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析——以陕西省L区为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因基础条件差异性和资源禀赋的异质性,推动共同富裕的条件各不相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突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内部贫富差距依然在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收入过低,特别是贫困农户收入过低,是现阶段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难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集体经济兼有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双重功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及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鉴于此,诸多学者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系统梳理其中的代表性文献得出,国内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发展集体经济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关系。辛贤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在农村,其根本出路在于发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突出优势,把党和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依靠和促进农村自身发展上。江宇通过分析烟台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揭示我国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郑瑞强等系统梳理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详细论述了障碍因子与实施路径,他们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多样化发展,城乡之间融合互补促进价值共创。刘培林等人指出要在高质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土地改革,提高农村居民财富持有量和财产性收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和规律总结。仝志辉等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发展视角,以城乡关系发展为对比,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形式与特征,并提出新时代集体经济再发展的制度组织创新。高鸣等根据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构建期、调整期、转型期、激活期四个阶段,他认为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需以维护好农户利益为根本前提,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振兴。陆雷等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化和市场化的演变过程,提出从国家层面确立法律基础,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从成员权本位向股权本位转变,将特殊的集体经济体制转型为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肖红波等通过中东西部地区典型案例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依赖种养业和承包租赁、新产业新业态乏力、发展驱动因素多元化等特点,分别归纳了集体经济强村、富裕村、薄弱村的特征,总结出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培育,创新合作方式、完善治理结构等共性规律。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孔祥智等归纳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大模式,即工业化模式、后发优势模式、集腋成裘模式,剖析了三类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内部原因和实现形式,如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隐形贡献内部化,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能力,闲置资产盘活增值等。高强将打造区域性服务联盟的姜堰模式、以工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永联模式、抱团发展与互助合作的吴中模式、与国有资本混合经营的江宁模式等典型案例做对比分析,归纳出集体经济发展应遵循开放式产权结构、统筹利用与整体开发、专业化团队运营及市场化发展路径等经验规律,并对产权的封闭开放性、资产是否需要专业评估、股权应该单一或多元等问题进行了辨析。贺雪峰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土地细碎化和农民难以组织的两大困境,提出以土地权利配置为核心“三权分置”,通过科学设置集体土地权利使农民利益与土地联系起来,从而激活村社集体。叶兴庆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结构,扩大其开放性,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内容丰富、案例鲜活,既有宏观层面的历史经验归纳、共性规律总结,也有微观案例的问题剖析、路径探索等。但鲜有以共同富裕为背景分析集体经济发展的文献,且案例分析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难以为各地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陕西省L区随即研究制订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2018—2020),经过持续推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两年时间实现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到2020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97%,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61.3%,24%的村实现集体分红。笔者以陕西省L区为例,对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归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系统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

1.共同富裕的内涵解读

通过对比与分析杨必(女)与荣如德(男)的《名利场》译本,可以总结出,译者性别身份的不同对译文是有很大影响的。女性译者为了在译文中突出自己与男性译者同等的地位,经常采取重写的方法或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能动地改写,使译文更加丰富形象化,也使自己的弱者形象得到改善。而男性译者通常遵循于原文的忠实,在译文中常常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男性特征。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契约。恩格斯曾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着制度,不断创造着“中国奇迹”,而在国家强大的同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契约。

(4)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相关制度中,可以作出这样的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务,其余一律必须予以公开。为此要加强研发和努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地使公共资源在网络上交易,政务在网络上公开,资金在网络上运行,监督在网络上实施。权力的运作如此公开、透明,就能使权力无从腐败。

2.农村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机理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村庄资源禀赋异质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挖掘村庄比较优势,发挥农村资源的集约效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各地区比较优势。当前,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及关联性经营,而集体经济有利于整合村庄核心优势,实现当地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同时,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使用,有利于“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引导农民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2)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产权改革,减少权力寻租行为,有利于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组织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在实现全体成员共享收益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农户的参与度和幸福感,与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凝心聚力共发展的良好格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使“闲置资产”的收益直接增加,纠正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把集体资源简单化处理的行为,减少了“贱卖贱租”等权力寻租的腐败发生,实现农村资源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较为明显地增加了集体收益,保障了农民权益,赢得了群众认可。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层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了物质上的支撑,实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

(3)农村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增加了农户收入,特别是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显著标志。农村地区全面脱贫之后,不断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数量,帮助其持续增收就显得更加重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各级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项目增加了一个直达基层的载体,也让脱贫攻坚后的“边缘户”“易返贫户”持续增收有了更多保障。集体经济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
可以通过资源股获得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
还可以通过集体经济收益获得转移支付和公益补贴。

针对组织凝聚力强、发展动力充足、容易形成广泛共识的村庄,发展集体经济重在盘活资源,抓住城市(镇)拓展、产业转移等契机,充分利用各自优势选好项目。农村发展资源差异性很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发展资源不同,缘于权属不清、管理不善、规划不明、政策不通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的很多资源未能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资产。在新一轮的清产核资以后,盘活这些“沉睡的资源”就成了发展的依托,成了吸引社会资本、撬动农村集体经济的“杠杆”。L区在实践中形成了土地盘活、资金整合、综合开发三种模式。其中,(1)土地盘活模式的典型案例是“G村设施樱桃产业园”。G村在撂荒大棚整治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回收因经营不善而撂荒的集体土地和设施大棚,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发挥温室栽培技术优势,在连片土地建设设施樱桃种植示范园60亩,引进美早、晓文1号、俄罗斯8号等优质樱桃品种,并依托区内高校、老科协等资源强化技术、人才支撑,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2)资金整合模式的典型案例是“S村建材市场物业管理公司”。S村属于L区城郊村,2008年农户集资3000万元,利用村内建设用地建成了占地35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建材家私装饰市场和建材批发市场,当时将市场全部分给了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2017年产权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针对两个市场设施陈旧、收益低、管理乱的问题,投资1500万元全面开展市场改造,村集体成立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购物环境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提升了市场的整体效益,物业收入大幅提高促进了集体增收。2019年S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40万元。(3)综合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是“T村田园综合体”。T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且党支部村委会组织领导能力强,该村整合了全村可以利用的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科学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多种产业。通过土地二次流转将1100亩耕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用于发展红薯育苗、红薯加工、药材种植、设施蔬菜等。整合利用闲置宅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精品民宿、乡村创业工坊等项目。充分挖掘金融改革红利,探索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贷款——“赋码”贷款新路子,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问题。

这类村庄的特点是有一定资源、有一定的组织凝聚力,或因要素资源不足,或因部分农民群众有依托集体自主发展的意愿而不能形成统一共识,发展集体经济就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整合资源,融合主体,形成集体、个体和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L区在实践中探索出多村庄融合模式和多主体融合模式。

1.“人”的问题。多数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心存疑虑、信心不足、集体意识淡薄。有些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担心发展集体经济会重走吃大锅饭的老路。还有的干部群众怕折腾,觉得集体资产出租收承包费简单省事,人为干预的因素少,比较公开透明,“一包了之”一身轻。村三委会人员管理村级事务能力较强,但经营管理集体资产能力不足甚至面临较大风险。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空心化”,留村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发展集体经济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以L区处于城乡结合部Y村为例,全村总人口1669人,18—60岁的851名劳动力中,外出务工达到61.2%。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外聘劳动力,集体经济项目成本就会偏高,项目盈利水平相应下降。

1.深化产权改革,构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支持体系

3.“钱”的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国家、地方、集体三方的支持。当前,大多数村发展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前两方面资金,村级自有发展资金捉襟见肘。2017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结束时,L区集体经济“空壳”的村占比为60.8%,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比34.7%,10万元以上的仅占比4.3%。多数村庄用于维持集体公益性支出均比较困难,难以投资发展集体经济。而在国家、地方财政支持项目经费使用上,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不敢整合使用,国家和地方的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并不通畅。此外,集体资产产权抵押融资在金融系统政策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融资困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社会资本进入集体经济的投资意愿。

为突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瓶颈,陕西省L区紧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机遇,注重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激发动力,坚持政策推动、人才带动、资金撬动、项目拉动、改革驱动、利益联动,逐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地”的问题。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土地“分”得彻底、“统”得不够,农村集体预留土地很少,L区农村土地流转达到81%,主要出租给了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庄和种养殖大户,发展集体经济用地很难得到保障。部分村集体土地虽然确权清晰,但存在被侵占和长期低价租赁的情况。L区共排查出被侵占农业用地517亩,拖欠地租221.67万元,侵占集体土地290亩、开展经营项目112个,侵占村委会房屋等83间,其他侵占农村集体资产问题9件。后经专项清退行动后,这些资产成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资源,也对巩固基层政权、提升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家虽然提出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方向,但在操作层面尚未形成制度,农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资产变资源还不畅通。

不断深化的改革历史经验表明,产权越明晰的行业发展越繁荣。L区制定了三年行动的渐次推进计划,从2017年底开始谋划启动,2018年10个村先行试点,2019年开始全面推开,2020年总结提炼再提升。同时,颁发了《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明确了L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推进措施,系统提出了人才支持、用地保障、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体系,为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提供制度支持。配套制订了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管理办法、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试点办法、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形成了全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建成了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管理规范、阳光透明”的交易运行机制,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将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各类项目实施主体,优先申报各类项目,优先承接政府投资的农村饮水、小型灌溉、垃圾处理、文化健身、绿化管护等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独立聘用、联合聘用会计等方式规范财务公开,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集体利益受损。

针对市场经验较弱、发展信心不足的村庄,有效的方法是依托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在产业价值链上游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在产业价值链下游提供优质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鼓励引导其带动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按照发挥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来分,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国有企业带动模式和民营企业带动模式。对于既有市场主体来讲,一方面可以扩大生产占领市场,或者更好占据产业链条的前端高端;
另一方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影响。这一类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项目直观可考量,容易形成共识,生产经营管理有成熟经验,市场风险较小,有利于资源互补、优势共享,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
劣势在于,既有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参与利益分配,或者在利益链条中获得更前端高端的地位,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利益博弈,如果处理不当则易产生矛盾影响发展。规避这一风险需要综合考量,既要讲原则,靠规则约定、恪守诚信,又要讲情怀,靠思想和政策引导。主要的模式有:(1)L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的典型案例是“Q家庭农场+T村火龙果基地”。T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在本村发展火龙果种植的Q家庭农场的技术、销售优势,建设占地15亩的火龙果产业园,建成种植火龙果双拱双膜温室大棚6座。Q家庭农场负责技术指导,与T村集体经济项目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T村集体经济项目所需种苗由Q家庭农场按照市场价格提供。T村每座大棚成本约10万元,栽种约2000株火龙果,每亩纯收入可达4万至5万元,发展前景可观。(2)L区国有企业带动模式的典型案例是“区文投公司+M村联合发展特色民宿”。M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村集体要发展乡村旅游缺乏思路、资金,与区文投公司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策划实施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并以之为主导,推动发展以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健康养生、素质拓展、丛林探险、非动力游戏等项目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3)L区民营企业带动模式的典型案例是“Z村X服装厂”。Z村X服装厂是在本村原有民营企业——K服装厂的带领下,在扫黑除恶过程中整治收回的集体经营性建成用地建设的村集体经济企业。通过两者的联合,既解决了K服装厂扩大生产规模缺资金、无土地的问题,又解决了村集体想发展服装加工但缺技术、缺管理的问题,二者实现了合作共赢。X服装厂目前有现代化全自动设备60余台,生产工人60余名,主要加工校服、环卫工服、志愿者马甲等服装,并在建成当年实现营收200万元。

1109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induces β-amyloid expression in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 lines SH-SY5Y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选拔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了村级党组织对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全面领导、全面负责、全面管理。依托本地高等学校,创新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以“半工半读”形式培养骨干人员在经济发展等方面亟须的知识。依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实操式”训练,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推行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人才策略,支持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行集体经济项目。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如,对合作社理事长、职业经理人、包抓干部、返乡人员采取资金奖励、创业补贴、学历提升、职务晋升等奖励举措,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集体经济运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整合资金资源,探索农村保险服务新模式,加强金融支持

L区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保险政策,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整合各类财政支持项目,优先给予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或村企联合开发、投资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将各级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折股量化,由村集体经济持有股权享受收益。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银行贷款按同期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最长贴息时间3年,每个经济组织每年最高贴息不超过20万元。设立5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区域农村商业银行按不低于1∶10的比例放大贷款。探索“农业保险+险资支农”农业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试点水果气象指数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鸡蛋价格指数+期货保险、猪料成本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4.立足村庄特色产业,坚持因村施策,强化项目支撑

集体经济项目选择的适当与否也决定着发展成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项目决策与论证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审慎科学论证项目,并深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内容一旦确定,就加快审批环节,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如表1所示,L区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扬长避短,通过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土地运营、服务创收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特色文旅、置业租赁、三产融合等多种经营业态的集体经济,所有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有项目、户有股份。

(2)通过耦合关联度计算,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空间分布类型,分别是低耦合度—高经济发展水平型、高耦合度—高经济发展水平型、低耦合度—低经济发展水平型以及高耦合度—低经济发展水平型。市辖区经济和县域经济的耦合关联机制中各指标要素相互影响,其中总人口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耦合关联度分别为0.6和0.65,市辖区经济与县域在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面仍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5.多类型经营组织合作共赢,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共享,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3)进一步提升网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一方面提供优于实体药店的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消除顾客对于在网上购物过程中对自身隐私信息泄露的担忧,优化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从而提高顾客忠诚度。

既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把“蛋糕”切好分好。要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体系,保障农民在集体经济中有收益、有分红,建立能进能出的权益机制,使农民和村集体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L区建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国有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多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拓宽了农户收入渠道。村集体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村企合作、村村合作项目所产生的服务型、公益性岗位,全部面向本村农户招聘,实现了农户家门口就业。集体经济带动乡村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盘活了乡村资产资源,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带动了种养殖业的质量效益,提高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2020年L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2017年增长29.2%,城乡居民收入比则较2017年下降0.17%。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全体人民共建美好生活,不断发展生产力,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测度体系包含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总体富裕程度可用国民收入、人均财富保有量、劳动生产率水平等指标测度。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可以细分为人群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三个子维度,包含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服务支出比、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教育、医疗供给等)差距等。

集体经济的发展,群众共识是基础,项目质量是核心,发展动力是关键。L区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注重统筹整合资金资源,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参与,最大限度激发发展动力,并鼓励股份合作、混合所有、联合经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内驱型、带动型、融合型三大类八种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意义,详见表2。

本次入选的50例患者有35例存在脊柱骨病变现象、有16例存在肋骨部位病变现象、有17例存在骨盆处病变现象、有8例存在颅骨处病变现象、分别有10例患者股骨和胸骨处均存在病变,此外1例胫腓骨部位有病变、7例肱骨部位有病变。

1.以挖掘村庄比较优势为主的内驱型

(4)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教育、医疗供给,提高升学率、疾病治愈率等,有效减少多维贫困,增加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更为殷实的经济基础,减少对各级公共财政的依赖,有利于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和人居环境。根据“赫克曼曲线”,生命初期的投入能获取最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因此,提升基本营养、教育、医疗供给,特别是保证低收入群体和贫困户的子女从生命初期就获得良好健康水平和认知能力,阻断贫困所致的低人力资本状况代际传递和恶性循环,为全体人民公平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人力资本打下良好基础。

2.以产业价值链延伸和价值重塑为主的带动型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和农户经营能力,积累人力资本

3.以发挥资源集约效益为主的融合型

本次调研数据涉及陕西省L区的55个村庄,共30220户农户,每村平均户数549户,常住平均人口数84617人,每村平均人口数1538人。2018—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392元、13570元和14623元。调研结果从总体来看,该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较好,但村庄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解决资源调配、项目选择、经营管理、民主决策监督、重大风险防范等一系列问题,从农村现存实际状况来看,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人、地、钱三个方面。

多村庄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是金银花种植加工基地项目。该项目涉及三个相邻村庄,有思路、有销路但土地短缺的B村联合周边有土地的C、D村以集体控股招股、农户自愿入股的形式,同时注册成立了农业开发股份合作责任有限公司,整合三个村庄的连片平整土地300余亩,发展经营金银花种植和加工,统一规划、建设、运营,项目建成当年即实现纯收入10万元。

多主体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是“W村猕猴桃示范园+果酱厂+乡村旅游项目”。该村创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引导23户群众以连片的60亩土地及猕猴桃果树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按照6∶2∶2的比例分红。经济股份合作社开办猕猴桃果酱、果脯深加工企业,解决了残次果的销路问题,带动了L区猕猴桃种植户的经营效益。经济股份合作社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发精品民宿项目,建成6大类29座特色民宿,带领农户改造农房发展民宿,村集体运营公司和农民自建民宿联合运营、分户结算。以土地入股与区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策划包装科考体验、关中民俗手工艺制作等项目,建成劳动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农家乐等项目,依托区内高校资源建设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发展培训产业,提高了集体经济营收能力。

仿真时,设定d=4.2/5.0 mm,分别取交变压力频率为10,50,100和200 Hz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仿真结果表明:交变压力频率为10,50,100 Hz时主阀口均异常开启,交变压力频率越大,主阀口异常开启量越小,并且当交变压力频率为200 Hz时,主阀口仅在开始阶段开启,之后保持关闭,此时先导式溢流阀正常工作。这是因为负载频率越高,负载阻尼孔直径在1个周期内处于4.2 mm的时间越短,系统建压未达到峰值时又切换至5 mm降压。同理,系统降压未降到谷值时又切换至4.2 mm建压。因此交变压力频率越高,交变压力幅值越低,则主阀口异常开启量越小,溢流阀T口泄漏量越少。

2.商业矛盾和流程差异的挑战。很多情况下,一个区块链数据库的好坏取决于构成其基础的数据和商业流程。如果各方在商业流程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区块链的应用将受到极大阻碍,严重情况下可能停滞不前。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摸索中,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而农村集体经济在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后,仍然在不断探索着发展方向,创新着实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各个地方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同时,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也是中国改革中制度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地方经验,凝练出可以推广的发展模式,无疑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总结L区的改革措施,总结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挖掘村庄比较优势、发挥资源集约效益,引导区域特色产业升级、价值链提升和价值重塑,夯实农村农户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以产业提升促进农户致富增收。集体经济在产业价值链中获得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是要充分挖掘村庄独特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项目的链条延伸和效益提升,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边际报酬。链条延伸,重在占据产业链条的高端和前端,一产项目向前抓种业,发挥组织优势获得先进技术支持,向后抓加工和营销,发挥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提升农产品边际价值。效益提升,或发挥获得低成本资源要素的组织优势,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或发挥独特地标赋能的政策优势,通过“集体经济+农户”的形式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单品效益,构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态势。

在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方面,我们坚持以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为导向,稳步开发水电资源,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加大清洁能源应用、余热余压发电等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引进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应用太阳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全市电力总装机922.4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4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1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清洁能源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税收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25%,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然后,我获得了一个在《国家地理》杂志、BBC和其他媒体上发表作品的机会。2014年1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Vietnam:
Mosaic of contrast,引起了广泛关注。

2.始终把握好集体经济发展中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以改革驱动发展,以制度防范风险。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本身也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其发展也必须勇于创新,用改革的手段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多出台帮助群众获得利益的激励性政策,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引导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改革的同时,构建相应容错纠错机制和风险约束防范的多维政策体系,以解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瓶颈制约、现实困难为目标,既要为村庄改革创新留空间,也要防止决策失误、经营失策、监督失位引发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连锁风险。

叶面喷硒对葡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李小燕,刘 俊,张 欣,盛雅晶,王永军(115)

3.坚持农民主体性,与政府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激发农户的市场经济理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续有效的动力源泉和组织保障。坚持农户的主体性是关键也是难点,必须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引导农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增加农户的集体认同感,运用民主集中的方法,形成广泛共识,鼓励农户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收益。同时要考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管理、监督等客观上的困难,需要由各级政府提供积极的支持。综合发挥组织、制度、民主、监督的作用,通过帮扶补贴,促进有条件的村庄和农户进行试点,总结和积累经验后渐次推开,促其健康发展。

4.建立合理合情的利益分配体系,力争在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并行,防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从而抑制农村内部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集体经济本质上是市场经济行为,具有集体利益行为属性的明显特征,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效率优先、效益第一,做到合理分配,充分激励骨干人员。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巩固执政基础,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市场经济资本逐利的弊端,因此需建立精准、透明的二次分配体系,在扩大投资和利益分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现集体分红的同时,要向低收入农户、特殊困难户适当倾斜,确保农村共同富裕之路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5.识别农户和村庄差异化需求,精准推进惠民措施,加强数字信息赋能,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包括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环境宜居、公共服务普惠等各方面。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须满足最大多数农户的现实需要,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村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回应农户现实期盼和诉求,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要清点盘活村庄生态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与基础设施向乡村覆盖延伸,推进城镇和乡村间各类惠民设施互通共享,提升普惠水平。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集体经济农村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今日中国·中文版(2022年3期)2022-03-23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莫愁·小作家(2021年12期)2021-12-16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11期)2021-11-18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9期)2021-10-09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4期)2019-08-20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新城乡(2018年9期)2018-10-17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实践·党的教育版(2017年12期)2018-03-05《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11期)2017-02-05《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新农村 新一辈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推荐访问:陕西省 集体经济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