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第二章教案模板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的符号性质

语言和说话

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

语言学研究的“语言”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

语言与符号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征候不同。

一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它的符号功能的取得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符号意义,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不在于符号形式载体的自然属性。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一定的价值,才能起到符号的作用。

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这首先设计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其次涉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

客观现实是指四维空间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历史上所有的人和物、事物、现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变化。

心理现实是指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①人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被大脑接受储存起来。②人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间接获得。)

心理现实要受到生理心理机制、生存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制约。

人的直接感知和大脑的接收处理而获得的直觉性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这些心理现实再经过大脑进一步的“概括”、并经过社会的约定与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联系,归类切分为一个个离散的意义。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人们通过感知而接收到的具体多样的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符号的意义是认识活动的成果,代表一个一般的概念。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
既能指代任何具体的个体(“我家的房子”:村头那所新盖的房子”),也能指概括程度不同的类(“所有的房子”“北京的房子”“北京的旧房子”)

语言符号由音和义结合而成。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社会约定的关系,叫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从编码角度看:

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现实的编码,心理现实是语言符号所要表示的对象,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心理现实决定语言符号所要表达的现象。另一方面,心理现实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语言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为心理现实的大脑信息的贮存。

从解码的角度看

语言符号“指称”离散化了的小块心理现实,它只能指称心理现实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我们常会有“言不能尽意”的遗憾。

从编码角度看

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是以人的感官和大脑(以及其他延长的感知工具)为中介而彼此联系的。一方面,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心理现实的基础,同时客观现实必须为人累所认知才能成为心理现实。另一方面,已得到认知的心理现实,尤其是心理现实有了语言编码,又会反过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从而把更多的客观现实转化为人类可认知的心理现实。

从解码角度看

语言符号的意义在指称心理现实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

总之,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它既与客观现实互动,又与语言符号互动。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由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来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不仅是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
即使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

单个的语言符号,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

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也好,意义范畴也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我们要表达的复杂的意义都要通过符号序列的形式体现。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单位是语素;
语素构成词也是有一定规则的,词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

语法单位都是有音有义的。如果单看语音形式,语素的语音形式由一些可分析的、在时间上出现有先有后的音段组成。时间上可分析出的这些最小的音段,语言学中称作“音位”。

音位是语言的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单位——音节,音节之上还有“音步”等更大的音系单位。

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

语素和语素组成的更大的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特点——两层性。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之中。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成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成为组合关系。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观的核心理念。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也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段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如:与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

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词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相比,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① 任意性 ② 单位的明晰性 ③ 结构的二层性 ④ 能产性 ⑤ 传授性 ⑥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如灯光和火光叫做视觉符号;
鼓声和锣声叫做听觉符号。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方便;

容量大;

效果好。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因果联系。

5. 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6.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足以表现任何概念。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事物,比如把\\\"xiézi\\\" (鞋子)说成\\\"wàzi\\\"(袜子),把\\\"happy\\\"(幸福)说成\\\"sad\\\"(悲伤)?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8.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而言,语言结构具有二层性。

就语言这个装置的运转而言,是靠组合和替换。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或“纲”。

9. 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 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还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符号的形式部分,而形式是要依托一定的意义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音位组合一经同相关的语素结合,代表一定的意义,既具有形式部分,又具有意义部分,这样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符号;

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往往只有几十个,而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表示意义的语素,多达数千,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

10. 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所谓组合关系,就是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我们热爱祖国。”是由“我们”和“热爱祖国”通过组合而形成的,而“热爱祖国”又是“热爱”和“祖国”通过组合而形成的。“我们”、“热爱”、“祖国”这三个词则是由“我”和“们”,“热”和“爱”,“学”和“校”这六个语素分别组合而成的。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功能的语言单位,它们自然类聚成群,其彼此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则是通过联想类比,根据语言单位的同一性而形成的。

例如,“我们热爱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由组合关系而构成的句子,这个句子中的每个词都可以通过联想类比,用替换的方法,换成另外的词:你们 看见 他们的 农场

11.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个方面:第一,人类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于客观事物,能够经过综合、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概念,比如人类语言中的“西瓜”一词,可以指任何时候的西瓜,任何味道的西瓜,具有抽象概括特点;
在概念的基础上人类进行判断、推理;
第二,人类具有发音能力,人类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发音器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能够发出既复杂又清晰的音来,语言的产生就具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这些能力,都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12. 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动物没有语言,是指动物没有人类那种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这个意义上的语言,而不是说动物没有传递一定信息的能力。事实证明,动物也有一定的交际方式,这种交际方式是动物之间用来传达信息的,我们姑且把它说成是带引号的“语言”。这种“语言”与人类的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

与动物的“语言”相比较,人类的语言具有七个特点,这就是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之间的根本区别:单位的明晰性, 任意性, 结构的二层性, 开放性, 传授性,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内在化.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Phonetics and Phonology 这一章学习一定要记住一个词“sound”。这里的sound 千万不是指音标,就是指人听到的声音,记住这一点对于以后的理解至关重要。这一章分类讲sound 是怎样产生的,语言学家又是怎样分类的,以及sound 有什么样的特性。

2.1 Production of sounds---声音的产生

Phonetics 讲的就是什么是声音和声音的分类,用课本上的话来说,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peech and is concerned with defining and claifying sound.[这不同于phonology (the study of the system of sounds in a language or the system of sounds itself), phonology 讲的是将声音系统化来研究] 那么,声音到底是什么呢?

语言学家Ball and Rahilly 提出了一个关于“语言链”(speech chain)包括三步:声音的产生(production of meage),传播(transmiion of meage)和接收(reception of meage)。

根据这一点,phonetics(研究“什么是声音”的学科)就分为三个领域:声音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声音是怎么产生的(articulatory phonetics),也就是说,它研究人体产生声音的过程。什么样的声音(包括波形)能被人接收(acoustic phonetics),研究要用到machine。声音是怎样被人认知的(auditory phonetics),可能会涉及到人脑的研究。

【理解这三个专有名词的区别,一定要从英英释义上来理解。既:articulatory: the action of making speech sounds; acoustic: relating to sound and the way people hear things; auditory:relating to the ability to hear.)】

看见以上三个领域了吧,发音语言学领域是本章要探讨的,探讨的时候还要应用到声音语音学,这一点对于以后的理解很重要。

先来说第一个领域吧,articulatory phonetics.这个领域里讲: articulation of sounds.(发声) 发声是气流airflow经过lung, larynx, pharynx oral/nasal cavities 而产生的,其中还要用到glottis 声带,这个过程就被称为phonation.(the production or utterance of speech sounds) 声带振动就是voiced sounds, 不震动就是voicele sounds.英语中所有原音都是voiced sound, 辅音中也有大多数属于voiced sounds,英语中voiced sounds 是voicele sounds 的三倍还多。

发声分为发声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ion)和发声部位(place of articulation),这个地方没什么好方法,只能记忆了。

根据发声方法来来分,有破裂音和鼻塞音(plosive and nasal stops),摩擦音(fricatives), 塞擦音(affricates),无摩擦连续音(approximants),颤音(trills and taps)。音标打不出来,例子只能看书了。

根据发生部位来分,有双唇音(bilabial),齿音(dental),唇齿龈音(post-alveolar),卷舌音(retroflex),小舌音(uvular),喉音(glottal),唇齿音(labiodental),齿龈音(alveolar),硬腭音(palatal),软腭音(velar),咽音(pharyngeal)。

Vowels 元音这里没什么重要的,估计也不会考,主要就是书上P50那张图,明白是舌头和上牙堂之间的距离以及舌头的蜷缩程度就行了。以及,两个名词要知道,单元音(monophthongs),双元音(diphthongs)。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peech sounds 英语语音特点

这里也不是很重要,简单了解英语中元音和辅音都有哪些分类就行。

元音有monophthongs, diphthongs 和triphthongs.Monophthongs 有short vowel, long vowel.这些估计不会考,看看书可以。

辅音有plosive consonants, glottal plosives, fricatives, affricatives, nasals, approximants, lateral consonant.(舌边音)

The transcription of sounds标音---即音标(phonetic, 不加s) 到这里就比较重要了,因为语言学家们要开始给sound 注释了,现在我们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不要将sound 简单看成音标,音标只不过是语言学家们用来标注声音的一种方式,不等同于声音。(记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后面的知识)最著名的表格就是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由International Phonetic Aociation 公布的。

这个标注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narrow transcription 一种是broad transcription.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P55右下角的表格,总之,Narrow 在这里是细致的意思,broad 是大致的意思。

2.2 Phonemes---音素

从这里开始我们要进入phonology音系学的范畴,将庞大的sound 集团系统化,便与研究。

这才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但是经过呕心沥血的总结,理解这个地方的知识一定要这么理解。这种理解方式会把这一章中重要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包括a minimal pair 和 minimal pairs, allophone 和free variation, 以及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因此一定要跟着下面的解释走。

首先,什么是phoneme? First of all, phoneme is the minimum phonemic unit that is not furthe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units.就是说,在音系学上,音素就是音系学中研究的最小单元,不可再分,跟夸克一样。

Most of all, phoneme is distinctive sounds.(这一点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另外,前面提过sound不是音标,音标只不过是用来标记sound 什么是distinctive sounds? 就是听起来不一样,不是指音标不一样。) 但是,听起来不一样有很多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两个sound 本质上就不一样,音标也不一样。比如说seed 和deed单词里首字母的发音和音标,就是不一样;
不仅如此,这两个单词还就因为这个小小的不一样而产生meaning上的差别了。这就是词素的另一个性质,也可以说是它的另一个定义。

Besides, the term phoneme is used to refer to a speech sound that, when substituted for another, brings out a change in meaning.举个例子,seed 和deed.开头的发音:
[s] 和[d] 不一样,并且这两个单词之所以meaning 不一样就是因为这两个phonemes。[s] 和[d] 就叫做a minimal pair;
但是,seed和deed这两个单词就叫做minimal pairs.

语言学家就用这种方法来测定两个单词是不是minimal pairs, 用音标标记这连个单词,看看对应部位上的发音哪个不一样,换一下,看看是不是会引起单词的meaning变化。这种方法就叫做 minimal pairs test.(但是很多单词不一定就是对应首字母发音不一样,也许是中间不一样,也许是尾巴不一样,因此 a minimal pair 不一定出现在哪里。但是无论出现在哪里,只要它们使得两个单词的意思不一样了,它们就是a minimal pair, 这两个单词就是minimal pairs.)

语言学家用这种minimal pairs test 不是用来玩的,是想把这些phonemes归类,这样才能让sound 系统化,实现phonology 和phonetics的不同。但是呢,这种minimal pairs test 也有不成立的时候。比如说[h]和[η],这两个音就从来不配合,因为[h]只出现在词首,[η]只出现在词尾,这连个音从来就没法出现在两个单词相对应的部位上面,根本没办法比较这两者是不是 a minimal pair, 语言学家们把它们称之为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因为没法比较它们会不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还记得刚才我们探讨 distinctive sounds吗?提到了听不懂有很多原因,第二种原因就是音还是那个音,就是因为种种原因让人听起来不一样。没办法,这也得算作是distinctive sounds, 因为sounds不就是用来让人听的吗?

比如说shoe和she, 里面sh的音标一样,可是发音听起来就是不一样;
还比如,speak这个单词里面p本来发[p] 由于英语里面的sound pattern(发音规则)就变成发[b]的音了.这个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人们标记这个声音的时候音标没有变,只不过由于acoustic phonetics 的原因,听话者听起来就是不一样,又或者由于英语发音规则,发音方式改变了,这个phoneme的不同sound就叫做allophones (音位变体)。

但是,如果是由于说话者的自身原因,比如说bed 这个单词本来没有重读音节,但是有个人就是想把最前面重读,起强调作用,这个单词的音标没有变,但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这种变化叫做自由变体free variation,为什么叫自由变体,就是因为这种变化可以是说话者的主观原因。这个跟音位变体还不一样,音位变体是由于发音规则之类的改变了。但是free variation也不会改变meaning.

有些allophone 天生就属于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比如说刚才提到的speak 一词中的[p], 在其他情况下,这个音都不会变成[b], 只在s后面的读音变了,因此,虽然这种属于distinctive sounds, 但是因为没办法满足那个两个phoneme替换一下就产生meaning change的情况,这种allophone 也属于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课本上给的定义很不好懂,”when two or more sounds never occur in an identical (相似的)phonetic context or environment, they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其实课本上说的identical phonetic context,就是指两个做比较的单词之间的对应部位。头对头,尾对尾,不是指这两个sound 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单词中。

这一章最重要的部分已经解释过了,下面是一些需要知道的小知识点。刚才我们说过,英语中的发音规则(sound pattern)决定speak中的[p]要变成[b],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英语中的sound pattern 指什么。

2.3 Sound pattern (每种语言都有,下面只是英语)

1.sequential constraints.基本上就是规定为什么几个phoneme只能按特定顺序排列,否则听起来就不舒服的规则。具体例子要看p63。但凡有题目问为什么这几个phoneme 只能这样排列,一般都是因为sequential constraints.2.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比如说方才说过的,[h]只出现在词首,[η]只出现在词尾;
还有speak这个单词里面p本来发[p] 由于在s后面就变成发[b]的音了,这都属于sound pattern 里的内容,是语言形成过程中自己出现的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

2.4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Syllable音节,分为onset(开端), peak(高峰), coda(尾声)三部分

Stre: syllable prominence重读 represents the total effect of factors such as pitch, loudne, duration(延长) Pitch:音调---跟语调不同,男人音调低,女人音调高(frequency of sound wave)different languages use pitch differently Intonation:语调 表强调,意群,意义不同 Tone 抑扬顿挫:high, rise, fall-rise, fall.

补充:Distinctive features of phonemes 我们讨论过Phonemes is distinctive sounds.所以我们得知道怎么样算distinctive.一般来讲,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are binary(二进制)。所谓binary, 就比如说根据voiced 区分,[s] 就是[-voiced],[z]就是[+voiced], 还有一大堆其他features, 不重要,感兴趣可以p61。知道binary,和binary怎么标识的就好。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 )和( 规则 )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 形式 )和(意义 )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 )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 听话)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 心理现实 )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现实的(编码 )。

6、心理现实是存在于( 客观现实 )和(语言符号 )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7、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 )和( 线条性

),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8、语言符号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 音位 )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 )层的最小单位。

9、( 组合关系 )和( 聚合关系 )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0、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大脑的结构 )和( 功能 )。

二、判断正误

( 对 )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 错 )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 对 )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 对 )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 错 )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 对 )

6、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 错 )

7、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 错 )

8、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 错 )

9、句子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 错 )

10、“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三、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组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响亮度等发音的特点,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长时间地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特点与意义结合了起来,从而理解了这种声音所传送的意义。

2、语言符号如何增进人的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 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

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

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的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当语言产生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当我们向他人传达这些信息时,就可以运用已有语言符号,对心理现实进行再编码,用语音发送出去。

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它与二者存在一种互动:一是,借助心理现实的中介,人类将认知得到的客观现实用语言符号固化下来。二是,借助心理现实的中介,离散化、物质化的语言符号使人类能推导出新的概念和判断、构建各种理论,进而发明新的具有延长性的感知工具,进一步提高对客观现实(包括人自身的心理现实)的认知。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符号任意性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英语 [sait]: sight\\\\ site\\\\ 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6、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张三请李四周日春游。

李四请张三周日春游。

请张

三、李四周日春游。 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

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

语言系统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两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最小的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语言符号以少数的最小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的更大的单位,级级翻翻增量。符号数量少,便于记忆,翻翻增量靠组合。

7、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语言中的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8、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汉字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

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
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

3.百日维新述评。

三、计划课时:2课时

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
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1843年,洪秀全开始创立拜上帝会。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
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 (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
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太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以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
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2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太平天国起义者们想要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农民政权。但是,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

1.天京事变的发生及危害

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答应,但回府后立即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火速返回天京。

韦昌辉在接到密令后,立即率精兵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

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处处牵制,引起石达开的不满。1857年6月,石达开带走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孤军作战。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军心逐渐涣散。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进行力挽危局的苦斗但无力回天

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在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领朝政,形成新的领导核心。但是,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将领们都“各顾自己,不顾大局”。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大肆封王,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复杂。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他信天不信人,处理军政事务强调“认实天情”。当天京被湘军包围时,他拒绝了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新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

3 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

4 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其中奕䜣集朝廷大权于一身,倚靠着文祥、宝鉴、董询等人为左右手,并开始重用汉族官僚。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奕䜣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
“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1.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3.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 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有关近代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的自然科学书籍,内容浅近,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不再被当作“奇技淫巧”受到排斥,而是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
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6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有的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并无发言权,往往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维新派的活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即:

(1)向皇帝上书 如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 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3)办学会 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4)设学堂 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5)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

7 人”、“士林败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洋务派官僚张之洞也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提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与洋务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末也;
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侯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他们又认为,“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即首先要为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士绅争取政治地位。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

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一针见血地驳斥道:“牛体安能马用”?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内容

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富有爱国心、想要有所作为但又无实权的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大权。1898年6月11日,他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其内容归纳起来,包括下列数端:
·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
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
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
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
广办邮政,修筑铁路;
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8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维新派经过光绪皇帝推行的温和的改革,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的守旧势力力图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赢台

经过密谋策划,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4)\\\"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则拒绝了要他出走日本的劝告,坦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临刑前,谭嗣同引颈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了为改革维新以死相拼、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

9 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怎能不失败?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变法步骤上,他们主张渐变、缓变。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出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的旗帜,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维新派尖锐地揭露了沙俄侵华的事实,却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抗沙俄。有人甚至建议聘请日本前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来中国任维新的顾问。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只是为了乘机扩大在华侵略势力,并寻找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为了与沙俄进行争夺。因此,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3.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康有为在每次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皇帝不要忘记人民反抗的危险,如果不实行变法,将有可能再现“金田之役”,使皇帝及其大臣们“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正因为没有人民力量作为后盾,所以当他们得悉守旧派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得打算依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0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因为( D )。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具有垄断性买办性 C.得不到人民支持 D.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放弃了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公有制,而承认了私有制,这一转变表明了太平天国( D ) A.已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C.起义领导者开始向封建统治者转变 D.能够顺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C )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 4.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C )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 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5.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哪一项最合适( C )

李鸿章 曾国藩 张謇 A.抵御外国的民族英雄 B.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

C.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关键人物 D.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代表

6.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D )

A.其规模和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D.思想、组织水平高于历次农民战争

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D ) ①直接推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改革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军事、科技和翻译人才,从根本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 D )

A.从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出发

B.注重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认识到培养人才是改革的关键

D.把培养人才才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

9.洋务运动持续了三十多年,取得一定成效,而戊戌变法的措施却难以实施,造成这一不同的直接原因在于戊戌变法 ( D ) A.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B.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C.措施不符合中国国情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1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C )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同顽固势力的论战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C.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了起来 D.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

11.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1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13.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14.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C )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5.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6.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17.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8.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
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D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9.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D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20.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
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

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B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民主和科学

21.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C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2.能够比较典型反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特点的是:( D ) A.《资政新篇》 B.《万大洪告示》 C.《劝世良言》 D.《天朝田亩制度》 2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

A.天京事变 B.石达开西征 C.李开芳北伐 D.天京陷落 24.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领导层的腐败 B.领导层的内讧

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外敦和好 D.全盘西化

2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B ) A.戊戌政变 B.北洋水师的覆灭

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D.福建水师的覆灭 27.维新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 B ) A.民主共和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开明君主专制 D.汉族皇帝的新王朝 28.清末倡议变法的维新派领袖是( A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康光仁 D.梁启超 29.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 D )

A.兴办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军工企业 30.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是( C )

A.韦昌辉 B.石达开 C.洪秀全 D.杨秀清 31.太平天国定都于何处?( C )

A.广州 B.武汉 C.南京 D.天津 32.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哪一支舰队?( C )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北洋水师 D.南洋水师 33.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地主阶级 34.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 C )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35.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B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3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C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3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D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38.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B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39.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B ) 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

40.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41.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C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2.下列哪个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D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43.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兴国土地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4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B ) A.康有为第一次上书 B.公车上书

C.\\\"南学会\\\"创立 D.《孔子改制考》发表

45.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 )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了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46.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 )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4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B )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8.太平天国最先分封的五王之中,哪一位最先牺牲?( B ) A.东王 B.南王 C.西王 D.北王 49.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位负责人是( B )。

①洪仁玕 ②石达开 ③陈玉成 ④李秀成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0.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者是( A )。

A.魏源 B.康有为 C.洪仁玕 D.李鸿章 51.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 B ),从此开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A、天京事变 B、辛酉政变 C、戊戌政变 D、亚罗号事件 52.167.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
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5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C )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54.在近代中国掀起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D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55.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 B )

A.定都天京 B.偏师北伐 C.固守安庆 D.进攻上海

56.\\\"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 )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57.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国运动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C )。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抗击对象的不同 58.太平天国的领导骨干主要是:( B )

A.苗族人 B.客家人 C.回族人 D.壮族人 59.“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 )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60.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C )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二.多选题

1.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ABC )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 ABC )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ABD ) A.兴办近代工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推行预备立宪 D.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4.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救国的新思想,意图唤醒国人,如:( ACD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C.与西方“商战”的主张 D.“振兴中华” 5.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有关的是( ABC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6.洋务运动的事业包括( ABCD )

A.兴办近代军工企业 B.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ACD )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C.农民的平均主义 D.儒家大同思想 8.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议题包括( ABC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D.要不要兴西学 9.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 ACD )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

10.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 AB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奕訢 11.卷入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ABD )

A.东王杨秀清 B.北王韦昌辉 C.干王洪仁玕 D.翼王石达开 1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BC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郑观应 1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AD )。

A.提倡“新学”,认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信奉的古文经学是“伪学” B.认为孔子是主张改革的至圣先师 C.斥责了孔孟学说的虚伪 D.指出封建信条不足为训

14.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ABD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冯桂芬 D.谭嗣同 15.戊戌维新运动具有哪些性质?( ABC )

A.爱国救亡运动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变革运动

16.洪秀全据以指导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著作有( ACD ) A.《原道救世歌》

B.《新学伪经考》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17.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 )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18.中国民族觉醒意识的口号是( BC ) A.扶清灭洋 B.救亡图存 C.振兴中华 D.自强求富 19.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 ABCD ) A.官僚 B.地主 C.商人 D.手工业作坊主

20.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表现在( BD ) A.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B.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C.《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D.《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三、是非判断题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大同小异(×) 2.“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斯强也”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

3.中国近代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方案是《资政新篇》。(√)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5.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6.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7.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8.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 9.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10.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的洋务思想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主义思想。(√)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 13.戊戌维新运动的导火线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4.洋务思想与当时的封建顽固思想保持着根本的一致性。(√)

15.维新派和洋务派当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要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是否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6.最先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是冯桂芬,系统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重要人物是张之洞。(√)

17.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19.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0.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21.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攻占南京 (√) 22.《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 23.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其主张是倡导民主共和(×) 24.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 ×) 25.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 (×) 26.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27.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 (×) 28.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29.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仿效西方议会制度。(√) 30.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

3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 32.《资政新篇》是农民平均主义的反封建纲领。(×) 3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34.我国近代历史上,成立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洋务派举办的京师大学堂(×) 35.身为顽固派的慈禧太后重用洋务派的原因是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3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在于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7.太平天国后期曾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其直接原因是太平天国内讧(√)

38.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抵抗外国侵略(×) 39.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总理衙门的设立(√)

40.致使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安庆失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 )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 A.福建水师

)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 )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 ) 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 ) 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 ) A.甲 B.保 C.两 D.伍

18.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 ) 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1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 ( ) 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2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二.多项选择题

1.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其间经过的省份有( ) A.湖南 B.湖北 C.江西 D.安徽 E.四川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者想建立的理想社会的特征是( )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D.均贫富,等贵贱 E.禁朋党之弊

3.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 ) A.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被提拔 B.杨秀清、韦昌辉被杀 C.石达开出走 D.洪仁玕开始总领朝政 E.洪秀全病故

4.与太平军作战的外国军队包括( ) A.“常胜军” B.“哥萨克旅” C.“十字军” D.“常捷军” E.“骑士团”

5.洋务运动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包括( ) A.张之洞 B.奕 C.曾国藩 D.李鸿章 E.左宗棠

6.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工艺学堂培养的专门人才包括( ) A.电报 B.铁路 C.海军 D.矿物 E.西医

7.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的翻译机构翻译的西学书籍涉及的专业包括 ( ) A.近代物理 B.近代化学 C.近代数学 D.近代天文 E.近代地理

8.洋务运动时期,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的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的书籍是 ( )

A.《日本变政考》 B.《俄彼得变政记》 C.《波兰分灭记》 D.《欧游心影录》 E.《新学伪经考》

9.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撤销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三省是(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云南 E.广西

10.戊戌六君子包括(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林旭 D.康广仁

E.杨深秀

三、简答题

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 3.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创办?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哪些? 5.“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中有关军事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四、辨析题

1.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好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5.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五、论述题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3.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材料题

1.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 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 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

(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 (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2.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 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
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 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B 7.B 8.C 9.D 10.A 11.D 12.A 13.D 14.C 15.B 16.A 17.C 18.B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 4.AD 5.ABCDE 6.ABDE 7.ABCDE 8.ABC 9.BCD 10.ACDE

三、简答题

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主要有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等。

3.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创办?

参考答案:多数是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哪些?

参考答案: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湖南的《湘报》等。

5.“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中有关军事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四、辨析题 1.参考答案:对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参考答案:对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参考答案:错。

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主张培养洋务人才,但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4.参考答案:对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好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5.参考答案:对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五、论述题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二、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在于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六、材料题(答案要点) 1.(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
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

(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

教学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主要内容

一是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
三是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发动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农村社会变动与太平军起义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

1.农村经济更加残破

(1)

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
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加速了劳动者的破产。

(2)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如江浙一带的的漕赋,原需交米1石的,战后竟需交米2石

5、6斗,(10斗=1石,一石=120斤)甚至达

3、4石之多;
湖南的地丁税则从每丁银1两变成了每丁几两。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3)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

到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激烈,官僚、贵族占地的规模最为惊人,如道光时期的大学士琦善占地竟达25600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以上。满汉大员有地几百顷、数千顷的很多。一般地主占地规模也相当惊人,以致广大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至于佃农的境况就更加恶劣了,他们需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并且常常受到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终岁勤劳,难得一饱。导致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4)

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1841-1843年黄河连续三年决口,造成豫、皖、苏三省广大地区被淹,人民死亡以百万计;
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又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波及上千余州、县。尤其是1849年长江大水,汉口尽成水府,武昌水深至檐,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受灾严重,为百年所未遇。同期,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总之,连年的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2.人民反抗此起彼伏

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残酷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侵略势力所造成的灾难,迫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反抗道路。鸦片战争后,汉、壮、苗、瑶、彝、回、藏等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抗租抗粮等斗争几乎遍及全国。

其中从1843-1850年,全国各地群众暴动和武装起义,大小即达70余起。当时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一带有捻党活动;
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

据统计,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即有二三十支。每支少者数百人,多者

三、四千人不等,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严正基:《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第2册第3页)这些斗争使官僚、地主、豪绅惶惶不可终日,狠狠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势力。以至于地主文人惊呼:粤西近日情势,如人满身疮毒,浓血所至,随即溃烂,„„终必有溃败不可收拾之一日。(龙启瑞:《上某公书》,《经德堂文集》卷六,第6页)这一切都说明,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各地农民反抗斗争的持续发展,一场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即将来临。

(二) 农民革命的酝酿

正当中国社会酝酿着一场农民大起义风暴的时候,洪秀全在广西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宣传和组织上的准备。

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七岁入村塾读书,由于聪明勤奋,

五、六年间,即能熟诵四书、五经及多篇古文。家庭对他期望殷切,希望他能取得功名,以显父母,光宗族。但是三次赴广州考秀才都名落孙山,使洪秀全感到愤懑不平。

1. 应试落第,去旧从新

在1843年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他阅读了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洪秀全读后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

2. 撰写“三原文献”,宣传平等思想

从1844-1848年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作品,把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

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贤尚德的大同社会。

3. 创立拜上帝会

1847年春,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建立起一个被称为拜上帝会的组织。

4. 形成领导核心

拜上帝会在发展和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成员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

(三) 太平天国的建立

1.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清政府急忙调集军队一万多人派往桂平,广西提督向荣亲至前线指挥镇压。太平军英勇作战,屡次大破清军。

2.永安封王建制

1851年8月,太平军在平南官村击溃向荣部队,一举攻克了广西永安州。12月,洪秀全在此颁布封王诏令: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确立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这对于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3.转战湖南湖北

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多的时间,清军3万多人陆续开到永安,包围了全州城。1852年4月,太平军突围北上。6月,太平军攻克全州。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使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太平军撤离全州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救一切中国人民谕》三檄文,揭露清政府的腐朽黑暗统治,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颁行诏书》,《太平天国》第一册,第16

2、164页)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它。8月,太平军攻取湖南重镇郴州。9月,围攻湖南省城长沙,未能攻克。萧朝贵在攻城时中炮牺牲。这是继冯云山之后,太平天国的又一重大损失。11月底,太平军放弃攻打长沙的行动,移营转进。12月,太平军攻克益阳、岳州,获得大量武器、船只。同时,数千船民、纤夫踊跃加入起义队伍,组成水营。从此,太平军有了一支新建的水师。

1852年底,太平军进入湖北,连克湖北重镇汉阳、汉口。

1853年1 月,太平军攻克湖北省城武昌。

4.定都南京

2月,洪秀全、杨秀清放弃武昌,统率大军,水陆两路,浩浩荡荡,顺江东下,势如破竹,连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和州等地。3月7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水陆连营,直望无际,既众且整,清军望之夺气。(汪士铎《乙丙日记》卷一)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外城,斩两江总督陆建瀛等。20月,攻克内城,杀江宁将军祥厚等,完全占领了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内容的革命纲领。

1. 基本内容

(1)

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第一册,第321-322页)分配的办法是:按产量的高低把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田坏田各一半,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不分男女,凡16岁以上,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2)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除了解决土地问题之外,《天朝田亩制度》还还规定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来组织社会生产和产品分配。每25户为一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生产、分配、军事、教育、宗教等事务。分得土地的农民,除耕田外,都要参加副业劳动,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为之,农隙治事。

(3) 设立“圣库制度”

在分配问题上,每两设一国库,规定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25家中婚丧等事所需要的银钱粮食,都由每两所设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者,均由国库供养。

2.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正如列宁所说:“地权和‘平均土地的思想,无非是为了完全推翻地主权力和完全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而斗争的农民力求平等的革命愿望的表现而已。(《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419页)《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这种愿望,用政权的力量予以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发动和鼓舞群众起来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这种方案是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悖离的,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天朝田亩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和平均主义的经济方案在当时激烈的战争环境下是无法实施的,而实际实行的仍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地主占有土地,并允许地主收租。封建的生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改变。

3.《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行情况

尽管如此,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地区内,地主阶级受到了沉重打击。一部分地主豪绅和庙宇寺观的田产被没收,对富户课以重税和减轻农民的负担。如天京附近的农民,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同时,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纷纷自发地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则少纳地租。

据当时一些文人记载:江苏扬州附近,凡佃人田者,亦思抗租不纳;
(汪士铎《乙丙日记》卷二)在湖北黄梅县,贫民多挟贼凌富,而田风大坏,舞弊名色多,是区区者(指租谷)能有几何(邓文滨:《卖脱父亲能抵课》,《醒睡录》卷七)在安徽芜湖,前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所有的2000多亩土地,自咸丰三年后,籽粒无收。(《徽君御寇案牍》,《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第116-117页)

这都说明,太平天国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虽然并未实行,但是广大农民却夺回了相当数量的土地,并且由于少交或不再向地主交租,大大减轻了负担,不仅打击了封建势力,而且对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支援农民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1859年4月,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洪秀全后又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形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

洪仁玕任干王后不久提出了著名的《资政新篇》。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针对当时存在分散、离心的倾向,他强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

在经济方面,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奖励开采矿藏,设立银行发行纸币等。

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提倡兴办医院、设学馆,盲哑院等文化慈善事业,禁止缠足、溺婴、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

在外交方面,洪仁玕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毁谤国法干涉内政。

洪仁玕的这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是进步的。但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平分土地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如何整顿正在涣散的革命力量去争取胜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不是只字不提,就是语焉不详,未能切中时弊。因此《资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成为无法实行的一纸空文。

三、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一)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起义初期那种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朴质的思想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利名位和奢侈生活的追求。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大兴土木,天王府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赏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领导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日益尖锐,终于酿成了天京变乱的严重事件。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但立即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火速返回天京。韦昌辉在接到洪秀全的密令后,立即率领3000精兵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又杀了杨秀清部属将士两万多人。石达开赶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企图杀石达开。石达开闻讯后连夜逃往安庆,但他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被韦昌辉杀害。韦昌辉的专擅横暴,激起了广大将士的愤怒。洪秀全接受将士们的要求,于11月初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

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合朝欢悦。但是,洪秀全经杨、韦事件之后,对石达开也心存疑忌,所以封他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的不满。

1857年6月,石达开出走天京,带走了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走上了分裂道路。

他脱离天京后,孤军作战,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部队的战斗力日益削弱,军心逐渐涣散。1863年5月,石达开率部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石达开被解往成都凌迟处死。

(二) 力挽危局的苦斗

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变乱和石达开的出走使太平军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给了清政府以喘息之机,清军乘势反扑。

1856年底,武昌、汉阳重陷敌手,随后江西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攻占。清军重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并于1857年12月攻陷镇江,围困天京。1858年5月,九江失守。天京上下游除安庆以外的战略重镇全失,形势急转直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之下,到1864年5月,太平军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全部失去,天京形势更加危急,四面被曾国荃的湘军围困,内无粮食,外无援兵。1864年6月3日,天王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用炸药轰倒城墙,蜂拥冲入。守城太平军与湘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但终因力量悬殊而沦陷。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二章(燕山大学)之一》。

(三)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失败,其主观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小生产者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产物。其规定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自己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渝,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只能从农民阶级狭隘的眼光出发,墨守这个完全行不通的平均主义蓝图,而不能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资政新篇》则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无法实行。这是单纯农民战争的致命弱点,因而最终必将失败。

其次,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拜上帝教这种宗教理论虽然在革命初期曾经起过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的重要作用,但毕竟不是科学理论,其表现在对外方面,误把外国侵略者当成朋友,吃了大亏。在太平天国内部,这种宗教理论后来被用来发展个人势力,酿成了天京变乱的悲剧。洪秀全本人也深深陷入了宗教迷信而不能自拔,以致拒绝采纳让城别走正确意见而坐以待毙。

第三,农民阶级难以克服自身的保守性、落后性、散漫性、狭隘性等固有弱点,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其政权未能跳出封建专制政权模式的窠臼。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即迅速的封建化,领导集团日益脱离群众,贪图享乐、生活腐化、争权夺利、任人唯亲、滥封滥赏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洪仁玕后来痛心地指出,天国的失败并非丧在妖军之手,却在自己之手。(《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从客观上讲,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敌人的力量强大。太平天国面对的不仅是本国封建势力,还有凶残的外国侵略者。因而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了。

2、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波及到18个省区,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在世界农民战争世上也是罕见的。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太平天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民政权,颁布了有利于农民的各项政策,猛烈的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势力,极大的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制度,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成为中国农民起义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使侵略者迅速将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遇到很大挫折。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的时代,西方殖民者已经侵入中国,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太平天国在打击清朝封建统治的同时,勇敢的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武装进犯,拒绝了外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因此太平天国革命在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资政新篇》的提出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可贵的开拓精神,为以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太平天国的革命业绩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革命斗志,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以太平天国的后继者自许。

最后,太平天国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它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波斯的巴布教起义等共同构成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一)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者打交道的过程(“洋务”)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掌握实权的清朝官僚,对洋枪洋炮的作用有了亲身的体会。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他们感到面临着千古未曾有过的变局,传统的统治方式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局面,必须寻求新的对策,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他们出面倡导西方新式练兵,引进机器生产,学习科学技术,派遣留学生和兴办学堂等“借法”活动。这批人被人们称为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以及稍后崛起的张之洞、盛宣怀等,在清朝中央则有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史学家把洋务派开展的洋务活动称为洋务运动。发生在同治、光绪两朝的这些活动,也称为“同光新政”,清朝统治者则自诩为“自强新政”。

(二)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用以指导其洋务活动的思想很复杂,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可以归结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是整个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

中体西用这一命题里包括两对概念:一是中学与西学;
一是体与用。

所谓中学,即不是指狭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泛指中国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所谓的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
西学不是指狭义的西方学术,也不是泛指西方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就是利用。“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第65页。转引自徐凤晨、赵矢元等著《中国近代史》第20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在洋务派人物看来,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尽善尽美的,西方国家的制度比之不及,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创办军事工业上。后来,又从“求富”着眼扩大到仿行西方举办铁路、电报、制造、开矿、纺织等事业上。但其本意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一)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洋务派对中国和西方差距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所谓火器上。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奕訢在同治年间更明确地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洋务派以制器,筹办军事工业为始,敲响了洋务运动开场的锣鼓。

1、曾国藩于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

这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开端。当时全用汉人,未雇洋匠,仍采用手工生产,但它聚合了如李善兰、徐寿、华衡芳等一批著名的科技人才,仿照西法生产枪炮炸弹。

2、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机器铁厂,并利用容闳在美国购置的机器,成立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该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县城西南的高昌庙,工人达2000多名。该局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主要产品有后膛炮、新式大炮、弹药、地雷与水雷,并建造船只,生产机器。它在当时是东亚最先进的机器兵工厂。1868年,该局设立翻译馆,聘请一些外国人和中国科技人员联合翻译西方自然科学、军事及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
并设立机械学校,培养机械工程师。洋务运动破产以后,该局还继续维持,几经变革,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机器厂房设备才最终被日军拆毁。

3.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5年夏,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局里实际事务由军医出身的英国人马格里掌管。该局主要制造大炮和弹药,产品大都供应给淮军及北洋三省军队,小部分调拨给南洋和沿海各省。1875年马格里被撤职,该局改由中国人监办。该局一直到1928年被国民党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

4.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设福州船政局,聘请原宁波税务司法人日意格和法国洋枪队头目德克碑担任正、副监督,雇佣法国技师和工匠监造轮船。不久,他调任陕甘总督,便推荐沈葆祯总理船政。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在中法战争中,该局受到严重破坏。战后虽经恢复,但生产大不如前。甲午战争后生产更趋下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时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停顿,然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

5.崇厚于1867年创办天津机器局

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筹建机器局,由英国人密妥士任总管。主要生产弹药,但成效不大。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接办该局。该局生产军火主要供淮军与吉林、奉天、察哈尔等省军队使用。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6.张之洞于1892年建造湖北枪炮厂

1889年,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便将原来订购建造枪炮厂的机器迁到湖北。1892年在汉阳开始购地建厂,1893年厂房落成,机器装妥。次年开工生产,不久遭受火灾,直到1895年才修复投产。雇用工人约1200人,是洋务派后期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所造枪炮弹药为全国最新产品,质量在沪、津两局之上。到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日战争时内迁。

(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1、求富口号的提出

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以自强为目的的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口号,以此为目的开始经营民用企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第一,洋务派在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原料、燃料、交通运输和经费等一系列难题,为穷所迫;

第二,新的军事防务体系不是单独练兵制器就能大功告成的,还需有煤铁供应以及运输电力事业的配合。

第三,洋务派在其活动实践中,对向西方学习的认识也有所深入,他们感觉到,西方国家之长,除了船坚炮利之外,还在于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也是要借鉴和取法的。

2.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典型

(1)李鸿章于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1872年8月,李鸿章饬令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事宜。次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宣告成立。《局规》及《章程》确认招商局是在清政府督察下由资本家经营的企业,规定股票不准让与洋人,保证招商局属华人所有。实权握在唐廷枢、徐润手中。他们既是官方的代表,又是该局的股东,兼有官、商双重身份。他们都是买办出身,但入招商局前,已脱离了洋行,成为当时由买办向资本家转化的代表人物。招商局除在上海设总局外,还在国内外19个港口设立分局或开辟航线,不仅经营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而且还开展远洋航运业务,曾先后派轮船驶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该局是民用企业中最先设立且较有成绩的一个。为了挤垮该局,外国轮船公司不惜亏本而骤然降价。李鸿章则采取筹借官款、增拨钱粮和承运官物等措施,使该局渡过了难关,并转亏为盈。招商局的创办,打破了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2)李鸿章于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为了解决天津机器局和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李鸿章于1876年派唐廷枢赴直隶开平一带勘探,1878年该局正式开办,1881年开始产煤。到90年代初,工人发展到3500多人。该局所生产的煤除了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海军使用外,还大量销向市场,起到了抵制洋煤进口的作用。该局也是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中成绩比较显著的一个。1892年唐廷枢病逝后,由曾经在醇亲王府做侍役的江苏候补道张翼接任该局总办。1900年该局被英国吞并。

(3)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

1879年,李鸿章主持在大沽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陆路电线,效果良好。1880年,他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由盛宣怀担任总办,郑观应、谢家福等担任会办,并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镇江、苏州、上海等处设立分局。电报总局经营十余年,布满各省,瞬息万里,官商称便。(《光绪十八年七月十八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6册第451页。转引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第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它不但对保卫边疆、发展商务大有益处,还有效地抵制了西方侵略者攫取中国电报利权的活动。

(4)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8年,已被革职的道员彭汝琼分别向南、北洋大臣呈递察帖,请求在上海设立机器织布局。李鸿章委派彭汝琼与郑观应等负责筹建。1880年,机器织布局改组,李鸿章派戴恒、龚寿图专管官务,郑观应、经元善专管商务。织布局招股银50万两,局址设在上海杨树浦。

开办之初,李鸿章为织布局向清政府奏请了减税和十年专利权,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5)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的“汉阳铁厂”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洋铁入口,在广州筹建炼铁厂,旋因被调任湖广总督,遂将铁厂移至湖北。1890年在汉阳开工兴建,1893年底完工,计有贝色麻钢厂、造钢轨厂等大小10个厂。铁厂雇佣外国技师40人,工人约3000多人。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和燃料,1890年又建大冶铁矿,接着又开办江夏县马鞍山煤矿。1896年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

(6)李鸿章于1880年开始修建铁路

1874年,英国怡和洋行无视中国主权,擅自修筑吴淞铁路。1876年7月正式通车营业。两江总督沈葆祯等坚决反对洋商私自修筑铁路,认为是侵犯了中国自主之权。最后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代价赎回拆除。

1880年,李鸿章为运输开平矿产煤的需要,开始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全长9公里。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因清政府禁用机车,只好以骡马牵引。1881年6月,英国人金达利用废旧锅炉改造成蒸汽机,遂开始使用机车。守旧官员上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以致清政府又勒令禁止机车行驶。后几经波折,才取消禁令。1886年铁路修至芦台,次年筑成,1888年又扩展至大沽,次年又延长至天津,名唐津路。1891年始修关东铁路,到甲午战争爆发时已铺设铁轨至奉天中后所。与此同时,在巡抚刘铭传的倡导下,从1887年至1893年,台湾省也修筑了基隆经台北至新竹的铁路。到1894年,中国铁路总长计有447公里。

(三)创办近代陆军和海军 1.陆军的改制

洋务派的军事活动包括制器和练兵两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在19世纪六十年代,即洋务派着手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开始探讨编练新式军队。

(1)“湘军”和“淮军”

清朝军队的主体是八旗兵和绿营兵,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产生了湘军和淮军。湘军的特点,一是兵制上和八旗兵、绿营兵不同,内部关系上具有私属性;
二是武器上重视使用洋枪洋炮。

(2)防军和练军

为大势所趋,清朝除了继续容纳湘、淮军以外,对原有军队也以湘、淮军为样板进行改造,例如从武器装备上和训练方式上,奕訢等人于1861年就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不久,就在天津、广州、福州等地先后成立洋炮队,聘用外国教练,更显著的是,出现了防军和练军。

防军是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军事告竣后,留防的湘、淮军。湘军和淮军本属非国家正规军之外的勇营,按旧例应是临时性的,军事行动完结后即要解散,但从镇压太平军当中显示出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远比绿营重要,同时,由湘、淮军起家的湘、淮军势力也要保留其军事资本。这样,在镇压太平军之后只裁撤了一部分,相当兵力保留下来。

练军,是指从绿营中挑选,仿照湘军编练的军队。它始于同治二年,由直隶总督刘长仇创始,以后延续下来。

防军、练军与当时的绿营比较有所不同,是所谓新军,不过应注意,此时的防军、练军还不属于近代化的新式军队。

2.用洋枪洋炮训练装备军队

洋务派认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1862年初,奕訢等奏准在天津成立洋枪队,聘用英国教官,选派京营旗兵赴津训练。不久,广东、福建、江苏、湖北等省也纷纷聘请洋人,用西法练兵。在新式练兵中,湘军和淮军最为积极,实力迅速加强。据不完全统计,仅1854年至1856年,湘军就先后购置外国大炮1800多门。不过,后来湘军在武器装备上落后于淮军。唯左宗棠对筹建新式军队态度坚决,所部湘军从1863年起建立洋枪队,1867年进兵西北,大力购置洋枪洋炮,并先后在西安和兰州设局制造军火。

淮军进入上海后就进行改编,建立洋枪队,至1862年8月,洋枪队已有千人,并雇佣洋人担任各营教习。一年之后,淮军各营总计已拥有洋枪1.5万支左右,平均每个营已超过1000支。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淮军已由原来的6000余人扩至6万余人,其武器装备已从新、旧枪炮并用过渡到基本上使用新式前装滑膛枪炮,使淮军发展成为当时清朝武器装备最精良的军队。

3.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开始重视筹建新式水师。

1860年6月,曾国藩奏陈攻取苏、常、金陵,非有三支水师,不能得手,并建议在江北造船以进攻金陵。

1861年6月,署理总税务司赫德首次进京与奕訢面晤,奕訢即向赫德言及镇压太平军,后由在英国养病的总税务司李泰国出面,花费巨款代清政府向英国定购大小舰船7艘。1863年9月,这些舰船驶抵中国。李泰国企图让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当舰队司令,并俨然以中国唯一的海军大臣自居。李泰国企图控制中国海军指挥权的阴谋,引起了清王朝的疑虑,便解除了李泰国总税务司一职,并将这支舰队遣散变卖。

1870年,船政大臣沈葆祯提出建置新式海军,奏请清政府派熟悉海疆的大员,以为统领。清政府随即任命前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为船政轮船统领。福建船政局所造之船,均归其管辖,一支新式舰队已具雏形。

至1875年罗大春担任统领时,舰船已达16艘之多。闽省这支新式水师以闽台海防为重任,除马尾军港外,还将基隆、澎湖、厦门等海口要塞辟为基地。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筹建海军的活动。1875年5月总理衙门规定:南北洋地面过宽,界连数省,必须分段督办,以专责成。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派沈葆祯督办南洋(苏、浙、闽、粤)海防事宜。每年由粤海、闽海等海关关税和厘金等下拨专款400万两白银为筹办经费。

沈葆祯任南洋大臣后,又奏请以10年为期,建成北洋、南洋、粤洋等三支海军,分别管辖直隶、山东、苏浙、闽粤的海防。

至中法战争前,清朝表面上维持了北洋、南洋(苏浙)、广东和福建四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福建海军损失惨重。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由奕訢任总理海军大臣,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并由李鸿章专司其事,曾纪泽帮同办理,实际主持人是李鸿章。李鸿章乘机加速发展北洋舰队。1885年清政府向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运到中国后,归入北洋。同年清政府颁布特旨,由英、德购造铁甲快船四只,专备台澎防务。但1887年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艘铁甲快船制成购回后,又全被李鸿章揽归北洋。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时北洋海军拥有新旧舰船25艘,成为晚清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

与此同时,李鸿章还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海岸炮台,并于旅顺建设船坞,以旅顺、威海卫两个军港为基地。他还聘用赫德推荐的英国人琅威理为北洋舰队总查,任命淮系陆将丁汝昌为海军提督。

自北洋海军成军后,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如为讨好慈禧太后,竟把每年400万两的海军经费大部分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海军衙门不再添置新的舰船,1891年以后又两年停止购买枪炮弹药,致使北洋海军的建设停滞不前,装备日趋落后。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

【课题】§2-1万能量具§2-2标准量具§2-3专用量具§2-4常用量具的维护和保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钳工常用量具。

2、掌握钳工常用量具读数原理。

3、掌握钳工常用量具的读数方法。

4、掌握钳工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5、了解量具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

【教学重点】

1、钳工常用量具读数原理。

2、钳工常用量具的读数方法。

3、钳工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教具】实物、模型及挂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行为引导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间】270分钟

【教学过程】

Ⅰ、课堂组织:检查到课情况及课堂准备情况,为新课教学作好准备。

Ⅱ、讲授新课:

§2-1万能量具

板书并讲解

一、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游标卡尺由尺身、游标、内量爪、外量爪 、深度尺和锁紧螺钉等部分组成。

2.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法。

游标卡尺测量精度有1/20(0.05) mm和1/50(0.02) mm两种。

1/50 mm游标卡尺,尺身每小格长度为1 mm,当两爪合并时,游标上的50格刚好与尺身上的49 mm对正。尺身与游标每格之差为:1-49/50=0.02 mm,此差值即为1/50 mm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3.其它游标卡尺。

(1)游标深度尺(2)游标高度尺(3)齿轮游标卡尺

4.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板书并讲解

二、万能角度尺

1、万能角度尺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万能角度尺主要由尺身、扇形板、基尺、游标、直角尺、直尺、卡块等部分组成。

2、万能角度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尺身刻线每格1°,游标刻线是将尺身上29°所占的弧长等分为30格,每格所

对的角度为29°/30,因此游标1格与尺身1格相差:

29o1°-301o==2´ 30

即万能角度尺的测量精度为2´。

3、万能角度尺的测量范围

4、使用万能角度尺的注意事项

板书并讲解

三、千分尺

1.千分尺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千分尺主要由尺架、砧座、固定套管 、测微螺杆、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2.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法

固定套管上每相邻两刻线轴向每格长为0.5 mm.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

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就移动0.5mm。微分筒圆锥面上共刻有50格,因此微分筒每转一格,测微螺杆就移动0.5mm÷50=0.01mm,所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为0.01 mm。

3.其它千分尺

(1)内径千分尺(2)深度千分尺(3)螺纹千分尺(4)公法线千分尺

4.使用外径千分尺的注意事项

板书并讲解

四、百分表

1.百分表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百分表的结构主要由测头、量杆、大小齿轮、指针、表盘、表圈等组成。

2.百分表的刻线原理

百分表齿杆的周节是0.625 mm。当齿杆上升16齿时(即上升0.625×16=10

mm),16齿的小齿轮正好转1周,与之同轴的大齿数(Z=100)也转1周,就带动齿数为10的小齿轮和长指针转10周。当齿杆移动1 mm时,长指针转一周。由于表盘上共等分100格,所以长指针每转一格,表示齿杆移动0.01 mm。故百分表的测量精度为0.01 mm。

3.其它百分表

(1)内径百分表(2)杠杆百分表

4.使用百分表的注意事项

【巩固小结】

1.万能量具读数原理。

2.万能量具的读数方法。

3.万能量具的使用方法。

【作业布置】

习题册

§2-2标准量具

板书并讲解

一、量块

1.量块的构成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量块是用不易变形的耐磨材料(如铬锰钢)制成的长方形六面体。它有两个工作面和四个非工作面,工作面是一对相互平行而且平面误差及表面粗糙度Ra值极小的平面(即测量面)。

2.量块的应用

量块一般有42件一套和87件一套等几种,把不同基本尺寸的量块组合可得到所需要的尺寸。为了工作方便,减少积累误差,选用量块时,应采用最少的块数,用87块一套的量块,一般不超过四块;
用42块一套的量块,一般不超过五块。在计算时,选取第一块应根椐组合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字选取,以后各块依次类推。

3.用量块的注意事项

板书并讲解

二、正弦规

1.正弦规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正弦规由一准确的钢制长方体和两个精密圆柱组成。

2.正弦规的原理

正弦规是利用三角法测量角度的一种精密量具。它一般用来测量带锥度或角度零件。

3.正弦规的使用方法

用正弦规测量零件时,要在平板上进行,圆柱的一端用量块垫高,直到零件被测表面与平板平行为止。这时根据所垫量块高度尺寸和正弦规中心距。用下面公式计算:
hsin2a= L

式中2a—被测零件的锥度;

h—所垫量块高度(mm);

L—正弦规中心距(mm)。

【巩固小结】

1.标准量具读数原理。

2.标准量具的读数方法。

3.标准量具的使用方法。

【作业布置】

习题册

§2-3专用量具

板书并讲解

一、卡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

1.卡规的结构

卡规它有两个测量面,尺寸大的一端,在测量时应通过轴颈,叫做过端,它的尺寸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来做的;
尺寸小的一端,在测量时不通过轴颈,叫做止端,它的尺寸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来做的。

2.卡规的使用方法

用卡规检验工件时,如果过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这就说明这个零件的尺寸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是合格的。否则,就不合格。

板书并讲解

二、塞规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

1.塞规的结构

塞规。它也有两个测量面,尺寸小的一端,在测量内孔时应能通过,叫过端,它的尺寸是按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来做的。尺寸大的一端,在测量工件时不通过工件,叫止端,它的尺寸是按工件最大极限尺寸来做的。

2.塞规的使用方法

用塞规检验工件时,如果过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这就说明这个工件是合格的。否则,就不合格。

板书并讲解

三、塞尺

出示挂图或拿出实物

1.塞尺的结构

塞尺是用来检验两个结合面之间间隙大小的片状量规。塞尺它有两个平行的测量平面,其长度有50 mm、100 mm和200 mm等规格。不同厚度的塞尺可叠起来装在夹板中。

2.塞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塞尺时,要根据间隙的大小选择塞尺的片数,可用一片或数片重叠一起插入间隙内。测量时如用0.3mm一片能插入,而用0.4mm不能插入,说明工件的间隙在0.3~0.4 mm之间。

3.使用塞尺的注意事项

使用塞尺时不能用力太大,并注意不能测量温度较高的工件,用完后要擦干净,及时合到夹板中去。

【巩固小结】

1.专用量具的读数方法。

2.专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作业布置】

习题册

§2-4常用量具的维护和保养

板书并讲解

为了保持量具的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对量具的维护和保养必须注意。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测量前应将量具的测量面和工件的被测表面擦洗干净,以免脏物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和加快量具磨损。不能用精密测量器具测量粗糙的铸锻毛坯或带有研磨剂的表面。

2.量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刀具、工具等堆放在一起,以免碰伤;
也不要随便放在机床上,以免因机床振动而使量具掉落而损坏。

3.量具不能当其他工具使用,例如,用千分尺当小手锤使用,用游标卡尺划线等都是错误的。

4.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精密测量一定要在20℃左右进行;
一般测量可在室温下进行,但必须使王件和量具的温度一致。量具不能放在热源,(如电炉子、暖气设备等)附近,以免受热变形而失去精度。

5.不要把量具放在磁场附近,以免使量具磁化。

6.发现精密量具有不正常现象(如表面不平、有毛刺、有锈斑、尺身弯曲变形、活动零部件不灵活等)时,使用者不要自行拆修,应及时送交计量室检修。

7.量具应经常保持清洁。量具使用后应及时擦干净,并涂上防锈油放入专用盒。存放在干燥处。

8.精密量具应定期送计量室(计量站)检定,以免其示值误差超差而影响测量结果。

【巩固小结】

1.量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调整它的法律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
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它们也可以分别称为民法关系、行政法关系等。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调整的主要是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

 经济法律关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 (1) 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计划法律关系、合同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信贷法律关系等。

 (2) 按法律性质可分为:① 组织法律关系,是指各类主体在实行组织管理职能方面所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
②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以一定的具体的财产形态为客体或与财产相关的行为为客体所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

 (3) 按结构形态可分为:① 经济管理法律关系,是一种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
② 经营协调法律关系,是一种市场运行中的横向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有:

 (1)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组织,即主要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及其内部组织。

 (2) 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 (3) 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

 (4) 经济法律关系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有的还要登记、鉴证、公证。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3个要素构成的。缺

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同样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3个要素构成的。

 (一)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当事人。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 法律关系主体的数目因法律关系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因为至少有两个主体,才能在他们之间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 什么人或者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和确认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 (1) 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等。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

 (2) 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包括企业法人和非法人经济组织。它是市场中最主要的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广泛的主体。社会团体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或社会组织依法组成的非经营性的社会组织,包括群众团体、公益组织、文化团体、学术团体、自律性组织等。

 (3) 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经济组织内部担负一定经济管理职能的分支机构和有关人员,在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参加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管理法律关系时,则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 (4) 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当他们参与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经济活动时,便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二)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1) 经济权利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其含义包括:

① 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② 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经济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③ 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合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2) 经济义务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责任。其含义包括:

① 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② 经济义务主体应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

 (3)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分类。

 经济权利可分为:① 原生权利,也叫固有权利。这是由经济法主体依法直接取得的权利,

如所有权。② 取得权利,指必须由经济义务主体实施一定行为,经济权利主体才可获得

和实现的权利,如经济债权。经济权利的具体种类主要有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经济职权、经济债权、工业产权等。

 经济义务可分为:

① 法定义务,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② 约定义务,即合同、协议约定的义务。就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而言,经济义务主要有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对内部组织和职工的义务。

 (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是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的依据,也是确定权利行使与否和义务是否履行的客观标准。权利和义务只能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和载体,无所指向,也就不可能发生权利义务。

 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法律关系客体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东西应当具备的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只有这样的东西才适宜由法律调整,才能成为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和作用的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3类:

 (1) 物。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物可以是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
也可以是人造物,如建筑物、机器等;
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

 (2) 智力成果。它是指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如著作、

发现、发明、设计等,它们分别为著作权关系、发现权关系、发明权关系、商标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是一种精神形态的客体,是一种思想或者技术方案,不是物,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书籍、图册、录像、录音等,就是记录、承载智力成果的物质形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物质载体价值,而在于它的思想或技术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带来经济效益,它是一种知识财富。

 (3) 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

五、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根据经济法律规范在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化;
经济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要求具备3个条件:一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依据;
二是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这是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实际承担者;
三是有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法律规范和法律主体只是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并不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法律事实则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只有当法律规范规定的法律事实发生时,才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 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 按法律行为的外在表现情况,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指积极地实行具有法律意义的动作行为;
不作为指消极地不实行法律要求的动作行为。

按行为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最为常见,如依法订立合同、缔结婚姻、录用职工。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如侵权行为可以引起民事诉讼和损害赔偿关系,违反行政法规可以引起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关系,犯罪行为可引起刑事诉讼和刑事处罚关系等。

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自然灾害;
也可

以是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爆发、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或合同关系的解除;
人的出生可引起抚养关系、户籍管理关系的发生;
人的死亡可引起抚养关系、婚姻关系、劳务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重大社会变革可引起多领域法律关系的变化。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相对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思考题

1.法和法律的概念、特征是什么? 2.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哪几种?

哪些? 3.我国法律效力与法律冲突问题的处理规则是什么? 4.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我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5.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有哪些? 6.经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是什么?

7.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种类有哪些内容? 8.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9.你如何理解法人制度? 10.你如何理解代理制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众和政府的状况

(一)民众的生存状况

鸦片战争以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随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生存状况日益悲惨。

战争破坏、赔款重负、鸦片贸易,致使“银贵钱贱”,这些交织起来的灾难使广大农村中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地租上升、高利贷猖獗、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商品和机器工业不断涌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破产,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手段。在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的赔款达到天文数字,致使清政府不断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各种名目的科捐杂税不下百数十钟。因此,在天灾面前百姓就更显得无力回天:1846—1850年,黄河流域6省500多州县和长江流域6省600多州县遭到各种灾害;
1876—1879年,全国各省夺取了1000万民众的生命;
1898—1899黄河二次大溃决,导致

16、17万人死亡;
1905年前后,全国受灾地区达300-400个州县。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无疑是地狱火坑,这种社会制度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的生存出路,他们只能拼死求生,这也就成为反抗的根本力量所在。

(二)封建统治阶级的状况 对外逐步妥协

中国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以原有社会制度的黑暗腐败和各方面的落后为内部根源的,对外逐步妥协投降且愚昧于世界潮流,从1840-1860年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逐步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证明了在国家内忧外患时,清政府完全把自身统治的安危置于民族利益之上,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根本没有勇气和能力捍卫国家的权益,使中国一步步陷于半殖民的深渊。

对内崇古守常

清政府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长期拒绝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面对列强的入侵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没有痛定思痛,发愤图强,不仅一味顺从西方势力的侵略要求,而且还虚伪自大、任人唯亲、排斥贤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得清廷苟且偷生的局面。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二、社会剧变中中国农民的起义

(一)太平天国起义

1、起义的过程

(1)1843年,多次的科场失意的洪秀全,在极度的愤懑不平中阅读了传教士梁发数年前赠给他的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该书内容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崇拜偶像邪神,鼓吹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教义。洪秀全读后反应强烈,决意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教活动。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起义的条件基本成熟。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2)金田起义后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休整补充,并颁行了天历,制订各种制度。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

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1852年底,太平军入湖北。1853年1月,攻克武昌三镇。2月,洪秀全、杨秀清统率大军,水陆并进,蔽江东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等地。3月8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3月20日占领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立即分兵北伐和西征,对清政府统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

2、制度和政策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分配)在分配问题上,生产和分配,都由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规定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家中婚丧等事所需要的银钱粮食,都由每“两”所设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不足)《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众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太平天国领袖们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3、失败及其意义

1861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兵分三路夹击太平军。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左宗棠部进犯浙江,李鸿章部进犯江苏。英、法、俄等国侵略者则组成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定胜军配合清军进攻太平军阵地。面对中外联军的进攻,太平军将士英勇抵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先是三次进攻上海功败垂成,继天京破围战失利,1863年,苏州陷落,1864年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全部失去,天京成为孤城。关键时刻,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建议,但遭洪秀全拒绝,未能扭转败局,太平军只能固守天京,坐以待毙。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 (1)、平等思想

嘉庆、道光两代皇帝时,清朝的统治更加腐朽衰败,人民处于深重灾难的环境中,强烈地期待着“改朝换代”的这一天。洪秀全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平等”的思想主张,在《原道醒世训》一文中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

妹之群。”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人的革命进取心大大减退。他早期所宣扬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随其定都而逐渐地消失。等级森严的制度代替了平等的思想原则,太平天国的政权构成形式,即政体是君主制,天王洪秀全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最高主宰者。

为何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提出的平等思想主张,在定都后即被丢掉,他由一位农民阶级的领袖变成为封建专制的皇帝?对此,我们除了从他早期产生反清思想的原因和他所具有的皇权主义思想根源之外,他“这种由天王宰治天下的体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封建君主制和等级制度是封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地主阶级的思想。由于地主阶级思想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阶级不可能不深受其影响。同时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缺乏彻底性;
反对封建经济制度的斗争缺乏坚决性;
他们的经济欲望容易得到满足。这些缺点就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将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推向胜利,也就决定了它最终走向失败。

(2)、土地问题

中国农民最为切实的利益是土地问题,然而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没有根据巩固和扩大政权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以进一步调动农民的政治积极性。太平天国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在现实中难以实施,而且也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愿望事实上,太平大国从来就没有实施过《天朝田亩制度》,相反,出于一时需要下令农民要“照旧缴粮纳税”,承认乡村旧秩序,甚至纵容无赖乡官姿意勒索,为非作歹,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使许许多多农民对太平天国感到失望。太平天国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其政权在下层就失去了合法性基础。

(3)、内部问题

不仅如此,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将农民置于新的等级统治之下.其上层领导开始全面腐化,甚至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严重内讧。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一切财产公有等主张,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起义的激动人心的口号,现在却成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利用农民、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幌子。这样,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
从依靠农民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就是太平天国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

(起义的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持续14年,纵横18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严重动摇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使西方列强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
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

(二)义和团起义

1、起义的过程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的秘密结社,参加者多是贫苦农民,水陆运输工人,手工业者及城镇失业的游民,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官吏和破落地主。义和团的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1898年,阎书勤、赵三多率领山东冠县义和拳,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揭开了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序幕。1899年,朱红灯领导了山东平原起义,将原来的“反清复明”的口号改为“扶清灭洋”,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义和团在山东的斗争,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惊恐。他们要求清政府严厉镇压,山东巡抚极力效命,但每战必败,于是改进剿为安抚,义和团在山东得到迅速发展。1900年春,义和

团的主力开始向京津地区进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集团,对义和团最初采用以剿为主的政策,后便改变策略“改剿为抚”,由于清政府默许义和团存在的合法性,义和团其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义和团运动形成高潮。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政府矛以镇压。1900年4月初,美、英、法、德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猛发展。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形势,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联军占领北京后,曾将北京城划为俄、英、日、美、法、德、意大利、奥匈帝国几个占领区,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暴行累累,骇人听闻。慈禧太后在逃往山西前往西安的路上,一方面发布命令,要官兵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一方面任命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匡为议和大臣,要他们尽快和帝国主义商议和谈。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公开合流,共同镇压义和团。

2、起义的意义

义和团将斗争的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义和团提出“灭洋”,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起了广泛吸引群众参加反帝斗争的作用。但它对洋人、洋教和外来思想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给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带来了消极作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虽然被中外反动派绞杀,但中国人民敢干同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中国是不易实现的,而不得不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正是义和团运动所显示的力量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三、变法维新与早期思想启蒙

(一)民族危机与变法运动的兴起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与此同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压迫,又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知识分子提出的“变法”的主张,很快得到传授,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从而引发了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在1895年4月康有为闻讯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的消息愤慨异常,发动参加会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提出“下诏、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这便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但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上书请愿,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也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设报建学—— 为了争取更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加变法,康有为等人还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天津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大造变法图强的舆论,变法维新运动逐渐高涨起来。1895年8月,康有为在上海创办了《万国公报》(后在北京改为《中外纪闻》),同年又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从事维新变法活动的组织强学会。后又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并创办《强学会》,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梁启超等创办了《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在湖南,谭嗣同撰写了《仁学》一书,设立了时务学堂,建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时政。在天津,严复创办了《国闻报》,著有《原强》、《辟韩》等书,翻译了《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据1895至1898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所设立的学会、学堂、书局、报馆达三百多所,其中大多数是维新派创立的。维新派在全国各地进行的宣传组织活动,宣传了维新思想主张,对变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戊戌变法失败与早期思想启蒙的推动

戊戌变法——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闻讯,即从上海赶赴北京,在12月和第二年的

1、2两月,连续三次向光绪上书(即第五至第七上皇帝书),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指出了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同时再次强调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已刻不容缓。这对光绪帝震动很大。光绪帝一方面深感民族的严重危机,不愿做亡国之君;
另一方面企图通过变法摆脱慈禧对他的控制。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因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也称为“戊戌变法”。

变法内容—— 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几十条改革的诏令。主要内容有: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
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
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
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

军事方面: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减旧军,以及力行保甲,等等。

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的机构;
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等。

变法失败——由于一开始中央和地方的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主的后党手中,新政的许多诏书大都成为一纸空文。从新政开始,后党一方面加紧部署调兵遣将,一方面架空光绪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下令囚禁光绪,宣布废除维新诏书和新政措施,革除、逮捕、流放和摧残维新人士以及支持维新派的官员,再次“垂帘听政”。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失败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是由于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在不推翻清朝封建政权、不触动帝国主义的前提下,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用“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其结果只能碰得头破血流。戊戌变法的失败还表明,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找不到真正打破旧势力的力量源泉,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结果只能依靠一部分封建官僚为后援,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变法意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十九世纪末年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的狂涛恶浪,挺身而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要求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他们大胆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要求仿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变革封建专制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变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批判封建主义旧学,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产生了极大影响。所有这些都说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思想推动——维新运动对启蒙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概念,辨清了中国自古以来“天下主义”和只知朝廷而不知国家的旧观念,强调要养成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从理论上论证救亡图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唤起民族觉醒。

第二、倡言民权与自由,引入了国民与奴隶、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概念;
同时,对封建专制和国民奴隶性作了无情批判,把儒学道统斥为中国“病源之源”。

三、提出了“开民智”、“育民德”的新民思想。主张以国家思想、进取思想、义务思想、自由权利思想、公德思想等改造国民精神。

四、清末“新政”的措施及结果

通过二次大的农民起义各地“反清”的浪潮此起彼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在兴起,维新运动在海外的势力也在继续,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扶持,苟延残喘的清政府,于1901年颁发“改革”諭旨,准备实行“新政”,并于1901 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

(1)“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1901年,清政府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设立一些新的机构,如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裁撤一些旧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但官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弊端。

改革兵制。1901年,清諭令停止武举,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建立采用西制西法西器的“常备兵”。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兵”36镇,总共为45万。

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奖励出国留学人员。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建立大量新式学堂。

奖励工商。主要是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振兴工商业的有关立法,还公布了一些奖励兴办实业的条例和有关章程。

(2)“新政”的直接后果

总的来说,清政府的“新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踏,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其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怀疑,也使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清政府借“新政”之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督抚权力,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假立宪行专制的虚伪也使资产阶级立宪派完全绝望;
假新政之名大肆搜刮、掠夺更进一步激起群众的反抗,把汉族官僚、立宪派和广大人民推向了解自己的对立面。改革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这些力量在辛亥革命中或中立,或同情革命,或投机革命,更甚者转向革命,使清政府陷于空前的孤立。在一定意义上讲,满清王朝把刀斧交给了革命者,而自己则走上了断头台。

第二章:铸造

一、铸造工艺基础

* 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概念及衡量指标)

* 合金的流动性(概念,常用铸造合金的流动性,影响因素等),液态合金流动性以什么来衡量,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为何流动性不同,流动性不好会产生什么缺陷。为什么要规定铸件的最小壁厚,铸铁件壁厚局部过薄会出现哪些问题。

* 铸件的凝固方式,铸造合金的收缩(收缩的三阶段,收缩造成的结果,缩孔、缩松形成的原因、形成的位置,防止缩孔、缩松的措施)。

* 铸件的同时凝固和顺序凝固原则(包括示意图),工艺措施如何实现,各有什么优缺点。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些常用合金。

* 铸造内应力和变形、裂纹;
(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结构设计上如何避免),分析T形梁和床身导轨面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方向。防止铸件变形的办法有哪些?什么是热裂和冷裂?

*

二、砂型铸造

* 如何制定铸造工艺图(包括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拔模斜度和结构斜度的概念、区别)

*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合金铸造性能对零件结构的要求。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

*

三、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 铸铁的分类,石墨化过程,石墨化的影响因素,铸铁的牌号(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的生产(包括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孕育剂、球化剂是什么);
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力学性能和其它性能),各类铸铁的用途。

*

*

四、特种铸造

* 各种特种铸造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最适合铸造的合金和结构)

* 什么是熔模铸造和消失模铸造,它们的工艺过程包括哪些,有哪些主要特点,其适用范围如何。

* 金属型铸造和压力铸造为何能改善铸件的力学性能

团课教案

第二章 共青团的性质和职能

学习目标:学习并掌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地位与职能,了解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习并把握共青团在新的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任务、新职能,以及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所应当肩负的责任。(录音1) 第一节 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

(一)共青团的性质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章第四十九条中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的阐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这段关于团的性质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如下几个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青年、实践中学习、学校、助手和后备军。这几个关键词也是团的性质的本质所在。我们将这些关键词加以阐述,理解并把握团的性质应当注意以下三点:(录音2)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青年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生命线,因此,团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保持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

在党领导的诸多组织中,共青团具备其特殊性。先进性与群众性的辩证统一是共青团的基本属性。

先进性是共青团的政治属性,表现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的纲领,接受党的领导,将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
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坚决抵制腐朽思想侵蚀;
组织上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有严密的组织生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群众性是共青团的青年特点和群众基础,表现在,地位上共青团是党团结、教育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群众基础是广大的青年,是青年利益的具体代表者和维护者,团员的标准、数量、活动方式都与党员有所不同;
活动方式提倡青年化、群众化,将党的中心工作与青年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录音3)

2、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不是行政组织,不是经济组织,而是具有教育性质的组织,是一所社会型大学。广大团员通过本职工作和团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青年则是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因此将共青团办成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交给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共产主义事业的需要和青年成长的需要。

共青团的学习方式与一般学校不同,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即共青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途径不是主要通过课堂,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通过各种生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边干边学。(录音4)

3、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所在,也是共青团最重要的存在价值。党的十二大将助手和后备军联在一起作为团的性质载入党的章程。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主要表现在协助党在团结教育和培养青年方面做好工作,做好表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做好在青年中宣传、引导和反映情况等工作,同时主动关心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倾听青年的呼声,及时向党反映来自青年的意见和要求。

“后备军”是党为共青团确定的崇高地位,这一地位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共青团协助党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为党的各项事业培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接班人;
其次,为党培养积极分子,不断向党输送新鲜血液,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军;
最后,为党培养年轻有为的干部,向党和国家输送新生力量,成为党的干部的后备军。(录音5)

(二)基本任务

团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团章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当前新形势下的现阶段基本任务作了规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录音6)

共青团的十五大还对今后工作任务作了规定,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年;
带领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积极为青年健康成长服务。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教育青年、带领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不仅要教育青年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还要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提升青年素质,同时努力改进和更新青年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带领青年就是要将广大青年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挑起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担。服务青年重点在于为实现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而奋斗,帮助青年学习成才,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录音7)

第二节 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一个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特定的社会职能为前提。共青团的社会职能是从共青团的性质派生而来,并以满足党、社会与青年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共青团的基本社会职能

基本社会职能即根本的社会职能,由社会组织的根本性质所派生,贯穿于该组织的始终,成为该组织确定自己工作任务所围绕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工作得失的基本准则。

共青团的基本社会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团结、组织、教育、引导青年的职能

共青团不仅是全体青年利益的代表,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它同时还是党和政府的帮手,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团结青年是党历来对共青团的要求。广大青年分散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域,要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就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离开具体的组织青年的工作,共青团便会一事无成或无事可做。青年人的特点之一是思想上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定型,各种思想都有可能对青年产生影响,同时青年阶段人生矛盾较为集中,人生经验缺乏,情绪易波动,种种情况表明青年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共青团则需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引导青年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教育引导青年、培养四有新人,是共青团的一项根本任务。(录音8)

2、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少年利益的职能

青少年有着具体和特殊的权益,客观上,他们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属弱势群体,其利益容易被其他人侵害,因此需要有代表自己的权益的组织来加以维护。共青团作为青少年的社会代表,担负着维护和代表广大青少年具体权益的职能,具体表现在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地位、作为社会代表来保护青少年、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录音9)

3、组织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职能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政府的帮手,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党、政府和国家的大事,就是共青团应当关注和参与的分内之事,共青团有责任发动、组织广大青年参与到这些重大活动中来。参与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发动和组织广大青年投入国家经济建设,搞好自己本行工作的途径;
代表和组织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组织青年参与决策,建立起青年与党政有关部门之间互信桥梁,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代表和组织青年参与社会监督,承担政府委托的有关青年工作事务;
参与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要对青年的文化生活加以组织,另一方面要加以引导,使之有利于青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录音10)

共青团的三项基本社会职能,体现的是共青团与党和政府、与青年、与社会的关系,是党和政府、青年、社会对共青团的要求,是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存在的必要性,是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这三项基本社会职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是贯穿于这些具体表现中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这就是共青团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符合青年和符合社会对它的需求,这是共青团进行任何一项具体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录音11)

(二)共青团新的三大社会职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发展变革,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创新也随之迎来了新契机和新空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团员和广大青年,逐步确立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新的三大职能。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共青团社会职能的新拓展、新概括、新提炼。

1、服务大局

大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是相对于局部利益、局部工作而言。服务强调自觉地、甘心情愿地为某一个目标、某一个主体去做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大局的基本含义包括两层:狭义的服务大局是指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广义的服务大局是共青团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目标,带领青年服务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把服务大局作为共青团社会职能的核心内容,是由共青团的性质、共青团与党、共青团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决定的。

服务大局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a、促进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
b、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c、为实施“科教兴国”服务;
d、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录音12)

2、服务社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对共青团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具体表现为共青团的工作、社会职责有了更为宽泛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共青团服务社会有了更为现实而紧迫的需要。

服务社会同样有广义狭义双层内涵,广义而言,共青团所做工作中,除去那些自我服务性质的部分外,都是服务社会层面的;
狭义而言,是指共青团组织青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中的某些困难,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突击任务,从而减轻党和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压力,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

共青团服务社会具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使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得到锻炼和培育,同时兼顾青年需求。

共青团服务社会可以分为服务于人民群众发展生产需求与服务于人民群众克服生活困难的需求两大方面。(录音13)

3、服务青年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重点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

共青团服务青年是指各级团组织以青年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关心青年的思想与生活,着眼于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了解青年的愿望与困难,为解决青年在学习、生活、就业、婚恋、健康、社会参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困难提供帮助。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有四个方面:a、为青年的学习、成长服务;
b、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服务;
c、为青年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服务;
d、为维护青少年的权益服务。(录音14)

洪合镇中学 “教学案”——数学八(上)

课题:第二章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张志平 授课老师 班级 时间

学习目标:

图形的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命题与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难点:
推理的要求比前面几章有所提高。理解这些推理过程并学会表述。

一、复习导学 知识导图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SAS,SSS,AAS,ASA 特别的:HL

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专题一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其数量关系,又揭示了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利用这种结合来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BA=BD,∠DAC=1/2∠B,∠C=50°,求∠BAC的度数。

专题二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它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最短距离、梯子下滑距离等问题都可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洪合镇中学 “教学案”——数学八(上)

例2如图有一个圆柱形的油罐,以点A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到A点的正上方B点,问梯子最短需要多少米?(其中油罐底面的周长是12m,高是5m)。

专题三 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这类问题或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或以推证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来命题。

1.边的计算问题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6,求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 2.角的计算问题

例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1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专题四 巧用辅助线解决图形问题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当直接解题较为困难或现有条件不够用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来创造条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便,本章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下列几种:
(1) 作平行线构造相等的角;

(2)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

(3) 作垂线得直角;

(4) 截长法或补短法;

(5) 连结两点或延长某线段,

在具体作辅助线时,同学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作法。

例5如图AD∥BC,DC⊥AD,AE平分∠BAD,且点E是CD的中点。问:AD、BC与AB之间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专题五 说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洪合镇中学 “教学案”——数学八(上)

说明线段或角相等是我们所经常碰到的问题,要解决它们,我们应当掌握其常用的思想方法,在说明线段或角相等时,若它们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则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判定来说明;
若它们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则可通过全等来说明。另外,还可以利用抽对称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面积不变的规律等知识来加以解决。总之,要根据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

例6如图AB⊥AC于A,AE⊥AD于A,AB=AC,AD=AE.试问BE与CD相等吗?请你说明理由。

三、课堂小结

图形的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命题与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平分线的性质。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复习题

五、教学反思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放一段视频,先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新课: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杂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42页至第44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活动一:

1.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教材第42页图2.4-1)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学生观察、直觉思维理解噪声。

2.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3.小组讨论 :我们校园内有哪些影响我们学习、休息的噪声?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反思小结】

噪声定义不唯一,乐音也能变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人耳极限零分贝。

【教师点拨】

从物理学角度讲,乐音是物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即使是悠扬的音乐,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也属于噪声,所以D不正确。

探究点二 控制噪声的措施 活动二:

1.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控制校园周围的噪声?

2.学生讨论教材第44页图2.4-3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归纳总结控制噪声的方法与措施,并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反思小结】

控制噪声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来考虑,即在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师点拨】

下凹的道路,周围建筑物可将声音反射,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小结: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五.达标:

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乐音的振动是规则的,而噪声的振动是不规则的 B.乐音使人心情舒畅,而噪声使人烦躁不安

C.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是由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

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D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六.反思:

48104861.doc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深刻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章的教学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本章的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 1

48104861.doc 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完整的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由上可知,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重新确立;
丰富发展;
完整概括。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对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新的要求。

2001年7月,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更明确地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表明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 3

48104861.doc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我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党制定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确立后,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党确立了八大路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后来,由于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八大路线没有坚持贯彻下去。相反自1958年开始大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些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总之,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我党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和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
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我党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或者是尽管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而后因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坚持贯彻下去。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视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 5

48104861.doc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此,学生应对“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两个概念的科学涵义有个正确地把握。

(一)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使用了“与时俱进”这个概念。他最早是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这个概念。他说:“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接着, 2000年6月,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01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不唯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不过,最有影响的还是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此之后,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江泽民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对“与时俱进”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

- 7

48104861.doc 思考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参考书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9、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第二章 跆拳道技术

内容提要:

l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

l 跆拳道的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受型。使用部位包括,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
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
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l 跆拳道基本技术。包括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实战姿势、步法、主要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基本防守反击技术、基迎击技术、假动作技术和组合技术。

第一节 跆拳道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手型

使用部位、基本手型和防御手型,主要是用在跆拳道品势练习中。因竞技跆拳道比赛的规则限制,所以很多使用部位、手型,在对抗比赛中是不能使用的。

一、使用部位:跆拳道使用部位有,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

(一)拳:根据握法和使用部位的不同,拳基本可分为正拳、反拳和平拳。 1.正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拇指弯曲贴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完成。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

2.反拳:反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关节根部的突出部分。

3.锤拳:锤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使用部位是小指同侧拳的肌肉部位。

4.平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四指尖紧贴于指根处,拇指弯曲紧贴于食指一侧。使用部位主要为中指第二指关节,食指和无名指为辅助。

5.中指拳:先握好正拳,然后突出中指。使用部位为食指突出部位。

(二)掌

1.手刀: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中指稍微弯曲,拇指弯曲紧贴食指。使用部位小指一侧掌外沿。

2.背刀: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是,拇指尽量向小指出弯曲。使用部位是食指一侧。

3.底掌: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手掌微向后仰。使用部位是手掌底部。

4.熊掌:握法基本与手刀相同,拇指尽量打开。使用部位是虎口。

(三)贯手

1.四指贯手: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拇指更紧贴内侧,中指微微弯曲,使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尽量长度相同。使用部位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前端。

2.一指贯手:伸直食指,其它手指弯曲握紧。使用部位是食指指端。

3.二指贯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握紧,将食指和中指分开伸直。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指端。

(四)手臂:使用部位为手臂的内外侧和整个腕部。主要用于防守。

(五)、肘:手臂折叠,突出肘部。使用部位是肘尖部。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六)、膝:大小腿折叠,突出膝部。使用部位是膝部。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七)、脚

1.脚尖:脚五趾上勾,脚碗伸直。使用脚趾前下部攻击。

2.脚背:使用部位为脚的正面部位。主要用于前踢、横踢、旋风踢和双飞踢等。

3.脚底:使用部位是脚底中前部位。主要用于下踢和后旋踢等。

4.脚刀:使用部位是脚外沿。主要用于侧踢等腿法。

5.脚跟:使用部位为脚跟部。主要用于后踢等腿法。

二、跆拳道基本步型 跆拳道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

(一)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二)开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外展22.5。角,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三)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略大于肩,双脚平行,挺胸收臀,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中央。

(四)弓步:前后脚开立,距离大于自己两个肩的距离,身体正向前方,前脚正对前方,前腿膝关节弯曲,膝关节投影不过踝关节,后腿伸直,后脚外展45。角,前后脚不能在同一条线上,后脚内侧和前脚内侧大约有一拳到两拳的距离,挺胸抬头,重心在两腿之间。

(五)三七步:又称半马步,在马步站立方法的基础上,身体向外侧旋转45。角,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和前脚垂直成,70%身体重心落在后脚,挺胸抬头。

(六)虚步:两脚间距离约同于肩,后腿稍微弯曲,后脚外展90。角,前腿弯曲,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两个膝关节稍微里扣,身体重心完全落在后脚上,挺胸抬头。

(七)屈立步:身体直立,正对前方,两脚前后站立,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半个肩的距离,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外展45。角,大部分身体重心落在后脚。

(八)交叉步:两腿稍微弯曲交叉站立,后脚脚跟提起。

三、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一)防上段(上挡):

上段防御的方法,大多数采用一手握拳自腰间旋转举向额部前方,使拳背向自己颜面,

。置于额部中央前方,手腕距额部约一拳距离(图27-1-29),肘关节角度越100角,用手腕外侧防守自上而下的攻击。

(二)防中段(中挡)

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从外侧向内侧或从内侧向外侧格挡至胸前,肘关节约成90。角,拳心正对自己或背向自己,用手腕和前臂的内侧或外侧防守对中段部位的攻击。

2.手刀防:手握成手刀,于胸前自内侧向外侧截击来自对方的进攻。

(三)防下段(下挡)

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自腰间先举至对侧肩部,然后下挡至腹部前方或侧方,拳心向里,手腕正对腹部中央或腹部侧方,用手腕外侧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2.十字防:两手握拳,自腰间十字交叉,截击至自己的腹部下方,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第二节 跆拳道品势

跆拳道品势,也就是跆拳道的套路,它将跆拳道的基本功、基本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等编排在一起,是跆拳道修习者必须练习和掌握的,也是升级、升段必须考试的内容。

跆拳道品势有太极(一至八章八个套路)、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和一如等套路。现只介绍太极一章。

太极八个套路,是十级至一级跆拳道修习者练习和应该掌握的品势。

太极源于我国《周易》,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太极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太极生八卦,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太极品势就是运用太极学说而组成了动作套路。太极的八个套路的演练路线和动作风格都是根据八卦演变而来的。

太极一章至太极八章(略)

第三节 跆拳道基本技术

此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跆拳道比赛中使用的技术。

一、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

(一)允许的技术

1.拳的技术:使用拳的技术须紧握拳,使用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击打。

2.脚的技术:使用脚的技术须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击打。

(二)允许攻击的部位

1.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攻击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攻击。

2.面部: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二、跆拳道实战姿势:跆拳道的实战姿势,是即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防守的最佳实战姿势。左脚在前称左势,右脚在前称右势。本教材均以左势为例。具体做法,两脚前后站立,距离略宽于肩,前脚尖内扣45。角,后脚跟稍微抬起,后脚与前脚内侧约有一拳距离,膝关节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中央;
上身自然直立45。角斜向侧前方,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两臂弯曲置于胸前;
头部直立向前,目视前方。

·

正:身体自然,肌肉放松;
两膝关节松而不懈,富有弹性;
心无杂念。

·

误:肌肉僵硬,全身紧张;
重心偏前或偏后,不利于启动;
膝关节不弯曲,缺乏弹性。

与对手相关的站立,有开式站立和闭式站立。开式站立指,左势对右势,右势对左势(图27-2-2);
闭式站立指,左势对左势,右势对右势。

三、跆拳道步法

步法是根据对方的姿势、位置、距离变化,为摆脱对方的攻击范围,进行反击,或将对方逼进攻击范围,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击而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可分为前进步、后退步、上步、撤步、侧移步、弧形步、组合步等。

(一)前进步

根据比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前进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前移动;
前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前跟进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后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前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二)后退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后退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后移动;
后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前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三)上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上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后脚迅速向前上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四)撤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撤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后脚掌为轴,前脚迅速向后撤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五)侧移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侧移步有左移步和右移步二种。左移步具体做法是,前脚先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后脚再立即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
右移步具体做法是,后脚先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前脚再立即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

(六)弧形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弧形步有左环绕步和右环绕步。左环绕步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左旋转90。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
右环绕步具体做法是,身体向右旋转90。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

(七)组合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以战胜对手为目的的,把各种基本步法有针对性地相互组合。

四、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

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是跆拳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前踢、侧踢、横踢(抡踢)、下踢(劈腿)、后踢、推踢、后旋踢、钩踢(摆踢)、拳击打和跳踢等。

(一)前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
后腿屈膝提起,送髋、顶髋,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并迅速放松弹回,脚落下,还原成实战姿势,用前脚掌或脚背攻击目标。

·

正: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有弹性;
髋往前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

·

误:直腿踢,小腿与大腿不折叠,膝关节不夹紧,转髋。

(二)侧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
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角,躯干同时扭转,后脚快速向前方直线踢出,此时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用脚跟或脚刀攻击目标。(此技术示范为右势实战姿势站立)

·

正:提膝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
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
直线踢出、直线收回。

·

误:大小腿折叠不够;
头、躯干和攻击腿不成直线,伸展不够;
缺乏弹性,不收腿。

(三)横踢(也称“抡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角,躯干同时扭转,将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用脚背攻击目标。

·

正: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
支撑脚外旋180。角;
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
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
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面团、鞭梢”。

·

误:提膝时,膝关节不夹紧,大小腿折叠不够;
外摆的弧形太大;
身体后仰,重心在后,踝关节不放松,脚内侧击打。

(四)下踢(也称劈腿)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后腿尽最大限度上举至头部上方,放松下落,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腿尽量往高、往后举,重心往高起;
脚放松向前落;
落地有控制;
起腿要快速、果断;
踝关节放松。

·

误:起腿不够高,不够充分,重心不往高起;
踝关节紧张,向下太用力;
重心控制不好,腿落地太重;
上身后仰,应随重心一起前移,保持直立。

(五)后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脚以脚掌为轴内旋180。角,上身同时向后旋转,后腿屈膝提起,快速将腿直线踢出,用脚跟攻击目标。(此技术示范为右势实战姿势站立)

·

正:提膝时,大小腿尽量折叠;
转身、提膝、踢腿,同时、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
髋关节内扣;
击打目标在正前方稍右。

·

误:大小腿不折叠,直腿上撩;
转身、踢腿有停顿;
旋转发力(应为直线发力)。

(六)推踢

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踢屈膝提起,重心前移,向前方直线踢出,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提膝后尽量收紧;
重心向前移;
踢腿的时候路线水平向前、送髋。

·

误:收腿不紧,直腿起;
身体后仰,重心在后;
踢腿路线不是水平向前。

(七)后旋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后旋转360角;
同时,后腿屈膝提起,利用旋转力向目标快速踢出,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
转身、提膝、旋转、踢腿连贯,一气呵成,没有停顿;
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
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
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

·

误:提膝、转身、踢腿中有停顿,二次发力;
踢腿太早,最高点不在正前方;
上身后仰、偏左或偏右,失去平衡。

(八)钩踢(也称“摆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后腿屈膝提起,由里向外划弧踢向目标,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击打点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

·

误:小腿发力,击打点不在正前方、不呈水平弧线;
身体后仰。

(九)拳击打

1.后拳击打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脚(右脚)蹬地身体向左旋转,后拳(右拳)以正拳向前击出,力达拳面,左臂下落防下段。

2.前拳击打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脚(右脚)蹬地身体右转,前拳(左拳以正拳向前击出,力达拳面,右臂下落防下段。

·

正:充分利用身体的协调能力;
击打的一瞬间,肩、肘、腕、指各关节紧张用力。

·

误:只用手臂的力量去击打。

(十)跳踢

将身体跳起在空中,踢出各种腿法的技术。有旋风踢、双飞踢,跳前踢、跳横踢、跳后踢、跳下踢、跳后旋踢等。下面只介绍最常用的旋风踢和双飞。

1.旋风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以前脚掌(左脚)为轴,身体向右旋转360度,后脚(右脚)向前撤步变成前脚,同时利用旋转力左脚快速向前横踢,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用脚背攻击目标。

·

正:后脚向前撤步时尽量走直线,脚尽量接近地面;
充分利用旋转力;
当身体变成右式实战姿势时在快速将左腿向前踢出。

·

误:后脚向前撤步时走弧线;
脚离地面太高;
身体没有转到位就踢腿。

2.双飞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腿向前横踢后,迅速收回小腿,在前脚还没有落地的同时,快速将后退向前横踢,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落地变成右式实战姿势。

·

正:两个横踢衔接要快,身体重心水平前移。

·

误:两个横踢衔接不好;
身体后仰;
重心起伏太大;
直腿踢。

五、跆拳道基本防守技术

这里讲的防守技术主要是用于跆拳道比赛中的防守技术。

(一)格挡

格挡,主要是指用手掌或手臂(大多使用手臂内侧),将对方进攻技术格挡住或阻碍对方的进攻,并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击位置。格挡最好和步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比赛中会起到更佳的效果。

(二)闪躲

闪躲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最多的防守技术。是在对对手的动作和距离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然后利用步法和身法,避开对手的进攻,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击状态。比赛中,闪躲技术和格挡技术应该结合起来运用。

闪躲技术基本有左闪躲、右闪躲、后闪躲和环绕步闪躲。左闪躲和右闪躲,主要是结合侧移步技术来运用的技术;
后闪躲,主要是结合后退步和撤步技术来运用的技术;
环绕步闪躲,主要是结合弧形步技术来运用的。

六、跆拳道基本防守反击技术

跆拳道基本防守反击技术,是比较高级的技术,既首先防守对手的进攻,然后再进攻的技术。也就是指利用各种防守技术,防御对手的各种进攻,然后再利用各种进攻技术,给对手以有效的打击。

运用比较多的基本防守反击技术有: 以格挡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撤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后退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弧形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七、跆拳道基本迎击技术

跆拳道基本迎击技术,即当对手进攻的同时,迎击对手的技术。就是指,当对方进攻时,运用各种合理的进攻技术进行迎击,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进攻时,只有一脚着地支撑,身体重心前移,当对手运用合理的迎击技术进行迎击时,不宜防守,容易遭到致命的打击,如果迎击技术运用的好,很容易K.O获胜。

运用比较多的基本迎击技术有,下踢技术迎击、后踢技术迎击、后旋踢技术迎击、横踢、侧踢等技术迎击等。

八、跆拳道假动作技术

跆拳道假动作技术,是指利用表情、身体、步法等,先给对方造成假象和判断失误,然后立即运用各种进攻技术给对方以有效打击的技术。

假动作技术,在跆拳道比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主要有,以表情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
以身体姿势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
以步法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等。

九、跆拳道的组合技术

组合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它是根据对手的不同变化而相应变化,将腿法、拳法、步法等技术组合成最实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技术。

组合技术可以根据赛场上的实际情况,进行二个技术、三个技术甚至更多的技术组合。

跆拳道组合技术,主要有腿法与拳法的组合技术、腿法与腿法的组合技术、腿法与步法的组合技术等。

腿法与拳法组合技术,主要是把拳击打技术和主要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技术进行合理的组合。

腿法与腿法的组合技术,主要是把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进行合理的组合。

腿法与步法的组合技术,主要是把步法技术(上步、撤步、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弧形步等)和主要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

思考题:

1、跆拳道练习者为什么要进行品势练习?

2、对跆拳道进攻技术是如何理解的?

3、请组合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组合技术?

教案

(七)

一、教学内容

§2-1 磁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直线电流、环形电流所产生的磁场。

2.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1 磁场

一、磁体及其性质

磁性——某些物体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指北的磁极称北极(N),指南的磁极称南极(S)。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与磁感线 1.磁场

磁场——在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极之间的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进行传递的。

2.磁感线

磁感线——磁场中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放在该点的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

均匀磁场——在磁场的某一区域里,磁感线是一些方向相同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

三、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1.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

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

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也就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北极的方向。

作业:练习册P12-13

课后小结:

教案

(八)

一、教学内容

§2-2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2.理解磁通和磁导率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感应强度 难点:磁通和磁导率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2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一、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电磁力F与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用B表示,单位为特斯拉,简称特(T)。

磁感应强度是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大致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同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上,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磁场越强。

二、磁通

磁通——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为S,我们把B与S的乘积定义为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用Φ表示。

Φ = BS

磁通的单位是韦伯(Wb),简称韦。

这表示磁感应强度等于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所以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并且用Wb/m2作单位。

三、磁导率

磁导率——用来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用μ表示,其单位为H/m(亨/米)。

相对磁导率——任一物质的磁导率与真空的磁导率的比值,用μr表示,即

ΦBSr0铁磁物质的磁化: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具有磁性的过程。

作业:练习册P13

课后小结:

教案

(九)

一、教学内容

§2-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电流在磁场中受电磁力作用的知识

2.会用左手定则判断电磁力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

难点:通电平行直导体间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力——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也称安培力。

一、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 1.方向的判别——左手定则

平伸左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掌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所受电磁力的方向。

2.大小的计算

 α=90°时,电磁力最大。

 α=0 °时,电磁力最小。

 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电磁力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二、通电平行直导线之间的作用

三、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作业:练习册P14-15

课后小结:

教案

(十)

一、教学内容

§2-4 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

2.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难点:楞次定律。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4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将一条形磁铁放置在线圈中,当条形磁铁静止时,检流计的指针不偏转,但将条形磁铁迅速地插入或拔出时,检流计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说明线圈中有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时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

二、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指出了磁通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在方向上的关系,即: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

单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ΦetΦeNtN匝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直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1.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右手定则——平伸右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让磁感线穿入掌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例2-1】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的直导体AB,可沿平行导电轨道滑动。当导体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时,试确定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

解:

(1)导体向左运动时,导电回路中磁通将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B端为正,A端为负。用右手定则判断,结果相同。

(2)设导体在△t时间内左移距离为d,则导电回路中磁通的变化量为

BSBldBlvt

所以感应电动势 eBlvtBlv tt

作业:练习册P15-17

课后小结:

教案

(十一)

一、教学内容

§2-5 自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自感系数的概念。

2.了解自感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感现象。

难点:自感系数和自感电动势。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5 自感

一、自感现象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自感——这种由于流过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现象,简称自感。

自感电动势——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用eL表示,自感电流用iL表示。

二、自感系数

自感磁通——自感电流产生的磁通。

自感系数(简称电感)——衡量不同线圈产生自感磁通的能力,用L表示,单位为亨利(H)。

三、自感电动势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况,遵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NΦLIIeLLt

四、线圈L所储存能量

12WLLI2线圈的电感反映了它所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

作业:练习册P17-18

课后小结:

教案

(十二)

一、教学内容

§2-6 互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互感系数的概念。

2.了解互感现象的应用。

3.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互感现象。

难点: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直观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2-6 互感

一、互感现象和互感电动势

在开关SA闭合或断开瞬间以及改变RP的阻值,检流计的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这是因为,当线圈 A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通过线圈的磁通也发生变化,该磁通的变化必然又影响线圈B,使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互感——由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在另一线圈中产生电磁感应的现象。

互感电动势——由互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用eM表示。

线圈B中互感电动势的大小不仅与线圈A中电流变化率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两个线圈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当两个线圈相互垂直时,互感电动势最小。当两个线圈互相平行,且第一个线圈的磁通变化全部影响到第二个线圈,这时也称全耦合,互感电动势最大。

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eM2I1MtSA闭合瞬间,A线圈有电流I从1端流进,根据楞次定律,在A线圈两端产生自感电动势,极性为左正右负。利用同名端可确定B线圈的4端和C线圈的5端皆为自感电动势的正端。

作业:练习册P19

课后小结:

思修第四章第二节教案模板(共11篇)

第二专题研讨发言提纲(共5篇)

第五章教学课件(共18篇)

初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共19篇)

二年级第二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

推荐访问:第二章 语言学 纲要 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