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宏村民居承志堂木雕装饰的民俗内涵

冯亭亭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徽州“三雕”建筑装饰工艺精湛,木雕是常见的雕刻装饰之一。其中黟县宏村承志堂的木雕装饰精美,工艺技术高超,在徽州木雕装饰中具有代表性。徽州是儒家文化发展的温床,儒家文化极大地影响了承志堂木雕的形成。现尝试通过对承志堂木雕装饰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徽州建筑装饰工艺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期为当下传承和发展徽州木雕提供参考。

徽州建筑中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当属黟县宏村承志堂。宏村具有独特的“江南美”,把江南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着“小桥流水”般如诗如画的意境,如此独特意境的产生是受宏村地理位置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儒家思想文化的极大影响下,承志堂的木雕装饰将无形的思想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艺术作品,雕刻精美,工艺技术高超,是黟县宏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厚的徽州文化支撑下,黟县宏村民居承志堂的木雕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徽州文化是古老徽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其内容广博,涵盖绘画、建筑、工艺等众多学科。徽州文化深受“新安理学”的影响,处处渗透着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崇儒”思想深入人心,以至于渗透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中,继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建筑设计的审美和创作中。

“新安理学”是承袭“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南宋时由朱熹创立。“新安理学”同时也是“朱熹理学”一个重要的地方性学派,理学与徽州地区的社会要求相适应,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义”“礼”“忠”“孝”等也被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朱熹从道德的高度确立了儒学伦理,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的伦理之中,深刻影响了徽州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影响了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其中木雕的产生与社会因素有很大关系。

徽州商人历来众多,明清时期经济发达,形成众多商帮,历史上最有名的商帮有三大类,其中徽州的商人被称为“徽帮”,后来徽商闻名遐迩,逐渐有了“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说法,古老的徽州便是徽商的孕育之地。徽商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使徽商由内而外打着儒家思想的文化烙印。“新安理学”提出“为商不贱”的理论,让商人的精神世界有了依靠,因此徽商对“新安理学”推动的儒学格外尊崇。元代受儒学影响非常重视教育,在徽州设立了众多府学、县学、书院及私学,形成了文风昌盛的局面。清朝,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徽属留县,共创建54所书院。以祁门六都村为例,自宋至清,一村中共建4所书院,5所私塾,3所义学。随着儒学逐渐兴盛,徽商在经商时常把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因此被称为“儒商”,这就是儒学与徽商的融合。徽州人民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贾而好儒”成为徽商的特色。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商人们赚得钱财后纷纷返回故里修建住宅、祠堂,以此光宗耀祖,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富丽家园。

资料记载,承志堂建造于清末宣统年间,清末政权更替,承志堂建立于此过渡时期,朝廷无暇顾及各地的礼制统治。承志堂的前后厅轩蓬顶部运用的贴金装饰是对等级制度的挑战,如果不是处在这一时期,其定会受到朝廷管束,甚至不复存在。在礼制严格的旧社会,建筑构造并不是由金钱决定的,而是按照等级制度进行严格的约束,在长期重农抑商制度的影响下,商人的政治地位较低,因此建造宏伟的府邸便受到了限制。但在清末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加上徽州雕刻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以木雕装饰为主的承志堂,其雕刻工艺得到世人的广泛赞许,其被称为“民间故宫”。

徽州建筑的雕刻装饰中展示了徽州人尊礼崇儒的生活情趣、精神价值和理想追求。徽州雕刻类型丰富,由砖雕、石雕、木雕组成的“三雕”是徽州独特、精致的艺术形式,承志堂的雕刻艺术最为完善。宏村木雕装饰艺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文化更显珍贵,本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徽州文化的精神,其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承志堂的建筑风格、装饰和屋内陈设都反映了儒家思想,其木雕中记载了读书人的各种场景,如具有文人气息的园中对诗、月下抚琴、渔樵耕读等,此外还有极具生活气息的烧茶、理发的情景,由此看出文人的生活情趣是商贾所向往的。承志堂的装饰不仅有浓厚的徽商气息,还具有市井乡俗气息。文以载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作为民间文化的徽州木雕,其装饰造型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视觉审美图形,还是徽州人民思想情感和文化品性的媒介载体。

“虽为贾者,咸近士风”表明儒学深深地影响着徽州人的思想,徽州木雕不仅有关于读书意境的雕刻装饰,而且有展现儒学伦理道德和表现宏村吉祥寓意的雕刻,是儒学与徽州民间文化渗透的结果,正是民间的题材培养了国人厚德载物的品格。徽州的木雕,不仅起着装饰点缀的作用,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意义,主要是通过雕刻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也最能反映人们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

在封建社会,忠孝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儒家倡导“礼治”“德治”“人治”的思想观念备受推崇和尊奉,例如,“忠孝节义”就是儒家提倡的重要道德准则。朱熹尤其重视对儒家伦理教化的贯彻落实和弘扬,他将儒家文化规范化,推动儒家文化于平民百姓中迅速发展,并长期处于较高的地位。徽州是朱熹的故乡,徽州人祖祖辈辈都深受儒家文化及道德规范的影响,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古人用道德教育约束行为,伦理道德借物宣扬,希望通过“雕刻故事”教导子孙坚守“忠孝节义”。

“忠孝节义”体现的是道德的四个方面。朱熹的“三纲五常”深刻影响着徽州人,徽州人非常注重“孝”的思想,同时孝悌思想也是徽州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木雕中表现“忠孝”主题大多选用人物题材,人物故事出自民间传说,也有的出自文学作品。徽州木雕对三国故事尤其偏爱,有的将其刻在梁枋上,有的将其刻在窗栏板上或者隔窗裙板上,数百年盛传不衰。承志堂木雕装饰中表现“忠”的主要是《三英战吕布》,其表达了朋友之间的忠义,面对困难不会置兄弟于不顾,共同奔赴战场,忠义精神可歌可泣,可见徽商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忠义。“孝道”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关键,历代帝王把“孝道”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晚辈遵守“孝道”也会受到赞扬。承志堂的后厅是古人晚年修身养性的相对私密的空间,梁枋上雕有“郭子仪上寿图”,画面正中坐着郭子仪夫妇,神采奕奕,前面儿子、儿媳跪地给老人拜寿,左右两侧站着等待祝寿的文官武将以及赶来的送礼者,儿孙满堂对于古徽州人来说是“孝”的表现。对朋友忠心,对长辈有孝心,这与儒家思想相符合,因此承志堂木雕匠通过这些故事勉励自身,也寄希望于后代,期望后代子孙以此为榜样。

“节义”在这里主要是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如《论语》中提到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表达的是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折不挠的气节。在木雕中多选用植物纹样表现气节,这与中国哲学精神中“泛爱”的儒学人性论相关,是人们对自然、生活热爱的表现,用梅、兰、竹、菊的植物纹样来承载人们所追求的傲骨、清幽、正直、淡泊等君子应具有的品格,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义”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和高尚品质,所以在表达“节义”时用梅、兰、竹、菊借喻非常贴切。例如,承志堂房间的门有“鱼戏莲叶间”的雕刻,莲的雕刻版面较大,刻在木门的下半部分,荷叶旁还有一些小动物作为陪衬,如蝴蝶、青蛙、小鱼,整体刻画生动,不禁让人联想到君子淡雅的品质。竹的雕刻多运用在木窗的装饰中,竹子中间的空心象征君子虚怀若谷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

承志堂的木雕雕刻技法娴熟,集深浅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于一身,“忠孝节义”题材多用人物表现,其中人物神采奕奕,画面生动,结构丰富严谨;
表现“节义”的题材多用植物图案表现,并且以象征、暗喻的手法进行展现。用木雕讲述生动的故事,一方面能起到装饰作用,另一方面能让“忠孝”的高尚品德世世代代流传,起到教化的作用。

对于以“礼”为规范准则的儒家文化来说,“忠孝节义”的品德符合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其影响较大。建筑中木雕的精致程度体现着身份的尊贵,虽然商贾的社会地位低,但他们怀有远大志向。从承志堂的雕刻中可以看出,儒家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门窗、横梁各处都装饰有具有儒学气息的木雕,为的是教化子孙以及体现个人的高洁品质。

生子和寿诞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分别是对新婚夫妇和长者的祝福,是对生命的尊重。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儿孙满堂、延年益寿的思想观念不知不觉扎根于人们心中,建筑装饰中关于“佑生延寿”题材的木雕作品屡见不鲜。承志堂关于“佑生延寿”题材的木雕作品丰富,有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等,这些纹样组合的图案被人们赋予了民俗寓意。

承志堂布置婚房用具有美好寓意的木雕装饰木床的外观,目的是祝福新婚夫妻恩爱幸福、早生贵子;
窗栏板、隔扇门窗上有“石榴”图案,象征“榴生百籽”,籽非常丰富且相互紧靠,寓意多子多孙,所以人们多用石榴装饰新房祝福新人;
“麒麟送子”是借用美好的传说故事来祈愿子孙贤德,所以民间“拜麒麟可得子”的民俗活动也一直延续至今;
后厅横梁上雕刻了“郭子仪上寿图”,不仅表达了长寿的美好祝愿,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寿诞是老人年过六十所举办的敬老习俗,亲友们纷纷送上祝福,场面热闹非凡,是人生中重要的礼仪,因此祝寿成为不可或缺的仪式,承载了人们对寿星家族兴旺、子嗣绵延的美好祝愿。在装饰方面通过象征、谐音等方式来表达晚辈对寿星的祝福之情。承志堂长辈房间的门窗上会雕刻“桃”的图案,桃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仙人吃的水果,后被称为仙桃,吃后能长生不老;
“暗八仙”是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以法器指代仙人,是道家对长生不老的一种美好遐想,寓意长寿;
竹子与仙鹤结合谐音为“祝贺”,松树和鹤组合为“松鹤”,这些谐音组合传达的都是期望长辈能健康长寿、吉祥幸福,表达了晚辈的尊敬和尊崇。在承志堂后厅横枋上刻有唐朝“张公芝九世同堂”的故事。

徽州承志堂木雕既展现出动植物灵动的一面,又体现了成熟的雕刻技法与儒家思想文化的完美融合,与自然元素相交融,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自然美感。生子的祈盼和对长者的祝福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以承志堂为缩影,能大致了解到整个徽州的区域文化。徽州木雕中传达佑生和延寿涵义的表现方式有谐音、象征等,这些图案被赋予民俗寓意,从侧面反映出民众的心理诉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载了人生不同时期的愿望,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佑生延寿传达的是一种吉祥幸福之意,吉祥幸福是装饰图案的主要民俗寓意。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大自然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息,人们认为只有顺应上天的安排才会平安。因此,徽州居民希望通过雕刻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门窗来祈求上天保佑,拥有幸福的生活。承志堂的木雕不仅有徽州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具有很强的民俗艺术性,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木雕装饰还具有浓厚的儒雅气质。

徽州承志堂木雕以小见大,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工艺,其文化气息朴实而厚重,精巧的工艺,倾注了工艺人的情感,从侧面反映出徽州人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承志堂建筑的木雕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且持续影响着后代,承志堂的建筑是宏村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徽州商贾世家的代表,其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在建筑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反映“忠孝节义”主题,还是反映“佑生延寿”主题的木雕装饰,都体现了徽州文化被儒学影响,同时融入了民间吉祥寓意的“福禄寿喜财”的生活憧憬。这也为徽州古建筑的木雕增添了色彩,成为徽州文化独特的风格,彰显出东方文化的韵味。

猜你喜欢 宏村徽商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公关世界(2021年7期)2021-05-25宏村画卷保健与生活(2019年10期)2019-07-31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中外管理(2019年3期)2019-03-27雨色宏村东方女性(2017年12期)2018-01-02在宏村当代教育(2016年4期)2017-03-18徽商回归之路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徽商回归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设计(2016年9期)2016-06-03《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船山学刊(2004年3期)2004-11-05

推荐访问:黟县 木雕 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