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从利用多种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动力;应用对比素材,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公民层面品质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对比素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位公民都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立德树人”的理念逐渐流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需要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1]。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相比其他学科,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充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切实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一、利用多种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动力

相比传统教学中知识培养这一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深入到能力和素养层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需要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动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情境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宽广;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其对现代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导入是问题探究式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就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相比传统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导入方法,信息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以视频为主,相对更加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渗透“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罗翔说刑法》中的视频进行导学。其中,有一个视频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给坏人辩护的律师也是坏人吗?我们应不应该给坏人辩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法治社会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伦理和现实的角度认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而相比传统的教学素材,作为现代相当流行的法学课程,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为之后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渗透“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游戏活动,赋予即时成就感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第一个兴趣都与游戏密切相关。而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色也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单单在课前进行兴趣的激发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课堂活动中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游戏活动有着巨大的优势:一方面符合学生认知特色,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也能赋予学生即时的成就感,这对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以游戏活动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节,教师就可以结合“敬业”这一品质,以职业角色为中心开展游戏活动。其中,游戏的载体为电子白板,考查的形式则为判断题。在这一过程中,电子白板的屏幕上显示出两个赛跑的卡通角色。在屏幕的上方会陆续展现与敬业相关的題目,如“生物学博士在餐厅做服务员,在用专业知识分辨出蘑菇有毒的情况下没有告知顾客,造成严重后果,其算失职吗?”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的卡通形象就会露出笑脸;而回答错误,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则受到一定的惩罚,最后积分高的学生胜利。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教师能即时地赋予回答正确的学生成就感,有效强化了学生对“敬业”这一品质的认识。

(三)结合热点素材,提高学生代入感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与教学的方法相关,也与教学素材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相比老旧的素材,与现在时间间隔较短的素材无疑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应用热点素材本来就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考试的重要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热点素材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动力,还能辅助备考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节,教师就可以结合当今层出不穷的网络诽谤事件进行教学,询问学生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并以“你认为当今对诽谤者的处罚合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诽谤是当今相当热的一个话题,其不仅有着足够的事例支撑,也是两会关注的重点,结合热点素材,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这对让学生将网络与法治、和谐等理念结合起来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对比素材,充分展现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的主要思想之一,要培养学生对其认可,充分展现中国的特色,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相当重要[2]。对比素材是中外情况对比的素材,其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也能让学生客观地了解其他国家,对改变学生“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思想异常重要。

(一)应用视频素材,合理导入信息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视频无疑是一种更加形象,也更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这在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了解中国特色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视频形式引入对比素材,更有效地导入信息。

例如:在“踏上强国之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富强”和“爱国”素养的培养引入相应的视频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第一节“改革开放”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入《这就是中国》第一集的片段。在这一纪录片中,张维为教授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探究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而其中,在中外对比方面,学生既能了解中国如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认识当今中国的富强,也能了解到在有些方面,中国已经向发达国家看齐,从而了解中国发展的迅速,这对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品质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布置《这就是中国》纪录片全集观看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认识中国的发展。这样,通过视频资源,教师有效导入了对比素材,这对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和国外的区别,了解中国特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是“学生中心”理念下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也能让学生充分交流。辩论活动是学生以一个辩题为中心分为两组进行对抗性讨论的活动。相比传统的探究形式,其不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辨析国内外的不同,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这对于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识转变为品质有着巨大的作用[3]。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辩论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在“追求民主价值”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中西方民主的对比开展辩论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我们应当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民主方式;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是最适合中国的民主,应当继续维持。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支持一方面观点,进行对抗性的辩论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加客观地认识西方民主,还认识到了中国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参与性、有序性和渐进性,这对于更好地渗透“民主”这一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结合其他学科,明确发展方向

相比发达国家,我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盲目自大。对比素材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爱国品质,也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薄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方法。

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以中国和环境较为优越的国家进行对比。如教师可以先展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在其中渗透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理论教学之后,教师则可以提问:“你认为中国的环境目前存在什么巨大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有哪些呢?”而在学生回答“城市内涝”“森林破坏”等答案之后,教师就可以分别展现新加坡“海绵城市”的设计,以及日本保护森林的措施。这样,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的拓展,教师不仅以更加具体的对比素材展现了中外环保状况,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这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和谐的理念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公民层面品质

实践是学习的目的,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相应的行为习惯都异常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也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认识方面,而应该在一个个事件中得到回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相应的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但与认知活动不同,实践活动的开展相对耗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突出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中公民层面是对公民的要求,是学生需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质[4]。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切实培养学生公民层面的品质。

(一)做好评选工作,塑造良好班风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学生的品质也多在班级中有所体现。因此,树立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在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而其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相当重要。

例如:在“友谊的天空”这一章,在帮助学生树立了“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的理念后,教师就可以开展“乐于助人标兵”的评选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投票并写下所选学生的事迹。在评选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则可以将标兵的名字和事迹展现在教室内墙面的固定区域中。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经常看到乐于助人的事迹,这对于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班风,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从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要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社会活动,充分联系生活

人的价值应当在社会中予以实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也是公民在社会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自然也就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转变为行为。

例如:在“服务社会”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友善”这一素养,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服务社会小分队”,每隔一段时间都进行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针对“与人为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针对“与环境友善”,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撕掉小广告,创建洁净社区”的活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社区内固体垃圾堆积的现象进行一定的调查。这样,通过合适的社会活动,教师让学生将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品质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将友善从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充分联系家长,落实家校共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相应的认识,也要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诚信”这一公民层面品质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构建“诚信卡”,在诚信卡构建之后,教师即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而在评价方面,教师则可以与家长进行联系,构建量化表让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实,教师有效让家长加入到学生品质培养之中。在家庭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这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着巨大的作用。

结束语

现如今,将核心价值观充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则需要以信息技术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以对比素材展现中国特色,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多种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公民层面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从理论转化为行为。教无定法,只有充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内容与相应的核心价值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未来成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淑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2]刘真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逻辑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苗睿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整合与建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王世娇.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孙梅花(1983— ),女,汉族,福建浦城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古楼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中考命题。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9期)2017-09-22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课程·中旬(2017年6期)2017-08-07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新课程·中旬(2017年5期)2017-07-01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4期)2017-05-24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新课程·中旬(2017年3期)2017-05-10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推荐访问:渗透 学中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