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研究

◎文/谭 悦 侯丽珠 孟 媛

为及时跟踪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总结发展成效,挖掘发展潜力,分析存在不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针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并采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法等对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开展研究。通过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协同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和产业结构优化三方面研究,力争科学、客观、多角度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状况,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以京津冀为研究主体,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为参照,以“开放、互补、均衡、高效、发展”为主要评价内容,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监测和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进程,了解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的不同特点,说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兼顾协同创新评价理论和工作实际需要,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反映区域协同创新状况,指标体系力争在逻辑结构和指标框架设计上科学、合理,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本质。

(二)可比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选择上,尽可能选取与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相关的统计指标。同时,确保历年指标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统计对象一致,以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评价对象间均具有可比性。

(三)简明性原则

评价指标均具有典型代表性,保证选取的指标既不要过多过细,过于烦琐,相互重叠;
也不要过少过简,以免出现指标信息遗漏、以偏概全和不全面不完整等现象。

(四)可操作性原则

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和国家各部委或统计部门公开出版和发布的数据,指标概念明确,含义清晰,数据公开、权威、可靠,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核查和索引。

(五)动态性原则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情况,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以充分反映,因此,指标选取和指数评价充分考虑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提出时间,对该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状况开展年度动态跟踪监测与评价研究。

(六)系统性原则

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各指标之间既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又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

基于上述观点和构建原则,设计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为3层结构,由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经济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组成。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形成的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上述三级指数,按功能可纵向形成各级发展指数和各级均衡指数;
按内容可分为创新环境指数、创新资源指数、创新经济指数,最终形成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指数法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各级评价值均可称作“指数”。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由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综合而成。

(一)发展指数计算

发展指数反映的是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协同创新主体的增长情况。若各协同创新主体实现共同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快于参照区域,则说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发展指数的计算从基础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开始,通过指数法形成三级发展指数:

其中:xlij为第l个一级子系统下、第i个二级子系统下第j个基础指标;
xlij0为第j个基础指标相应的基期值,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初次提出于2014年,因此将2014年设为基期。二级发展指数由三级发展指数几何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ij为各三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i为第i个二级发展指数下设的三级发展指数的个数。一级发展指数由二级发展指数几何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i为各二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l为第l个一级发展指数下设的二级发展指数的个数。总发展指数由一级发展指数几何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为各一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为一级发展指数的个数。

(二)均衡指数计算

均衡指数反映的是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协同创新主体的相对差异情况。如果各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差异逐步缩小,则说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产生了较好的均衡效果。原拟用的均衡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经实际计算后发现,利用此公式,计算结果极易出现负数,这对后续计算造成较大阻碍。经过综合考虑计算公式的简洁性及计算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原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对该公式进行修改和调整。即本研究采用的均衡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二级均衡指数由三级均衡指数几何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ij为各三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i为第i个二级均衡指数下设的三级均衡指数的个数。

一级均衡指数由二级均衡指数几何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i为各二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i为第l个一级均衡指数下设的二级均衡指数的个数。总均衡指数由一级均衡指数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l为各一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n为一级均衡指数的个数。

(三)协同创新指数计算

协同创新指数是由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的几何加权综合而成。三级协同创新指数为三级发展指数和三级均衡指数几何加权综合:

三级协同创新指数

其中:DIlij为各三级发展指数;
WDlij为各三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SIlij为各三级均衡指数;
WSlij为各三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二级协同创新指数为二级发展指数和二级均衡指数几何加权综合:

二级协同创新指数

其 中:DIli为 各 二 级 发 展 指 数;
WDli各 二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SIli为各二级均衡指数;
WSli为各二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一级协同创新指数为一级发展指数和一级均衡指数几何加权综合:

其中:DIl为各一级发展指数;
WDl各一级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SIl为各一级均衡指数;
WSl为各一级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总协同创新指数

其中:DI为总发展指数;
WD为总发展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SI为总均衡指数;
WS为总均衡指数相应的权数(频数)。

(一)总指数评价

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总指数为119.8%,与2014年基期相比提升了19.8个百分点;
长三角协同创新总指数为132.8%,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32.8个百分点;
京津冀协同创新总指数低于长三角13.0个百分点(表2)。

表2 2015—2018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总指数

1.发展指数

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指数为136.1%,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36.1个百分点(表3)。

表3 2015—2018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指数

2.均衡指数

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均衡指数为105.5%,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5.5个百分点;
长三角协同创新均衡指数为117.2%,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17.2个百分点;
京津冀协同创新均衡指数低于长三角11.7个百分点(表4)。

表4 2015—2018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均衡指数

(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协同指数表现最佳

评价结果显示,2014—2018年京津冀创新环境协同指数呈逐年递增态势,从100.0%增长到124.9%,增长24.9个百分点,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经济3个一级指标中指数值最高,增速最快(图2)。

图2 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一级指标指数

(三)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发展指数实现新高

2018年京津冀创新资源协同指数为119.3%,其中,发展指数高达154.8%,该发展指数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经济3个一级指标的发展指数中最高,表明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向京津冀聚拢,人财物等创新资源投入增长迅速。

(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发展指数逐年提高

经济发展是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越快,可以投入创新的资源越丰富,对创新的需求也越显著,创新活动的空间越宽广。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经济发展指数呈逐年增长态势,从2014年的100%提升到2018年的123.8%,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显著(图3)。

图3 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经济发展指数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低于长三角

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发展方面,还是在域内地区间的相互协同状况方面,都与长三角存在一定差距。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创新总体实现稳步发展,但存在发展慢、协同差和负增长三方面问题;
域内各地的发展差距有拉大趋势,个别指标两极分化严重;
京津冀三地各自域内地区一些指标出现负增长,影响了地区整体发展。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经济发展指数为119.8%,而同期长三角协同创新经济发展指数为132.8%,京津冀低于长三角13.0个百分点(图4)。

图4 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经济发展指数

京津冀三地个体发展速度不如长三角。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看,京津冀的河北发展速度最快,但远低于长三角发展最快的浙江;
相对于基期,2018年,河北的发展指数增长最快,但低于长三角指数增长最快的浙江9.8个百分点。从域内的直辖市看,长三角的上海协同创新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京津冀的北京和天津;
相对于基期,2018年,上海的发展指数增长了38.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29.9和20.9个百分点。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支撑力度不足

京津冀在创新环境方面的表现落后于长三角,且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15—2018年,京津冀创新环境协同指数由落后长三角5.1个百分点扩大到14.0个百分点。比较京津冀和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京津冀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不及长三角。作为研发活动的主力军,京津冀拥有全国近1/3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这成为京津冀强大的研发资源优势,但这种优势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并不突出。相反,由于京津冀三地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上述资源对区域均衡指数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制约。2014—2018年,京津冀与长三角在创新机构协同创新方面均有所发展,但基于相同的起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明显慢于长三角,主要原因是京津冀三地在创新机构均衡方面的差距较大。长三角四地之间,创新机构也存在发展差距,但四地之间的发展差距小于京津冀。

数据显示,在2017年之前,京津冀与长三角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协同状况基本保持同步,发展轨迹大致相同。2017年之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协同状况明显好于京津冀。相对于基期,2018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协同指数达到112.9%,而京津冀为107.7%。京津冀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指数差距由2015年的0.3个百分点扩大到2018年的5.2个百分点。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重视监测评估,强化战略引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站在中央和京津冀三地政府的不同角度,组织有关机构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开展监测评估十分必要。二是完善组织机制,发挥部门作用。充分听取中央部委及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与中央部委、有关院所和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断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引向深入。三是创新政策体系,提供协同保障。制定各个领域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一揽子政策体系,彻底解决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政策不统一、不衔接的问题。四是细化协同内容,实现功能互补。在明确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协同创新的内容,逐一制定贯彻落实的政策和措施,强力推进协同创新发展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一是强化区域高效合作,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其他区域的创新体系相互连通、相互协同、优势互补。二是加强创新资源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通过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吸收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地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编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是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转制科研院所组建行业研究院,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协同,关键在于北京、天津、河北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探索形成“北京研发、天津河北中试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周边地区落地转化,形成产业配套,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议三地政府共同搭建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发展平台,采用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高精尖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京津冀一体化人才评价机制、跨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社会组织联动机制等措施。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既要围绕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又要着眼于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培育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

一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稳固地方经济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为优势支柱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对优势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撑和补充。二是充分考虑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要求,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三地协同发展。三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支撑京津冀地区和国家未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进行布局,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四是发挥数字产业优势,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数字智能区域”为脉络,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和人才优势,以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切入点,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汇聚流通,加速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京津冀大数据共享中心,推动三地数据汇聚融通。

猜你喜欢 频数长三角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第一财经(2022年6期)2022-06-15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水运(2022年4期)2022-04-27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5期)2022-04-18“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4期)2022-04-14——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大江南北(2022年1期)2022-01-19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9年3期)2019-04-22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9年12期)2019-01-17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7年3期)2017-03-24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6期)2016-05-14

推荐访问:协同 指数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