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经济发展思路

  保定经济发展思路

 ;(一)推进强市,加快建设工业装备制造基地。保定工业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现有规模以上工业1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44家,中型企业89家,小型企业867家,规模以下企业82371家。总量的39%来自工业。1、努力推进汽车工业。汽车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带动作用大,是推进工业强市、实现化的重要带动力量。我市的皮卡、微型卡车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全市有汽车整车生产厂家12家,其中长城、中兴、河北长安三大企业今年产量可突破12万辆,皮卡汽车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出口创汇、经济效益等已连续几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6家,风帆集团、凌云集团、立中集团、长城内燃机已具相当规模。2002年全市汽车销售收入46.88亿元,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18.92亿元,已成为我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可以说,我市发展汽车工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保定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2005年30万辆、销售收入220亿元,2007年50万辆、销售收入350亿元,2010年80万辆、销售收入500亿元),出台了《关于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快联合发展,走专业化配套、集团化壮大、国际化发展之路,着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华北轻型汽车城。,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5亿元的长城汽车工业园区、投资3.5亿元的中兴汽车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长安汽车工业园区、投资3亿元的长城汽车发动机工业园区和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与零部件产销市场。今年1-8月,汽车总产量7.85万辆,产值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2%和82.3%。2、抓好大企业、优势产业带动。重点扶持机电、轻纺、食品、建筑建材、信息产品制造五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6家(长城汽车、供电公司、宝硕、长城华北、热电厂),其中长城汽车公司销售收入近50亿元。3、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围绕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为重点,加大技术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开发、整合、壮大,推进企业和产品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跃上新台阶,打造保定工业品牌形象。力争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20个品牌的质量和市占有率全国第一,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我市已有乐凯、风帆、天鹅、三利4;个驰名品牌,有妙士等43个省著名品牌。4、努力推进企业改革。在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促"一放"(市属中小工业企业放权、放开、放活)、重点推"两抓"(抓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抓大型骨干企业资产重组和优势行业发展)、全力攻"三改"(公司制改革、规范破产、分离企业办),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改革的企业1005户,占2001年10月基数的96%,组建股份制企业1742家,资本总额84.5亿元,融资64.9亿元。天鹅、乐凯、宝硕、天威集团股票成功上市。乐凯、风帆、天威、天鹅、宝硕、华铝进入全国512户重点企业行列。一批老骨干通过升级改造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显现。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以特色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发展与提高并重,大力培育民营企业群。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3.5亿元,占全市GDP的48%;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269.3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5.1%。缴纳税金24.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57.2%;;25个县(市、区)中有19个民营经济缴纳税金占当地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我们政策上做到四个不限(发展比例、速度、经营方式和规模),工作中着力推进三个结合(与国企改革结合,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重点支持四类企业(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努力实现三个创新(体制、技术、管理)。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32家,建成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工业小区41个,丽华集团、长城集团、巨力集团、三利集团、华夏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毕业论文

 

  坚持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总揽,积极适应食品卫生、安全需求的消费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以京津市场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绿色保定。1、坚持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按照"一牧二菜三林果"的调整思路,重点规划建设了蔬菜业"一廊五区"、畜牧业"一带六区"、林果业"六大基地"。目前,全市瓜菜面积达到252万亩,设施农业134.7万亩,果品面积255万亩。全市3万亩以上的蔬菜、林果花卉种植小区发展到40多个,各类专业养殖小区138个,规模养殖户达6.5万户。11个县(市)被国家命名为"特色之乡"、示范基地,15个县(市)被省命名为农业特产之乡。2、坚持靠提高品质增强竞争力。突出抓了基地环评、标准认证、质量监测体系和与北京市场挂钩对接,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大力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大北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成了市农业局、定州两个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17个县(市、区)和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速测站,基本形成了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目前,全市已累积完成环评191万亩,基本覆盖蔬菜主产区;47个基地和企业的5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证;金付(北市区)、润生(涿州)、绿源(清苑)、徐绿(徐水)、天一(满城)5家企业的9种产品通过全国无公害产品标识认证,分别占全省认证单位和品种的63%和75%。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26个。18个企业和基地与北京签订了"场地挂钩"供销合同。3、坚持大力推进产业化龙头工程。每个县(市、区)筛选一批拖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产销链条完善的企业,通过民营、股份制、与外商合资合作等途径,扶持壮大做强。出台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创"五有"活动,即有标准化生产基地,有达到国际水平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先进的产品检测检验设备,有严格的产品质量跟踪服务。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重点龙头1家(龙飞集团),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48家,其中资产过亿元的8家,年销售过亿元的5家,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7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32个,保定市工农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定州市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各类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92个,其农产品销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70%以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7.3%。

  毕业论文

  (三)加快发展业,打造京津保一体化大旅游格局。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来抓,依托区位、资源、品牌优势,着力把旅游资源大市建成旅游强市。围绕构筑京津保一体化大旅游格局,确立了"融入京津,打造精品,拓展市场,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文化旅游和山水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保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白洋淀生态和水乡温泉旅游区、清西陵文化观光度假旅游区、野三坡风光暨民俗文化旅游区、涿州京都旅游度假区、涞源凉城旅游区、阜平天桥瀑布群旅游区、安国"东方药都"旅游区、定州与曲阳古文化旅游区等9大旅游精品。推出了"红色之旅"、"中国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等20余个旅游项目。2003年3月,保定市申报第二批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得较高评价。旅游整体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目前,全市共开放旅游景点111个,其中自然景观33个,人文历史景观50个,健身休闲度假景区13个,科普游乐点7个,主题公园8个。保定市旅游社已发展到71家,星级、涉外饭店也发展到21家。今年以来,全市共上旅游项目40个,总投资约5亿元;新谋划项目28个,总投资近1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427.8万人次,创收18.95亿元人民币,居全省第一位;接待海外游客12763人次,创汇319万美元,居全省第四位。

推荐访问: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思路 保定 发展思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