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黄东英,刘威,刘晓红

(1.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必须增强我国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不断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研究生是我国科研的主力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与探索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关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与方法。例如张怡等人面向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提出了钻石培养模型,即为解决研究生缺乏创新目标、创新意识和创新驱动力的问题,提出的一种针对性的培养模式[2]。陈木龙等人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研究生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要素,包括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等八项[3]。李小昱等人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课程创新和探究性教学,改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4]。季俊杰利用概念组分析法归纳出了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其中课程质量的影响因子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成果等[5]。

由上述可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为宽泛笼统,针对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培养模式与方法还需进一步地开展研究与探索。

(一)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匹配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与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缺乏相关性,经常出现本硕博研究方向相互独立的现象,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没有连贯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帮助甚微[6]。从导师的层面来讲,许多博士研究生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研究倾向于容易出成果的方向,或为了便于申请项目,没有往自己本专业的方向去深究与探索,很难做出开创性的成果与突破,这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弊大于利。

从学生个人的层面来说,部分学生碍于毕业条件的压力,更倾向于选择创新难度小、失败风险小的研究课题,不利于锻炼其科研创新能力。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本专业的兴趣是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内因和根源,这种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其主观能动性、努力程度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假如对所研究方向不感兴趣的研究生,难以在工科枯燥的研究背景下潜心做科学研究,更难以做出创新性成果。没有兴趣作为前提,仅靠毕业条件的要求,显然对提高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用不明显,这样即便拥有优厚的培养条件,也难以培养出有出色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7]。其次,专业不匹配的研究生缺乏对眼前所研究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在有限的两三年的科研时间内,或者在如此枯燥又难懂的科研面前,从头学起再慢慢摸索,无形中浪费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每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匹配势必对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员严重不利。

(二)课程质量不佳

在课程设置上,许多研究生迫于毕业学分的要求,更倾向于选修要求低、容易过的课程,而非选择对自己所修专业或者所研究方向有帮助的课程,这必然导致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通常单向灌输理论知识,而且教学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也不适合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和论文研究为主,极少开设与实验和实践有关的教学课程,公共基础课或公共技术类课程不够重视,加之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使得研究生实践的机会较少,这样的教学模式致使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弱,导致其很难养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8]。对于教学成果,大多数教师都只关心自己的“教”,传统式地灌输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内容年年相似,并未关注学生的“学”,更加不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单方面地灌输与实施教学行为,致使教学成果不显著。

(三)缺乏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

研究生的科研基本都是以项目为依托,项目是经费与课题的来源。对于全日制的工科研究生而言,假如没有经费,实验平台搭建不利,许多的实验与实践都无法开展,那些创新的想法就有可能会因此而被扼杀,没有实验数据来证明与支持,科研就无从谈起。目前,科研经费的缺乏仍然是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一大限制,尽管项目能够带来一定的科研经费,但普通高校项目有限,项目经费也比较少[9]。

普通高等学校的课题项目层次低或偏于陈旧,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申请课题时,为了避免与科研实力强的高校产生竞争,许多研究生选择风险性小、传统的研究课题,或者创新难度小的课题。我国“985”“211”和“双一流”高校毕竟是少数,培养出的研究生数量也有限,而目前我国对高质量科研人员的需求量也空前地增加,因此即便提升扩招量,仅凭一流高校的人才输出也难以满足创新型强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量。

(四)研究生自身能力缺乏

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的研究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新生事物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十分匮乏,也缺乏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难在科研活动中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并胜任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0]。近年来,研究生的大量扩招造成导师和研究生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很难得到导师在科研方面的细心指导与帮助。部分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不善于从新的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倾向于简单重复他人的研究过程,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这必然难以锻炼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外,部分研究生的读研目的是拿到文凭之后找份稳定的工作,科研创新的内驱动力不足,这部分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强,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欠缺。

(五)导师责任心不强

有些导师缺乏责任心,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关心自己的项目与职称的评定,抑或是奔波于校外工作,脱离了科研活动的环境,不关心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对科研失去原有的热情。此外,有些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不够,也不着眼于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六)科研条件欠缺,环境不良

大多数的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不足,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特别是开放性的实验平台甚是缺乏,某些校内的开放实验平台也存在着收费过高或难预约等现象,这给全日制的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带来一定的困难[9]。部分导师因为科研经费不足,无法为工科研究生搭建实验平台去做科研,造成学生难以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部分研究生仅凭一台电脑与一个模拟软件就走完整个研究生生涯,很难从实验与实践中得到创新性的启发。

在一个科研团队里,老带新的传承性是很有必要且效果很好的科研活动方式。新入学的研究生对科学研究了解不多,同门研究生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些项目竞争关系,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没有把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实验的方法、学习资料和本专业要熟练运用的软件等传授给师弟、师妹,致使他们在科研上走太多的弯路。同级研究生之间也存在项目与奖学金之间的竞争,互相之间信息不流通,缺乏科研信息与思路的交流,科研团队内的这种不良情况不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科研活动包括科研实践与学术活动,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对于其科研创新意识的启发意义重大,但大部分工科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而且很少能够参加与研究方向相符的、比较前沿性的学术活动,得不到较高级别的学术思想和氛围的熏陶。

自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国力的提升贡献了巨大力量,工科的科研创新水平也正在逐步拉低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说明我国对工科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是有巨大效果的。但是我国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这对我国科研创新整体能力的提高、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是不利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面对全日制工科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应对措施,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一)注重研究方向与专业的匹配度

针对研究方向与专业匹配的问题,首先,鼓励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入学前期,提前了解和深入学习该专业相关的学科背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规范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报考。其次,导师的研究方向应该与自己所在学科的方向一致,避免学生在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选择导师的时候,出现研究方向与所报专业不一致的问题。再者,一般研究生所报的专业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者本专业,因此研究生应该被鼓励进行风险选题,或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而非导师所研究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挑战性大但有风险的题目,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

针对课程质量不佳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应是全方位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需要。学校应该合理地设置课程,学生应该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性强的课程学科,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是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基本知识储备。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以考试的方式考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选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弥补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薄弱、专业知识狭窄等问题。再者就是应加强精品课体系建设,特别是体现前沿性和国际性的基础课程设置,及时将前沿知识和最新的成果传授给学生。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老旧等问题,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能体现课程的专、深、精的教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并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运用现代科学工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学术报告式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11]。首先,学校应扩大师资力量,才能满足研究生扩招的需求。其次,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提升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使授课内容能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前沿的研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和科研难题。另外,学校应对教师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作为教学考核的评判依据,或将研究生的教学成果纳入职称的评定标准,使教师以此为动力,挖掘出更加适合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让课堂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三)注重项目资源的分配

科研项目是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针对科研项目分配不均的问题,项目管理部门必要时要进行有效调配,避免项目分配呈两极化发展。其次,普通高校本身也需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探明自身科研能力的薄弱之处,积极鼓励研究生导师申请科研项目,重视项目的前期申请,认真对待所得项目的科研过程,拿出过硬的研究成果。用项目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既培养了研究生,又能够为后续的科研和项目申请积累经验,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我国的综合科研实力才能发展壮大。

(四)研究生自身的完善

针对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先,学生应该端正读研动机,热爱科研,培养对科研的兴趣,这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工科的科研大多数都是要解决晦涩难懂又枯燥的科研与工程难题,缺乏兴趣与动机将使研究难以坚持,在选择科研方向上,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沉下心来做研究。其次,研究生应该提升自身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能力,主动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特别是要用发现问题的眼光去获取知识,主动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查找文献与整理文献是做科研的第一步,所以研究生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路径获取文献资料,并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妥善处理,然后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阅读文献,并做好记录以备回顾。再者,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除了要立足于课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和探索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其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去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科学与工程问题。因此,研究生应该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实验的能力,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应只以拿到数据作为目标,而要学会设计实验,掌握归纳总结、实验分析、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尤其要学会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五)导师队伍的优化

师资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培养的质量。针对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问题,学校或学院应多鼓励年轻的研究生导师以及科研水平相对较弱的导师多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导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都有着指导作用,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与导师自身的素质与学术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应该实行淘汰机制,对研究生培养能力不足的导师实行暂停招生,促使研究生导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以提升导师队伍整体实力。

针对导师的责任心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导师集中培训的力度,要求导师树立指导意识和责任,将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给予科研上的引领,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

(六)加大对科研的管控力度

针对科研条件欠缺、环境不良问题,应该充分合理分配资源,加大对普通高等院校科研条件的投入,学校也应制定对研究生开放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使用制度,降低使用费用和预约难度,并鼓励学院或导师多为研究生科学合理地创新科研想法提供实验平台进行验证。

针对科研团队团结合作问题,导师应该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科研团队需要选取一个领导有方的团队领导人去带领。团队领导人要协调好内部的人际关系,定期举办一些有利于团结的集体活动,增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团队成员拥有归属感。

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培养和训练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与导师应为研究生适当提供或开设科研训练的平台,搭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给学生提供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与渠道,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解放学生的思维。

本文分析我国高校的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想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国家到学校、管理部门、实验室、团队和个人一起齐心改善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猜你喜欢 全日制工科导师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3期)2022-07-19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客联(2022年3期)2022-05-31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导师的猫读者(2018年24期)2018-12-04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8期)2018-06-22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科学导报(2018年25期)2018-05-14笑笑党建文汇·下(2014年12期)2015-01-2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计算机教育(2014年6期)2014-06-25和谐秘诀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8期)2013-05-14

推荐访问:工科 全日制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