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现状及提升策略——以某市小学教师为例

梁 萍

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指教师对其所担任职业的工作目标、工作价值和他人影响等的认识,以及与社会上对该职业的评估或预期之间的一致性,或指自身对他人或群体的关于职业方面的观点的评价。它是事关教师及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也很大程度制约着学校组织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日趋弱化,有的年轻教师无法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对职业生涯充满无助感,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因学校环境、薪酬、职称、晋升、绩效等多种因素,降低了职业热情和教学效能,导致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降低、行业流动性增大,不利于师生及学校发展。因此,亟需探寻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现状,厘清相关内涵,探讨提升策略。

(一)国内相关研究

《汉语大词典》中“认同”有两层含义,其中一层指“认可,赞同”[1]。宋广文和魏淑华[2]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涉及教师个体对职业的认知、自我情感、工作意愿、技能目标、个人价值观等多种因素。魏淑华[3]根据研究结果指出,我国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是由职业价值理念、人物价值理念、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取向四种基本因子所组成的多维结构。汤国杰[4]根据加拿大研究者MEYER与ALLEN的组织承诺三维模型①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包括情感认同、规范认同和持续认同三部分。于慧慧[5]认为,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意义、职业特征,对领导、同事、学生、工作回报、工作背景、归属感的认同等九大维度。孙利与佐斌[6]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量表编制中,将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分成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三种维度。程翠萍[7]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包含职业价值的评价、职业角色的感知、职业情感的表达、职业效能的体验等具体内容。

(二)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学术界一般认为最基本的职业认同是角色认知(role identity),即个人对自身在整个社会组织中所处地位(social position)的认识[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同一性”来描述“认同”的形成过程,同一性指人对自己身份或角色的确认,如回答“我是谁”或“我的身份是什么”的问题[9]。根据这一角度,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可以理解为教师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和自我概念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弗洛伊德把认同译为“自居”,是指个体潜意识地向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个体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0]。持有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主动、积极地与工作环境、同事、领导等建立联系的过程。

就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而言,各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价值认同感”的观点都有不同侧重点。部分学者把教师认同感和教师自我定义、自身形象结合在一块,并指出教师自我概念、自身形象会影响其教学方法、专业发展、教学效能等,也有研究者把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问题与自身反思、自我评估、个人发展等问题关联起来。但研究者们普遍都认为,“认同感”是指个人内心受社会情境影响而不断改变、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自身同一特点的认同感或自我定位。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属于但不仅限于心理学概念,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认知、理解、评价、体验等,以及具体建立联系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评价、职业价值、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角色体验、职业效能、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层面。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不是孤立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及工具

笔者采用整体分层的方法抽选某市10所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发放主题为“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现状调查”的问卷520份,回收共500份,有效率为95%。因变量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自变量三层面分别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职业归属感和职业效能感,共18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代表越认同。问卷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整体较高,但在年龄、教龄、性别、择业原因影响因素方面有不同体现。具体阐述如下:

1.性别差异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55人,女教师102人,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定得知:男女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t=0.00,p<0.01)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整体较高,但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归属感和职业效能感上差异不大。

2.年龄差异

对年龄(22—30岁、31—50岁、51岁以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各年龄段的小学教师在职业效能认同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职业价值认同度(t=0.00,p<0.05)和职业归属感(t=0.031,p<0.001)上有明显差异。通过雪费法事后比较得知:在职业价值认同度方面,22—30岁的教师比51岁以上具有更高的职业价值认同度;
在职业归属感方面,51岁以上的教师比22—30岁和31—50岁的教师职业归属感高。

3.教龄差异

对教龄(1—5年、6—10年、11—20年、20年以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相差不大,但在职业归属感(t=0.000,<0.002)和职业价值感(t=0.00,p<0.05)上有很大差异。进行雪费法事后比较可知,1—5年教龄的教师对职业价值认同度最高,20年以上教师职业归属感最高。

4.薪酬差异

小学教师月工资水平在职业归属感(t=0.000,p<0.001)、职业价值认同度(t=0.000,p<0.001)以及职业效能(t=0.000,p<0.001)三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对月工资水平的职业认同得分进行雪费法事后比较得知:在职业归属感上,月工资在2001—3000元左右工资的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明显低于月工资3001—4000元;
在职业效能感上,月工资水平在1001—2000元的教师最高;
在职业价值认同度上,月工资3001—4000元与月工资在4000以上的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明显高于月工资在2001—3000元的教师。

(一)教师主观因素

1.性别差异

小学段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活泼开朗、多才多艺、有耐心爱心、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由于生理、性格、社会价值等原因,女性在这几个层面略优于男性。同时,大体来说男性对于职业的期望值高于女性,而小学很难实现职业跨越和突破,因此相较于男教师,小学女教师有较高的职业价值认同度。

2.年龄、教龄差异

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在年龄和教龄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年轻教师刚入行,充满干劲,对未来充满激情和憧憬,因此其职业价值认同度较高。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因学校环境、薪酬、职称、晋升、绩效等多种因素,降低了职业热情和教学效能。就职业归属感而言,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会更多地被认可、需要,年轻教师的声望和自我认可仍在建立中,因此职业归属感低于老教师。

3.薪酬差异

无论是男教师、女教师、新教师或老教师,薪酬都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教师虽然是天底下最光辉灿烂的职业,但与其他行业无异的是,教师也需要养家糊口,尤其是年龄稍长又有家室的教师。因此,薪酬是影响职业价值认同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4.入职动机

问卷调查发现,教师的入职动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教师职业的稳定性;
次之是教师本人长期受到他人的熏陶,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职业,因此具有很高的职业价值认同度;
占比较高的还有谋生需求,部分教师选择教师职业,是为了尽早寻找一个较安定的岗位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社会地位,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调研还显示,部分教师希望以教师职业为跳板,便于今后寻求其他好工作岗位,因而教师职业认可度低。总体而言,在入职动机上,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是自主选择、非常认同教师行业,其职业价值认同度因人而异。

5.师生、家长关系

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与学生及家长关系融洽的教师会有较高的职业价值认同度,但是部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关系大多较为紧张,同时如果学校、家长对这类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水平较低,加之学生能力较弱或者班级成绩不理想时,新教师趋向于将这些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会造成怀疑自身的教育能力,职业价值认同度减弱,从而形成消极心态,导致职业倦怠,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6.职业生涯规划

受访对象中66.88%的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欠缺,4.5%的教师没有任何规划,主要原因是年轻教师在具体教学事务上还不熟练,大部分精力用在熟悉学生、家长和探究教法上,忽略了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科研教改等方面,这限制了新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其陷入被动状况。老教师大多已经具有相应荣誉、职称或地位,抑或者已具有超然心态,不求在职业上再上一层楼。长此以往,这些教师会觉得教师生涯犹如一潭死水,从而降低职业认同感。

(二)外部客观因素

1.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小学教师工作繁杂、琐碎,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教学活动、备课上课、各项研讨、批改作业、大小会议、文娱活动等。有些教师带多个班级、跨年级代课甚至兼任其他学科教学,需要备多个课头、批改堆积成山的作业,工作负担很重;
部分教师还兼任行政岗位,需要进行大量的文书整理和活动组织工作;
同时,教师疲于应对不同形式的上级检查、频繁的会议、繁琐的统计等,最终就会造成工作热情下降,产生职业倦怠,进而降低对职业的归属感。

2.工作环境、领导风格

工作环境和领导风格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校环境和领导风格能够满足教师的生存需要、保障教师安全、使教师有很好的归属感、感觉被尊重被需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学校不能够保证教师最基本的需求,不能够公平公正地按劳分配,领导对教师也不够尊重,遇到事情时不能很好地保护教师,从而引起教师的反感、冷漠、愤怒和抗拒,极大地影响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

3.社会评价

一些新闻媒体夸张渲染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中发生的负面新闻,导致社会舆论被歪曲的新闻误导,从而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产生质疑,网络上甚至出现“群起而攻之”和“一边倒”的现象,家长和教师似乎成为绝对的对立方,心思细腻教师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社会舆论的干扰,影响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度。

据此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教师群体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认可教师职业的价值、效能和归属,然而由于负面社会评价、大量繁琐的非业务性工作、工资待遇低、归属感缺失、学校领导风格、个人发展有限等因素,极大地消耗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降低了职业价值认同度。

(一)教师个人

1.明确职业意向

首先,入职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自身个性、能力和兴趣,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掌握好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社会目前的职业趋势之间是否存密切联系,以当前社会的需求为自己选择职业的客观基准。其次,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一旦入行就努力提升自我,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就感。

2.建立与学生和家长的良好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摆出“师为大”的高高在上的架势,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好教师。教师在和学生家长沟通时,应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推己及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3.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因而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升级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效能。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好职业规划

除却社会上的负面声音外,甚至部分小学教师也认为这份职业不需要太多专业素养和技术含量,因而使得教师本人缺乏职业规划,只想安稳度日。怀抱这种想法的教师应始终明确一点,如果不想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就应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通过制定实施职业规划,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等职业素养逐步提高。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

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宣传和教育,如学术报告、讲座、小论坛、集体教研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建设,帮助新教师尽快进行自我定位,熟悉业务,这也能唤醒老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2.建立组织民主机制,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职业生涯中,教师往往鲜有时间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尽管一些管理制度或教育理念会引发教师的不满,但大部分人选择保持沉默,却在内心滋生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能。因此学校需要落实民主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让教师做学校的“主人”,增强其职业归属感。

3.制定可行措施,提升教师薪资水平

相比其他职业,小学教师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这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其职业价值认同度。有些教师甚至会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做到按劳取酬、劳有所得,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4.尽量解决教师困难,提升组织认同感

学校应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尽量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组织认同感。学校应利用各大节假日或者校庆等重大活动创造仪式感,建立教师的组织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教师个人工作或生活出现困难时积极给予帮助和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到温暖。

5.提供优质资源和平台,激发职业成就感

教师职业需要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校应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资源和广阔的展示平台,激发教师上进的动力,实现自我发展。当教师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体会到职业成就感,就会大幅提升职业认同感。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要担当“教育者”“领导者”“心理医生”“榜样”“研究者”等各种角色,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现代教师敬业乐业、勤学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11]。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积极的职业认同度激发教师奋发图强的动力,使人拥有战胜困境的斗志与动力,深化教师的教育情怀,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素质,引领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教师自身、学生发展、学校前景都具有积极意义。

注 释:

①加拿大学者MEYER和ALLEN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演技结果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回顾,并在自己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1991)。三维结构模型认为组织承诺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等三个主要维度,其中,情感承诺指成员对该组织的情感依恋以及身份认同;
持续承诺指成员对与离开组织相关的损失的认识;
规范承诺指成员由于自身存在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社会性因素的约束而留在组织内的心理倾向。

猜你喜欢 认同度教师职业归属感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教育界·A(2022年7期)2022-05-31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大学(2021年9期)2021-10-18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年1期)2020-02-16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新班主任(2019年6期)2019-07-11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年7期)2017-08-07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46期)2017-03-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1期)2017-01-21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求知导刊(2016年22期)2016-10-08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奥秘(2016年5期)2016-05-24

推荐访问:某市 小学教师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