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梁爱斌

基于“双减”教育背景下,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还要强化对体育课程、美术课程、音乐课程的重视,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教师只关注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忽视了培育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竞技精神。由此,教师要注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展示出体育课程的德育优势、功能,增强体育课程活动的趣味性、探究性、启发性,让学生从中感知参与体育课程活动的快乐,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育中较为关注德育渗透。本文主要对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展开剖析,希望对优化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启示。

一、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夯实学生道德修养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够夯实学生的道德修养,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当前很多教育学者认为,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此,在體育课程中一定要意识到渗透德育理念的重要性,不再把德育任务推卸给班主任、学生家长,而要在学科教育中落实德育,让体育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榜样人物,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性格、道德修养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德育水平作为首要教育任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立德树人理念。

(二)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训练中遵守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营造温馨、和谐的体育训练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形成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由此,只有把体育课程教育和德育深度交叉、渗透在一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经验、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为之后参与现实生活奠定稳固、扎实的基础。

(三)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理念,能够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体育课程活动有效性。教授通过开展体育训练活动,能够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与精神,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遵守体育运动规则,基于思想层面来热爱体育运动,培育学生积极的体育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互助团结的学习品质。同时,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理念,能够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灵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情感,激发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德育理念缺乏全面的了解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意识到了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期间对德育理念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让两者深度融合在一起。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智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缺乏对劳育、美育、体育、德育的重视。如果把德智体美劳作为素质教育体系,在现行的教育工作中,则无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学生只有拥有“德”的情况下,才能提升学科素养、能力。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掌握体育教材知识、体育技能,就算是完成体育教育任务了,根本没有把德育作为重要任务,缺乏对德育理念的全面、深刻了解,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修养。

(二)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分辨能力较弱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通过观察小学生的体育行为、学习现状可以发现,当前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分辨能力较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多数父母较为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会全部满足,长久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对朋友、同学漠不关心的情况,自我中心意识较为严重,在遇到问题、挫折之后很容易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特别是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遇到高难度的体育动作、训练项目,学生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无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体育观,学生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抗挫折能力有待提升。

(三)体育课程中的德育不够成熟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会有目的性、针对性地渗透德育理念,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期间,存在德育不够成熟的情况,根本无法展示出德育的价值、功能,不利于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育质量。在体育课程活动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只关注体育训练方法传递,忽视了开展德育,存在形式化渗透德育理念的现状,实施的德育方法较为单一、古板,甚至会对学生开展打压式的体育训练模式。这样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还会让学生对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存在抵触、厌学心理。

三、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要想融入德育元素,教师要重新调整体育教学策略、形式,实现体育教育和德育的深度融合,以取得最佳的体育教育成果。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在体育运动需求、学习需求,以此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同时,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求,促使学生的综合化成长、发展。首先,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情况,以此来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情感体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促使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自我遵守,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在体育课程中全面落实人格素质教育。其次,教师要在体育课程活动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引导,设定的体育课程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体育训练中。比如,在开展“跳远”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了解学生的内在体育需求,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围绕灵敏度、耐力、弹跳能力、爆发力来开展跳远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对跳远运动有多层面的认知,认真、用心剖析跳远动作,了解跳远期间要遵循的注意事项。最后,教师可以让同伴之间相互评价、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跳远体育训练活动的自信心、成就感,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真实体育水平,以此来调整体育教育方案、内容、活动,实现体育教育和德育理念的深度融合。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要想实现体育课程和德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合作探究、相互借鉴的机会,使学生感知到团队合作的意义、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未来参与学习活动、真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基于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层面来落实体育训练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育精神,采用团队的形式开展竞技体育活动,让学生形成和谐友好、分工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审视全局、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的体育训练氛围,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性、竞赛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分组,围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来进行分组,防止学生之间出现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其次,教师可以用“小组探险”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体育教育和德育的深度融合。如通过“乒乓球拍运球”“短跑接力”“單脚跳接力”的形式,计算每一个小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最终选择一组表现最优秀、用时最少的小组,对这个小组成员展开奖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信心、成就感,营造趣味、和谐的体育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课程和德育课程融合期间,要想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素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合作,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学习,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三)构建趣味体育训练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要想全面渗透德育理念,教师要构建趣味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更专注、用心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体育运动需求,使学生从中真正获得启发,促使学生的综合化成长、发展。首先,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来渗透德育理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改变以往体育理论知识讲解、动作示范的教育形式,而要借助体育游戏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来掌握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培育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打靶体育游戏”,先在网络平台下载一些有关害虫的图片,并且打印出来,把这些图片作为学生练习“射击”的工具,学生还可以把沙包作为子弹,让学生以“游击小队”的形式来开展打靶练习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害虫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同时,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学业压力,促使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去参与体育训练、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活动来增强体育训练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可以设定“迎面接力”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以男女混合跑的形式来参与经济活动。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表现不好,表现好的学生会责怪表现不好的同学拉团队的后腿。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增强表现不好的学生的责任心,使其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团队活动。同时,表现好的学生也不要责怪同学,而是要鼓励、带动表现差的同学,共同来营造温馨的体育训练氛围,促使学生的共同成长、进步。

(四)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力

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要想让体育课程和德育深度融合在一起,教师就要优化、创新、调整体育教育方案,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力,让学生能够勇于面对阻碍,克服生活、体育活动中的困难,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师生共同构建高效化的体育课堂。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体力,如长跑训练、跳远训练、接力跑训练活动等,学生对参与这些体育项目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由此,教师要增强这些体育训练活动的趣味性、探究性,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自信心,以此来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力,做到不言弃、不放弃。首先,在小学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引导、合作的教育优势,通过陪跑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并且为学生播放《奔跑》这首励志歌曲,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信心,展现出教师的榜样力量,无形中渗透德育理念,培育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其次,要想在体育训练活动中,培育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教师要逐渐增加体育训练的难度,杜绝出现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训练,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够自主、积极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提高小学体育课程活动质量、效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把体育、智育、德育深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成长,取得理想化的体育教育成效。同时,在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水平,设定趣味化的体育课程活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同时,培育学生积极的价值观、情感观、文化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要注重创新、优化体育课程方法,用小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形式来展示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让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体育课程活动中,取得理想化的体育教育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理念德育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0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当代体育(2021年5期)2021-09-10针对实战化视域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当代体育(2021年19期)2021-09-10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3期)2019-04-09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电脑知识技术(2018年13期)2018-07-20用心处事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0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中国德育(2015年11期)2015-06-18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