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体医融合工作模式研究

朱 磊,张 玲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3)

根据《柳叶刀》“2019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布的数据表明,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所致疾病负担比例在2019 年占到了全部负担的34%。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肺癌、糖尿病以及年龄相关的慢性病是近30 年导致中国健康损失最大的疾病。与此同时,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在预防慢性病上多投入1 元钱,可节约8.5 元的治疗费,并减支100 元的抢救费。为此,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应从以诊疗治病为中心转向以预防管理为中心,取消以药养医、通过积极深化体医融合,来提升全民健身的参与度,从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达成。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作为国土面积、常住人口分别占到长三角39.1%、28.1%的安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芜湖作为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也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现如今已成为除省会合肥外安徽省第二大经济城市,既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G60 科创走廊中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疾病人群“井喷”、医疗卫生服务相对落后,健康服务需求已然成为阻碍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在芜湖380 万人口当中,约有55.5万的慢性病患者,其中服药患者约35%,人均年药费支出1 800 元,年药费支出总计约3.5 亿元。作为安徽省“体医融合”的试点城市,芜湖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寻“体育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全面融合的路径,笔者以全面提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重点围绕对芜湖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及利用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全国中等城市慢性疾病的防治及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健康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也是每一位国民的立生之本。人民健康是实现中华民族昌盛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战略是国之大计,而体医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体育与医疗的结合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健康人生的必然要求。从微观层面来看,体医结合的实际效果必然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因此,体医结合的发展模式也必将成为达成小康社会的最佳途径。2016 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也特别指出要科学研判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路径,逐步构建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该规划要求各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统筹资源、分工协作,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组织参与的慢性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政策有融合、民众有健康的全民健康管理体制[1]。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新时代分级诊疗系统的先头兵,社区居民可以利用基层的医疗机构或签约的家庭医生进行专业的医学治疗和科学的运动康复。如果说“体医融合”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一把钥匙,那么“街道社区”就是承载着全民健康希望的那扇门,必须将体医结合机制深深扎入街道社区,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靶向居民,让健康之树在街道社区落地生根。

研究对象主要为芜湖市内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慢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医生,运动康复、健身指导方面的专家。根据芜湖市卫健委提供的资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3 区1 县(镜湖区、弋江区、繁昌区、南陵县)共九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年龄段在25-75 岁、共360 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居民对于“体医结合”促进大健康的现实需求和对社区开展体医结合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此外均为专家访谈对象。

1.文献资料法

在各大搜索引擎里搜索“体医融合”“运动处方”“慢性病预防”“健康养老”等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性筛选出20 余篇具有高度价值的文章,同时,精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三个国务院下发的文件。

2.专家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三级甲等以上医院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医生以及致力于研究体医融合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体医融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优势、制约体医融合在街道社区落地生根的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

3.问卷调查法

在设计问卷调查表之前,专门向体育学、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征询了意见,采用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问卷类型,并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采用了单向、多向的选择方法,设计了此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60 份,收回360 份,收回率100%。

4.数理统计法

采用目前世界上优秀的SPSS25.O(Sta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芜湖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 所,其中国家示范卫生服务中心4 所、安徽省示范卫生服务中心3 所、群众满意的卫生服务中心4 所,此外,还有6 所卫生服务中心自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

图1 芜湖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2.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现状

在所调查的街道社区卫生机构中,全部都已建立了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
都能做到病人每月随访制度;
全部执行家庭全科医生定期出诊政策;
6 家社区卫生机构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开展义务的锻炼指导;
4家社区卫生机构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提供个人专属的体育非医疗干预的指导;
3 家社区卫生机构能够形成可量化的慢性病病情评价体系;
2 家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康复阶段的综合反馈机制。

表1 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一览表

3.基层卫生机构经费构成情况

通过调查,芜湖市的基层卫生机构经费主要由芜湖市政府专项资金和社会渠道两部分构成,其中,芜湖市政府专项资金包括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经费和基层卫生机构补助经费。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经费包括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和房屋修缮等,已经纳入到民生工程项目里,基层卫生机构补助经费则是开展卫生公共服务给予的补助,由所在区的卫健委依据每年的考核进行发放。此外,获得国家、省示范服务中心的还可以得到专项经费。社会渠道主要指社区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机构,进一步夯实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

4.居民对于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分析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67.2%居民愿意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治疗和健康管理,59.7%居民认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较差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不愿意在街道社区卫生机构接受治疗;
87.8%居民认为掌握所患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管理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89.2%居民认为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93.6%居民希望得到科学的体育非医疗康复指导;
73.3%居民认为政府要广泛宣传体医融合相关制度;
90.3%居民希望通过体育非医疗干预减少药量、降低成本。

表2 居民对于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一览表

图2 居民对于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统计

5.居民对于体医协同促健的认同情况

如果社区是体医融合的载体,那居民就是体医融合的受益人,他们对于体医协同促健认同程度决定了健康中国2030 这一国家战略从根本上是否能够达成。通过对芜湖市三个区九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健康程度的居民对于“体医协同促健”的认同情况了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认为“必要”的居民占绝大多数,达到59.4%,另有11.7%的居民对“体医融合”有很强的认同感,没必要的仅占了11.8%,还有17.1%的居民持无所谓态度,这说明居民对于健康的认识在不断地进步,对于体育非医疗手段来增进健康的方式也有观念上的转变,对于接下来开展体医结合路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图3 居民对于体医协同促健的认同情况

1.融合模式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体医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是体医融合系统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模式中各组织形成有效通道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体育与卫生两大职能机构的相互协同合作机制、后勤保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优化提高机制等。通过对芜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从事体医融合具体工作的相关人员尚未制定工作标准和具体流程,两大部门各级组织都存在外部融合时其职能过于宽泛、松散,内部融合时其职能又过于详实、清晰,比如居民对于体育非医疗手段促健有服务需求时,社区卫生机构并不能及时提供满意服务,造成供需不平衡、不对等,进而影响体医融合模式的有效运行。

2.地方组织架构有待完善

2019 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其中,在第四条的保障措施中明确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职责,提出了由卫生健康委牵头,教育部、体育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的组织领导架构,为全面开展体医融合工作畅通了道路。然而,通过对芜湖市医疗、体育等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发现地方卫健委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是跨部门、跨领域的体医融合组织架构尚未建立,发展目标和相关配套政策也未出台,同时,在街道社区体医融合模式运行中也缺乏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体医融合模式运行的实效性。

3.体医专业人才紧缺

全民健康是国家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综合国力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解决好体医融合模式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才能科学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体医相关人才紧缺直接影响着体医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体医融合的人才一方面需要掌握医学类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是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调查发现,芜湖市弋江区自2020 年7 月启动“体医融合”试点工作以来,对60 名社区医生、95 名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了科学健康技能和慢性病防治健康指导知识的专业化培训,储备了一批“体医融合”的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了健康教育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承担起了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慢性病健康教育以及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科学健身指导职能。但纵观全市,街道社区体医专业人才缺口依旧较大,全靠培训培养相关人员可解决一时需求问题,但终究构建不了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根本上还是需要培养专业层次更高的医学和体育学复合型人才。

1.全面创造“大健康”氛围,完善“体医融合”的运行机制

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20 年,芜湖市政协在围绕安徽省政协《关于体医结合建立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建议》的会议上明确了芜湖作为安徽省“体医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的工作目标,并率先在芜湖市弋江区试点整合医疗卫生和体育资源,构建集医疗、运动、康养于一体化街道、社区平台,定性招募150 名慢性病患者,通过半年健康干预结果评估,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促进全市街道、社区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常态化的机制,努力做到“体医融合”工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规划和发展中做好辐射效应,加大“体医融合”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册、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等媒介手段,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理念,促进居民对于体医促健的高度认同。

2.落实社区街道卫生机构的工作职责,找准“体医融合”的突破口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分级诊疗的慢病管理、签约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医联体等改革举措都是具体体现。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体医融合”具体来说就是以现代化医学的诊疗技术为思路,结合体育学科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健康性的锻炼方法,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将最终形成的“体医融合处方”具体的运用到需要治疗的居民身上。所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既是新时代医疗改革的桥头堡,也是“体医融合”的落脚点,更是居民身边的医疗健康守护者。按照芜湖市“体医融合”试点工作的计划安排,芜湖市弋江区的马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设了科学运动健身门诊,并成立“健康教育与科学健康指导中心”,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承担了科学健身运动处方的开具任务,此外,现已经开始建立慢性病干预方案库。芜湖市的“体医融合”工作思路就是以科学的运动处方为核心,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学健身门诊为依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为突破,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马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打造集慢性病诊断、体质测试评估、运动处方开具、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健康讲堂为一体的科学健身服务。

3.构建混合式的健身指导策略,化解“体医融合”的体系矛盾

芜湖市自成为安徽省“体医融合”试点以来,一直在深化试点工作的探索,努力尝试非医疗健康干预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测评、评估、指导三级科学健身指导体系。这三级体系中的测评和评估环节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的,而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服务则只能交由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社区和街道没有配备充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导致由医疗机构和体育机构相关人员合作开具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并不能在基层落地生花,慢性病患者也得不到有效的科学健身指导,这也是“体医融合”试点工作中发现的突出矛盾,即慢性疾病患者强烈的体医融合非医疗健康干预愿望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3]。为化解矛盾,芜湖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及新媒体资源,拓展科学健身指导的渠道,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健身指导策略,该策略主要凭借自媒体平台,以“线上个性化指导、线下实体化操作”为原则,实现了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健身指导人员为目标群体的个性化互动。此外,芜湖市弋江区还积极拓展思路,着手准备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努力创设“医疗机构+体育机构”线上开具运动处方模块。

4.合理利用高校和社会资源,提升“体医融合”的社会价值

新时代的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研创造、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应积极合理利用高校资源,突破“体医融合”过程中医疗和体育部门的瓶颈问题。作为安徽省第二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芜湖市已经和皖南医学院签署了《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服务、城市环境与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将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赢、共享、共利”,全面推进“健康芜湖”战略实施。此外,芜湖市还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的健康管理公司来芜投资,位于弋江区银泰商场内的雷澄运动体能康复中心就是一家以“运动体能康复”为主要治理手段的机构,着重关注人们的身体损伤的原因和身体的功能恢复,帮助病人从根源上消除疼痛、恢复无痛运动、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提高动作表现能力,重塑运动功能。

1.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医学的融合

自2016 年10 月,国家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以来,我国大部分都是围绕现代体育和西医结合的角度来进行“体医融合”关键问题研究的,没有认真研究过中国国情,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大都是局部性,而非系统性解决策略。实践证明,“健康中国”战略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医融合道路。2019 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促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该《意见》为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医药的联动促健提供了时代背景和融合空间,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因此,对于新时代“体医融合”模式的创新,应坚持以整体康复,辩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的中医药理论原则为指导,努力让遵循天人合一,身心共养,动静结合,经络通畅派生出来的,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民族传统体育回归生活,和中医药养生康复理念有机融合,形成推动健康中国的新路径。

2.加大专业融合,培养新时代体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跨学科的体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首先,教育部门应牵头医学院和体育学院积极制定“体医融合”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优化并完善高等院校的健康服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如在相应课程师资共享等前提下,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中应加入与相关病症的治疗、康复相一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营养学、社会学作为必修课程[4]。其次,加强体育院校与医学院、医疗机构的合作。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检测诊疗、运动处方、传统体育等方面的健康服务活动,提升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学知识的临床实践能力。最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体医融合”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创设新岗位,解决好“体医融合”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就业[5]。

3.推动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是“体医融合”工作模式落地生根的关键,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能成功控制住慢性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入。我国街道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也应充分抓住大数据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优势,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整合下具有智慧化、功能化、模块化的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街道社区的体医融合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健康数据的统计、汇总等[6]。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一方面,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就可以及时调整体医融合的策略,在社区卫生医疗监督和体育健身指导的协同合作下让健康管理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精确性;
另一方面,将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里的相关数据在医疗、社区、体育等各部门间实行资源共享,能让体医融合中信息化平台的创新、健康管理的宣传、运动处方的制定等关键环节的工作路径更广阔、更科学。

4.完善体医融合促健的联动机制

所谓体医融合是指将科学、可持续性的体育非医疗干预手段和医疗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多环节中,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所谓“联动促健”是指由政府主导,整个“体医融合”系统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社会组织、个人等构成开放性的系统,通过相互协作、相互联动,最终形成为非线性耦合的有序结构,促使整个系统形成单个子系统不具备的新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追求获得促进健康利益的最大化。在结合以上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体医融合联动促健的机制就是以政府相关健康职能部门、医疗部门、体育部门、康复中心、健身机构,相关社会组织等多元子系统的结构关系及运行方式,这就需要子系统之间在政策法规、民主协商、责任划分、科技支撑等多元化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全面联动的机制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健康共同体。

5.加快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要想实现体医科学、合理、有效、精准的融合,必须加快健康服务产业化的发展。首先,政府要给予相关政策支撑,鼓励和吸引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参与到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产业化的建设中来,将民众的健康服务管理的需求与市场供给有效衔接起来[7]。其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要摆脱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传统资源配置模式,吸引具有良好信誉的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形成以政府全面统筹,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和运营管理的模式,激发健康服务管理市场的活力,努力实现体医融合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提高健康服务管理产品的供给质量。最后,通过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让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实现资源配置水平合理化,全面清除隐性壁垒,畅通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路径[8]。

6.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处方专家库

运动处方专家库的建设是体医跨界融合的重中之重。2019 年,在我国首次举办的运动处方国际论坛中,重点就围绕加入国际运动处方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运动处方专家库以及推进运动处方专家进课堂等方面展开论证。近些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普及,运动处方的研究与推广也受到了国内医学领域很多权威专家对认同,这是体育和医学领域专家打通壁垒的重要标志[9]。国家层面应积极遴选两大领域的专家,重点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医学的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处方专家库,为运动处方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在国际运动处方资源建设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体医街道社区芜湖市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健康研究(2022年5期)2022-11-10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4期)2022-10-21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新农村(浙江)(2022年9期)2022-09-22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新农村(浙江)(2022年9期)2022-09-22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灌篮(2021年15期)2021-11-21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5期)2021-11-19芜湖市第一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赛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8期)2019-09-10浅谈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8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未来英才(2016年24期)2017-05-02习作展示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5年9期)2015-10-09

推荐访问:芜湖 安徽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