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情境创设:让“元素”融入

思品情境创设:让“元素”融入

  王荣

  (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25500)

  摘要:情境是知识的寓所,是学生探究的阶梯。在思品课的情境创设中,可融入思辨、生活、启示、愉悦、感染、鼓动和体验等多种元素,使情境既具有生动的形式,又包含实在的内容,为学生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丰富情感服务。

  关键词:情境创设元素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常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情境虚假,设计不当,远离学生生活;有的情境没有冲突,指向过于明确,就是为了将学生思维引向一个固有答案;有的情境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有无情境,无关紧要……如何让情境成为知识的寓所,成为学生探究的阶梯?这便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巧妙地融入思辨、生活、启示、愉悦、感染、鼓动和体验等多种元素,使情境既具有生动的形式,又包含实在的内容,为学生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丰富情感服务。

  一、 融入思辨元素,设疑启思、激发碰撞

  情境创设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训练学生思维、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辅助。因此,情境要注重思辨性——利用文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认知失衡,产生困惑,激发思维碰撞。

  例如,学习苏人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课,为了突破“化解爱的尴尬”这一难点,可以设计一个富有思辨性的道德两难的情境:

  小明放学后骑车回家,走到离家不远处,看见一个老太太瘫坐在路边,不断呻吟。小明停下车,发现老太太跌伤了。于是,小明……

  (1) 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 在现实中,许多帮助是没有回报的,有的甚至被人误解,那么,这样的帮助还有意义吗?

  学生在这种思辨的情境中,针对现实问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和思维碰撞。在情境中感悟、思考、判断、选择,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形成这样的认识——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出现误解是难免的,但这绝不是社会的主流,崇尚美德的社会主流没有变;虽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诚信、不道德、被误会的现象,这只能启示我们艺术地表达爱、化解爱的尴尬,不能动摇我们帮助别人的爱心和信念。学生在体验、感悟、反思中生成的道德认识,是教师的说教、灌输所无法实现的。

  二、 融入生活元素,迁移经验、化难为易

  思品学科的理论往往是抽象而枯燥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确定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的逻辑起点。如果从抽象到抽象,除了理论还是理论,便一点趣味也没有;如果源于可感知的现实,源于学生的生活,那么,思品理论就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师要根据学情,到生活中去寻找、选择元素并加以改造,使生活情境符合学习情境,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

  第一,要联系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情境创设的源头活水,要善于在学生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思品情境的资源。情境中的问题最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碰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入戏”,进而切实感悟相应的道理。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理念。

  例如,执教苏人版七年级上册《相逢在花季》一课,可设计如下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涟漪和明明青梅竹马,进入七年级后又是同班同学。

  情境一: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明明是班长,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会经常接触,可是一看到他我就会脸红,同学们也会指指点点的,我该怎么办呢?

  情境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QQ留言板上明明的头像闪动了,他竟然单独约我去人民公园游玩,我该如何是好呢?

  情境三:今天,我收到了明明的小纸条:涟漪,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如何处理呢?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撷取生活中的素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涟漪和明明这两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进入七年级后的交往故事为主线,借助主人公故事的发展,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体验感悟、讨论反思、选择判断、自主构建相关知识。

  三、 融入启示元素,鼓励探究、引导方向

  有些文本知识有点玄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情境教育正是利用暗示诱导,通过周围环境与儿童的心理共鸣,迅速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其实质正是‘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二者交织起来和谐进行”。教师在情境创设时,不仅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情境产生问题,还要注意通过情境给学生提供信息暗示与思维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有大致的方向,能借梯上屋、登阶入室,而不至于思而无果、屡屡受挫。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怎样讲清“什么是潜能”以及“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两个问题呢?笔者设计并用好以下两个情境,问题迎刃而解。

  情境一:研究发现,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其脑部资源只开发了约10%,尚有90%未开发。

  情境二:冰山图——露出海面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在感觉中没有的东西,在理智中也不会有。”通过爱因斯坦脑部资源开发的比例、

[1] [2] [3] 下一页

推荐访问:思品情境创设:让“元素”融入 思品课堂的创设情境 如何创设思品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