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思政元素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谈春霞,牛鹏贤,吴 蓉,薛 娜,邵 瑜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014年上海高校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 “课程思政”概念及教学模式[1]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领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出兼具使命感与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医学院校课程的重要目标[2]。

《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检验、护理等)专业开设的,能够帮助医学类专业学生较系统的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及良好的理科思维模式的课程[3],也是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最先接触到的课程。课程衔接了高中课程,但是也展示了与大学课程的不同。这个阶段,学生告别了自己懵懵懂懂的少年时代,同时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憧憬。授课教师除了有责任引导学生步入大学学习轨道、顺利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同时,在思想塑造方面兼有引领和指导的重任。大一新生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可塑性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最好的时机[4]。同时医学生的使命也要求他们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外,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是他们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医德品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上誓言也使得医学课程的“思政”尤为重要。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本课题研究组中成员来自于《基础化学》课程和相关后续临床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及来自于本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教师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文化自信以及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家国情怀是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需要同学们把家与国的关系看成是一个整体,把个人、家庭、国家进行有机结合,筑牢共同体意识,主动使个人意识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要将“小我”融人“大我”之中,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自觉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地工作[5]。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结出的精神果实,它是科学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探索创新的价值取向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基础化学》课程的部分内容中来自于科学巨星吉布斯、鲍林、范德霍夫、勒夏特列、门捷列夫等科学家的贡献,这些科学家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探索精神、实验创新思维都会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他们的科研小故事也是能够体现科学研究上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思政元素。文化自信体现在认同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给养,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以及生活形态的结晶。通过挖掘其中的事例,能够增强同学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当前社会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另外人文精神、职业素养、道德伦理、科研诚信、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元素[6]也是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思政元素。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形成含有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培养目标,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得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地融入教案中。不同章节的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同、课程自身所需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不应僵化。课题组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每章设计了思政素材要点、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以及互动设计与反馈评价环节来具体执行思政教学,使专业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其他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协同效应。

本文中提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及互动问题”为课程部分章节提供了一些思政元素。“绪论”部分是课程最能够吸引同学的部分,目的是介绍本教材的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中通过中国首次合成纯度较高的结晶牛胰岛素成及获得诺贝获得者屠呦呦学者的工作,介绍中药创新研究的方法,指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提升了临床专业的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稀薄溶液的依数性”教学章节中从日常的腌制食物到临床上的高渗溶液,从半透膜到人工肾,通过生活实例说明科学服务于生活,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造福人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龋齿的形成与“沉淀溶解平衡”章节的知识相关。这个事例中隐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通过学习,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预防龋齿的发生,并进一步思考人体内尿结石形成的原理。事物的表象往往是复杂而多变的,只有具备严谨求实,才有可能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排除人为成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以尽可能精确精准的手段与方法,逐步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缓冲溶液”章节的“血液中酸中毒和碱中毒”临床事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事件背后的哲学本质。

与“胶体”章节密切相关的“中国古老的美食—豆腐的制作”可以使学生的了解到中国传统的美食工艺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熵的奥秘”一直是研究热力学的物理、化学家的热门话题,“熵与生命”,“熵与社会”这些专著的出现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呈现在普通大众的面前。同学将在这个话题面前畅所欲言,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与他人进行辩论和探讨。通过这样思辨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高中课本内容,同学们学习了“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章节对催化剂的学习结合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等,引起讨论:酶是否是催化剂?在大学阶段引入批判性的学术精神,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看待问题。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涉及到的锂电池事例,让同学们借助网络了解到锂电池背后的科学家的故事,正式这些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精神改变了人类生活。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上空爆炸,核武器不断被制造出来。许多科学家预感到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发明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共价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章节中提出“杂化轨道”理论鲍林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因研究化学键的本质获得1954 年诺贝尔化学奖。后期鲍林致力于和平运动,反对战争、主张科学为和平服务,因此获得 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样的科学家身体力行,以自身的经历阐述了培养学生应具有“有益于民众幸福的品质和才能”[7]。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章节中关于元素的内容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周期表中我们见到了以科学家命名的许多元素,也了解了Am 元素名称的来历以及我国稀有元素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这些现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的科技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实生活中的Cr、Pb、Hg等元素对水域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核废水”以及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等学习案例也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摆在同学们面前,“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刻不容缓。结合新闻报道、社会调查等象牙塔外发生的事例,引导同学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从我做起“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才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8]。

表1 思政元素融入点及互动问题Table 1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nteractive issues

续表1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思政元素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可以在每节课前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中可以由教师发起课堂讨论,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随机发言、发问和互动,教师做出回应并引导教师进一步思考、探讨;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由小组基于前期准备,课堂合作,从不同维度分析和阐述并得出完整结论,因此讨论式、PBL[9]及TBL[10]教学都适合将思政元素引入《基础化学》课程。这里提供了了“思政元素融入点及互动问题”中的互动问题可以作为学习问题、学习材料或是PBL、CBL[11]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受益。

共同参与的合作式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实效性[12]。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成长的大学生更乐意借助“互联网”模式参与教学,因此“互联网+”的模式使得教学反馈和分享心得变得更加容易。“问卷星”的调查问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课后反馈方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到思政元素对同学们的影响或产生的触动。上传至教学平台的自制PPT或是短视频分享更能使同学们在深刻体会思政元素的同时,群策群力地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思政案例或素材,达到了思政课程育人的目的的同时也将这些思政元素进行了传播,这样的形式会进一步影响到更多的人群。线上的心得分享会一般会借助“腾讯会议”在线方式,大家踊跃发言,畅谈对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思考及心得,气氛非常融洽。在枯燥的学习之余,同学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分享心得短视频,进一步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

临床专业《基础化学》思政课程建设依据专业特色,从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案及互动问题设计、思政课堂教学以及课程思政效果反馈模式等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探索,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及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课堂教学,从象牙塔到社会关注焦点,在开展专业课教学的同时,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这样的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发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实现了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

猜你喜欢 章节思政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大众·教师版(2022年4期)2022-04-13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新高考·高三数学(2017年4期)2017-07-1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7期)2014-09-18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临床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