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描基础教学中有关造型图式与形式语言的运用*

蔡 啸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中国高校传统的素描教学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基础之上,比较成熟的体系有新中国成立之初徐悲鸿根据欧洲古典主义学院派绘画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和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契斯恰科夫体系。这两条体系主要的脉络构成了目前中国学院派以现实主义为主的素描教学方式,既重视写生和临摹,强调对事物的再现性表达。素描在绘制过程中多以线条和明暗来塑造形体的轮廓与体积。这样的训练模式毋庸置疑是能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运用媒介对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继而再现对象。诚然在处理整体画面结构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主观介入,可整体的表现手法还是以客观摹写为主,讲究造型以及结构的准确。到目前为止,各个高校已经贯彻这种基础素描教学体系近四十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与跨专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传统的以现实主义表现为主的再现性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体视觉类艺术的基石。人们对视觉图式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客观世界的摹写,还包含了对自身整体视觉经验的主观构想。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客观世界,还有来自幻想的部分。并且素描在表现媒介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对于传统媒材的反叛与摒弃,而是建立在新型技术背景下的扩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的人对素描材料的认知都在单色手工材料之上,而如今随着各种媒介运用的普及(比如电脑软件工具),素描的表现媒材变得越来越多元。种种以上提到的现状都给当下素描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素描的基本定义最早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语音译过来叫迪赛诺。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诸多学者在那个时期都试图对其作出一个精确的诠释。其中最具有影响力且被公认为对其诠释的最透彻的定义来自当时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院长瓦萨里。他认为“素描始于理智,从众多事物中获得某种普遍的判断,既自然万物的形式或者理念。此判断在心中确立起后通过手工成型之物也被称作素描。素描不过是心智所具有的、头脑中想象的、由理念而生的内在观念的表达与诠释。”在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瓦萨里对素描理念与形式之间关系的强调。素描的形式或者理念在于从我们知觉认知系统中对事物做出最具普遍性的判断后,继而得出具有概括性的一般性原则。素描概括的是针对表现对象的形式结构。那么对应以上的说法,从各种现象集合中抽取的最具普遍意义的形式结构构成了我们的造型理念。

素描是人为的活动,所以在造型过程中势必会关注到人的知觉规律和审美原则,美学原则在长期的讨论和研究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分支,这些分支在各自不同的立场进行研讨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范式。但人的知觉是感觉器官直接认知外界状况和自身状态的活动,且每个人对于环境的感知会因为个体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和审美经验的不同产生差异,总会有主观意识进行介入。所以,知觉不可能纯客观的反映事物,素描也不应该局限于呆板的再现客观对象。我们在素描创作中处理图像信息时,从知觉的获得再到运用煤材进行表现本身就是一个在主体意识下提炼,概括的过程,整体脉络是从具象到抽象的。人类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不同类别的图式,用于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其中视觉图式与整体的素描造型是联系十分紧密的,视觉图式在素描过程中就是造型图式,它决定了素描里的形体规律问题。因此,素描造型的本质可以看成概念性的造型图式。素描造型能力就是指获取造型图式与运用造型图式的能力。对图式信息的分析和表现在于突破客体表象外化的局限性,向着形态的知觉和心理迸发,把具象形的创造和抽象形的创造融合起来,建立“图形、图示、图理”的意识。素描中图式的要素有以下几点:基本要素(形,黑白灰,肌理),关系要素(运动、意义、情感),条件要素(数量、方位、大小)。形的要素分为单独形(完整形)、局部形和点线面。这些都是物理的,可测定的,容易把握。而关系要素是生理的,难于把握。许多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都具备一个趋同的造型图式,这类图式的形成大多数来自后天知觉印象的积累(非常的常见),我们也习惯这种思维去规范形象的再现方式,即使这些方式再没有新意也乐此不疲。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视觉形象的模式化图式具备通识性,这种通识使得人们在交流和表达中更加快捷方便。但如果从造型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艺术家在确保“通识”在仍然具备辨识度的同时还需拥有一定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来源在很大一部分便是改变了原有观察物象的角度。同样一件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轮廓型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至于观察和训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办法:

(一)非常规视角下观察

可以采取大的俯视或者仰视,抑或透过孔洞的方式对常见事物进行观察,将观察得到的结果用相机或者草图形式记录下来。

(二)解剖式观察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抓住构成其形态的主要形态元素,分析这些形态元素是如何构成的,在组合成事物的过程中存在如何的功能性,逐步解构并进行图像记录。

(三)扩大与缩小

将已经获得的图像,通过缩放的方式进行后期处理,然后截取需要的部分进行处理加工,比如将一片树叶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其叶脉的纹理结构就会越加凸显,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秩序美感,且不同状态的叶子所表现出来的也有很大的区别。

(四)通过其他介质观察

在面对物象时,我们可以透过不同的介质来进行观察,比如透过磨砂玻璃,或者从水中往外观测等,通过这些介质的折射,呈现在我们眼前会有一种全新的视觉体会。

以上的几种观察和记录方式能更多元的帮助我们积累视觉图式经验素材,当面对具体的素描问题时便能快速捕捉其内在的形式规律,并结合自身的整体知觉感受表现出来。

在素描艺术中,形式是安排和组织点、线、面、图形等语言材料的设计。那素描中的形式感它包括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形式感包括节奏、韵律、对称、重叠、反复、疏密、交错等种种形式规律的理性认识。素描中的形式感是通过结构线条的组织和黑白色阶区域大小去表现。不同的形式手法缔造不同的画面层次。画面层次的设置决定表现手法的方式和造型理念。这些造型理念在图式构成里当然也是通用的,因此形式秩序的建立在素描创作中尤为重要。

(一)重复与聚集

画面重复形式语言是通过某种简单形式元素运用形、量复制和叠加而来。此种形式能加深主体感受者对元素的再印象,它具有规整、机械、安宁、谐调的美感,同时亦可引出具有视觉主导性的节奏韵律,继而营造出超现实主义的空间视感。重复的形式既是强调亦是繁衍的结果,是不断积累某种元素形成的特殊形式。它体现着一种控制,在素描艺术创作中是画面秩序达到统一的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聚集的结构是方向的向心性,此类形式结构中主要图式在作品里处于核心位置,能起到支配画面,并与其他部分形成必要的主次与节奏联系。聚集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基本形之间的重叠、复叠、透叠,从而产生变化,其本质是元素数量的移动和变化。主体图形在整体分布处于居上的位置产生漂浮感,居下产生跌落,居边缘则不安,容易造成画面的紧张感、扩展感和不稳定感。

重复是现当代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没有个性,机械地复制物体与人群。刻意消解对个体价值的判断,这一形式语言成为20世纪艺术创作的惯例。很多当代版画家都利用重复的绘画图式,把取自大众传媒中的图像作为元素在画面上重复罗列,将形象重复并置于所需的空间画面中,复制组合消除了个性与感情色彩后,产生了既没有幽默又很呆板的图式,却以强烈的秩序性强调让欣赏者产生宏大荒诞的感觉,从而印象深刻。当然,重复并非一定意味着单板。也可以结合点的聚集表现物象具体的形态,通过视觉上的重复与归纳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二)放射与均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放射现象十分常见,从阳光四射到烟花炸裂,从笔墨飞溅到雪花结晶,此种现象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我们眼前出现时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扩展状态。在素描艺术创作中,有关放射的形式运用也比比皆是。它的特征与聚集的形式意义相反,聚集有靠近、内敛、消失的特征。而放射的特征在于所有形态元素围绕一个焦点清晰的视觉中心,向外呈发射或环绕的状态,结构的视觉张力是向外迸发的。视觉中心与其他辅助形态元素构成主次、疏密、延展等变化,从而强调出主体图式的象征意义。放射有运动、生长、起源、移动、延伸、散发的特征,明显视觉特点的放射是由位置和方向变化所引起的视觉关系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视觉中心原点来整合、统一所有的元素,会让人产生一种宗教般的起源和力量感以及开放感。

均散的图式是指各部分的形态元素均匀地散布于画面中,这些元素不一定有明确的指向性,整体图式结构给人一种平缓、直述的感受,能暗示出一种蔓延的视觉空间。它的视觉情感表现为:自然、安定、均匀、协调、庄重。放射与均散给人的视觉情感是相悖的,一种代表了激烈的向外扩张的力量感,一种则有着呈现安逸平静的稳定感。在素描创作中如若能将两类形式语言进行结合,便能造就画面空间中丰富的运动层次变化。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带有规律性的运动形式。在音乐与诗歌等艺术领域中,声音的大小,节拍是营造节奏美感的主要媒材。艺术家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声音的轻重缓急来建立作品的秩序结构,从而传达内心情感。同样的道理在素描艺术中画面的节奏也有相对应的控制办法。作品是通过线条颜色深浅、光影明暗、肌理变化等因素进行有规律地反复,从而在规律交替中形成长短、起伏、强弱的变化,使画面整体结构产生一种连续和流动的感觉。节奏存在于多种方式中,可以明暗和方向以等距离的连续排列、以匀称的间歇和停顿、以相同元素的反复、以色阶或形的重复方式出现,这种相关、相似、相同的视觉元素间重复出现的连续性节奏使作品充满韵律感。

节奏和韵律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深化,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重复就会形成了一种律动形式。我们在处理素描画面时,相同间隔的连续和渐变里黑白明暗的起伏和长短线条排列就构成了韵律。节奏与韵律是各类艺术种类中统一存在的秩序性,它有重复、持续的基本特征。

素描中秩序化感知训练的核心,在于对物象视觉化形象中内在形式规律的概括。其目的是提高创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辨能力,将感性煤材与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训练环节,便是在造型过程中对图式的形式语言诸如重复、聚集、放射、均散、节奏、韵律等秩序的提炼。其中所表现的对象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此,我们提供几种训练方式作为参照。

(一)在画面上进行重复或者聚集两种形式表现。选择一种具备共性且自身最感兴趣的表现元素(元素可以是某一具象图形,比如徽章,名人头像或日用物品等,也可以是抽象图形,比如某一特殊标识符号或纯粹的点线面)表现。在绘制过程中随自身感受和主题内容选择适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在画面中进行放射或者均散两者其中一种秩序形式表现。选择一种日常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内在形式的规律,尤其注意其本身所自带的扩张力量(例如树枝的发散),或者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具备视觉张力的画面(例如巨石投入水中),记录下照片和观察感想做素材备用。比如在“放射”这个环节的训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块石头投入池中,然后用相机记录下水花溅射的瞬间作为表现素材。以上案例,对应到相应的秩序体验都可寻得一定的印证,重要的是看如何巧妙地进行视觉呈现。

(三)运用绘画工具,在画面上设计多种具备节奏或韵律的构图形式。素材的获取可以选用更多元的方式,比如选择听取一段带有节奏感的声音,从听觉感受中的强弱,快慢对应到视觉感受的色阶深浅和线条疏密,以此种联觉感知训练的手法来完成二维图式抽象创作。当然以上的实践手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要满足画面基本的造型规律,在构图和层次上的处理仍是核心要素。

在当下,素描教学如果依旧只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写实与再现是不够的,对造型图式与形式表现语言的关注是传统视觉艺术向当代视觉艺术发展与转变的重要视点。素描教学应深化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培养,使其对原有造型类语言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形式语言的研究,去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以适应当下多元的艺术发展现状,为自身将来艺术目标的定位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图式素描节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中旬(2022年3期)2022-04-23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三悦文摘·教育学刊(2021年52期)2021-04-27透过“图式”读懂儿童学前教育(幼教版)(2020年9期)2020-10-12武汉素描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节奏意林(2020年7期)2020-04-27素描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轻快漫舞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32期)2018-11-05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12期)2017-11-29跟踪导练(一)4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5期)2017-11-14凡·高的早期素描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推荐访问:图式 浅析 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