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馆一中心”党建育人平台教育机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

李怡 王春玲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校党建工作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黑龙江财经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探索与创新党建育人模式,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为新时代提供更多优秀人才。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建立了货币文化博物馆、校史展览馆、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等文化类场馆,并结合办学特色和博物馆主题设立了钱币经济研究中心,形成“三馆一中心”育人平台载体,投入运行使用。“三馆一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全面服务育人实践和学生成长成才。在研究实践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探索形成以“布展陈列”提升人文历史内涵,以“引领教育”强化育人价值导向,以“第二课堂”发挥育人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提高文化育人品质,以“宣传推广”增强育人创新活力,以“实践基地”形成育人辐射引领的“展、领、课、研、宣、践”六位一体的党建育人平台教育模型。

(一)货币文化,实物展陈货币经济发展

黑龙江财经学院货币文化博物馆陈列面积470平方米,于2018年6月12日建成开馆,是黑龙江省首家民办高校钱币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成为保存、展示和弘扬优秀大学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基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通识教育场所,也是面向社会公众的财经知识科普基地。货币文化博物馆分为铸币和纸币两大部分,由实物藏品、经济人物、展板陈列、阶段小结等四条展线融合呈现中国四千年货币发展历史。全部实物藏品均来自于校内捐赠,其中于长福校长将个人30余年的2500余件藏品全部无偿捐赠给货币文化博物馆。货币文化博物馆具有藏品年代连续性强、品种内容丰富、财经特色鲜明、特色馆藏突出等特点。

1.年代连续性强

馆藏货币贯穿中国历史时间线,从贝币到现代纸质、证券,涉及中国古代各朝与番邦小国、近现代货币、人民币、证券的发展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发生发展过程。

2.品种内容丰富

馆藏货币从材质上看有贝币、骨币、青铜币、铁钱、银币、金币、纸币等;
从铸造工艺上看有浇铸、翻砂、印刷、机械制造等;
从作用上看有流通、虚值、奖励、民俗、象征、礼佛、卦象、游戏、纪念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

3.财经特色鲜明

货币文化博物馆是收藏、保存、展示中国古代、近现代货币文化的重要基地,通过货币文化反映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艺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旨在教育引导师生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财经素养,普及财经文化,宣传财经知识。

4.特色馆藏突出

馆藏货币中有中国早期贝币、骨币;
有刀币、铲币、布币、蚁鼻钱等先秦四大货币;
有中国古代铸币精美第一人王莽时期铸造的“钥匙钱”等多枚铜币;
有被誉为“长寿钱”的汉五铢;
有体现唐朝开元盛世由欧阳修撰写面文的开元通宝;
有宋徽宗御笔真书的瘦金体崇宁通宝;
有农民起义军发行的货币;
有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少数民族语言货币;
有义记金钱入会凭证,有天平天国军功奖章以及近代的金圆券、关金券等,均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代表性,特色馆藏突出。

(二)校史文化,集中展示学校育人特色

校史展览馆结合学校发展轨迹集中展示建校20年来的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办学理念和发展成就等,突出学校的文化建设成就和建设亮点,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学校把校史文化传承教育作为师生入学入职主题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实地参观、讲解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强化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建家意识。把参观校史展览馆作为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教育的第一堂必修课,让每一名新生、每一位新教工都能够在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中[1],真切地感受到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奋进的发展历程。

(三)红色财经,打造党建育人实践基地

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是一座以表现1921-2021百年以来财经文化发展轨迹为主题,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文化教育等基本功能的大学博物馆。2021年1月,为贯彻落实党史教育要求,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收藏、保护、在古代经济展陈基础上延展近代经济、展示红色财经文化积淀,彰显学校的学科优势,助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扩展学校知识转化和实践训练基地,开始筹建“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并于2021年10月8日开馆。该博物馆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1.满足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

以博物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2.满足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指标要求

按照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指标最新要求,以红色实体展览馆的形式进一步佐证学校明确体现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等指标。

3.满足全民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

按照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学习要求,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基本功能,教育师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从而统一思想、意志、行动,凝聚磅礴的发展力量[2]。

(四)研究中心,开展钱币文化学术研讨

搭建货币研究的学术平台,推动货币理论和政策的学术研究,为提高宏观经济与金融管理提供理论与政策的智力支持。中心依托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的学科优势,汇聚了一批研究货币金融理论的优秀学者。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理论与政策、宏观审慎理论与政策、系统性金融风险、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理论等。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一)品牌特色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馆群,打造符合学校文化的品牌特色。

(二)实践特色

为财经类专业学生提供知识拓展、研究交流的实践平台;
建立学生组织和团队,构建完全由学生自主运行和管理的校内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三)育人特色

传播大学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心,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特色育人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党建育人核心,形成普及财经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

(四)成果特色

校内文化馆群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引导和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推动文化育人建设的不断深入。

(五)创新特色

依托“三馆一中心”文化场馆载体平台建设及运维实践,创新教育模式,利用学生志愿者队伍架设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开展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养成爱校、爱国的道德品格。创新运行方式,面向校内外不同层次人群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内容,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逐步建立形成集展览、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党建特色育人平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一)展——以“布展陈列”提升人文历史内涵

1.广泛收集资料

综合运用史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典型案例法、网络调研法、小组讨论法、重点调查法等,广泛收集档案史料,注重资料来源及准确性,认真讨论博物馆、展览馆架构,明确服务对象、目标和任务,构建博物馆、展览馆布展规划设计,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多角度、多途径、多形式发挥档案史料的价值和作用,提升人文历史内涵。

2.厘清发展脉络

认真梳理历史事件脉络,还原历史原貌,体现文化发展的轨迹。如货币文化博物馆按照钱币铸行的时间、类型、价值、作用等形成不同的展线和思路,用不同的线索多角度去展现中国货币经济史,为不同层次人群的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提供关键切合点。校史展览馆重点展示学校文化,凝练传承精神,展示教学成果,开展校史育人。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高度概括1921年以来各阶段各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凸显各阶段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用历史事实真实准确呈现百年红色财经史。

3.突出主题形式

在规划设计展览的过程中,以图片、统计数据、图表、场景再现、实物展示、影像资料、绘画作品、电子设备等形式,反映历史事件背景,突出事件主题。另外,通过校内其他媒介和形式,将展览主题扩展和扩散,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目的。

如在学校层面,坚持“整体规划、分类实施、全面覆盖、有效改观”的原则,以“党建文化、红色文化、财经文化、校史文化、传统文化、行为文化”六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元素,以楼、廊、厅、园、路、石六个载体为依托,开展文化育人建设。在二级学院层面,结合二级学院特点和特色,夯实文化育人基础,丰富文化育人内涵,打造一院一品文化育人品牌。在专业层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践课程需求和特点,着力加强基于文化场馆的专业文化育人建设,使专业建设有机融入文化育人元素,形成“校、院、专业”一体的上下联动的文化育人主题形式。

(二)领——以“引领教育”强化育人价值导向

1.实践教学引领

文化场馆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如学校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的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管理学院的会展经济、旅游管理专业等都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文化场馆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

2.学术文化导向

文化场馆与学校的科研工作和学术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文化场馆的展陈、藏品、历史文化等均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内涵和切入点。如学校建有钱币经济研究中心、财务经济研究中心,与校内文化场馆形成“一体两翼”,同时开展红色财经文化研究和古代货币经济文化研究,“一今一古”,相得益彰。文化场馆收集的大量实物、典籍资料和电子影像资料等,构成了辅助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三)课——以“第二课堂”发挥育人学科优势

1.发挥“第二课堂”价值辅助教学活动

一是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将文化馆藏品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资源,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如开设《货币文化》《重走百年财经路》等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过在文化场馆现场授课的体验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3],激发和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财经文化和校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认知,做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二是举办专题讲座和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公开举办特色讲座或座谈,弘扬和传播建党精神、民族精神、龙财精神等精神品格和优秀文化,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4]。还将通过挖掘各自优势馆藏资源,开展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以推动学校文化馆育人功能的实现。三是组建学生志愿讲解队伍。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朝气的群体,是推动学校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建设学生志愿讲解员项目,为校内外的师生、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参观者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志愿讲解工作可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信心,敬业乐群,从而完善自我塑造。

2.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开放教学活动

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等,参与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等举办的活动,整合优势资源,开创文化育人新模式。免费向社会开放,让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直接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彰显和发挥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引领和服务示范作用。

(四)研——以“科学研究”提高文化育人品质

依托“三馆一中心”育人平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科学研究育人功能,以科研促进场馆互动,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如借助“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助推党史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提高文化育人品质。

(五)宣——以“宣传推广”增强育人创新活力

培育弘扬时代新风,通过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场所,打造线上线下合力育人阵地,增强育人创新活力。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等主题教育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文化场馆丰富的展览展陈、藏品文化之中,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文化结晶近距离观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深刻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红色基因图谱。主题文化场馆运用视频、影像、音响、图片、文字、实物、数据等文物资料,立体、形象反映馆藏品,增强真实感、生动性、感召力,线上线下联动,提高育人效果。安排专家学者、文物捐献者现场讲解,以讲藏品故事打动大学生,加深感受,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开展“重走百年红色财经路”“财经文化节”“货币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特色文化宣传活动,促进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校史文化、财经文化等文化传播,让师生在文化熏陶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

(六)践——以“实践基地”形成育人辐射引领

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教育服务功能,延伸实践触角,扩大阵地覆盖,形成育人辐射引领。积极参加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的建设和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彰显时代价值,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场馆的文化特色育人功能,提升大学文化传承,保障文化育人作用的最终实现。

构建“三馆一中心”党建育人平台教育机制,发挥平台育人特色,通过“展、领、课、研、宣、践”六位一体育人模型,探索依托高校文化类场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融于一体的优势,发挥党建育人和文化育人重要载体平台作用,在党建育人、思政教育、传播知识、助力教学、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功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场馆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与品牌(2022年4期)2022-05-08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冬奥之约,场馆先行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出展世界(2018年1期)2018-05-14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推荐访问:黑龙江 育人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