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地铁机电项目中的管理应用

张涛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0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将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入至建筑工地,并引入人工智能及AI自动识别算法,对施工人员的效率、工程进展动态监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中央大脑为管理平台,其通过5GHz网络频段的接入,可以将施工场地的环境数据、设备使用时间(使用寿命数据)、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数据以及视频图像监控数据进行中央汇编,远程上传至监理公司、政府部门以及施工企业,同时也与众多视频直播平台对接,将部分施工进程共享,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云监管”的机会,监管部门与普通用户可通过电脑端口、移动客户端来对施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引入可将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准确掌握,对施工设备的寿命也可动态掌控,有助于延长设备的寿命同时提升地铁施工的整体效率,除了提升施工效率以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能够起到的最大功能是对地质情况以及地下建造布局进行三维立体还原,有了环影设备的动态加持,即使在地下相对较为狭小的空间区域,整个施工布局以及施工进程都能动态模拟,为探测人员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模型,同时精密设备的引入可将地下的塌方工况进行提前预测,为底部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危险预警信息,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2.1 信息化体系的相对落后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是集成性较强,对于设备的灵敏度以及信号要求较高的新型系统,在引进时,需加强网络建设以及设备的灵敏度调试,但受限于地铁施工的海拔高度在水平面以下,其施工方位大多处于城市的外环区域,部分无线信号无法突破较厚的土质层,遥感信号无法高效输出,只能借助传统的网线进行有线信号的输出以及中转,增加了信号的延迟,提高了信号的延误率。部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缺乏认证,在防水防尘方面无法达到既定的许用标准,在地铁线路掘进过程中扬尘以及地壳内部出水导致精密设备的失灵和失效,一旦设备失效犹如马失双蹄、鸟失双翅,整个系统也会随之崩溃。在生物识别系统方面,更为精准的识别系统往往要花费大量成本的同时需更多时间来进行多重调试工作,以保证对施工技术人员的面部和体温信息进行动态监控,但为了节约设备支出开支,部分施工计量单位往往选择成本更低,占地面积更大的生物识别设备,牺牲了探测的精准性,无法对施工人员的上场时间进行动态掌控,也无法对技术人员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战略监控。

2.2 操作标准性相对匮乏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需有计算机技能的人才长期驻派在施工场地,但由于术业专攻特性,掌握计算机调试能力的专业人才对土木建设以及地铁施工项目工程往往无法熟稔于心,进而导致对系统操作的标准性缺乏。由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尚未做到全社会普及,因此业界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部分企业内部根据地铁施工工程专项设立了属于公司内部的操作标准,但其具有较大的不通用性,在共享性方面也无法达到预期标准,部分外派信息技术人员在培训时所接触的程序系统以及操作模式与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别,无法在短短时间内熟练其操作流程进而耽误了智慧系统的介入过程。同时由于专研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单位数量较少,其在数据结构研发方面缺乏既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数据结构相对冗杂,数据的同源度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因此只有构建全国范围内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互通与互信,才是推动产教一致以及操作标准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及关键所在。

2.3 信息化团队不够壮大

由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系统布设较为烦琐,因此部分地铁建设集团在工程布局时并没有将其纳入至系统建设清单中,这就导致订单数量低于预期,部分专项负责系统安装单位资金的匮乏。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缺乏资金的企业往往寸步难行,不仅仅不会招揽到具有掌握先进编程类人才,同时对单位内部人才的吸引力也会逐渐减弱,信息化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也会逐渐减弱,导致研发活力降低。信息化团队的组建不仅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同时还需更为明确的奋斗方向,但受限于地铁施工场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施工人员也都是施工部门外聘外包召集到所在施工位置,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无法发挥其主要功效,其对于施工单位的吸引力也逐渐消散,加之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对其进行维护以及系统更新,其软件的抵抗风险能力将缓慢变弱,最终漏洞百出,最终只能被施工单位无情淘汰。

2.4 对施工数据结构分类单一导致数据潜在价值无法挖掘

由于地铁施工前需对路线进行系统性以及整体性规划,要综合考虑与现有的地铁线路对接的同时做好对军工设备、光纤线路的规避工作,因此导致了地铁线路工程的数据种类繁多,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且在其中存有众多非结构化数据,想要找寻内部潜在规律几乎不可能。因此为了将更多数据进行精准的动态管理,只有将众多数据进行堆栈式分层归类,不断细化这一进程才能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内部执行器以及运算机构提供便利,但这一过程不仅仅需花费大量时间,同时还需更多的实验数据作为主要支撑,因此现实中往往对工程数据进行简单化的单一分类,不利于储存器取用,同时长时间会导致整个系统的高温短路。数据分类单一的特性还会导致众多数据堆叠至一起,无法对重要信息进行潜在数据挖掘,部分关键点无法自行转化,对于整个施工进程无法起到良好的导向,以及辅助的决策性效用,导致其工作效率下降,受众范围也进一步缩小。在漫长的工期内,指导操作工人手中盾构机操作杆方向的只有数据,对数据信息点提取的不准确都会导致施工出现偏差,若不及时纠正错误就会导致整个路线的偏离,进而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因此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分类情况以及价值挖掘能力与信息化体系建设同等重要。

3.1 实现数据采集的智能化科学化

作为地铁平稳运转的关键所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需提升对数据采集功能,力求数据采集的智能化及科学化,保证更为精准数据提供。数据采集是地铁机电设备位置确定的关键所在,利用视频AI的数据探测技术不仅仅会对现实施工的隧道上壁战略探测,同时还会拟定地铁施工工程项目完工后其隧道横向直径以及宽度,为机电设备的空间进行合理评估建议,技术人员可根据工程预算以及实际采购的机电设备任选施工方案来对建议方案的空间宽度、长度以及比例情况进行按需调整,直到达到想要的结果为止。智能化以及科学化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仅可以实现数据的自行检测,同时还能让成本会算这一过程自动完成,将技术人员以及物料的调动变得高效化,真正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实现数据采集的智能化,专研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采购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施工管理部门应与系统发行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为主机厂提供真实的使用数据,方便对整个系统进行OTA升级与改造,确保对地质、隧道形状等主要信息的灵敏度提升至最高。

3.2 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由于地铁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在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频率都有可能与地质固有频率产生共振,最后导致振幅加大,此种情况的出现极其容易导致隧道的坍塌,因此为施工人员开辟较为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及保证施工安全变得尤为重要。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加入安全管理系统,将众多设备的代号纳入至总控系统中,将规范化管理模块纳入至机械设备电脑内部,对不符合安全需求的违规操作进行发出警告及切断电源的指令,将处于萌芽过程的安全问题直接解决消灭,将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降至最低[2]。作为完成地铁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角色,对施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十分必要,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具有行为自主性以及意识主观能动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实现对上岗前施工人员的行为意识清醒程度进行多元评测,坚决杜绝酒后上岗。更为规范的施工要求才能扎实筑牢、筑实安全准则,强化施工人员对安全的认识,努力实现“高兴上班,安全下班”这一目标,为及时高效完成施工项目为之努力。

3.3 故障审核检定的专业化

为了实现高效的地铁机电设备项目管理,因此对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设定更为专业的故障审核检定综合系统,审核检定系统应直接连接后方专家,一旦机电安装过程遇到设备相互干涉以及位置预留问题应及时向技术专家进行汇报,对于专家之间存在一定分歧的复杂系统应开设故障审核检定共享系统,将机电知识进行输入,将规则进行预制录入并转译至计算机语言进行总体录入,在确保其准确的情况下,需要更多专家加入到系统诊断进程,在多方面研判商讨后最终得出相对统一的解决方案后,将方案远程回传至施工部门,为施工单位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避免施工方向出现错误。故障审核检定的标准化可以让检定维修工作事半功倍,为地铁机电设备的早日入场提供坚实的后备保障。

3.4 对数据进行精准归类不断挖掘数据潜力

在社会不断迭代发展的今天,声音信号与光信号不断向着数字信号转变,而为了与这一发展进程同频共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也在向着智能数字信号方向转变,将传统的声音报警装置转换为警示数据报警模式,并通过局域网推送到广大技术人员的随身设备中,拓展了报警范围,避免了施工声音嘈杂造成的听觉干扰。但数字信号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地铁建造工程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对数据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归类非常重要,专研系统设备的有关公司应加大资金投入,与

智能手机生产厂家达成战略合作,学习系统制作的经验,优化界面设计同时制定细致性分类体系,而不是知难而退在面临浩如烟海的地铁施工数据后选择退缩。只有广为收集数据才能更好地了解数据的产生数量以及产生的规律,为了不断挖掘堆积成山数据内部的潜力,系统厂商应引入智能AI系统算法,帮助广大技术人员在众多数据中发现潜在性的影响,为准确识别设备数据提供技术基础。对数据进行动态整合及归类可与故障审核检定系统相互联动,专家系统往往可根据分类的数据来综合评判施工过程中地质的波动情况,同时对机电位置提出较为合理化的建议,避免机电设备安装出现偏差及错误。

3.5 利用追踪技术对多种进场设备进行动态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结合二维码技术,对施工场地内的施工机具进行分类、识别动态管理,所有的临时设施预先录入其型号、功能、管理者、使用者等信息,通过专业App,对机具的入库、领用、使用、维修等状态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机具的合理安全使用[3]。安全的优先级永远排在第一位,其先行级优于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将更为敏感的探测设备加入至地铁施工工程项目中将提升工程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确保机械设备以最高效率输出,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不必要的磨损,为提升施工效率以及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俨然从地铁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认可并逐步投入使用,这种技术不但能为其节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还能提高服务质量,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未来的智慧工地在5G物联网赋能下将实现更及时、有效的预警。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资源对接,汇聚大量行业需求,携手众多科技公司,将业务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专业、精准全流程服务对接,助力企业提升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地铁建设工程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为提升地铁施工场地的智慧化、科学化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工地管理系统智慧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9期)2022-10-2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8期)2022-10-28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5-23工地上的一对夫妇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5期)2022-05-20浅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6期)2022-04-18波比的小工地小太阳画报(2020年8期)2020-10-15热闹的工地幼儿智力世界(2016年8期)2016-05-14工地上的女人们决策探索(2014年19期)2014-10-28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推荐访问:管理系统 机电 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