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共7篇)

关注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吴秀侠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随之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

从家庭来看,监护人的监管不力,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就缺少了一大保障,容易表现出作业不认真、上课迟到多、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等现象。据了解,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没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辅导和有效的监督,有些孩子还表示,对外出打工亲人的思念也影响了自己学习的情绪;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
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留守子女绝大多数都是由祖辈抚养照顾。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因此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教育问题:

1、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随着年龄增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安全隐患。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3、学习较差。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也有委托其他亲戚和熟人监护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实在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有的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而这些留守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无暇管,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 参加了重走长征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感受颇深.走访了一个叫流泗的小镇.本次三下乡的主要内容是乡村中学传播计算机知识,调查党对农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工厂的发展状况.....

使我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忘不了渴求知识的那种眼神,特别是贫困的生活条件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忘不了听讲那种认真的神态....那种眼神那种神态让我看到希望.

社会的进步,和当地校长交谈中我解到这些孩子中有80%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或独自居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走向小城镇集体规模化,农田大量的整治规模化,涌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人们更以空前的热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思想汇报专题所以很多孩子从7岁起就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做饭,参加

2 --- 父爱母爱的渴望.他或许从来没有奢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有快乐的时候有人来分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老师和社会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注.关心他健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我家长。关心他生活,关心他心理.希望老师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学校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启发他积极性,尽可能消除他孤僻心理状态.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

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国际基础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校长。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广大的大学生朋友要积极参加留守儿童助教活动.保证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

4 ---

从家庭来看,监护人的监管不力,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就缺少了一大保障,容易表现出作业不认真、上课迟到多、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等现象。据了解,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没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辅导和有效的监督,有些孩子还表示,范文写作对外出打工亲人的思念也影响了自己学习的情绪;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留守子女绝大多数都是由祖辈抚养照顾。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

6 --- 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XX安全隐患。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3、学习较差。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也有委托其他亲戚和熟人监护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实在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

8 ----

9

--- 心和关注并非那么重要,其重要性应该体现在平时而非节日气氛中。有鉴于此,我们就能够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那就是,必须赋予关注留守儿童这样的事情常态化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够让留守儿童的春天更加灿烂,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留守儿童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孤寂,也不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再次感受到孤独的侵袭。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赋予常态化价值,却往往是一个重大难题,因为这涉及到长远执行的话题,但仍旧需要我们做出积极的努力,最终能够促进这样的实现过程。

关注留守儿童关键在于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在这样的制度化进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宏观层面建立和完善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种制度机制,对于留守儿童能够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这样的约束。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能够将这样的制度加入到“试错”的进程中去,即不同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制度往往

2 --- 等的,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留守儿童的童年显得更加需要关心和关注。而在关心和关注过程中,我们唯有将制度化和常态化完善起来,不仅重视物质的满足,也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满足,只有如此,才能够让这样的儿童节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孙文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4

爱会点亮一切

参加巴州区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纪实

准备:憧憬 不安

在得知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以后,紧绷的心终于松懈下来了。精神的松懈造就了行为的慵懒,在与爸妈的数次交锋后,自己也被自己的行为给打败了。

从朋友口中知道了招募活动自愿者的消息后,没有任何理由就去报了名,并捎带上自己的“闺蜜”。第一次与全体成员见面是在广场上,大家经过简单的交流就很快熟知起来了,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工作也就落实到了每一个人。我负责主要负责外联工作和设备管理,并承担一场文艺演出的节目安排。于是乎,在数次从百度、同学、亲戚朋友中把演出方案给落实下来了,并在群里的朋友征求了意见。

从申请报名到正式出发,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被憧憬填满的内心也还夹杂着些许的不安,不安的是未知的恐惧,从第一次撰写活动方案,再到第一次独立承担一个项目„„,其实,我知道,所有的不安均源自自信心的不足。但所幸的是在大家的倾力支持下,所有的工作有都还算是完成。

过程:充实 感动

8月12日早上到达了目的地—恩阳镇燕飞村留守儿童之家,两位老师带着47名同学早早的在那里等待。“他们来了,哇!有这么多大学生。”从孩子们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心中仍有一点小小激动。他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瑕,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就初生的太阳,我也依稀的想起我的童年,那段天真无邪的日子。

8月16日,我们组织了学生写给家长的一份信,让在外地的父母了解下孩子的心声。在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一位孩子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你们在外打工,我在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挣了钱,我会给你们很多很多钱。爸爸妈妈你们上半辈子打工很辛苦,下半辈子我会让你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过。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会很听话的,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多么朴实的语句啊,但这却是一个7岁孩子写的,多么懂事啊。想想7岁时有多少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但是他却是那么的懂事那么的成熟。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看着这些孩子的心声我们有点心酸,那感觉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成熟。对于我来讲却多出一份感觉,那也是我儿时美好的愿望,现在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或是今后成长过程中最原始的动力。

一周的时间很短,但记忆却很漫长。与19名同事、47名留守儿童在一起,有面红耳赤的争吵、有开心激动的泪水、有支持鼓劲的掌声,谁能忘记那稚嫩歌声中的感谢有你,谁能忘记那满手老茧送来的鸡蛋,谁能忘记这一切的一切。

收获:成长 成熟

“实践出真知”。这次实践于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我真正的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比起书本知识,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为重要。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立足、成功,这些能力几乎任何行业都是必须的。同时,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始终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勇攀高峰。

回想以前的自己,总觉得多了几分成熟,或者是沉稳了很多。以前我只是沉浸,沉浸在自己中,或是沉浸在某种环境中,而现在有一种迸发的感觉,不管最终是一种什么结果。这次我找到了一次青春的感觉,尽管是深沉的。

关注留守儿童心得

留守儿童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高中之前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埋头苦读,很少能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大学之后,因为我们学院田莉同学的组织,我参加了3次看望留守儿童的活动。

第一次感触是最大的,当我们的车经过七弯八拐到达那所小学的时候,那里的贫困状况完全颠覆了我的价值观。我一直以为电视上的报道只是作秀,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贫困的地方,结果我错了,客车光开山路就开了2个多小时,可见那里是多么的偏僻。而当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学校的破烂程度也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1年级、2年级、3年级、4年级都挤在一个教室上课,仅仅只是用一个木板来隔挡,4个年级用一个黑板。而学校也只有一位老师。这样的教学硬件设施,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教学质量。当我看见那些留守儿童天真活泼的笑容的时候,我心酸的无法比拟。他们那么小,父母就已经外出打工,那么小就已经没有了父母的照看,却仍然活的那么开心,这让我心里更加的难受,想帮忙却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年幼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大小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给他们那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我们,他们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少玩几次游戏、少逛一次街,也许就能给他们多买一件新衣服,多买一个文具盒,用我们的关爱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的爱。我们陪他们玩了很多游戏,也给他们上了英语课,给他们表演节目,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让他们生活得快乐一些,充实一些。

第二次、第三次虽然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触那么深,但却也是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都说小孩子是最健忘的,完全不是,隔了那么久我们再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野全都记得我们。这可能就是感恩的心吧。我们的一点小小的行动,却给他们的内心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这可种子正在生长。

我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社会上的人都尽那么小小的一份薄力,可能在我们看来这份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是巨大的。为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实施关爱措施,搭建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一是开展了留守儿童情况摸底调查。二是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诸多问题,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等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和监护人教育留守儿童的素质和能力,使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行动,充分调动外出打工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学校教师以及留守流动儿童本人广泛参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机制,真正惠及农村留守儿童。

律师1001班沈磊

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值仲秋佳节来临之际,富官庄镇何家庄子小学不失时机的在校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活动。王德祥校长号召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将本校留守儿童“包干到户”,实行一对一家访制。县名师王宝梅、王文波老师还到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家中送去了仲秋祝福月饼,并与孩子的老人拉家常道理短,促进了沟通拉近了距离,学生学习的劲头也足了。家长们一致称赞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暖人心!

富官庄镇何家庄子小学江秀礼王宝梅报道

2012-9-24

假期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祖国未来

摘要: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在我国当前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如果农村留守儿童不幸福,幸福中国和谐中国就是无稽之谈,因此,本人针对所在地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

关键字: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主要问题寻求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利川市是湖北省恩施州较不发达的县城之一,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环境,许多青壮年选择了背井离乡。他们像候鸟一样,每年春节刚过,便飞向沿海各个城市打工,直到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几年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子女就留在了家中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真凄凉,半年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在利川市农村,“半年难见爹和娘”的儿童实在是太普遍了,很多孩子甚至几年难得见一次父母。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已老,很多孩子在家本应该无忧无虑玩耍却必须帮助他们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毅力与坚强的影子也看到了不属于他们年龄的无奈。

二: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身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难得有机会回一趟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和保护,往往容易遭受来自社会暴力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的伤害。利川市汪营镇一个9岁小男孩小乐半年前就在放学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小乐正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爷爷为伴,但是爷爷因忙于干活没有时间接送小乐上学,因此酿成不幸,父母得知不幸赶回家中面对孩子冰冷的尸体欲哭无泪。无独有偶,此前利川市团堡镇晒田村一留守小学生放学独自回家途中因大雨不断河水暴涨不慎掉入河中,幸好被路人及时救起并送医抢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是意外伤害,社会暴力伤害也是留守儿童经常遭遇的。汪营镇一留守女生在家中突然莫名的遭到一群同学和社会青年暴打,导致重伤住院。更有甚者,利川市第五中学一留守男生因长期遭受一名同班男生欺负寻求帮助无门一时冲动将欺负自己的同学用刀捅死然后跳楼自尽,事发后校方通知其父母时他们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一个星期后才从打工的地方赶回家,难以想象这个男生是多么的无助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类事件还有很多,都说孩子是花朵,可是这些留守儿童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这些花朵正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苦苦挣扎,这么严峻的形势下他们如何长大成人真是令人堪忧。

2教育状况急待改善

利川市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高。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

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及对各乡镇各小学老师的采访我得知,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成绩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极少数能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及父母不在身边教育的原因,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被严重忽视。一方面,隔代监护人大多忙于农务,无暇教育儿童。另一方面,隔代监护人由于自身素质限制,教育水平不高、手段不当,据我调查约85%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采取暴力手段“教育”儿童。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错误的教育成果,在我访问过程中还有村民告知留守儿童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留守儿童偷家里的钱去网吧上网,彻夜不归。

留守儿童文艺体育教育基本空白。由于农村师资力量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学习上基本空白,体育教育更是被忽视。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较之一般农村家庭较为富裕,但乡村学校条件有限,许多小学采取“包班”制度,一个老师承包一个教学班的全部课程,教育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上的辅导,导致行为产生偏差。乡村小学对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师资投入极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上的辅导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忽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在教育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偏差。

三:寻求解决

1政策法规: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已着手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监护网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现在,让很多家长们感到宽慰的是,政府部门表示将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造册建档,督促职能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关心教育留守儿童健康安全成长。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从教育机制、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加以配套解决,才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所在。

2学校教育

学校应承担其更多的监护责任,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上对留守儿童予以重视。在生活上,学校可建立寄宿制度,学校成立生活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予以关爱照顾,并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老师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

3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参考文献

(1) 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 市场,2007,(2).

(2)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3) 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 论坛 ,2007,(9).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精选20篇

留守儿童工作交流心得体会(共5篇)

小学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共13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共10篇)

留守儿童策划书(共10篇)

推荐访问:留守 心得体会 儿童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