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南北的江淮民居与徽州建筑文化对比研究*

徐社永

(合肥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江淮,古时指的是江南、淮南两地。现今更多的是指长江与淮河流域,除此之外还包括河南和湖北等少数北方区域,因他们地理位置的优越,江淮地区民居便享有了南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晕染,其中不仅包含了北方农耕文明粗犷大气,又兼具了南方水流潺潺的温柔细腻,因此也就慢慢的形成了其独具江淮特色的建筑文明。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多见于江南地区,作为建筑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古至今令不少艺术大师以及文人墨客为其驻足,作为江南建筑的领军代表,距今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成熟代表之一。因为其不同于其他派别的建筑风格,除此之外它的工艺特征和艺术风格也是独树一帜,在宗祠庙宇、民居建筑、牌坊楼阁上更是别具一格,因此世人给其冠上“徽派三绝”之称[1]。

研究基于江淮民居的建筑特色、建筑造型构成,徽州建筑的建筑特色以及艺术特点美学要素,配以吴家花园和西递村古建筑群两个极具江淮民居特色和徽派建筑特色的案例加以分析,从而进行对比论述。

2.1建筑文化导致的差异之南北方区域

江淮民居兼具南北建筑风格,但相对来说更多的是受到南方建筑风格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南方纬度高于北方,比如常见的屋顶和外墙面的用料,在这个方面江淮地区传统民居则是以整洁美观为大前提,在此条件下多考虑粉墙黛瓦,用以反射阳光同时还能展现出它阴凉的特性。而江淮以北地区的大多数传统民居则是在简单质朴的大前提下配合灰色砖墙和灰色屋顶将朴素实用的原则贯彻到底。加之江淮地区偏北地区的民居整体给人的感觉以敦实为主,因此房屋在色彩明度、亮度上整体呈现暗色系灰蒙蒙的状态,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江淮地区偏北地区的民居特色[2],而江淮以南大多数民居的外墙都涂上了白石灰,屋顶是灰黑色的瓦片,给人以清新优雅的感觉(如图1所示)。

图1 江淮地区南北地区的民居

但是不论南北差异江淮地区的民居建筑造型却是统一规整的,并且多为单一层建筑,这点而言明显区别于北方四合院试建筑,江淮建筑整体偏小显得更加秀美,院落之间也并不相连,相反因为院落小且地域疏松,所以江淮地区的屋院可以做到合而不围,房屋主体的木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的结合——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整体层高偏矮,这一点在皖南徽派民居建筑当中也有体现[3]。

江淮民居的建筑文化风格在丰富程度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影响的。因此,考虑到时代背景和建筑风格能够契合,在实际的民居风格设计上,设计师需要将民居所想呈现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视角等内容根据实际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的不同来改变并且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老百姓的认可,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漫长而独特的。除此之外,在江淮地区建筑山墙形式,更多的以硬山式和部分马头墙式为基调[4],前檐墙头和马头墙形状相似,整个墙体相对降低了一部分,这也是“硬山半马”设计的整个过程[5],同时也是上文中提到的江淮民居整体层高相对偏矮的原因之一。

2.2 江淮特色古民居之吴家花园

六家畈境内目前为止保存着合肥市为数不多的最完整的古建筑吴家花园,这所名人故居是民国初年所建,距今也有百年历史。它可以称得上江淮民居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在整体墙面的用料上也是十分考究,有着传统的江淮特色,灰砖青砖相互交错有规律的层叠着,房屋的整体布局十足的古朴气质,五间六进的宅院里房屋众多,多达200余间,在私宅之中也属于佼佼者,它有两个住宅院,是由两兄弟分开居住,但是却由一个不足三尺的手足巷相连,这也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手足相连,相互亲爱的道德标准,宅院之中不论是雕梁画栋的建筑,还是富丽堂皇的家具摆设,无不体现了当时主人家的富庶,园内还有各种绚丽多彩的奇花异石,缓缓而来的小桥流水,倒是屋内摆设显得中规中矩,十分的简约,而这些景象不仅体现了南方的优雅,还融入了北方的朴素之风,虽然南北各异,但是搭配起来倒也相得益彰,再加上雄伟壮观的马头墙,更是将古色古香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

提到徽州,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徽商,而经商之人对于建筑的要求就更是体现了他们独有的特点,和江淮民居建筑上对实用性以及地域性因素的偏重要求不同,徽派建筑还会追加考虑“风水”的因素,举个例子,我们所常见的徽州古建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能看到天井的存在,主要原因便是当时的徽州人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信奉“水位财源”的风水说,希望上天可以赐福于他们,从而达到“财源广进”的目的,当然徽州人虽然对传统风水之说深信不疑但是并不妨碍在建筑设计上的聪慧,天井除了理水还能起到通风、采光、换气、取暖之用,在建筑设计上不仅成全了徽州百姓对于风水的执著;
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屋内光线不受影响,确保了空气循环流通,同时在安全性能上也是有所保证,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由此可知,徽州古建筑的布局,与徽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也是徽州古建筑鲜明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原因。另外因为老徽州人对风水民俗的看中,因此徽州绝大多数古建筑几乎都是依山傍水,坐东南朝西北,徽派建筑不仅汇聚了山川灵气,也融合了中国风水文化的精华,最后在徽州老百姓的精雕细琢和绝妙构思下形成了风格独特艺术特色鲜明的建筑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如图2所示)。

图2 徽派建筑:天井、祠堂

3.1徽派建筑的美学特点

3.1.1徽派建筑中的生态美

依山傍水,群山环伺。徽州古建筑从选址初期直至完工由始至终都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会尽可能地尊重自然,而这一原则很大程度上和当时人文历史的背景有关,古徽州人追崇“程朱理学”的“风水论”,因此格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外在的奢华绚丽已经不是徽州人民所注重的关键,而转而注重体现“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内在意境。将亭台楼阁、宗祠庙宇以及山光水色和谐的融为一体[6]。而在居民的房屋建筑中,选址更是首选在依山傍水、群山环抱,众水汇聚之地,好似真的可以将山川溪流引进家中一样。远远望过去徽派建筑群就仿若踏进人群的山中精灵,这个精灵是以草木为黛色毛发、以山水为周身血脉,鳞次栉比的村庄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一时间也分不清那连绵不绝的尽头是山脉还是墙垛[7]。

远观呈现错落有致又朴实淡雅的建筑群落;
如同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出四季变化、风花雪月。还有那姿态万千、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院墙外头栩栩如生的石雕和花窗板壁木雕,精心铺砌、成片可见的青石板路,这一切都是山水共长天一色,如此美景,目不暇接[8]。

3.1.2徽派印象的运用

将三维形态通过不停的变化组合形成的物质实体我们称之为建筑,也正是建筑造型使得建筑兼具了整体的艺术感与美感,而秉承着遵循美学这一基本原理在对建筑造型进行形态塑造和设计上也是多有裨益,因为大多数设计师在设计造型上所运用的技巧几乎都围绕着均衡、对比等方式,在徽派民居建筑群中,就能发现整体和局部之间、局部和局部之间、整体和整体之间都存在着若有似无的美学意境,它将具象的物体抽象化的运用在了墙垛、石雕之上,再用建筑的设计巧妙的组合成一个个造型,一个个具有徽派印象的造型,至此徽派古民居所独具特色的造型意境也就此形成[9]。

3.2徽派典范之西递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因为历史上几乎没有受过战争的波及,也几乎没有受过朝代更迭带来的变故,因此村落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完好。村子里街巷沿溪而设,用的大多都是青石铺成,立在街巷两旁的古建筑也如当地人一般安静雅致,房梁上的木雕、石雕、更是丰富多彩它们与街头巷尾的布局相得益彰。作为古建筑群,西递村遗留下的古民居不下百栋,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

西递村古民居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木构砖墙,院落平面讲究的对称结构,中间是厅堂,两侧是厢房。并且以这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搭配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几进几出的宅院、四合院。西递村四面皆是山,唯有两条小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最后在村南汇聚。随处可见的青石板地也是西递村的特色(如图3所示)。这样的布局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风格上统一规整,但组合上却是丰富多变各具特色,色彩淡雅,装饰精良,可以称得上是徽派建筑的优秀范例。

图3 西递村古建筑群

而说到历史文化对西递村的影响,可以追溯到程朱理学时期,那时村里建有不少宗祠,为了弘扬程朱理学,同时也是为了让儒家经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思想根源上理解认同新儒学的概念,宗祠,牌坊等家族式建筑自然孕育而生,例如,其中有个胡氏宗祠,大堂正中便有个足有一米之大的“孝”字,就这点足以看出那时的徽州人民在建筑上对封建伦理的看中,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其次在建筑格局上,徽州人民也是将封建伦理秩序展现的淋漓尽致,举个例子,古有长幼嫡庶之别,在房屋建筑上也有体现,前文提过,徽州大部分建筑是以家族的形式建成,因此在一个家族中,即便你已经富甲一方了,但是由于你在族中排行较末或者是庶出子女,依照当时的家族宗法,在房屋建造上,外形也不可以越过你的兄长或是嫡兄弟,这便是主次和尊卑之分,现如今看来这似乎是封建礼法的糟粕,但透过这些遗存的建筑,我们却可以看到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思想对当时人们的影响。

本次基于对南北的江淮民居的建筑文化与徽州建筑下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获知江淮民居和徽派建筑在大体风格上可以说是相似的,但是各自本身的特点随着时代地域和本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从历史文化的背景下看,同样有些许微妙的区别,江淮民居正是因为兼具了南北双方的特点,因此在伦理思想上会有所体现却没有徽州建筑那么较真,而徽州作为朱熹的故乡,因此徽州人民在建筑构成上,自然而然地将程朱理学贯彻其中,这也是当时人文思想和地域特点的碰撞,二者虽然不尽相同,但是追本溯源仍能同属一种流派。

因此,在多方比较之下,我们能发现这些古建筑文化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性特征和人文特征,在历史文化的包裹之下,孕育出的建筑文化,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文明造就的一个个优秀建筑作品,同时也能看到当时社会下的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人文历史和经济环境,这些都将是前人留给我们,需要学习和领悟的重要瑰宝,而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形式多样,建筑文化本身正处在探索的阶段,我们应当善用传统建筑之精华,大胆设计,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播出去,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徽派建筑在整个建筑文化中的意义[10]。

猜你喜欢 徽派徽州民居 民居智库中华民居(2022年2期)2022-07-16无梦到徽州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21期)2022-07-04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书画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徽州人摄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艺术启蒙(2019年9期)2019-09-10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书画世界(2019年11期)2019-05-30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9期)2019-01-09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期)2017-04-25溪边桥下,春里徽州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推荐访问:徽州 民居 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