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之熵与治理的有效性提高

张承安 程 英

社区治理之熵与治理的有效性提高

张承安 程 英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社区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对社区治理之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社区治理存在行政化色彩浓厚;
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
社区网络服务发展滞后;
社区个别干部缺乏担当,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筑好社区治理堡垒,因而对社区治理的实践有效性进行梳理归纳。具体来说,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
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完善社区网络服务;
加强社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
治理之熵;
路径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治理单元。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如何解决社区治理之熵,提升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问题。而这一中心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治理作为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治理单元,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能力还存在不足,社区治理之熵较大。“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最初是用来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质形状参数之一。随着统计物理、信息论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的发展,玻耳兹曼及普朗克结合概率给予“熵”以微观的解释,使得熵的含义变得更加清晰。即“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的“内在混乱程度”,混乱度越大,熵越大;
混乱度越小,熵越小。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之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

长期以来,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由政府决定并监督实施,社区居民参与较少。基层政府在处理社区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在处理社区事务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如社区要开展重大活动时,居委会必须先向当地政府申请,须等其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展活动。同时,大量的行政事务占据了反映社区需求的空间。政府部门通过街道办事处不断下放自己的行政工作,导致社区干部行政事务过多、工作量超负荷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深圳诗宁里小区“6个人的居委会挂45块牌子”,居委会行政负担过重,承担起了许多项行政性任务。

(二)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

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社区群众主人翁意识淡薄。在他们的观念中,社区事务应该由政府及社区干部来管理,自己则可以坐享其成,对于社区的发展建设和治理则漠不关心。社区居民“公共事务参与冷漠症”对我国社区治理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而社区居民之所以产生“公共事务参与冷漠症”,一方面是因为社区人民群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注较少。如在城市社区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因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人民群众尽管积极参与了社区治理,但没有实权,参与治理的内容更是缺乏广度和深度。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但在具体的操作和执行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保障。对于政治性较强的事务,社区群众的“声音”更是没有被重视。而居民参与的关于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环境整治等活动,属于层次不高的参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由于长期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效果差强人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观念也逐渐淡薄。

(三)社区网络服务发展滞后

随着互联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对外交流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而目前我国社区网络信息技术利用率却较低,网络服务发展滞后,这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弱,网络覆盖率低,不能全面挖掘更多便民利民的信息资源,造成居民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信息的尴尬局面。再者,由于社区网络信息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不能充分利用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缺乏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且社区具备一定网络技术的人员也大都老龄化,科学文化水平有限,网络维护能力不高,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社区治理,导致社区网络服务发展滞后。

(四)社区个别干部缺乏担当,治理能力不足

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具体贯彻者和执行者,担任着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国家的整体形象。当前,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大部分基层干部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且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但是仍有部分基层干部存在作风差、缺乏担当、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社区干部理论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了解事物,处理问题。同时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问题的分析还停留在事物表面,不做深入地思考,自我主观意识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意识。有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处事能力弱以及缺乏担当精神,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亟须解决地重大问题。

(一)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

首先,在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应注意把握好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并对两者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如在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应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应过多干涉社区事务等。而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则主要对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及时解决居民问题,同时,作为执行组织,居委会应与当地政府相互协商共同管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自主治理。其次,社区应建立居民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社区居民共商共建共治的水平和能力。如以网格维度建立“邻里坊”等非正式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社区重大事项的讨论,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这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同时,社区通过这一自治组织,还可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难题,并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自治氛围。并且,社区还可利用这一自治组织发挥熟人网络优势,了解社区的日常监测情况和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社区弱势群体、困难居民的家庭情况等,为居民解忧解困,为居民舒心结,缓解心理压力,并将社区建设成新型的现代化的熟人社区,让社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从而使居民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最后,实现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淡化社区行政性色彩,社区居委会还应强化社区服务职能,增强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优化社区服务举措,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并且引导社区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并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做到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营造良好的社区服务环境,才能淡化社区治理的行政管理色彩。

(二)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社区干部要充分保障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主动性。社区居民是推动社区发展的主体,对于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的各项制度,要充分保障广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对于社区重大公共事务、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可通过社情民意反应制度、听证会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强化社区居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治理建设。最后,培养社区居民骨干队伍,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定期对其开展骨干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使其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并通过他们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自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三)完善社区网络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社区网络服务普及,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让全国人民在共享网络发展成果上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区治理应当适应当前社会治理实践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网络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使社区治理更加专业和科学。首先,大力整合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并以社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如微博、邮箱、网站等为媒介,让社区居民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络信息,并且能快速查阅到社区相关情况。其次,大力培养社区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社区治理中,可对社区网络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及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社区治理,推动社区网络服务发展。

(四)加强社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专职人员是推动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工作能力强的工作队伍有利于我国社区治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因此,要加强社区专职人员队伍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完善的学习培训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学习制度。如采取专家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定期对社区专职人员进行规模化、正规化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社区工作者更加明确自身的任务和使命,强化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工作考核提拔机制。社区治理的内容繁杂且范围广泛,社区干部需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而且对于公共突发事件能够灵活处理。因而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建立工作考核提拔机制,保证社区专职人员“引进-培养-使用”的连续性,对表现优秀且能力强的社区专职人员,可以破格提拔、任用,打通社区人才上升空间,对表现不合格的社区工作人员要及时解聘,真正做到社区专职人员的“进”“出”口畅通,从而培养大量优秀的社区人才,使其成为完善社区治理建设的骨干。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治理单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必须要重视基层社区的发展建设,全面了解和应对社区治理之熵,分析归纳社区治理的有效性路径。而实现社区的有效治理,不仅有利于践行党的执政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且有利于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75-176.

[3]李莹.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9.

[4]钟卓良.提升农村社区共同体治理水平的新模式[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3-109.

[5]赵利梅.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治理:前沿与展望[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7-101.

2021-07-11

张承安(1966-),男,湖南安乡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理论。程英(1997-),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C935

A

1673-2219(2022)01-0110-03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9-10影像社区大众摄影(2020年5期)2020-05-29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影像社区大众摄影(2017年2期)2017-01-20影像社区大众摄影(2017年1期)2017-01-07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6年10期)2016-11-18影像社区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高台居民读者(乡土人文版)(2013年12期)2013-05-03酷品社区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年11期)2009-07-04

推荐访问:治理 有效性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