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发言稿

(八)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2015年5月15日印发了《科尔沁区草原确权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详细制定了草原确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划定原则、采取的具体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并成立了以政府副区长张连宇为组长,由农牧、财政、林业、国土、水务、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草原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由草原监理所成立相关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实施小组,承担草原确权的具体实施工作。

我们根据我区的草原情况:草原面积小,农牧户及人口数量又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联户承包方式实施草原“双权一制”。我们采取确权不确地的办法,实行联户承包。已发放和签订草原承包合同但内容不规范的,要补充和完善;
遗失、毁坏或漏发的,要通过合法程序审核后补发;
建立健全草原确权电子档案和信息平台。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按照保持稳定、尊重牧民意愿的前题下妥善解决。对草原权属有纠纷、证账地不符、四至界限不清及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嘎查村界和草原“双权一制”嘎查村界不一致的问题,先依法解决,再予以确权;
对非农牧人员占用的草原不予确权和换发新证;
对已经征用并签订补偿协议、得到相应补偿的,换发新证时,从承包面积中扣除;
对“一地双证”(既有草原承包证又有林权证)的草原,按照发证时间,只选择“一地一证”。截至目前,科尔沁区草原确权工作正在按预定方案14.4万亩有序推进,现仅剩一个村因牧户与牧户之间存在边界纠纷尚未完成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其余所涉18个村均已完成信息采集与内业录入工作,完成信息采集4330条,完成总量的95%,今年开始打印草原承包经营权证。

(二十九)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自自治区农牧厅召开新一轮草原奖补会议回来后,我们就依据工作要求,从上至下,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认真予以高度重视。组建了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小组,制订了新一轮的补奖工作实施方案。现已按批复方案(科尔沁区奖补面积7.97万亩,涉及5个乡镇19个嘎查村)与相关镇(苏木、场),嘎查(村、分场)进行核实完毕,2016年补奖资金已全部。

(三十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科尔沁区于2014年8月25日成立了以政府副区长张连宇为组长,由农牧、财政、林业、国土、水务、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对于我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区委、区人民政府予以高度重视,科尔沁区政府于2015年5月15日下发了《科尔沁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详细制定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划定原则、采取的具体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由草原监理所成立相关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实施小组,承担基本草原划定的具体实施工作。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基本草原划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划定了基本草原92385.99亩,其中割草地52256.67亩;
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40129.32亩。我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已于2016年初顺利通过自治区基本草原验收工作组的验收。

根据2001年6月28日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通辽市科尔沁区退耕还林还草和禁耕禁牧办法》,该办法规定全区范围内实行全年禁牧,每年科区通过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使乱垦滥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逐步改善。

振兴东北讲课稿

前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

振兴东北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六个方面的要求

习近平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四是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推进东北振兴

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要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污染容易,治理不易。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韩正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要把深化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抓手,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有力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出正本清源、增强信心的强大正能量。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因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惠及亿万人民。实践告诉我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创国有企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两个不可侵犯”、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到出台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举措……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阻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狠抓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也要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做出更多一流产品,发展更多一流产业。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定能“众人拾柴火焰高”,让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上海市科委东北科技合作专项

申报时间:2010.11.5-2010.11.30

项目宗旨: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鼓励和促进上海的科技力量参与东北建设,进一步服务全国

一、合作领域及地区

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领域:1.现代农业:农业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特色经济作物的培育种植及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2.现代装备制造业:重大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安全监控设备的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设备与技术等。

二、资助形式及额度:

直接资助≤30万

三、申请条件:

1.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本指南所限的合作领域和地区。

2.申报项目拥有能自行实施项目的项目资金,预算合理,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申请单位必须是注册在沪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科技企业,具有良好的诚信、科研基础和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4.项目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3项。

5.课题责任人已承担市科委同类型、同内容课题,以及承担有到期未验收项目,不再给予支持。

6.项目申报单位在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期间,使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发的《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下简称“四技合同”)的统一标准格式文本,与西部合作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并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合同中必须明确投入的方式、时间和总数。

7.对于合同中已有约定,需向技术输出方支付经费或报酬的项目,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经费额度和拨付方式,提供相应的财务收支证明复印件(电汇凭证、银行转帐凭证、支票回票或其他支付凭证等)。

8.网上成功提交申请资料,并在规定日期内向上海市国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中心提交完整的项目书面材料。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振兴发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长达14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我国发展新阶段,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坚定的信仰信念。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长期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革命性是抗联将士强大的精神支柱。东北抗联队伍中,有的共产党员占20%—30%,多时达到40%—50%。这些用革命理论、科学信仰武装起来的抗联将士,成为抗联队伍的坚强核心。也正是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东北抗联成为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二是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无论形势多么险恶、困难多么巨大,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坚信中国人民所从事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这种必胜的信念,成为抗联将士的精神动力。三是对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振兴中华”是全体抗联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驱除日寇、振兴中华,对抗联将士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

高尚的爱国情操。一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共筑同仇敌忾的血肉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队伍中不仅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草莽、原东北军爱国官兵、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虽然他们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在国家危亡之际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二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铸就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日本关东军残酷的“讨伐”和“肃正”下,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联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的苦斗时期。广大抗联将士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在政治上,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纯洁内部,以提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能力;
在经济上,采取在深山密林中建立后方基地以及开办兵工厂、被服厂等措施;
在战术上,讲求“快”和“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仍取得了重大战果。三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创造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东北抗联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粉碎了日本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牵制了日伪大量兵力,迟滞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唤起了亿万军民的爱国热情。

伟大的牺牲精神。一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抗联将士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据当年抗联老同志回忆,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有的抗联部队一切战斗物资只能依靠战斗缴获,拿生命和鲜血换取,其处境之艰难、生活之艰苦、战斗之残酷难以用语言描述。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1936年6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即使如此,抗联指战员们也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战斗。二是孤军奋战、竭尽赤诚。东北抗联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的境地。此时的斗争,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信念之战;
是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
是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的悲壮之战;
也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东北抗联英雄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冰雪严寒中吞下棉絮枯草为食、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杨靖宇,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被敌人酷刑逼供数月之久后英勇就义的赵一曼,这些东北抗联烈士的英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抗联精神蕴含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是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它是正义之战,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之战。它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充分证明中国人民绝不屈服于暴力、绝不容忍侵略、绝不向任何霸权势力低头。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也支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首先,有理想信念才有灵魂。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根本原因是广大指战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抗联精神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其次,有崇高目标才能凝聚人心。目标是旗帜,也是方向。在战争年代,东北抗联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驱除日寇、光复河山。在这一目标引领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崇高目标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有过硬作风才能率先垂范。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斗争,关键在于拥有过硬的作风。特别是抗联队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弘扬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和提炼抗联斗争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无限深情地热爱祖国,奋不顾身地捍卫祖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和赤子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首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团结东北各族人民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其次要弘扬奉献精神。无数抗联将士血洒沙场直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弘扬抗联将士的奉献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次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抗联斗争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认真学习抗联将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将其作为一种品德来传承、作为一种修养来坚持、作为一种生活准则来倡导,成为艰苦奋斗精神的传人。

振兴大东北创新做贡献

岁月如歌,转眼间,清华大学创新管理总裁班的课程就要告一段落了,回想这一年多的学习历程,感触颇深。体会最深的是老师在治学和为师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严谨学风和治学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风骨已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改变着我们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做为一个企业人,我会用企业的方式传承清华文化。我坚信一个人的事业基于一个人的视野和底蕴,基于一个人的文化和价值观。清华大学总裁班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提炼并修正了我们很多价值观的基点。代表着一方水土感谢清华、感谢清华的领导、感谢清华老师! 创业,是一部闪光的历史,记载着东北人的曲折与辉煌;

拼搏,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延伸着东北人的光荣与梦想;

振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蕴含着东北人的睿智与希望。

如今,一场新的辽沈战役,要在这里打响,一条民族富强之路,要在这里起航。大东北再度荣耀,开的是创新之举,东北人再攀高峰,闯的是改革之殿堂。

一、观念创新,振兴东北之根基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一个焦点……

东北由一个新中国工农业发展的中心,转变为市场经济滞后的焦点,症结在哪里?在于落后的观念!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观念、思维、精神的振兴。观念决定思路,观念决定未来。思想观念的创新,它给予社会的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而是参与全球竞争的方法、技巧和智慧。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次全新的解放和超越。

从东北工业的崛起,谋求观念解放

曾几何时,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以其半个世纪的辉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北老工业基地,造就了大庆油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等一批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企业,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实力的增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市场经济的大潮,惊涛怕岸,东北却犹如“患了重感冒的巨人”,成为 “最后计划经济的堡垒”,失去了往日的容光。

由于老工业基地特殊的经济背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和最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东北人形成了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听凭上级指示部署工作,领会红头文件精神处理问题,遇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东北人的手脚,阻碍了东北工业的发展。为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增强东北工业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东北工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从东北农业的发展,探索观念创新

东北曾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量、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在粮食供应不足的年代,东北为国家粮食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国外大量的进口粮食一举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国际农产品竞争,“共和国长子”第一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来畅销的商品粮,现在出不去山海关,“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变成了一座座堆积如山的粮仓,昔日东北人自豪的心态,今日下滑为失落的心理。粮食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成本高,使得东北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此,东北人需要有开放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念,需要转变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的状况,加快现代农业国际化的进程,克服东北人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依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与时俱进,敢于正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我。

从东北区域的优势,寻觅观念更新

东北,地处世界东北亚,在这个黑、吉、辽的大家园里,生长繁衍着1亿多关东的父老乡亲。在地理位置上,东北有着2,178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4,637公里的边境线,拥有5个出海港和32个边境县(市、区),不仅有连接港口和远东地区经贸往来的“亚欧大陆桥”,还有中、朝、日三国联运货物的“小陆桥”。目前,东北亚地区的GDP已占世界的20%;
而中国东北地区对日、韩、俄、蒙、朝相邻5国的出国额已占全国的20%左右。“中国东北的振兴已经不再单纯是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要求……”

东北人越来越意识到,旧的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急剧变动的国际环境,单纯的局域合作网络也难以应付国际竞争的挑战,东北不能再带有任何封闭、守旧的痕迹,应把眼光投向国际大舞台,从振兴开始,就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有吸纳包容的胸怀,要有破除陈规陋习的决心,要积极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吸引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东北的未来发展要与整个世界的发展同步,要突破传统和地域的束缚,把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变成一个巨大的窗口,一个融入世界潮流的窗口,一个可以领略世界风光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把建立东北亚经济圈和自由贸易区的梦想变成现实,把东北建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

二、体制创新,振兴东北之关键

机遇不能永存,稍纵即逝;
机遇更青睐那些有准备、有胆识之人…… 改革开放之初,东北并不落后。可是,在后来的20多年里,东北曾经丧失了两次机遇,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东北没有抓住;
另一次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东北又没有抓住。两次失去机遇的关键,不仅在于观念的守旧,而且还在于体制的落后!如今,中央拟将振兴东北列为国策,东北再也不能丧失这次机遇,要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跃上时代潮流的新台阶。

首先,在完善市场机制中,谋求体制创新

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如果不能建立新的机制,今天的投入就会换来明天的包袱。”东北的振兴离不开中央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的支持,但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其提供制度保证。有了这种制度保证,才能产生和运用新的机制、获得新的动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老工业基地的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担当主角。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直接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之中,积极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

其次,在产权制度变革中,探索体制创新

“深化改革要攻坚,改到深处是产权”。而东北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权职责不明,许多企业都有沉重的历史负担,由于体制性矛盾没有解决,致使东北经济面临着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综观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史,无不已兼并、购并为产权交易的重要手段。如今,在东北地区,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迄今最广泛的投资准入承诺,除了极少数屈指可数的行业和领域外,将全部允许外资进入,甚至可以进行购并、重组和控股。外资的购并有利于东北国有企业引进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在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大产权改革的力度,在产权制度的日臻完善中,推进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再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寻觅体制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途径,东北应继续发展工业优势和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升级中,对内要构建一个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产业组织结构,在不同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地区中,逐渐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相对集中的产业群。对外要承接好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学会跟世界产业链单元更好地衔接与合作。

为加快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3月批准启动了第一批共60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总投资56亿元。这批专项的目的就是采用高技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大连市已开始全面实施这批专项。新项目不仅要成为经济上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成为新体制和机制的生长点。

第四、在混合经济确立中,力图体制创新

混合所有制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就在于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所有制结构,也是振兴东北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突破所有制界限,通过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经济,把公有制、私有制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社会资本,正确把握所有制变动的总体趋势,从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密集的特点出发,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繁荣,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资源和资本,而且取决于能够吸引多少资源和资本。振兴东北如果没有国际资本巨头和国内民营巨额的参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通过国有、民资、外资的相互融合,在交通、通讯、信息、科技、环保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重塑东北现代工业和绿色农业的竞争力,这是振兴东北的良好契机,更是一个最佳选择。

第五、在东三省未来发展中,共商体制创新

“东北振兴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它需要几个省合作发展,而不是各自为战。”人心思改,人心思上,振兴东北,已经成为全东北的共识,形成东北人的心音与合力。东三省应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应按照各省比较优势来规划东北的支柱产业,每个省不但应该以市场经济的主体来考虑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以WTO成员国的身份考虑国家的总体发展。要使东三省人都深刻的认识到,振兴东北是继实施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个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东北要在创造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生存,就必须走强强联合之路。

半个世纪铸造辉煌,新的世纪任重道远。十六大报告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新一届政府开始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我们相信,大东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形成一个全新的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会达到最佳、最优、最美的状态,会在创新之中,形成一个最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实体,一个世界瞩目的经济亮点!

研修班的学习将要结束了,但对我们而言学习永远是人生的一部分,研修班的学习精神将演义成为我们的生命方式。清华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也必然绵绵恒久,与生长存。

论东北经济振兴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间接使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利的条件,为东北地区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

但是,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体制性问题和经济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环境破坏严重。生产资源的减少,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有效的进行。根据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神话体质改革,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发展,管理进行信息化,加快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合理化分配,有效的进行产业转型,创造新兴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力倡导客户需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经营自主研发具有知名皮牌的国际企业 ,遏制和改善环境污染物体,增强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机制,坚持体制优化和对外贸易。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和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协调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点点轴发展为基础,加强各个区域的协作,在城镇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周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建立长距离的资源运输调控,有效的利用资源。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到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巩固和发展,为培养高端人才做好切实的基础;
大力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健全劳工保障机制;
加强生态保护,整改污染型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法制;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政策上优化审核程序,加快办事效率;
扩大开放,对于技术性投资加大力度,摒弃低端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物流运输的能力;
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建设,在资源,政策和体制上,支持创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推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在政策上围绕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进一步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解决积压已久的经济建设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企业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的支持。加强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深化东北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在东北经济建设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要因地制宜,以放缓经济增长的速率的代价,建设可持续的发展经济体系,做到一边发展一边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做好坚实的基础。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振兴

东北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第一代主导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全国商品粮基地和资源大省,东北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不景气,甚至出现相对衰退的迹象,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市场份额急剧减少,出现了所谓的“东北现象”。进入20世纪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成为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现从东北地区如何凭借优势成为重工业基地、东北目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如何凭借优势成为重工业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的建立,使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了部门比较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而东北在这些工业基地当中,又起着奠基石的作用。东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成为国家优先开发区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北地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以辽河为水源。同时东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地域组合优势较好,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体优势。

2、已有的工业基础

解放前东北地区铁路网相对密集,有一些零星的重工业基础,因而具有较好的重工业发展基础条件。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东北地区真正成为工业基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建立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

由于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因此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成为建国初期优先发展的区域,并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投资的支持。“一五”时期,在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有54个项目。“一五”计划奠定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石地位,经过多年发展,东北地区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基地。

\n\n

振兴东北专题研讨发言稿街道

东北振兴专题研讨发言稿(共10篇)

关于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的发言稿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专题研讨会发言

乡村振兴发言稿

推荐访问:发言稿 振兴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