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田俊丽,杨一民,游爱萍,申莉,甄天程

石家庄普济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 0500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颈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不稳等因素引起的疾病[1-2]。

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偏头痛等症状,若未进行有效治疗,随病情不断加重,患者在转动颈椎时可发生猝倒,危及患者生命[3-5]。

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

基于此, 该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5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展开调查, 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两组, 即参比组(n=50)和研究组(n=50)。

参比组男26 例,女24 例;
年龄25~65 岁,平均(45.11±2.29)岁;
体质量48~78 kg,平均(63.09±1.43)kg;
患病时间6~54 个月,平均(30.02±1.58)个月;
学历:小学14 例,初中15 例,高中11 例,本科及以上10 例。

研究组男25 例, 女25 例;

年龄26~64 岁, 平均(44.96±2.32)岁;
体质量49~77 kg,平均(62.98±1.45)kg;
患病时间8~52 个月,平均(29.95±1.63)个月;
学历:小学13例,初中14 例,高中12 例,本科及以上11 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体质量、患病时间、学历信息等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
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患者;
经X 线检查、CT 检查、椎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患者;
对该次研究内容充分熟悉,自主意愿参加并填写相关同意书患者;
各项基础资料完善且详细记录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损伤患者;
存在肿瘤病变患者;
精神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患者;
意识不清醒患者;
无法与之进行对话交谈患者;
凝血因子无法发挥作用患者;
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不配合该次研究调查患者。

1.2 方法

参比组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医师需要先了解患者学历信息,简化疾病知识和治疗内容,利用宣传视频或宣传手册由浅入深为患者讲述,提升患者相关认知,减少恐惧心理,做好心理建设,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先指导患者维持俯卧位体位,将颈部彻底暴露在医师视野范围内,做好消毒基本工作后,使用该院采购的毫行针为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 选取颈部两侧的颈夹脊穴、风池穴,利用该院采购的艾柱,将其插入针柄上并点燃,之后对选取的穴位进行温灸治疗,时长为10 min,之后更换艾柱再次进行一次温灸,治疗总时长为20 min/d,2 次/周,连续治疗5 周。

研究组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方法和步骤与参比组保持一致。

同时,为患者展开手法治疗。

医师需要先指导患者维持坐位体位,使用一只手固定患者头部,之后使用另一只手对患者的肩胛骨内侧、 斜方肌等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包括颈椎夹脊穴、风池穴、肩俞穴、肩井穴等,以滚法、点法、按法、揉法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时长10 s,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双侧肩部、斜方肌等肌肉进行拍打按摩,具体力度以患者耐受性决定,2 次/周,连续治疗5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椎动脉血管指数、治疗总有效性进行统计。

①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包括头痛、眩晕、耳鸣、颈部疼痛、视物模糊等,无上述症状记为0 分;
有轻度上述症状记为1 分;
有中度上述症状记为2 分;
有重度上述症状记为3 分。

②椎动脉血管指数:包括双侧椎动脉血流搏动指数、血流阻力指数等。

评估工具为该院采购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③治疗总有效性:包括效果显著、好转、无效3 种效果,效果显著: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与疾病相关症状明显缓解;
好转: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与疾病相关症状有所减轻;
无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与疾病相关症状未见改变。

治疗总有效性=(效果显著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disease-related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disease-related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头痛眩晕耳鸣颈部疼痛 视物模糊研究组(n=50)参比组(n=50)t 值P 值1.04±0.55 1.98±0.97 5.960<0.001 1.06±0.58 2.01±1.05 5.600<0.001 1.05±0.57 1.99±1.02 5.688<0.001 1.13±0.62 2.08±1.14 5.176<0.001 1.07±0.58 2.05±1.09 5.612<0.001

2.2 两组患者椎动脉血管指数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动脉血管指数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椎动脉血管指数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artery vascular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椎动脉血管指数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artery vascular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双侧椎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左侧 右侧血流阻力指数左侧 右侧研究组(n=50)参比组(n=50)t 值P 值0.71±0.08 0.85±0.12 6.864<0.001 0.73±0.13 1.16±0.27 10.146<0.001 0.59±0.07 0.72±0.11 7.050<0.001 0.44±0.06 0.57±0.09 8.498<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高于参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icacy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骨科诊治范畴,流行病学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在17.3%左右,仅次于神经根型,约占颈椎病的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以50~60 岁多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7-9]。

典型症状有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心悸、多汗、多梦、咽部异常感觉、声音嘶哑、颈部活动受限等情况,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0-12]。

温针灸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选取毫行针和灸柱对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改善全身经络状态,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3-15]。

手法治疗是指利用点、按、揉、捏等专业手法进行按摩,以此促进血液循环,解除颈部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情况,恢复健康生活能力。

上述两种方式选取的穴位中主要包括颈夹脊穴、风池穴、肩俞穴、肩井穴等,其中颈夹脊穴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邪的作用;
风池穴具有平肝潜阳、明目安神、散邪止痛的作用;
肩俞穴具有疏通经络、清热祛湿、理气化痰的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血通络、解肿止痛的作用[16-17]。

该文通过对患者进行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通,调节机体脏腑代谢,缓解患者肩颈部疼痛,减轻临床症状,加速患者恢复。

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 (1.04±0.55)分、眩晕(1.06±0.58)分、耳鸣(1.05±0.57)分、颈部疼痛(1.13±0.62)分、视物模糊(1.07±0.58)分均低于参比组(P<0.05), 说明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部疼痛情况,控制病情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动脉血管指数均优于参比组,说明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颈部血流情况, 恢复脑部供血, 降低眩晕风险。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性98.00%高于参比组的82.00%(P<0.05),说明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郑朝怡等[18]研究结果中,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单一组 (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降低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改善椎动脉血管指数,促进病情恢复,值得研究使用。

猜你喜欢 夹脊椎动脉颈部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上海针灸杂志(2022年10期)2022-10-28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2年5期)2022-09-14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5期)2022-04-11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年1期)2022-02-14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4期)2020-09-10造出一个天鹅颈黄河黄土黄种人(2018年4期)2018-05-25健身气功与“夹脊”健身气功(2012年3期)2012-06-13

推荐访问:针灸 动脉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