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运营模式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孙媛,杨文,高育栋,宋培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数字化事业部,甘肃 兰州 730050)

供电企业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实践,既要关注服务体系建设,又要重视智慧物联管理体系构建,还要认识到数字化管理模式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管理手段,必须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质效,推动业务、服务、管理全面升级。

供电企业在数字化管理模式推行中,应当重视智慧物联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物联管理平台,实现终端设备的感知与管控的精准化、统一化,促进资源与数据信息共享,为供电企业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一)营配末端的智慧物联技术

1.配电开关监控终端

一般来讲,配电线路比主网更加薄弱,虽然近些年随着各项政策与财政拨款的推动,加大了对线路的改造力度,但是10kV线路改造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如线径细、供电半径过长、恶劣天气条件下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导致在用电高峰期、气候条件恶劣时出现大量抢修任务。配电开关监控终端主要适用于城乡网配自动化系统,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优势,具备继电保护、故障自检等功能[1]。通过配电开关监控终端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互联互通,能够收集配电系统的运行数据与监测信息,其中包含开关状态、电能参数、接地故障以及故障发生时的对应参数,同时能自动执行配电主站下达的指令动作,远程调控配电设备,进而实现故障定位、隔离,保障非故障区域的电力正常供应。

2.配变智能融合终端

配电设备需求量大、覆盖面广,供电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缺乏配网全景感知与监测功能,意味着主动服务能力欠缺。再加上目前配网设备比较分散,配网调度系统集成度不高,所以工作效率偏低。同时,如今农村地区的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逐步接入,对配网调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借助配变智能融合终端,能全面收集配电变压器的信息并加以控制,动态监控其运行状态,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主站,为配电系统运行管控提供数据支持[2]。同时,配变智能融合终端还具备集中器功能,能够收集电压、电流、监测线路的状态,动态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状态。借助配变智能融合终端分析管理低压配电柜的出线分段,采集台区电能计量数据,辅助分析线损率,为降低损耗提供确切依据。

3.低压分路监测单元

供电企业过去运行监测的重心在高压线路上,对低压线路的监测缺少必要手段。低压配网处在整个电网的末端,有分布广泛、环境复杂、运维工作难度大的特点,这一分路的数字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对电力服务质量的提高。在电缆分支箱加装低压分路监测单元,能在低压线路上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监测,实时监控开关分合闸状态,绘制出台区分支拓扑,进而实现线路故障自动化分析、故障点位自动化定位等功能,为故障检修争取时间。

4.表箱智能测量开关

表箱是供电营配末端融合的重要节点,为了融合配电业务与营销业务,除了要用到高速宽带采集终端以外,还可在表箱进线处加装智能测量开关,开关中配备互感器。智能监测终端能够采集到智能测量开关的电能数据,然后将表箱进线总电量与表箱内各用户表用电量进行比较,便能计算出表箱线损,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漏计量、窃电等情况。

(二)内部设备的智慧物联技术

1.全景监控系统

对供电企业的智慧物联改造,能够进一步完善门禁、道闸、测温等基础设施的功能,构建供电企业全景监控系统,增加设备状态监控、台区数据监测、人车智能识别、客流分析、行为分析等智能管理功能,推动实现管理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采用边缘计算模式以及提前设定相关规则,能对所有进出供电企业的车辆与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和异常分析处理,保证通行效率,进行智能考勤,为供电企业的智能派工、员工评价、个性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持,以精益化管理提高管理质效。

2.智慧库房

在企业库房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全面采集企业员工的信息,实现门禁人脸自动识别,将识别信息上传至综合业务数字化平台,自动记录进出库领用物资的人员名单、物资信息。具体实践中,可在供电企业的库房内部安装智能RFID工器具管理柜、RFID智能货架等基础设施,通过授权认证登录,所有出入口记录、工器具盘点等功能自动化实现,打造无人化出入库管理,提高工器具、备件备品库房的数字化管理质效[3]。此外,还可借助智慧物联管理平台的云交互功能,实现设备远程控制以及任务派单、库存实时清查等功能,提高综合业务数字化应用水平。

3.综合能效

接入智慧物联管理平台,供电企业的光伏设备、用能监测设备等感知类设备将得到一体化管理,分析各种用能设备实时产生的数据,寻求提高用能效率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此外,借助采集数据、总控需求以及客户预设的调控规则控制分解,汇总为具体的调控指令,然后在智慧物联管理平台上将指令分发给边缘物联代理,由其控制对应设备的负荷,保证电力服务区域的高度自治,满足智能办公、电动汽车充电等新业务的接入需要。

(三)移动设备的智慧物联技术

1.业务轨迹

借助营销GIS系统、移动终端、行为记录仪等设备和平台,在出任务的过程中对人员、车辆、物资、作业程序等方面进行实时化、可视化监控。从营销GIS系统地图上,能够随时了解系统自动派发业务工单的人员、距离、任务进度等信息,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此外,将交通工具的车载GPS信息接入综合服务中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便能从平台中获得车辆的实时位置数据,绘制出清晰的工作轨迹。部分由用户申请形成的临时性业务工单,能够直接显示出工单操作的所有环节信息,实现对处理人员、工作程序、审批建议等信息的整合[4]。

而对直接派发到供电所移动终端的抢修单,可通过综合业务数字化平台直接调用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中对移动终端故障处理工作轨迹的记录,详细记录接单人员、接单时间、抵达现场时间、完成工单时间等信息。用户能够直接通过国家电网APP,在工单进度界面上进行查询,也能通过GIS地图了解工单处理人员的相关信息、距离、处理进度等内容,满足用户的知情权,提高满意度。

2.移动作业

应用行为记录仪、移动终端设备的拍照、录像、红外识别等功能,对各种类型业务的现场作业尤其是抢修工单的处理现场进行动态监控,第一时间传回现场的工作画面,由后台即时管控现场,必要时由专家亲自指导。此外,通过加装物联网卡,上传台区服务现场的实时音视频、工作轨迹、定位、终端设备信息,提高服务工单管理质效。借助监控还能监测台区经理的工作现状,辅助基层供电所数字化平台实现工单自动化派发、网格化管理优化。

(一)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建设数字化供电服务管理体系,必须保证运营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以及服务的优质性。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全能型供电服务平台,要求基层供电所做好部署并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要进行驻点培训、现场督导,还要进行月度考核、综合评价,保证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得到高质量推广、应用,进而实现全面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供电企业管理质效。

1.打破数据壁垒

从业务平台中提炼大数据,从数据中重点管控核心指标。其一,平台智能化管控,实现业务管理数字化。在数字化管理推行前,供电企业的相应指标关联着大量系统,需要从众多业务系统中提炼数据,难以掌握复杂多元的经营指标。而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预设预警提示阈值,关键经营指标一旦出现异常,便会发布预警,使业务管理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借助数字化移动终端,能够依据各类异常指标开展催缴费用、线损处理、表计换新等工作。其二,平台智能化应用,实现任务工单电子化。在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前,基本依靠微信、电话、即时通信等渠道派发工单,虽然指令能顺利下达,但回溯工作记录不够完整,难以归档,管理比较粗放,并且外网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而在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后,任务工单能实现闭环式电子化管理,工作记录可追溯,为考核提供详细依据。其三,平台智能化录入,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基于平台对相关资料进行电子归档与智能查询,严格把控“三库一柜”、台区网格图等资料,保证基础数据上传率达到100%。同时,借助平台开展对安全工器具的校验工作,预设检查期限,及时提醒做好检查工作。

2.发挥数据驱动力

供电企业应当基于生产运营实际,发挥数据驱动力,借助物联网、AR等技术,构建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安全工器具仓库,实现班组减负提效,提高供电企业管理质效,为推动数字化进程夯实技术基础[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建设智能化室内实训基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仿真培训系统,员工可在其中开展高低压计量、窃电检查、低压配电等一系列实训工作,高度还原真实工作环境与程序。此外,对居民用户及特殊用户推行欠费不停电,在线上平台开通一键办理等通道,让更多电力用户实现足不出户即可查询、缴纳电费。

(二)建设数字化服务中心

供电企业应加快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且高效、便捷、精准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安全的电力供应、优质的用电服务,基于用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保证服务响应更加高效。同时,为了优化供电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协同、推动业务融合,应当构建协同服务运行机制,保证营配调、生产等信息系统能够一体化运行,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供电服务能力和管理质效。

1.智能管控

借助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的大数据采集优势,凸显出系统在完善客户服务、加强业务协同、优化配电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挥管控功能,协助供电服务管理、调度、监测、分析等工作开展,提高供电企业效率效益及服务水平。

2.智慧仓储

立足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应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安全工器具库、智能仓储库,保证各类工器具、备品备件能实现无人化领用和智能化清点。建设智能化实训室,为员工提供实操演练平台。同时,借助数字化设备提高员工电力作业的规范化程度和工作实效。

3.智能终端

借助移动作业终端应用动态监测供电企业关键指标,全方位掌握各类指标。推行“手机+背夹”的现场作业模式以及应用布控球等装备,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依托指挥中心实现互通互联,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保证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共享。

(三)打造数字化考核看板

供电企业应积极推动对内设机构的调整和岗位职责的优化,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供电服务体系,推行营配末端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缓解目前基层供电所人员紧缺的问题。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专业壁垒,提高工作实效。

1.实现员工全管控

实现业务流的数字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供电企业员工工作效率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薪资管理三方面的关系,有效把控工作人员的能动性。构建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将工作质效评价考核结果与薪资分配等挂钩,应用于薪酬管理体系中,实现对员工的量化评价与考核评级。

2.实现考核全覆盖

借助数字化平台,推行工作量量化考核与月度工作效率量化考核两种方式,其中工作量包含派工、培训、考勤等多个方面,企业员工可随时进入线上平台查看自己的工作量及相关表现数据,及时改进。总公司也可以综合各类平台核对数据,考核指标内容包含安全供电、优质服务、精益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设定专项工作考核,最后在年终阶段进行综合评价[6]。

(四)推动体验数字化转型

供电企业应积极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服务不可或缺。借助企业平台优势,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实现服务创新,凸显出服务成本低、部署快的优势。构建更完善的网格化电力服务管理体系,推行一站式、跟踪式服务,还可推出延时、预约延时等服务,从过去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型。面对客户对服务问题的投诉,要根据线上平台上传的问题相关图片加以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立足地域特色,打造营业厅智能化应用场景,聚焦于个性化定制服务,推动智能家居等的应用。在营业厅建设中,要重视智能引导、业务自助办结、线上体验、业务待办、便民服务等多个场景建设,树立“零距离”服务理念,带给用户全新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基层单位,在面向全社会提供电力服务的过程中,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信息、电力交易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等一系列数据,同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些数据的体量将进一步增加。海量数据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其是碎片化、分散化的,因此在供电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中,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重点分析数据间的关联性,以支持供电企业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质效。

(一)探索“电力+环保”

供电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电力大数据与生态环境大数据之间的共享融合,依托于电力数据具备的价值密度高、收集范围广、动态性强、精准度高等优势,为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与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从而形成“电力+环保”的战略合作模式,帮助政府部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体现出电力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供电企业数字化管理转型的动力[7]。

(二)探索“电力+金融”

电力数据信息涵盖众多方面,价值表现多元且丰富,比如用电量信息与缴费记录信息等,是许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工作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的重要依据,但金融机构难以获取及时、可靠、可比较的用电数据,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供电企业可与各大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深度挖掘电力数据在信贷、征信业务中的价值,厘清信贷业务对电力数据的确切需求,从而探索出贷前信用评级、征信评价,贷中授信测算,贷后风险预警防控等增值应用,突破以往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屏障。

具体实践中,供电企业应当收集能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真实情况和信用特点的电力数据,比如合同容量、实际运行容量、户龄等数据,能体现企业规模和成立时间;
用电量行业占比、负载率等信息,能体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用电量波动特征,能体现企业的生产季节性与稳定性;
缴费记录、违约用电记录等,能从侧面体现出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性及是否诚信经营。由此可见,依托电力数据,能直接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征信评级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独特且实用的视角。

(三)探索“电力+碳普惠”

碳普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着手点,为中小微企业、家庭、个人的环境保护行为作出量化处理和价值判定,同时构建与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及核证减排量交易相互关联的市场化引导机制。供电企业可基于能源数据中心,积极构建全民碳普惠平台,与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合作,面向小微企业、城市民众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行为开发碳普惠平台小程序或APP,接入低碳行为数据、碳账户累计、碳中和、商业资源优惠等一系列商业模式,打造“累计—兑换—消费”的碳普惠绿色低碳消费闭环模式[8]。

此外,还可以区域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推出自动核证、线上交易、运营分析、征信融资一体化的碳普惠服务模式,进而跟踪市场行情,呈现碳资产挂牌交易价格、成交量、挂牌量等具体信息。聚合区域内原本分散的碳资源,然后与存在碳缺口的企业对接,提供碳资产交易服务,帮助更多用户完成配额目标。

供电企业是我国实现能源互联战略目标的关键着手点,也是向社会展示数字化管理升级、企业转型的示范窗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强化供电企业不同业务数据的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管理质效、服务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供电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智慧物联管理体系构建以及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为数字化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具体思路,希望以更可靠、优质的电力服务,满足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猜你喜欢 供电数字化服务 大型建筑照明末端线路供电距离问题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8期)2022-09-22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新增后备柴油发电机组及严重事故机柜专用UPS电源后对电厂部分应急电源失电影响新视线·建筑与电力(2021年6期)2021-11-27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采掘服务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49期)2015-09-10关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探讨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年5期)2013-10-09

推荐访问:探究 运营 供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