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
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2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 qū( ) 折 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3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

一、二行与

七、八行诗句相同;
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1.长城和运河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入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或插图)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

1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
(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

2 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5.指名读, 生评议。

6.齐读。

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三、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

2.探究: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3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

教学反思与感悟:

4

15长城和运河

黄晓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读了课题,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A、长城是什么样儿的? B、运河有什么特点?

2、出示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语句,读一读,感受它们的雄伟壮丽。

(2)为什么说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

4、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三、合探展示,点拔提升。

(一)小组合探

(二)全班合探

合探一:欣赏万里长城的雄伟

1、小组展示:你从文中找出了哪些描写长城的语句?哪个小组来展示?

2、出示句子,齐读。

3、感受长城的特点。

4、补充资料,了解长城

5、指导朗读。

6、小结

合探二:感受京杭大运河的秀丽

1、小组展示京杭运河的秀丽

2、感受运河之美:
(1)了解运河有哪些特点? (2)出示句子,齐读句子。

(3)听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补充资料,了解运河。

4、感受运河美。 合探三:

1、为什么说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人间奇迹?

2、想象:你想对我们的祖先说些什么?

3、小结:

(三)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感受写作方法

2、总结升华

四、反馈质疑,师生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本节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者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呢?

五、拓展链接,迁移运用

1、拓展链接:

欣赏中华民族古今创造的奇迹

2、迁移运用

(结合图片,仿写诗句)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像巨龙运河: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模板(共4篇)

长城谣教学设计(共20篇)

《黄河,母亲河》最新教学设计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共4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长城 运河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