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之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出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机械计算机,但它只能做加减,不能做乘除,使用起来受限制。到了1694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想改进它,他想:“不光让它能进行加减法,还要会乘除。”他沿着帕斯卡的思路想下去,但他终日苦思冥想,就是不得其解。

有一天,欧洲的传教士吧中国的八卦介绍给莱布尼茨,他开始研究起来:八卦中只有阴(— — )和阳(——)两种符号,却能组成8种不同的卦象,进一步又演变成64卦。这使他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用“0”和“1”,分别代替八卦中的阴阳,用阿拉伯数字吧八卦表示出来呢?”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他反复研究,终于发现正好用二进制能表示0~7八个数字。

八卦中的“——”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数中的“1”,而八卦中的“— —”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数中的“0”。64卦正是0~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制数形。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

莱布尼茨在八卦的基础上发明了二进制,最终设计出了长一米、宽三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的机械计算机。它不仅能做加减法,还可以做乘除法,并能求出平方根。

二进制一诞生,世间万事万物,无论“青红皂白”都可以转化成数据。“二进制”即计算机的基础。用数字表达事物,这一思想发源于中国,但是欧洲人却使这一思想充分散发光芒。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59年,又出现了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可达300万次。

到了额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用于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非常方便。

20世纪7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发展,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到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大体上每隔5~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而体积缩小1/10,成本降低90%。

推荐访问:第三次工业革命之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