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学习心得体会

  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心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夸大,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心政治局做起,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果断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戴。

  八项规定一出台,便赢得了满堂彩。在网络上,随便打开一个网站、论坛,就可以看到广大网民对八项规定的讨论和称赞。有人说,八项规定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彰显力度之大、决心之坚,让人感觉非常“带劲”、“给力”。

  事实上,大家都能够体会到,八项规定之所以“带劲”、“给力”,是由于这些规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无需躲避,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干部身上,确切存在一些作风题目——有的干部讲求排场、寻求享受、喜好奢侈;有的干部脱离实际、“唯书唯上”,习惯讲空话、套话;有的干部作风漂浮、高高在上,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比如,近日,甘肃某贫困县,为了应付过路的领导,在国道两侧修建“遮羞墙”,以掩盖四周村庄的贫困景象。再比如,不久前,在某地一个人工湖蓄水仪式上,近百米红地毯铺到湖中心,只为迎接领导的短暂考察。诸如此类的现象警省我们:教条主义、情势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今天依然存在,假如听凭这些不良作风蔓延,不但会侵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终究还会给党和国家事业、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正是由于如此,中心才再次夸大改进工作作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也只有熟悉到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才能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气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实现中国梦”。

  固然,改进作风实在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风是一个抽象而宽泛的概念,而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具体的,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惟有把一项项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变成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以良好的作风做好工作,改进作风才算落到了实处,这才真正“带劲”、“给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八项规定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正是为各地各部分改进工作作风提供范本、立下“规矩”。“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进一步紧缩报导的数目、字数、时长”,“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这一条条措施,无一不体现出亲民情怀和务实精神。可以说,只要广大党员干部都能依照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必定能够激起出务实亲民的“正能量”,也必定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八项规定”彰显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建立服务性政府、亲民型政府的决心,自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亮相来,“务实、节俭、亲民”就是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一种“正能量”,八项规定的出台更是把这类形象更加具体化、实在化,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服务型政府。务实,不让“照本宣科”的念稿,向领导汇报不再能弄“应付”,一带而过了。领导干部在这样的会风下,只有踏实下心来,沉得下身来,到基层去了解,到基层去调研,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换与沟通,才能知道自己将来与领导的汇报中说甚么,以后才能更好的知道以后在工作中干甚么。面对领导的“一再插问”而“一时语塞”的为难局面不会在出现会议上,出现的将是真实的汇报,发自内心、出自实践的话语,领导听到的也将是真心话,了解到的也将是实在事。

  节俭,“调研要轻车简从不安排宴请;出访一般不安排机场迎送;出行减少交通管制;严格执行房车配备待遇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苏醒地熟悉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劳劳动,一分一毫来之不轻易,取之于民理利用之于民。所以,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利的进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勤俭,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避免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弄虚荣做秀的“形象工程”,不弄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亲民,“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线路的中心思路,群众的满意度是党员干部工作的评价标准。领导干部要心里时刻放着群众,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聆听群众呼声,真诚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密切接触”,才能取得亲身感受、得到正确信息。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才能与群众建立起鱼水深情、血肉联系;只有走进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当自己人。

推荐访问:执行改进作风规定情况 八项 作风 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