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ng)然大物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
  
  成私拟于之则或项强素帐徐以作观如唳为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来源:学科网]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nb

[1] [2] [3] 下一页

推荐访问:《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设计 文言文童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