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考评体系在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建立

韩志海,徐耀迪,陈旭昕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下称医学专硕生)的培养目标旨在医学专业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医学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医学专硕生要兼具临床医师必备的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和与硕士研究生身份相匹配的科研能力两个方面的素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硕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一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住培医生)的区别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在医学专硕生的培养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其培养过程中存在临床和科研能力因校而异,因院而异、因师而异的问题,有悖培养医学专硕士的初衷。而且,在短暂三年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政治思想、心理素质等方面持续的评估和考核,从而导致学生思想偏激、心理素质差及抗压能力偏差,一些自杀、自残等极端事件也时有报道。笔者对某三甲教学医院2021年度仍在读的26名专硕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仍愿意继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占比38%(10/26),认为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占比61%(16/26),认为完全掌握必备临床技能的占比81%(21/26),认为导师能够有效指导科研及临床技能的占比77%(20/26)。因而,建立科学、客观的医学专硕生培养量化考评体系,对优化培养模式,促进医学专硕生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同质性发展,增进其就业竞争力,显得势在必行。

1.1 研究生政治思想建设薄弱现象较为突出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培养互相渗透,不可偏废。现在的研究生多为“00后”,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处在一个初步形成、容易受外界影响的薄弱时期,而且大多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学习新鲜事物、人际沟通、参与公共政治等。所获得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对比现实社会和实际工作生活,缺乏正确认识,容易产生一定的困惑甚至极端思想;
(2)对一些非主流文化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上出现偏差,容易出现“社会虚无主义”;
(4)网络语言碎片化的表达模式对医学专硕生病历书写、科学理性思维模式的形成、论文撰写等造成消极影响[1]。

上述种种政治思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对医学专硕生的培养、顺利毕业乃至整个人生路的成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2 医学专硕生临床工作现状及问题医学专硕生目前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进行临床轮转培训,理论上能够基本掌握所需基本临床知识和技能,但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技能缺乏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医学专硕生在轮转临床科室时,仅填写临床轮转表,缺乏对相关专业理论、病种、技能的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比如一名医学专硕生轮转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是否掌握胸腔穿刺抽液术这项技能,可能受病种、病例条件的限制,学生是否真正操作过足够数量的病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没有硬性规定,这可能使临床技能这一重要的实践能力考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2)专业特色不突出:对医学专硕生而言,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要求高于一般的住培医生。然而目前培养制度下,并未充分凸显对专业素质要求,导致医学专硕生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操作技能掌握不够突出,就业时不能突出专业特色[2]。

1.3 医学专硕生科研工作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硕生获取硕士专业学位科研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
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对临床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3]。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1)医学专硕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导师赋予的科研任务,大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科研思考和研究设计,缺乏系统性科研思维和思考时间;
(2)导师科研基础、资金资助异质性高,临床资源强弱不等,且工作忙碌,在科研上的指导通常较为浅泛,不够深入与详尽;
(3)医学专硕生缺乏基本实验方法的培训,多数研究生并不具备实验动物技能,免疫组化技能等医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导致其在完成科研工作时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加举步维艰。(4)临床医学专硕生也可谓近10年来的“新生事物”,教育部指导性文件中对临床医学专硕生“科研能力”培养规定较粗放,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决定。而导致各个院校对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解和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导致临床医学专硕生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更多靠导师和学生的“自觉”[4]。

2.1 思想道德教育量化考评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海量信息时时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生作为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群体,思想道德修养总体上优于一般群众。然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医学专硕生与时俱进、接地气的正能量思想道德教育仍十分必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方针、地位等,这对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必经之路。其次,随着现在科研学术不端的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必须加强对医学专硕生科研诚信的教育,建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培养规范良好的科研习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导师更要率先垂范[5]。

学校和医院在医学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应持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相关的课程、讲座等,同时量化政治思想课程课时,规定医学专硕生每年内的必读政治思想书目并给予年度考核,也建议研究生撰写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

科研诚信是科研工作中居于首位的必备素质和道德底线,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都要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典型的科研诚信事件来坚定科研诚信的理念,或者通过分析典型造假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应该将思想道德和科研诚信列入医学专硕生量化考核范围,从多方面评价他们的思想、学术和职业道德。

2.2 临床能力量化考评体系的建立建立临床工作能力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精神等。导师是医学专硕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做到导师、科室、医院和学校的分级管理。强化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相较于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专硕生更应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各个二级学科轮转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并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对其临床轮转期间的日常工作考核、出科考核、阶段性考核进行统一的量化评价[6]。

日常考核:包括考勤、日常工作量、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以及操作次数、参与教学活动如科室小讲课、医院专题讲座等情况。另外,科室需要定期安排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传授各科室专业型较强的理论知识;
医院应每月集中组织专题讲座,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出科考核:专业型研究生在出科时,轮转科室应对其进行理论与技能的考核,这要求科室根据培养大纲提前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创建统一的题库,重点侧重于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并严格按标准给分,科室参与教学管理的人员须全程参与并进行监督。

阶段性考核:医院应定期对医学专说生进行考核,内容需包括这段时间轮转科室的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诊疗分析、临床操作技能、阶段的考勤、医德医风情况等。

2.3 科研能力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科研能力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高水平人才必备能力之一。由于医学专硕生要同时完成住培轮转,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培养在临床中发现临床问题、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等学术研究能力。学校和医院应组织医学专硕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研究生毕业答辩会等培养、启发他们的科研思路和能力,并对医学专硕生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文献阅读量、文献汇报等设置最低要求并进行量化考评。

各院校在设计医学专硕生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医学专硕生不同于学硕生的特点,根据其需要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基本的科研方法,基本的实验技术,必须掌握的文献检索技能,相关软件操作,临床研究设计等来设置。而且在授课时间、授课方式、课程安排上与医学学硕生区分开来。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学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的课程可以线上教学为主,主要开设临床研究的相关课程[7]。

医学专硕生课程的考核也可形式多样,既可在课程结束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提交一份临床研究的申请书或者meta分析等,也可根据其阅读文献数量、参加讲座次数等进行考核[8]。

研究生导师的学识、科研能力和指导状态对于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对导师加强监督指导,使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循序渐进的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兼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也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校和医院也可通过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导师教学工作评估标准,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考核,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情况,是否在不断进步,从事研究生教育以来的科研成果、教育成果等情况来对导师进行评价。另外可建立导师激励机制,科学量化考核导师在临床医学专硕生培养方面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将导师科研成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均作为导师考核的要素,激发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热情[9]。

图1 医学专硕生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红、专、研”的医学专硕生是当前培养过程中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医学专硕生的培养还缺乏科学有效、合理且易实施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其培养过程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以社会对医学专硕生的要求以及培养目标为导向,对培养目标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度思考。希望通过政治思想教育、临床知识和技能训练、科研工作三方面,建立客观、全面的医学专硕生量化考评体系,在医学专硕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及时准确地评价培养质量,实时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为我国医学专硕生培养的同质化工作提供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医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改善临床医师整体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导师医学研究生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安徽医学》稿约安徽医学(2021年1期)2021-03-22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导师的猫读者(2018年24期)2018-12-04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和谐秘诀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8期)2013-05-14

推荐访问:量化 考评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