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成果及策略选择*

陈凯伦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水利建设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治水传统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建设即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随着时代的推进与变迁,水利事业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水利建设的诸多实践以及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由此使得水利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一)水利档案文献的系统整理

中国当代水利史的研究起步于对相关档案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有效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在国家的部署及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专业性的志书、年鉴等的编撰工作全面开启,水利相关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也同步推进[2]。1982年《当代中国》丛书编撰工作开始,它以分门别类的形式介绍和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的总体发展状况,水利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自然也包含在内,涵盖了从1949年到1978年所有的全国性水利会议报告文件的《当代中国的水利事业》历时五年终于编撰完成,它向人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事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呈现了其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另则,在《当代中国》的各省市卷中,也有关于水利建设的论述,其着眼点在于不同省市具体的水利事业发展进程,如《当代中国》的云南卷、河南卷中即针对自身水利建设状况进行了阐述,云南水利建设的突出特点在于蓄、提、引并举,《当代中国》河南卷则围绕水利建设出版了针对性的单行本,详细介绍了1949年到1992年期间河南省的水利建设与发展。

除了《当代中国》外,志书的修撰工作也在同步推进,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在其领导与指挥下,各地的志书修纂工作全面恢复,水利电力部也组织了专门针对水利的志书修编工作。在这些志书中,大量兴修水利的相关史实被记录,这些珍贵的史料为水利事业的研究及发展转达提供了极大助益。当前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江河水利志数据库已然建成,各类水利志书摆脱了纸质介质的局限,以全新的电子数据形态出现,这既便利了书籍的搜索、整理、查阅,也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3]。

《中国水利年鉴》也是重要的水利档案文献,每年一册的水利年鉴涵盖了江河治理、水利统计、水利综合管理等主题,此外各地方的水利年鉴更是以地方为重点详细记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水利大事等内容,这些资料为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水利史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中国当代水利史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即水利史研究所。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整理水利文献室,它由国民政府主导规建,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整理水利文献室被编入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由此获得了全新的名称,即水利史研究所。纵览研究所的发展沿革,不难发现其中不乏一些德高望重的科研学者,如系统整编了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河工档案,为这些水域的治理和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武同、赵世暹,在水利管理和统计方面卓有建树的黄万里、张念祖等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研究所正式转型定名后,姚汉源、周魁一作为研究团队中的领军性人物,带领全体研究人员孜孜以求地研究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各项事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姚汉源作为水利史研究的创作者和奠基人,以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贯古通今的学术能力,在中国古代至近世的水利发展研究中屡获佳绩,为推动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针对王景治河、京杭运河史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希望从古人的治河经验与智慧中汲取养分,以实现古为今用的治学目的,他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编纂了《中国水利史纲要》,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水利研究理论和实践指导。周魁一对水利研究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历史模型”的研究方法,他认为社会科学重视整体与全局,关注对泛在关系的研究,由此即可对着眼于细节与局部、追求细密性与定量性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及方法上的借鉴。就水利史研究而言,古代治水实践相当于一个有着丰富现代应用价值的历史模型,它在千百年里积累了大量的方法与技术,通过研究典籍文献,了解古代治水状况,即可一窥水利内在的机制与规律,从而助力于当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姚、周二人立足当代,回顾历史的水利研究实践体现了古今智慧的交汇与融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

(一)水利史研究主题不断拓展

伴随着水利史研究的发展,其研究主题、方向呈现出逐步扩大拓展的趋势,传统研究主题以水利科技为主,如周魁一等人的研究,将重点放在防洪减灾的举措层面,希望找到更好的方法、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水害的发生。这一研究方向代表了科研院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视角,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水利史研究的理念和角度也在发生改变,当代水利史研究主题已由治水方略等的探讨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主题方向,如江河的治理与开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国初期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中的领袖人物及战线领导人等,以下将分别对其展开论述。

1.江河的治理与开发

当代水利史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后对长江、黄河等的治理实践。相关的研究有很多,如学者高俊、吕志茹等皆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出版和发表了相应的著作和论文,高俊的关注重点在于围绕这些水系的治理而采取的措施、方略以及建设的水利工程,他运用历史学方法展开了深度研究,人们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在这些关键水系的治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方案与措施,而孰优孰劣则会在治理实践中得到验证,江河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进与实施体现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决心。吕志茹围绕海河的治理实践展开研究,他将国家——社会理论应用到研究过程中,对根治海河运动的启示与不足进行了详尽分析。

2.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事业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为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兴建了诸多大型水利工程,这其中包括荆江分洪、官厅水库等防洪减灾工程,河套灌区等农田水利工程,引黄入卫等调水工程以及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发电工程,许多学者针对这些工程的建设展开研究。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如武菲,他的研究重点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他在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多个部门机构,在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峡工程从设想到完成的历史过程,其间的曲折与艰难不言而喻,对许多决策的制定与出台也作了详尽阐述,并深入简出地分析了从三峡工程建设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获得的教训。另则,学者赵莜侠针对苏北淮河等水系治理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他详细论述了水系治理的背景、规划以及大跃进对其的影响,其研究的典型性、代表性意义非常凸显[5]。

3.建国初期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

建国初期,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方兴未艾,其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水利辉煌50年》等著作中曾有对此的研究论述。此后相关主题研究不断升温,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学者王瑞芳、刘俊浩、罗兴佐等都从不同的维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比如王瑞芳就其研究结论出版了《当代农村的水利建设》研究专著,针对农田水利主题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时间段为1949年到1965年,学者们重点研究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农田水利运动的机制、组织方式、群众动员过程、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的影响等,该主题的研究为当代水利史系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水利建设中的领袖人物及战线领导人

任何社会发展建设都离不开人的积极作为与大力推动,水利建设亦是如此,党中央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此有很多学者从领袖人物对水利建设的推动与促进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华利、王琳等人围绕毛泽东的水利事业发展建设思想展开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其“水利史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等思想观点;
曹应旺、房士鸿等人专门研究了周恩来的水利发展思想,指出其思想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此外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当代中央领导人的水利观点与思想,并深入分析了其哲学启示与实践意义。另则,在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很多战线领导人、行业先驱者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中很多人围绕水利实践出版了回忆录,如林一山、李锐、袁隆等,哲学回忆录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水利史的重要文献资源,高俊及其研究生针对水利战线这些先驱人物展开了研究,论述了他们的水利思想及治水业绩。

(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

随着水利史研究不断推进,在相关学者们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研究实践中,各项研究成果纷纷涌现,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代水利史研究的深度与高度,在水利研究的累累硕果中,最具代表性、学术价值也最为丰富的莫属学者王瑞芳及刘彦文的研究,他们二人分别在自身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专业性的研究专著,这为他们带来了很高的学术声誉。首先,王瑞芳及其《当代中国水利史》。王瑞芳撰写的《当代中国水利史》为人们了解全国及各省水利建设发展状况提供了有效途径,它是高水平水利通史的典型代表。该书主要介绍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后的江河治理及农田水利建设。它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从建国初期写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并体现了纪事本末体的特点,专门辟出章节探讨了三门峡水利工程及海河治理开发,由此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水利建设发展图景。在该著作中,作者还公允地评判了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该专著的问世对水利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刘彦文及其《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如果说王瑞芳及其专著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阐述水利事业发展进程,那么刘彦文及其专著则是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来生发主体。刘彦文的这本专著核心特点在于构建了新的话语体系,提出了“工地社会”的概念,他围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建设展开研究,以文献档案、访谈资料为重要的研究资源,展现了兴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工地社会”的日常图景,由此来说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特征,“工地社会”成为一种临时社会,各类身份的人们出现在该场域中,自觉地扮演着既定的角色,无论是民工还是干部,他们都在工地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国外研究学者对中国水利史的关注

国外诸多学者对中国水利史也进行过深入地研究,但其研究的重点多在从宋朝到清朝这一历史时期内的水利发展状况,比如学者魏特夫、篮克利、好并隆司、鹤间和幸、川胜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问题,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海外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水利史的研究,则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研究的视角主要在于政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学者夏竹丽针对政治运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一些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如大跃进等其本质上是在破坏环境,在此背景下的水利建设工程也多是弊大于利。学者皮大卫比较了古今的治水实践,认为中国水利发展存在延续性的问题,建国初期的水利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治水的特点,皮大卫的研究建立在对《人民日报》等文献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践的梳理基础上,他的关注视角主要在于华北水环境。此外,他还探讨了森林保护、水资源治理等主题,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水利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一)研究领域与方向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迁移

水利史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由于认知的局限及特定的时代背景,初期的水利史研究皆以水利工程技术为重点,研究者也多为水利领域的专业学者,他们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研究治水方略、水利工程规划与实施等更具技术性特点的问题,学者们长期局限于这种单一的研究范式中,缺乏突破的意识与决心,由此导致水利研究存在视野狭窄、角度刻板等问题,虽然这种更重视专业技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但它无益于水利研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现代研究理念也不相符合。我国水利研究的奠基者姚汉源等人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地拓展与发散研究的方向,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来审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单一化的水利研究依然占据主导,直到本世纪初,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伴随着水利档案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才开始有社会史、党史等其他学科背景的人逐步加入到水利史研究的行列中来,他们从自身专业出发重新审视与看待水利建设发展,由此为水利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视角与思路。水利史研究终于走出了单一化的窠臼,向更加多元化、多面向的方向发展。

(二)研究视角由国家向区域转变

随着水利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也逐步由国家宏观向区域个案转变,传统研究中,学者们习惯于站在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即站在国家视角来研究和探讨水利问题,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忽视个性特征的弊端,现当代的水利史研究则注意到了区域化视角的重要性,区域的水利建设状况引起了关注和研究,但其间存在两个凸显的问题,即区域研究与宏观研究往往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以及个案的特殊性被放大,研究缺乏普遍价值和意义。纵观当代水利史的研究,结合上述论述,我们认为未来水利史研究至少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路径的转换与拓展[6]。其一,应在重视文字资料的同时补充征集口述资料,加强对水利建设前辈的口述资料采集,可以借鉴电影史的口述史料收集方式来展开对水利史口述资料的整理汇编,且鉴于很多水利前辈皆已年逾古稀,因此应加快这项工作的开展步伐,以避免珍贵的口述史料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此外应重视文字资料与口述资料的互补互证,以有效拓展水利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二,应重视水利史的交叉研究,使之与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来提高水利史研究的效度,此外应加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队伍的建设,夯实研究基础,从而有效推进当代中国水利史研究的发展进程。

总之,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推进,水利史研究也在快速向前发展,其研究的视角与主题都在不断拓展,由单一以水利工程技术为主的研究,转变为涵盖了江河治理、水利工程、水利人物等各类主题的多样化、多面向的水利研究,在成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收获了诸多优秀的新成果。当代水利史的研究对于助推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应积极转换学术路径,以实现其研究方向和领域的深度拓展。

猜你喜欢 水利学者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2期)2022-08-19探究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4期)2022-08-19学者介绍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水利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重点探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3期)2022-04-19学者介绍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9期)2021-12-06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人民黄河(2019年6期)2019-09-10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学者介绍影视与戏剧评论(2016年0期)2016-11-23

推荐访问:中国当代 水利 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