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财务管理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 宁,叶素苹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习近平总书记2017 年10 月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 年4 月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 年5 月18 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明确界定了乡村振兴的总体长远目标和相关法律条文。在新历史时期下,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为防止大规模返贫、提高农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一大步。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及有效运行财务管理流程和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农村财政正常运转,能真正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确保乡村振兴的有序发展,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标准要求,不仅限于制度上的审查,还更多体现在使用效果和综合效益上的考核,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适配的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板,如“三资”、人才、资源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利用和使用效益,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有效解决短板问题意义重大。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对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2.1 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村账乡(镇)代管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解决村级财务资金的“两权分离”问题,资金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权归乡(镇)财政部门,该模式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财政部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业务量大、一岗兼多职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以及责任意识较低,易违反财务纪律,财物安全及资金使用效率存在隐患。

二是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村财政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部门财政拨款或是专项资金,所以资金使用更多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完整性,极少考虑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因此在相关干部存在“只考虑管好资金而不考虑如何去用的问题”的意识,所以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实务工作中易出现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

三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存在随意性问题,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相关账目原始凭证不全或缺失,导致记账凭证入账没有依据,报账流程不符合相关规定,未严格审核相关凭证材料等,责任人、审核人存在缺签字、代签字等问题,会计资料和档案在保管及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的要求进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求。

2.2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审计投入不足

实施和建立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审计是经济监督的主要力量,但在实际农村工作中未能发挥其重要监督职能作用,基层部门给与的关注度和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村财务管理缺乏配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和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无法为经济运行保驾护航,这必然浪费村集体资产,也不能有效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各方面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作用的认识不足,所以也未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职能作用减弱。

二是监督主体缺失,三方关系扭曲。全体村民、村级财务监督小组和乡(镇)财务管理部门是实施农村财务监督的主体。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成员主要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主要组成人员一般是村两委成员,缺乏公正客观的立场,而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势必会影响其监督效果。乡(镇)财务管理部门既要村账乡(镇)管,还要监督财务,显然违背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原则,所以理顺三方关系是关键问题。

三是审计设置独立性不足,兼职问题突出。目前,农村审计人员一般是由区县各职能局、乡(镇)财务管理部门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代为兼职,兼职人员普遍缺乏培训和教育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知识,这就极大削弱了审计监督的作用,同时兼职部门及人员审计村级财务的权限相对较窄,往往局限于现有资料审核,对过程缺乏全程监督,财务监督工作不全面、不具体,影响了经济监督的质量。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正在有序进行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方便快捷地推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村级进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但内部财务信息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数据接口不对称、数据信息不统一等,难以实现有效的财务共享,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未能得到保证。

一是政府部门对于村级财务信息化缺乏重视,虽然村集体组织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引进并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与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具体使用上既缺乏村级财务统一标准的设计,又缺乏指导,导致村级财务信息化工作整体形同虚设,推进速度缓慢。

二是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还要注意管控风险,目前基层管理部门用于财务信息化建设资金有限,建设速度缓慢,使用性能较差,农村财务信息化滞后严重。

三是应用信息化平台,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意识问题突出,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政务信息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潜在风险,严重影响了农村财政资产安全。

2.4 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财务人员匮乏

目前,依照我国现有的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年龄结构来说,整体偏弱、偏老以及结构不合理。提升农村财务管理能力,离不开既懂业务,又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众多农村财务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匮乏,职业素养较低,对农村财务工作认识有限,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因此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年龄偏大。多数从事村级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是村支书直接指派,往往只是简单了解和掌握基本记账原理,不准确、易出错是通病,对于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农村缺乏青壮年,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所以农村财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是普遍现象。

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多数农村在选择财会人员时主要由村两委负责选拔,易造成会计人员选拔不公平和不公允的现象,整体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缺乏高素质财务人员,阻碍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务制度的有效落实。目前从事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多数未参加学习过系统的相关财务知识,缺乏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和自觉遵守现行会计制度的意识较低,风险防控能力较弱,阻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3.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是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所以相关主管部门在制订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标准时,应考虑区域性和适用性,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既统一便利,又有章可循,结合当地情况明确规定核心财务管理指标,通过运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无效信息,提高信息质量。在执行层面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并完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职能形式,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流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乡(镇)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度,树立良好的财经法律意识。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办事,严格按制度办事,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投入力度,在配置软硬件设施上应保证资金充足,为顺利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2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要调动、发挥各方面力量,做到统一谋划、统一部署,激发乡(镇)、村集体、村民参与监督财务管理的热情,健全村级监督治理体系,保持人员相对稳定,确保监督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规范财务公开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布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信息,保质保量地满足各方面的监督需要。同时,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地位,注重全过程的监督工作、结果控制评价,有力推动涉农审计项目监督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注重审计监督实际效能,涉农审计绝不能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症结、追踪问效,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认真整改,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加强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效率。在具体审计业务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环节,全面跟踪审计涉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准确掌握情况和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认真归纳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不良后果,提出合理建议,促进管理规范化。

3.3 多措并举加快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防控风险能力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高点,《“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信息化是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将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度,政府部门制定统一信息化标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建设农村财务管理专业软件,将农村“三资”管理集中于一套信息系统中,实现对资金、资产、资源的全过程“一套账”管理。

二是利用智慧农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决策,提高财务管理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农村财务按照相关类别、标准进行数据化分类管理,并将各种经济数据纳入信息采集范围,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系统计算、数据分析相关财务信息,为政府部门、村级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保障,有效解决传统人力模式给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活动带来的弊端,使财务管理实现标准化、程序化、现代化。

3.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是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各级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引进、培训、下派等方式建设农村财务管理队伍。

一是相关部门在事业单位编制等人才选拔政策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引进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年轻技术人才,适当提高其薪资及福利待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虽然年轻人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但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热情的态度,能够使他们很快熟悉并掌握财务工作流程,在农村财务工作中能使会计电算化得到有效实施。

二是定期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知识讲座,提高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大对村级日常账务处理、专项项目和涉农资金管理、财政补贴政策和工作流程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力度,提升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是完善村级财务人员选聘制度。在选聘新财务人员时要严格把关,避免“一言堂”,把专业知识、年龄结构等纳入选聘条件中,注重高素质人员选聘,同时要确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待遇挂钩,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效促进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农村集体经济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对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村级财务监督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环球时报(2022-08-20)2022-08-20什么是四个监督?党员生活·下(2020年5期)2020-07-04财务自由这扇门当代工人(2019年7期)2019-04-30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财讯(2018年12期)2018-05-14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期)2018-03-25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共产党员·上(2016年2期)2016-03-28

推荐访问:财务管理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