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城市规划【拉萨城规划简析】

 提要: 古城拉萨作为西藏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心,随着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产生些许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但从未来的规划中,有很多希望和期盼

 (1)拉萨概况:拉萨是地处河谷的袋状形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密集,但是由于那里的气候宜人,水源丰富,地势好,地处西藏中央地带等的原因,在1300多年前,祖先在那开始建立首府,从此拉萨变成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城市,是世界 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 季风气候区。年 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 日光城”美称。

  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 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 大风。年 无霜期100~120天。

 (2)旧建筑模式:我们从拉萨的古建筑开始看,是以两个中心想外延伸的。两个中心就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前虽然规模不大,但规划比较合理。居民以两个中央建筑为中心,在布达拉那里是一排一排的建筑,而大昭寺那里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圆状或组团式的建筑,居民宅以四合院形式的一个院子多个家庭或大家族的形式建设的。

 (3)现代化的发展:近几年的拉萨,人口日益增多,也开始了许多城市容貌的改观。但我认为有几个失败的例子,

 第一:在大昭寺那里建了许多现代建筑,它们破坏了老建筑的气氛。在拉萨,那里最有民族风的地带,那里有朝圣拜佛的市民,也是有很多卖民族饰品的有八角街所在地,那里建一些现代式商店,完全破坏了那种氛围。当然,有利的是有不错的经济利益在里面。

 第二:是在北京东路,那里的交通状况可怕之极,那里是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中间通道,是算主要的交通要到,但似乎政府和城管忽略了那里危机的存在。

 第三:在布达拉宫右侧,有许多卖猪肉和卖杂货的小商贩,左手边是宏伟神圣的布达拉宫,右手边是卖猪肉的,这样的场景在我眼里,是多么的不匹配和伤风景,我就是不明白市政府拿着这样的欣赏眼光还能不能敢在旅客朋友们面前宣传城市美景,就这么重要的风景点,还不注意那样大的漏洞。我只是在拉萨最重要的中心旅游点那里留意,别的地方的规划不熟悉。

 我认为比较好的就是在罗布林卡那里,“林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公园。罗布林卡是最早由驻藏大臣修建的宫殿为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劫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集会殿等。1755年落成后,经清帝世宗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后被历代达赖沿用,作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之用。从此,罗布林卡逐渐由疗养地演变为处理政教事务的夏宫。那里建筑物与自然风光谐优美,后来修建的也很有味道,是现代和历史的完美结合。

 (4)展望未来:2009年拉萨提出新的城市规划方案,是把原来是老城区原封不动,开始开发新区,《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明确了拉萨中心城区 “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的空间结构。“东延西扩南跨”是指贯彻实施“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分别在主城东侧、西侧、南侧建设东城新区、东嘎新区和柳梧新区,疏散旧城功能。“一城”指拉萨河以北、藏热路与流沙河之间的主城,包含中心片区、北城片区、西城片区和拉鲁湿地保护区;“两岸”指中心城区以拉萨河为轴带,沿河发展;“三区”指藏热路以东的东城新区、拉萨河以南的柳梧新区和流沙河以西的东嘎新区。

 我很高兴规划者没有再漠视老建筑的价值,决定不动老市区的计划来看,剩下的老建筑,可以不用躲避拆迁的命运,但没有具体提出什么保护措施,老建筑的命,还能延续多少年,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新城市带的发展,最不想看到的是污染问题,不希望在世界最高、空气最好的那一个最后地带,再制造污染,再犯下人类愚蠢的错误-自生自灭。从好的遐想来看,新城会减轻老成的压力,环境更加轻松,发展的模式会更好。

 希望总在未来,在新的规划方案来看,是个不错的方案,希望以很好的实际行动,严格的规划思想和周到的观察,把拉萨建设成完美的国际旅游城市,真正得到传统和现代化的结合,民族和世界的结合,也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

 参考文献:《西藏旅游》,《中国西藏新闻网》

推荐访问:拉萨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