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流通、生产协同探索实体商业高质量转型新路径全力支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卢越

我国实体商业总体呈现线上线下竞争激烈、高端低端分化严重的发展局面。受到电商快速扩张发展挤压,我国实体商业旧业态不断淘汰、腾退,也促进了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推广。疫情期间,我国实体商业高端业态逆势上扬,但仍不能满足高端消费需求,低端业态总量过剩且结构不合理,社区便民商业服务供给仍显不足。总体上,我国实体商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机遇已经显现,路径逐渐清晰,但需加强统筹和综合施策,在市场活跃的实体商业领域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便抓住机遇解决长期困扰实体商业发展的问题。

一、实体商业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作用日益加强

(一)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核心环节,我国实体商业综合竞争力逐步显现

实体商业在现代流通体系中的地位初步确立。《“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商贸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体商业和电商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核心环节,两者竞合格局近年来已趋于稳定。目前,我国商业线上和线下综合经营成本越来越接近,线上平台费和快递费占销售额比重、购物中心租金占销售额比重均达到12%左右,电商平台高速扩张发展红利期已接近尾声,而实体商业在体验式消费、吃穿游购娱“一条龙”消费、亲子消费、奢侈品消费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我国实体商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我国电商零售近年来的发展大大延缓甚至中断了国外商业和零售业巨头企业在我国市场扩张,为我国本土实体商业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亚马逊在我国仅保留海外购业务、麦当劳成为中资控股企业体现了这一趋势。自2020年起,北京SKP商场超越英国哈罗德百货,成为全球销售额和“坪效”最高的商场,其年轻品牌北京SKP-S商场以实验性质探索最新商业业态,国际一线品牌参与度高,商业模式创新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总计超600亿元,成为疫情期间居民出国消费回流国内的重要承接地。

(二)迎合适配新型消费方式,实体商业衔接流通与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体商业不断加强与新生活和消费方式结合。捕捉年轻消费群体流行需求,实体商业形成了一批新增长点和发展亮点。为适应消费群体结构年轻化、消费内容时尚化趋势,部分百货、购物中心迎合“80、90后”消费者、职场女性等主力消费人群需求,拓展美妆等业态,面向“00后”消费者打造汉服等新潮风格为主的楼层区域。实体商业带动国潮、国货不断发展壮大,故宫文创、敦煌文创加强线下商场店面投放,对各类产品赋予文化元素,加强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推广。

满足居民差异化消费需求,大型商圈和社区商业差异化发展。实体商业具有贴近居民生活优势,是人民群众感受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果,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领域。城市核心商圈重视发展品牌旗舰店、首店等特色店面,居民区商业注重补齐社区服务业态短板。在品牌高级别渠道资源加持下,核心商圈的商业资源优势持续增强,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拥有各类品牌总店、首店、网红特色店152家,北京SKP近两年国际大牌产品首发率占中国市场的38%。部分临近居民生活区的百货、综合体采取与核心商圈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加强引进便民商业服务业态,向服务社区居民生活商业转型。

二、实体商业高质量转型升级面临新的制约因素

(一)城市实体商业空间格局已经基本固化

我国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张,但城市中心商业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固化,商业资源不断向核心商圈聚集,导致城市内商业分布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凸显。以北京和南京为例,北京朝阳区计划在三里屯北部打造“第二个三里屯”,作为北京城市夜间消费最密集区域,其商业设施将更加聚集;南京新街口商圈周边布局了南京德基广场、南京中央商场新街口店、南京金鹰新街口店、南京新百中心店四家大型综合体,年销售额均位居全国前20,目前正在建设金陵中环商场和大型写字楼,将造成商圈土地负荷进一步增加。

(二)国内实体商业难以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2020年和2021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出现萎缩,但我国奢侈品消费两年分别逆势上扬48%和36%,2021年规模达到4710亿元。疫情期间国内消费者难以出国购物情况下,国内市场对高端奢侈品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我国实体商业受国际品牌经营渠道影响较大,还未形成买方市场地位,若全球疫情逐步稳定后出国旅游恢复,回流国内的中高端消费将不可避免再次流向国外。目前国产服装、运动、饰品、化妆品品牌大多处于消费的中低端,品牌文化传承、产品口碑积淀、商业渠道建设任重道远。

(三)实体商业应对变化转型能力仍需加强

我国实体商业与消费端联系紧密,但与生产端对接还不畅通,部分商品销售渠道网络仍然较为冗长,与电商相比,其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足,难以将消费者实际需求变化情况及时反馈至生产商,尤其是城市核心商圈外的实体商业个性化、连锁化转型进程还较慢。大型电商平台不断拓展县乡村等下沉市场物流配送网点,但农村商业转型发展路径仍不明晰,不能有效适应县乡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消费业态向农村延伸,与城市商业商品供给水平差距仍较大。

三、加快推进实体商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消费端,优化区域间城乡间商业设施格局,满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我国实体商业在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城市核心商圈占据品牌渠道供应优势,服务社区便民消费设施不足,造成实体商业在部分地区过剩、在部分区域和领域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加快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基本消费需要,丰富面向不同人群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全国和城乡商业格局,既要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核心商圈的龙头引领,更要注重补足普适性、大众化便民消费设施,积极发挥线上平台和到家配送等业态对实体商业网络覆盖的补足作用,形成配套协同发展,严格控制资本推动下的实体商业无序扩张,把握好实体商业领域的市场决定属性和政府积极引导作用,保障不同收入城乡居民均有便利化和品质化消费服务供给。

(二)生产端,协同推进快消品和高附加值商品研发制造,逐步引导中高端价值回流

我国国内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资产升值进一步释放了高净值人群奢侈品消费潜力,然而国内消费品牌仍处于全球商业品牌价值中低端,新兴自有品牌多集中于快消业态。需要针对不同国货品牌进行分类施策引导,一方面,继续壮大快消品生产制造规模,加强适应我国居民消费和生活习惯的产品供给,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和传播手段结合,为高附加值商品研发设计、文化传播、品牌推广、价值沉淀提供长期培育的渠道和环境,以服务、效率和效益共促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稳定,推出具有國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端品牌,逐步引导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价值均能“回流国内”。

(三)流通端,进一步畅通和稳固全国商品流通渠道网络,提高捕捉消费需求和引导生产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定可靠的国内国际物流网络对实体商业的保障作用凸显,应加强全国商品流通渠道与“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融合,提高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保证实体商品流通网络畅通和承载运行稳定。从更好发挥流通衔接生产消费作用角度,应加强消费需求捕捉和大数据抽取分析,引导生产环节制造直接面向市场的个性化品质化商品,破除传统商品流通渠道冗长、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在特定领域优先重构商品流通链条,提高流通对消费、生产两端的衔接作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惠及广大消费者。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

猜你喜欢 商圈流通业态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国际商业技术(2022年6期)2022-05-23商圈演义支点(2021年10期)2021-10-13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9期)2019-12-05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沪港经济(2017年5期)2017-11-14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15期)2017-08-22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商圈调查的方法与技巧大众投资指南(2016年2期)2016-02-17重庆主城将建9大“智慧商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25期)2014-08-07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2期)2013-03-14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收藏(2001年3期)2001-06-14

推荐访问:流通 高质量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