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三块广告牌》中的色彩语言,及其情感表达

宋田博

(作者单位:晋中信息学院)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极具生机的自然美,人类从色彩中体会到的美感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比拟的。色彩同样是现代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视觉表现元素,运用色彩语言传达情感已经成为电影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法。电影作品中的色彩除了自身呈现出的直白的颜色属性外,更多的是艺术创作者希望观众能够透过表象来探索其深层次的情感意义。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使得色彩语言的表现变得丰富、立体,更能衬托出剧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感受,把人物角色塑造得真实饱满,剧情演绎得生动自然。色彩的情感表达是指色彩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某种观念或认知的呈现。这种呈现可能是特定色彩的联想,或是源自人们对其日积月累的感觉,也可能是由宗教信仰、地域文化而产生的。

对于电影而言,色彩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要素。恰当运用色彩能对电影作品内容的诠释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研究电影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色彩语言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审视、评价电影作品所关注的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就电影作品自身来说,对剧中环境氛围的营造,人物角色的个性与情感表达,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审美分野等方面,色彩语言的作用都是不可代替的[1]。因此,电影作品色彩语言的情感表达要基于电影整体的基调,将色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融入场景环境的设计、人物角色服装的设计,使整个画面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社会意义相契合,烘托剧情和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

《三块广告牌》是英国电影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编剧执导的一部用荒诞的黑色幽默来表现社会现象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作品。电影围绕一位为逝去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母亲展开,通过这位母亲与警方产生的对峙矛盾,慢慢揭露了美国当下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米尔德里德,其女儿被奸杀致死,警方7个月没有找到凶手,她便在女儿被害的地方租下三块巨大的广告牌,以此来向警方讨要案件进展,同时控诉局长的无能和警方的不作为。三块鲜红色的广告牌,在树木和草丛环绕的马路边显得格外醒目,自此揭开了整部电影的序幕。这是电影中唯一具有高饱和度的色彩,其他色彩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这显眼的红色,所有色彩的纯度也都必须低于这片红色,不同色度的灰与高纯度的红构成了电影色彩在纯度上的对比。

色彩是能够引发人们审美快感的、直观的视觉元素。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不同的暗示,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些色彩使人感到心情愉悦,有些色彩使人感觉悲伤凄凉。例如: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火光、太阳、鲜血,有温暖、热情、躁动、危险、警告的象征意味,红色是一种正向与负向并存的色彩;
白色会使人联想到皑皑白雪、优雅纯洁的婚纱、奔赴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天使等,白色具有单纯、洁净、完美抑或死亡的象征意味。色彩之所以能带给人多种多样的感受,关键在于它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产生了重叠,进而引发人们的共情[2]。很多行业利用了色彩的这一特性,如在品牌形象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品牌商品用途的不同、定位人群的不同,为其商品搭配不同的色彩。这种由生理刺激进而产生的内心反应是色彩心理学所要探索的领域。电影行业也相当注重这种逻辑依存关系,并且利用色彩的这一特性,通过色彩对观众产生的情感反应,推动剧情的发展和环节的递进,将观众带入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色彩语言在场景方面多表现为背景、环境装饰物、光感与人物服饰的搭配;
在人物方面的体现多源于人物的外在服饰搭配。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心理变化都能用服装色彩来体现,将不同场景反映出的不同情感变化真实展现出来,从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服装、配饰、发型,甚至其所在环境的色彩语言的搭配和变化,来帮助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剧情传达的意义,让电影的故事结构得以完整表达,并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电影开始呈现了一个镜头,是女主在与广告牌公司老板对话时发现窗边的昆虫无法翻身,便帮助昆虫翻身(见图1)。这一场景是偏冷色的,但透过冷色系的大环境,可以发现阳光照射的暖色,冷暖色调的对比体现了女主的冷静与柔情:首先,从女主的言语可以看出,女主作出租下广告牌的决定时,思维清醒、头脑冷静,且表现出的感情是冷漠的;
其次,导演给了她帮助小昆虫翻身这一动作以特写,这一镜头用色非常巧妙,明明是在暖阳下,却因室内窗户的玻璃板和窗外警局的牌子把整个色调衬托成了冷色系[3]。导演似乎在用色彩向观众展示女主内心的柔软,只是现下因为女儿的事件才为自己穿上了坚强的“铠甲”。

图1 女主帮助昆虫翻身

三块大幅的红色广告牌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女主身穿蓝色工装服搭配深红色衬衣,头上绑着和衣服同色的发带(见图2),这是该剧中女主的经典穿搭,也是她的“铠甲”,每当她穿着这身衣服,就意味着“战争”即将爆发。女主的服装色彩搭配,与她所处的环境、内心的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女主因前夫家暴离婚,独自带着一双儿女生活,这使她在生活中做事时不得不事必躬亲。蓝色的工装服完美地体现了女主的处境及其对待警察局处理女儿案件时无所作为的态度。蓝色在色调中属于冷色系,给人以冷静、忧郁、寒冷的感觉,配合剧中女主的处境,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一点与后期剧情中女主的行为相呼应。蓝色工装服里面的深红色衬衣与其身后巨大的红色广告牌遥相呼应,体现了女主压抑在内心的怒火。红色系往往代表热情、兴奋、愉快,但在这里表达出的是女主愤怒,是女主对于警察局7个月来无法调查出杀害女儿真凶的强烈不满[4]。此刻的她只能冷静,用蓝色的工装服掩饰内心的怒火。

图2 女主在影片中的着装

由于三块广告牌,女主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的公敌。女主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得极为冷漠,甚至得不到自己儿子的理解,只有在女儿出事的广告牌前,她才能暂时放下坚强的伪装,流露出柔弱的一面。她在广告牌下种植了红色的小花,因为女儿出事那天穿的内搭是红色的,红色的花代表了女儿,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又有些叛逆,同时也代表了新的希望。此刻一只浅棕色的小鹿闯进了女主的视野(见图3),小鹿的出现打破了女主的沉默寡言,她对小鹿表现出的关爱和诉说催人泪下。从色彩角度解读这一画面,代表着女主冷酷的蓝色,远处大山映衬出的墨绿都是冷色调,与阳光照射的黄色、小花的红色这样的暖色调形成对比。浅棕色的小鹿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出现在同一画面的冷暖色调,因为浅棕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泥土、自然、简朴,它给人可靠、有益健康的感觉,使整个画面的色彩更加和谐[5]。

图3 小鹿闯进女主的视野

剧情的转折点是警察局长自杀。局长原本是因不忍家人看到受病痛折磨的自己才选择自杀,但在当地人眼里,局长的自杀源于三块广告牌带来的压力。局长去世前分别留给女主和另一名做事冲动的警员一封信。局长的死对女主的打击是巨大的,她对局长的死怀有歉疚和负罪感。在这段情节的表现上,女主服饰的颜色从蓝色变成了粉色。粉色是红色与白色的混合,与攻击性强烈的红色相比,粉色显得弱小而娇柔,是一种女性的、温柔的、甜美的色彩,具有妥协和顺从的情感元素。这一幕色彩的变化暗示女主情感的流露和内心激烈的纠结感。此时,粉色的工装服与背景中驶过的高纯度红色列车形成了同一色相的不同纯度的对比关系,不远处路口的红灯也在不停闪烁,这些都暗示女主内心的挣扎:是继续追查残害女儿的凶手与当地居民作对,还是放弃?

电影到了后面,往日做事冲动的警员因警察局长留下的信对待工作变得认真。他继续追查残害女主女儿的凶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案件终于有了进展,他满心期待地来到警察局,以为事情到此便尘埃落定,可新警察局长告诉他,嫌疑人并非凶手(见图4)。仔细来看,导演似乎已从画面场景的色调中给出了答案——昏暗的办公室仅凭一缕光线的照射来支撑整个屋子的亮度。这好似女主女儿的案情,在黑暗中沉寂了7个月之久,扑朔迷离、毫无进展。往日做事冲动的警员身穿白色T恤外加卡其色衬衫,白色和卡其色的搭配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此时的他对待案件满怀期待,内心无比明亮;
新警察局长身穿白色警服,白色在物理学意义上是无彩色,与黑色一样,具有独立的特质与表现力,这代表新警察局长对此案件的“无态度”,他在向警员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情感起伏。

图4 新警察局局长与往日做事冲动的警员面对面谈话

电影的最后,是往日做事冲动的警员和女主一起前往嫌疑犯住所的镜头。清晨的阳光照在三块广告牌上,一扫之前的阴郁氛围,显得格外温暖。这是和开篇时同样的场景,草丛和树木本身的颜色没变,却因阳光的照射使原本的冷色调画面变成了暖色调。这时的女主,穿的还是蓝色工装服,只是头上再无发带,此时的她还是将自己伪装在了“铠甲”里,冷静、沉默、寡言,但给人的距离感消失了。警员身穿橙色外套,搭配白色T恤衫,整个人被衬托得明快、爽朗。橙色外套在视觉感上较之前的卡其色外套更为强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阳,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也暗示警员与女主和解。

3.1 表达电影思想,阐明电影主题

电影作品的画面主要由不断变化的事物场景和色彩组成,二者是观众获取电影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元素。此外,色彩在事物的构成中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所以色彩在表达电影作品主题思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块广告牌》中,电影的主场景基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落后的南部小镇,电影整体色调为淡调、冷调,即使在室外,看似阳光明媚,却依然带有淡淡的冷蓝色,这与三块广告牌上大面积的鲜红色形成了强烈对比。

3.2 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

在现代电影中,色彩的作用不只是对环境的真实呈现,更多是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刻画。具体的刻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心理的刻画;
二是人物情感的表达[6]。这两点在《三块广告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女主的主要服装颜色为蓝色,但在阅读警察局长留给自己的信件时,穿的衣服为粉红色,表达出女主不同的心理思想和情感变化。又譬如,前期做事冲动的警员,前期的服装颜色以制服的灰色为主,后期经过警察局长信件的劝说和大火事件,服装颜色转变为了卡其色、白色、橙色,也暗示他经过这一系列事件的洗礼后内心对于工作的热情被激发,整个人变得明快、阳光。

3.3 创造画面意境,渲染场景氛围

在电影中,色彩与电影的环境、剧情、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将色彩与这些影视元素融合可以形成特别的意境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组合和色彩运用,将之与电影作品的环境进行恰当的搭配、融合,可以营造出电影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一点在电影开头女主无意间注意到三块废旧广告牌的画面、电影结尾女主和警员一起踏上前往嫌疑人住所时路过三块广告牌的画面时有所体现。两个画面的场景相似,但是两者的色调相差甚远:开场时的色调为冷色调,烘托出整个事件甚至大的社会背景的荒凉、落寞之感;
结尾时的色调为暖色,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释怀,人物内心情感较之前变得温暖许多,此时画面的暖色恰好表达了人物心理,使整个电影的情感得到升华。

3.4 连接前后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可以作为不同场景、故事情节的桥梁,将剧情串联,结合镜头的合理衔接来实现故事前后的连贯性。剧中出现了两场大火,第一场是女主租下的广告牌被烧,女主认为是警察局的人干的,因而火烧警察局,制造了第二场大火。两场大火都与警察局长有关,都发生在晚上,橘黄色的火苗在黑夜里闪动,将整个画面衬托成了暖色系,也预示着经历大火后,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会发生转变——从之前的冷漠变得热情温暖。导演很好地将局长留下的信所带给人的温暖和大火灼烧的颜色融合在一起,大火表面上看是愤怒的发泄,实则是将人物内心的正义感点燃,为之后女主和做事冲动的警员的行为转变做了很好的铺垫。

电影作品中的色彩对电影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在电影里表现的艺术效果远远超过色彩本身的价值,它在电影中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渲染环境氛围、烘托故事情节、升华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影响是其他视觉要素、其他感官要素所不能比拟的。艺术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电影剧本的风格类别、剧情走向、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美学特征等来对电影色彩进行全面的分析、创新,以达到电影作品色彩和剧情统一、融洽的效果。与此同时,艺术工作者还要考虑到受众群体——观众的审美倾向和心理需求,合理地设计画面色彩,这对提高电影作品的感染力与宣传效果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本文所解析的电影作品《三块广告牌》中的色彩所体现的情感寓意与该剧的故事情节发展、社会时代背景的美学特征协调统一,大篇幅的冷色调画面也为后期剧情的转变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观众的情感流露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得温和舒缓。

猜你喜欢 广告牌警员色彩 纠错小医生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9年20期)2019-06-27神奇的色彩(上)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会咳嗽的广告牌知识窗(2017年4期)2017-04-12巴西研制出防蚊广告牌奥秘(2016年7期)2016-07-30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推荐访问:广告牌 浅析 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