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
  
  卢爱国(湘南学院 法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存在一个显著的现实困境:针对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满堂灌”和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要积极发挥教师他组织和学生自组织双重功能,科学选择教师介入策略,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
  
  关键词:社会工作;组织机制;优化;理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8-02
  
  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存在一个显著的现实困境:课堂教学“满堂灌”和实践教学“形式化”并存。从组织机制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相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与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走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现实困境,促进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为何需要有机融合?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关键在哪?如何实现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的有机融合?科学回答上述问题才能深刻把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规律性,进而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有序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社会工作专业的神圣使命。
  
  一、功能互补: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基础
  
  他组织与自组织是互补的,一切合理地生成、存在和延续的系统都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辩证统一。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是教师他组织教学方式与学生自组织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他组织教学方式与学生自组织学习方式功能各异、相互弥补。
  
  (一)他组织教学方式的功能分析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他组织方式不可或缺。他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实现知识技能授受的系统性和快捷性。教师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扮演“专业权威”角色,这使其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通过精心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同一个教学单位的学生系统而快捷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二是实现情感、人格和品质的迁移。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知识和技能授受的教学场,教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个体人生经历、情感情绪、人格品质,并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此外,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型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机构探访)、实验型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方法和实务技能模拟训练)、服务型实践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团实践)和研究型实践教学(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教学环节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见习机构的建立和联络、项目(实验、服务、调查和研究)设计的参与和指导、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等。当然,他组织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负功能:专业权威的滥觞可能窒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有知识传承而无知识生产;缺乏互动的单向信息流动可能使教学绩效大打折扣,有理论感知而无技能内化。
  
  (二)自组织学习方式的功能分析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自组织方式同样重要。自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功能:一是实现教学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回归。自组织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不过分依赖教师和他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定位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决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真正归位。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自组织方式打破了他组织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空间、方法,从而扩展了教学的内容,革新了教学方式。三是教学效果的优化。自组织方式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实践为上,在多边多向互动中实现专业价值的内化、专业知识的迁移和专业能力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生长。当然,自组织学习方式也具有一定负功能:学生自主性的过分张扬可能导致学习的过程无序和自由放任,有经验建构而无知识结构;教师的“缺场”可能导致学习的目标模糊和绩效低下,有短时激情而无长效动力。
  
  可见,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中,需要以他组织的正功能弥补自组织的负功能,以自组织的正功能弥补他组织的负功能,促使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二、介入得当: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关键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教人以自教,育人以自育,使教人育人良性循环。在教学改革中,无论是他组织教学过程,还是自组织教学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不能忽视教师介入的意义。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场域,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师要科学选择介入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师介入。社会工作专业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业理论学习,不需要课堂教学环节,不需要课堂教学的教师介入。当然,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师介入要注意强弱得当。过强的教师介入便成了“填鸭”,过弱的教师介入便成了“放羊”。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在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五重角色:一是知识传授者。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多个学科为知识支撑的专业。没有相当的知识积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教育论文 www.fwsir.com)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授业功能。二是互动引导者。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灌输过程,而是多向多元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课堂场域的活力。三是咨询提供者。社会工作是一种新兴的专业和职业。面对专业的社会认同问题、专业知识技能的困惑、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迷茫问题,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 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 社会扶贫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