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特征、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

李在军,李正鑫

(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智慧体育在实现体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美好体育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慧体育作为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信息化背景下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命题,已经成为体育学研究热点之一[1]。但学界对智慧体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智慧体育基本特征[2]、伦理审视[3]、研究历程[2],以及智慧体育教学[4-5]、智慧体育场馆[6-7]、智慧体育社区[8-10]等方面进行探讨,虽然涉及体育诸多领域,但仍趋向于对现状的总结。对于智慧体育,还有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未被剖析:智慧体育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智慧体育对体育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当前智慧体育的发展困境有哪些?在体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智慧体育建设?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我国新时代智慧体育建设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1 智慧体育的内涵

智慧体育的概念源自2008年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旨在将先进科技融入各行各业,实现更透彻地感应世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以及所有事物、流程、运作方式能更加智能化。智慧体育是“智慧地球”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形态,其本质是体育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是通过解构、融合、重塑形成有别于传统体育的新发展模式。依照先进科技对体育的影响可分为信息体育、数字体育、智能体育、智慧体育等4 个阶段。信息体育阶段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对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和利用,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数字体育阶段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将体育信息做量化、建模解算、模拟仿真等处理,实现信息的增值;
智能体育阶段是以应用为核心,通过将智能技术融入体育产品、器械设置和工作系统,提高体育产业效率;
智慧体育阶段是在体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先进科技融入体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的各环节,使体育的管理、服务等各阶段充满“智慧”,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体育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智慧体育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可穿戴设备、运动监测设备等各式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对体育行为的全面感知,运用智能算法洞悉体育大数据背后隐含的关系、变化、趋势,围绕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的人本核心理念,所形成的集体育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智能决策及响应需求于一体的智慧化体育运行系统。其内涵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1)智慧体育实现了体育的数据化。充分利用传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感知手段,对体育行为进行跟踪式监测管理,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最终“数据驱动决策”,助力更为精准的体育参与指导、体育运动服务、产品制造监管。2)智慧体育助推了体育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运动监测设备等凭借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化信息反馈系统,重塑体育参与者行为,最终“软件代替职能”,助力体育参与方式从“靠人教授”转向“人工智能指导”的智能化时代。3)智慧体育推动了体育的服务化。通过远程健身教学、体育大数据分析、运动健身App 监测等诸多途径,更加广泛地将体育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结合起来,促进运动参与全过程的智慧化生活体系构建,最终“智慧服务于人”,提升体育参与者运动体验感,保障其运动质量。

1.2 智慧体育的特征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体育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物联网的出现为智慧体育的实施提供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即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体育产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对体育产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大数据对智慧体育的发展具有创新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智慧体育动态管理的精准服务与供给效率等积极作用[11]。云计算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有效实现体育部门对体育各行业的监督。现阶段物联网已形成信息识别、获取、分析、应用等完整的智能体系,智慧体育应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整合功效,有效对数据进行分析,打破传统体育局限,让信息服务于体育,让数据作为导向,构建万物相通的智慧体育体系(图1)。智慧体育与传统体育相比较,其特征主要表现为4 个方面:1)感知测量。智慧体育运行的前提是遍布各地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对体育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感知、测量。随着传感器、生物芯片等技术应用于体育,体育行为以数据的形式被感知测量,经智能系统计算分析,转化成契合需求的决策。2)整合分配。智慧体育实现了体育行为中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全面互联,将体育信息整合并处理分析,能够提供适时、适度、适合的体育服务。体育行为借助智慧体育的感知测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体育资源的整合,便于优化对各类体育资源的配置,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3)契合需求。一方面,智慧体育能够及时采集用户需求,对需求进行汇总分析,进而对体育产品与服务提供改进意见,完成需求响应;

另一方面,智慧体育也可通过对用户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读取,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做到比用户更懂用户。4)激励创新。智慧体育打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为体育参与者提供便捷的同时,促使体育从业人员利用智慧化设备进行业务创新,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1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助推智慧体育体系Figure 1 Smart sports system boosted by internet of things,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2.1 学校体育:以多样化促进学生体育参与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12],智慧教育服务发展方向逐渐明晰,智能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传统单一的体育服务方式、碎片化的体育服务功能、松散式的体育服务结构逐渐发生转变[13]。智慧体育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学方面。智慧体育通过智能软件应用、硬件设备设施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体育慕课、虚拟体育课堂、体育微课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为学生打造沉浸式虚拟运动场景、提升运动参与体验感、拓宽参与体育锻炼途径的同时,缓解了学校各运动项目场地装备配给不足问题。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为例,截至2022年该平台共开放388 门体育类在线课程,其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 门[14]。如TROPS 智能校园体育平台将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通过多种数据多维度、多角度地呈现出来,并针对每个孩子的特长与短板为其推荐针对性的运动改进方案[15]。2)监测方面。步道乐跑从校园运动管理方案切入,在平台功能设计上加入体育课选课系统、理论测试、每周锻炼打卡、体测信息录入等功能[16]。截至2022年步道乐跑App 与全国600 多所高校开展了体育信息化合作(步道乐跑App 整理),避免信息孤岛实现全方位监测管理。借助可穿戴设备监测学生运动学及生理学数据成为智慧体育常用手段,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储存,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信息库,实现对学生体质的动态监测。

2.2 群众体育:以定制化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指出,“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17]。智慧体育对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1)智慧场馆设施方面。阿里体育深耕场馆智慧化、数字化领域,将科技力量引入场馆建设与管理,推出配备人脸识别自主进出、智能手环更衣柜、智能灯控篮球和无人值守的橙狮悦动体育综合馆,为当地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18]。2)智慧体育平台方面。“黄浦·我来赛”作为融合线上线下体育服务的典型代表,为市民在周末享受体育乐趣提供了集体育信息开发、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群众体育智慧应用平台,仅2021年就举办了175 场线上线下赛事,推动23 万人次参与[19]。3)智慧健康方面。上海市“智慧健康驿站”借助智能化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助健康检测、健康自我评估、健康指导干预三大服务;
通过“健康云”App 调阅患者连续监测数据,以指导家庭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干预方案[20]。

2.3 竞技体育:以智能化保障运动员竞赛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竞技体育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体育多层次全方位地保障运动员竞赛,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1)运动员选材。作为科学训练重要的一环,运动员选材是训练效果与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基础。2022年由北京体育大学牵头创建了以体能为核心、以冠军模型为目标、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为手段的冬季项目运动员选拔体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冬季项目人才储备不足需要跨项遴选的问题。2)运动员训练。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高尔夫运动动作分析与辅助训练系统MySwing,能够精准捕捉运动员的身体以及球杆的空间运动数据并提供分析结果,以便更好地洞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技术细节,教练对运动员的指导就不再凭感觉、凭经验,主观的经验得以量化形成数据模型,不仅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更加客观,而且训练针对性更强,训练效率更高[21]。同时智慧体育对提升运动技术之外的认知、理解等能力同样重要,如慧踢球IntelliGym 通过认知意识训练有效提升了青少年在球场上的预判能力、阅读比赛能力和记忆能力[22]。3)运动竞赛。智慧体育通过动作捕捉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对手信息的采集,借助机器分析本队的最优战术并进行赛事预测,依托可穿戴设备监测运动员的跑动距离、速度、心率等多项数据,为教练员能够在场边实时查看运动员表现并进行指导提供便捷。此外,鹰眼、电子裁判等智能设施的应用为体育赛事的公正提供了保障。4)运动损伤预防。JSK 智能手环通过搭载TI1291 第四代专业医疗芯片实现了对心脏随时随地的监测,提供“能看得懂”的心电数据、健康提醒,更能通过云端大数据运算提高对突发性心脏病提前预警的准确性[23]。

2.4 体育产业:以常态化扩充体育产业产值

从整体上看,智慧体育正在不断融入大众生活而逐渐常态化,成为全民体育锻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扩充体育产业产值的重要方式。1)智能设备方面。智能运动鞋、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装备逐渐成为普遍接受且广泛使用的智慧体育装备。据统计,2018年我国运动健身人群67.8%的用户对运动鞋服功能有要求,经常使用智能设备的运动健身人群占比42.7%,26.2%的人群表示曾经使用过但现在不使用[24]。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改善,智能设备常态化成为智慧体育时代鲜明的标志。2020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07.6 亿元,相较2018年提升了203.5 亿元,预计2025年能够达到约1 441.6 亿元[25]。2)体育直播方面。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 亿,同比增长7 539 万,其中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达到2.46 亿,同比增长5 305 万,占网民整体的24.4%[26]。3)健身场馆方面。以室内智慧健身房为例,会员通过人脸识别或其穿戴设备完成跑步机、单车、淋浴等项目的服务,在手机等终端智能设备实时显示锻炼的数据变化,生成个性化的健身数据报告和反馈。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参与健身人口数量环比增加3.19%,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44 305 家,稳居全球健身市场门店数量第一位。

3.1 智慧体育行业人才缺失

智慧体育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且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人才质量水平与智慧体育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智慧体育行业人才缺失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智慧体育人才缺口大。具有智慧体育专业知识人才,特别是智慧体育研究型人才以及智慧体育新兴领域的经营管理型人才短缺。如智慧体育管理人才的缺失会导致智慧体育场馆设施重复建设、规划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进而造成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另外,智慧体育细分领域人才需求多元化,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智慧体育更加注重“体育+”跨界融合的模式,这就意味着智慧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通晓体育专业知识,更需要了解旅游、教育、金融等体育相关领域知识,具备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素质。2)智慧体育人才培养难。当前,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缺少智慧体育内容元素,智慧体育人才培养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培养标准不明晰、目标不明确、模式不清晰,使其与智慧体育发展人才需求的匹配度较低。而现存体育从业者虽然经验丰富,但存在跨界融合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缺乏智慧体育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亟须对其进行专项培养。

3.2 智慧体育发展落实不到位

智慧体育目前处于“进入生活”阶段,正在逐步影响着群众日常生活习惯,但让其真正地“融入生活”仍面临诸多困境,具体包含两个方面:1)政府管理困境。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组织在推进智慧体育建设中存在着角色定位难以把握、职能权利难以划分以及相互关系难以厘清等问题,致使智慧体育建设停留在政府有责层面,具体工作很难落实到企业、组织乃至个人。加之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结构的多样化,政府专项扶持政策不能精准匹配体育诉求,使得智慧体育建设缺乏足够的活力。2)群众参与困境。近几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地位偏低[28]。即使是在体育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群众对体育从业人员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四肢发达”等刻板印象。

3.3 智慧体育发展体制不健全

网络数字时代相关法律不健全、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是掣肘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29]。智慧体育体制困境表现在3 个方面:1)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政府采用政策与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对体育社会进行管治[30],宏观上对智慧体育发展起到鼓励和倡导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三步走”战略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体育领域。但反观实践,对涉足智慧体育领域的相关企业引导不到位,尤其是缺乏合理的监管约束与规范机制,致使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诱发了各类社会问题。如随着电子竞技的普及化,大批青少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与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背道而驰。此外,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智慧体育应该是全民参与的状态,应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但现实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较多考虑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体育资源供给不足直接导致农民需求与供给产生矛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民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农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所产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农村地区设施落后产生矛盾,相关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阻碍了智慧体育的普及推广。2)标准化制度欠缺。标准化制度系统性不足、水平低是阻碍智慧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即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小镇、智慧体育场馆等各个板块都有相应的建设标准,但整体上来看不成体系、关联性较差。3)制度执行不到位。体制困境体现在制度的实施方面,突出表现在体育腐败现象的滋生,这一问题在智慧体育时代也未能有效杜绝。合理有效的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发挥其作用的真正路径在于落实,因此如何大力推进制度监督机制、建立系统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摆在智慧体育面前的一大难题。

4.1 加强政策牵引、人才培养、聚焦需求,把握智慧体育发展方向

4.1.1 加强政策牵引导向化 智慧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坚定发展方向,健全支持政策,保障智慧体育合理发展。1)要制定智慧体育发展宏观政策。针对我国信息快捷化、应用简便化、需求多元化趋势,政府要对智慧体育应用、技术产品予以政策性资金补贴。鼓励商业银行、企业机构以及社会组织为智慧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引入市场机制为智慧体育发展注入活力。2)要建立智慧体育发展落实政策。建立省、市、县一体的智慧体育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抓好智慧体育信息服务,强化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为智慧体育发展提供便捷。3)要建立智慧体育发展保障机制。明确智慧体育人才岗位对接,积极引导智慧体育人才工作落实,制定统一的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智慧体育发展环境。

4.1.2 强化人才培养高质化 大力培养体育科研创新型、技术推广型人才,为智慧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1)要强化智慧体育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提升人才质量。重点培养体育与信息技术跨学科交叉型人才,制定完整的智慧体育教学规划,鼓励信息技术人才进入到体育领域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推广。2)要强化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对接人才需求。体育是实践课程相对较多的学科,鼓励体育专业大学生步入社会勇于实践、敢于尝试,在发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多途径培养符合智慧体育发展要求的“新体育人”,保障人才数量。创新智慧体育人才培养方式,采用线上线下、体育慕课等形式开展传统体育人才培训,提升智慧体育人才数量。

4.1.3 精准聚焦需求可靠化 需求是智慧体育发展的必要推动力。1)要把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作为智慧体育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功能,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形成省、市、县多级联动的智慧体育服务格局。2)要加速推进智慧体育“放管服”改革,给予地方足够的自主权,根据本地发展情况与现实需求,强化体育资源的有效投入,提升智慧体育服务供给效率。3)智慧体育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符合身心发展的定制化建议。如吉林省大力构建服务全省各级政府机关、协会、场馆与群众的智慧体育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千人千方”的专业运动处方指导,在全民健身、应对老龄化、提升青少年体质等方面提供主动健康服务。

4.2 保障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群众参与,推动智慧体育平稳落实

4.2.1 保障基础设施普及化 基础设施是智慧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方面,要强化智慧体育的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智慧体育平台的建设,建立较完善的数据库基础,实现对现有信息的采集分析,探寻适合我国本土的运动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化高端体育设备研发进程,提高对体育行为的信息整合、分析、决策能力。保证网络覆盖的全面、信息的通畅,研发和推广适合不同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的智能操作终端设备。另一方面,智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出发点要立足全覆盖,即除了满足普通大众的实际需要,更要关注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满足他们对智慧体育的享有权、获得感。同时,要针对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推进智慧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平台等相关设施建设。

4.2.2 依托技术创新驱动化 推动智慧体育发展离不开多方位的技术创新,要保障智慧体育发展前瞻性。1)要加快产品自主研发步伐。以科技创新为媒介,将体育器材设备、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转播同科技元素有效结合,形成高效、智能、智慧的体育产品,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并研发体育科技新产品,提高相应的扶持奖励政策力度。2)要推进传统体育企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加深大型移动通信技术企业与体育企业的合作交流,利用各自的优势创新智慧体育产品的开发应用。强化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标准化制度建设,建立产品标准、管理精细的产业体系。3)要强化体育数据的收集与平台的开放,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依靠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建立体育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保障体育数据流通安全共享。

4.2.3 促进群众参与积极化 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智慧体育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积极组织智慧体育赛事活动和宣传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让群众在智慧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断推出满足群众需求的新型智能产品,赋予体育产品多元智慧化功能,带给群众智慧体育科技感体验,更好地满足群众便捷式锻炼需求。以南京溧水智慧体育社区为例,该社区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了儿童娱乐区(蹦床、跷跷板、摇乐)、青少年活动区(转架)、老年人健身区和残障人士健身区,并安装智能步道收发仪、广告机(LCD)、紧急呼叫系统等智能设施全方位服务于居民,开创了一条群众踊跃参与体育锻炼的新路径。

4.3 明确治理目标、治理规则、治理评价,保障智慧体育持续发展

4.3.1 确保治理目标清晰化 清晰的治理目标是智慧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1)明确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通过职能转变,将部分智慧体育管理职能下放至体育组织、体育市场机构,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纵横交错的多元主体互动互治格局。2)要突破传统单一的体育治理方式。在问需于民的源头治理前提下,借助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智慧体育治理效能为重点,实现智慧体育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全覆盖治理。3)实现智慧体育法治、德治的互补共治格局。智慧体育治理要以法治为核心,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制定和发布,而德治侧重于形成正确的智慧体育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解决智慧体育的管理和服务问题。

4.3.2 保证治理规则健全化 健全的治理规则体系是智慧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技术融入体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规制,坚持人本思想,要着重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预防数据出错而导致决策无效现象的发生。以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统一的规范,加大对用户个体数据的安全保障,谨防数据泄露。考虑到智慧体育领域的特殊性,无法生搬硬套其他行业的治理体系,应建立智慧体育监管部门,构建智慧体育发展标准化制度,强化智慧体育管理的系统性,并对智慧体育落实、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设施不匹配、数据与实际不符、腐败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监察。

4.3.3 落实治理评价精细化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智慧体育续航发展的重要保障。1)人民群众对智慧体育治理评价的权利要落到实处。通过构建智慧体育平台、“线上+线下”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了解大众的需求,以需求带动供给,建立智慧体育的需求评价体系,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评价的智慧体育格局。2)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设施评价标准,加大对器材设施质量审查力度、落实治理评价具体行动,形成完善的智慧体育质量评价体系。3)加强体育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体育市场监管[31]。依托智慧体育信息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特性,在体育市场探索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定期收集和分析体育企业或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完善智慧体育信用评价体系。

科技对我国体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新时代更加需要融入智慧科技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智慧体育的出现转变了人们对传统体育运动方式的认知,智能化的体育消费体验促使更多消费者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我国智慧体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人才缺失、落实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鉴于此,智慧体育发展应以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为落脚点,在推进智慧体育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智慧体育的发展方向,通过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途径提升用户的参与,将智慧体育落到实处,多管齐下,共同推进智慧体育的健康、平稳、科学发展,为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智慧体育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海外星云(2017年1期)2017-02-20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智慧决定成败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数学大王·低年级(2009年5期)2009-05-31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数学大王·低年级(2009年5期)2009-05-31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数学大王·低年级(2009年5期)2009-05-31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5期)2004-11-17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

推荐访问:路径 困境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