职业农民量身制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认可其学历。

(四)丰富培育内容,健全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要根据廊坊市域内各区县的农业资源现状及发展潜力,与高校及相关企业分类制定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丰富课程体系,同时择优高校教师、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组建相对稳定的师资团队,保证培育体系完整。

(五)创建准入机制,规范认证管理。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要定位准确,不能盲目求大求多,对职业农民要实行申请审批准入制,试行期间不能实现预期计划的职业农民要予以取消退出,切实规范管理。

(六)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保障机制。实行农民职业化的同时,要完善制定相关政策,如信贷金融、薪资待遇、医疗保险、公积金缴纳等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职业保障。

(七)建立咨询平台,保障线上咨询。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能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工作问题,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政府应搭建信息咨询平台,建立涉农领域专家库,让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指尖上学习,提高学习时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廊坊市培育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耕牛和农民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7期)2022-07-22农民小溪流(画刊)(2018年7期)2018-11-28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第十道 生相克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1期)2018-01-19蟑螂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12期)2017-12-26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卷宗(2016年8期)2016-11-15也来应对农民征联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推荐访问:廊坊市 职业化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