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初探

李利芳,杨志伟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受到青睐,其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闲生活的场地,也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旅游功不可没,其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贫困乡村变成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扶贫被称为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路上,乡村旅游无疑是最优路径。因此,乡村旅游也被称为“拯救乡村的乡村旅游”。

目前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不均匀[1],差距悬殊,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低端化、开发模式单一化,环境被破坏,扶贫效果不佳等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乡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际发展更多地局限于旅游体系内,表现为单一的旅游经济活动。

现如今,乡村的变革与发展之大之快,其中乡村旅游景区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乡村旅游业会越来越火爆,如何使乡村旅游景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给人们,使文化、生态、经济、美学真正的和谐统一,已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视如今的乡村旅游规划,有以下两大问题:第一,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应该是景观、旅游、产业等交叉的领域,目前该方面的规划更多侧重于单一的某项规划,如产业规划、乡村景观规划。完全从规划学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的少之又少。第二,现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比较单一,还是以往传统的采摘、民俗体验、风情街等,很难满足旅游假期比较长的游客需要。但是,本文提出的“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则与以往不同,其试图从规划学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使之更加有效、可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1 “大区小镇”模式[2]的概念

“大区小镇”模式是“大景区”+“旅游休闲小镇”+“旅游村”,其中大区是指大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小镇是指距离大景区较近、有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旅游村是指距离景区或者城镇比较近的村庄。该模式是将大景区和小镇、村一起做旅游发展规划,使大景区带动小镇、村的发展建设,提升其旅游功能。

2.2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

综合对比现有的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不单单是传统的为了吸引游客而营造多样的视觉景观目的,其应有更深层次的作用,例如文化、经济、产业等方面凸显其优势,使得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最终成为一个不仅仅进行景区规划,更能够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3],跟传统的景区规划相比,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①规划理念方法不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更注重对原有生态景观的保护,在这个前提下,注重规划设计与整个大环境的特色相结合,同时又注重多样性;
而传统的景区规划则是单独的独立开发,不考虑景区整体效应,从而导致整体性较差,“各自为政”。

②规划出发点不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协调景区原有生态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在进行规划时,从源头上加以保护,规划整个过程都注重生态保护;
而传统的旅游景区规划出发点更多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3.1 保护景区内原有生态环境原则

在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首先要注重保护景区内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于本身生态环境就优越的乡村地区,例如海南省的乡村地区[4],山地比较多的地区,尚未开发的地区等等,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还保有原来的天然生态环境,在对这些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保护生态环境则更加重要。因此,要综合考虑,将规划学与园林绿化、景观生态学、系统学等涉及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因地制宜,争取做到最小破坏、最大保护。

3.2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世间万物,有特色才能出众,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竞争力,乡村旅游亦是如此,可以说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特色。我国土地资源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东西南北自然资源差异很大,但是每一个地方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做规划时,要进行深入挖掘,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开发模式,赋予景区自身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留下新鲜感,才会吸引游客再次过来游玩。总的来说,突出地方特色,不仅使景区有一个更好的展示,同时也是当地生态环境与人文特色的有机融合,进而将景区推广出去。

3.3 社区居民参与原则

景区的发展需要人的参与,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居民参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区在进行规划时,需要居民的参与,提供自己的意见,因为居民作为景区最早的使用者,对其各方面更加了解;
第二是景区投入使用以后,居民要参与景区具体的运转,如发展当地的服务员、导游、酒店老板等等,让每一个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

4.1 重视道路系统的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是乡村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的重点之一。景区需要道路与外部进行连接,其与其附近地区的通达性好坏,关系到未来游客的多少。但是,现在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纵观现在的乡村地区,道路相关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通达性不好,导致彼此之间不能有效联系,进而影响了景区的客源、物资的运送、附近村民之间的联系,最终严重制约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景区的火爆,节假日时,景区的交通变得异常繁忙,交通压力成倍增加,会造成交通拥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游客到景区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追求的是愉悦性和舒适性,交通的服务质量如何,会影响到游客是否会再次光临。所以,在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要注重道路系统的功能质量、服务质量。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时,不仅要可进入性、通达性好,使游客到达景区更加方便。还要注重景区大路线的设计合理,引导游客更好地观赏景点。同时,还要提供优秀的步道设计、绿色旅游交通、自驾游服务站等项目,使游客能够享受到有一个安全的、舒适的、亲近自然的交通服务。

4.2 建立中心村镇、边缘村两种布局形式

乡村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资源,对“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划设计应要遵循原则来进行,这包括游客利益最大化、游客成本最小化、景点时空顺序、精品线路推出等。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笔者认为中心村镇、边缘村两种布局形式十分适宜。

图1 中心村镇布局形式

4.2.1中心村镇布局形式

该布局形式的乡村旅游景区,最大的特点是中心村镇位于各个景区的中心位置,通过旅游廊道与景区进行连接,一般位置上占优势,位于景区入口、中心位置或者具有某种旅游特色。

在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中心村镇为周边景区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如住宿、餐饮、娱乐、休养等,这样景区里可以纯粹进行景区规划,不受服务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反过来景区也可以为中心村镇提供良好的景观资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大社区的旅游格局。

这种布置方式很符合“大区小镇”模式,在完善景区服务设施的同时,又能够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帮助,带动整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

4.2.2边缘村布局形式

图2 边缘村布局形式

该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景区与中心村镇布局形式截然不同,这种布局形式景区位于中心位置,边缘村分散在其周边。在规划时,要注重对边缘村的统一管理,使各个村都有各自特色,游客进入不同的村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常见的有田园风情村、民俗村、温泉小镇、采摘村等等,实现一村一特色的模式。然而,这些特色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独立而又密切关联,放射状分布于景区周围。

这种形式主要依托边缘乡村独特而有别于景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中心景区不能提供的旅游产品,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发展方式,使游客充分体会当地不同的旅游特色,给游客最大的旅游体验,也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3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配套设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随着美丽中国的建设,脱贫攻坚的攻克,农村各方面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配套设施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5],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例如住宿、餐饮、购物点、公共设施等,不断完善未有的设施。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有些现象日益凸显,同质化、环境被破坏、游客达到性低等,而“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的优越性会削弱这些现象,景区规划的重点将转移到如何整合景区周边各项资源,使规划更加合理,打造出集旅游、居住、生态、经济等一体的旅游景点。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使乡村更像乡村,城市更像城市。

猜你喜欢 大区景区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小学学习指导(中年级)(2022年9期)2022-09-30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CK小镇”的美好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熊的小镇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7期)2020-11-26小镇(外一篇)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摘牌』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摘牌”杂文月刊(选刊版)(2019年12期)2019-09-10某景区留念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推荐访问:大区 初探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