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5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5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宣州谢朓楼饯

 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 这是李白天宝十二年(753)游宣城时所作的一首离别诗。全诗构思新颖,以写愁绪发愤懑开头;以写秋景点题,接着评论古人,最后表示要与黑暗现实决绝。全诗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激昂奔放,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是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eq \a\vs4\al(1.)探寻背景

 此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当时韦中立是位青年学子,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韦二人早在长安时就有交往,柳被贬永州后,韦曾自京赴永州向他求教,回京后仍有书信来往,本文便是他们往来书信中的一篇。柳宗元回信首先说明自己不愿为人师的原因,是怕引起“群怪聚骂”“召闹取怒”的严重后果,陷于更加困苦的境地。同时对不重师道的社会流弊,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有力的抨击,指出人们不重师道是由于尊重师道的优良传统久已断绝,因而人们少见多怪,如同“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一般。

 eq \a\vs4\al(2.)作者轶事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的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并严厉指责。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教,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下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也因此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确实是“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

 eq \a\vs4\al(1.)字音

 仆道不笃(dǔ)

   好言论(hào)

 辄哗笑之(zhé) 炊不暇熟(xiá)

 挈挈而东(qiè) 如是者数矣(shuò)

 邑犬群吠(fèi) 大雪逾岭(yú)

 吠噬狂走(shì) 呶呶者(náo)

 咈吾耳(fú) 烦愦(kuì)

 冠礼(ɡuàn) 荐笏(hù)

 怃然(wǔ) 怫然(fú)

 恢恢然(huī) 佞誉(nìnɡ)

 诬谀(yú) 剽而不留(piāo)

 炳炳烺烺(lǎnɡ) 偃蹇(yǎn)(jiǎn)

 衒怪于群目(xuàn)

 eq \a\vs4\al(2.)辨形组词

 ①eq \b\lc\{(\a\vs4\al\co1(仆(仆人),扑(扑救)))

   ②eq \b\lc\{(\a\vs4\al\co1(辛(辛苦),幸(幸福)))

 ③eq \b\lc\{(\a\vs4\al\co1(恒(恒心),桓(桓公))) ④eq \b\lc\{(\a\vs4\al\co1(抚(安抚),怃(怃然)))

 ⑤eq \b\lc\{(\a\vs4\al\co1(徒(徒弟),徙(迁徙))) ⑥eq \b\lc\{(\a\vs4\al\co1(昧(拾金不昧),味(口味)))

 eq \a\vs4\al(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不以病乎:困辱。

 ②责成人之道:要求。

 ③明日造朝:上。

 ④应之者咸怃然:都。

 ⑤以轻心掉之:摆弄。

 ⑥本之《书》以求其质:依据。

 ⑦有馀以告:交互贯通。

 eq \a\vs4\al(4.)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试写出两篇此类文体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书,即书信。如《与朱元思书》《答司马谏议书》。

 一、初步感知

 eq \a\vs4\al(1.)通假字

 ①不以病乎

  通“已”,太,甚

 ②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通“仓皇”,惊慌的样子

 ③参之《孟》《荀》以畅其支 通“枝”,枝条,引申为条理

 eq \a\vs4\al(2.)古今异义

 ①为众人师且不敢

 古义:普通的人,一般的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②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③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④旁推交通

 古义:交互贯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⑤取其实而去其名

 古义:它的实质,实在的东西。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eq \a\vs4\al(3.)一词多义

 ①固eq \b\lc\{(\a\vs8\al\co1(仆自卜固无取 本来、原来,副词,斯固百世之遇也 确实,实在,副词,蔺相如固止之 坚决,形容词))

 ②过eq \b\lc\{(\a\vs8\al\co1(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过分,过于,副词,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过失、过错,名词,一日,大母过余曰 来访,动词))

 ③病eq \b\lc\{(\a\vs4\al\co1(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困辱,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弊病,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担忧,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

 ④被eq \b\lc\{(\a\vs4\al\co1(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bèi,覆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èi,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èi,表示被动,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pī,通“披”,披散))

 ⑤患eq \b\lc\{(\a\vs8\al\co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毛病,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忧患,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

 ⑥且eq \b\lc\{(\a\vs4\al\co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尚且,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将近))

 ⑦然eq \b\lc\{(\a\vs4\al\co1(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这样,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表转折,然而,应之者咸怃然 ……的样子,直见爱甚故然耳 这样,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的样子))

 eq \a\vs4\al(4.)词类活用

 ①世果群怪聚骂:名词作状语,成群结队地。

 ②指目牵引: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③又挈挈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

 ④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以……为快。

 ⑤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形容词作动词,比……早,长于。

 ⑥乃知文者以明道: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形容词作动词,肯定,认可。

 ⑧未尝敢以怠心易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易,轻视。

 ⑨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名词作动词,辅助。

 ⑩苟亟来以广是道: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eq \a\vs4\al(5.)文言句式

 ①甚不自是也:宾语前置句。

 ②而谁敢衒怪于群目:状语后置句。

 ③将以责成人之道:省略句。

 ④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省略句。

 ⑤本之《书》以求其质:省略句。

 ⑥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省略句。

 ⑦为外廷所笑:被动句。

 eq \a\vs4\al(6.)名句默写

 ①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③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二、深层探究

 eq \a\vs4\al(1.)作者是怎样叙述和评价韩愈的“因抗颜而为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文章的第二和第三段,作者叙述韩愈“因抗颜而为师”的社会背景与所受到的指责:“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言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至于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然后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设喻,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eq \a\vs4\al(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是如何分层次自道为文的辛苦与心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始吾幼且少”到“或者其于道不远矣”为第一层,作者以自己创作上的前后变化,说明文章是用来“明道”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辞采声律。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上,强调了“文以明道”的主张。

 从“故吾每为文章”到“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为第二层,谈创作态度和写作的方法技巧问题,是作者长期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作品得以成功的原因。“奥”“明”“通”“节”“清”“重”六个字,是作者提出的检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三条标准,它们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互有补偏救弊的作用。

 从“本之《书》以求其质”到“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为第三层,谈关于学习历史遗产,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问题,作者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出自五经,而写作方法则可以向子史百家广泛地吸取。从“凡若此者”到文章结尾为第四层,表示自己愿意相互交往,商讨学习为文之道,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并再次委婉地表达了拒绝“欲相师”的意愿。

 eq \a\vs4\al(3.)怎样认识柳宗元“文以明道”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柳宗元提倡“文以明道”,实际上是要求写文章宣传某种思想或主张,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为改革社会服务。他对创作的要求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辞藻形式来表达,而辞藻形式必须为思想内容服务。因此,他不仅以“道”指导创作,以“道”指导为文,使“文以明道”,并用它去改造人,改造社会,进行革新,以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当他贬谪永州以后的创作就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整体鉴赏

 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和写作经验:强调“文以明道”,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反对华而不实的唯美主义文风,作家的思想修养要坚实深厚,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写作方法要博采众长。这是一篇内容丰富、体会深刻的文学创作。文章最后表示只要能收到推广他的文学主张的实际效果,就不必担当为人师的虚名。作者对师道的论述,采用正话反说、寓理于事的手法,论说中穿插一些趣闻轶事,嬉笑怒骂,辛辣幽默。阐述文学主张则堂堂正正,洋洋洒洒,有一泻千里之势。对韦中立的答复,态度谦逊,措辞委婉,表现了作者平等待人、鼓励后学的长者作风。

 eq \a\vs4\al(1.)结构图解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记叙]

 eq \a\vs4\al((一)师生关系——,“不敢为人师”)eq \b\lc\{(\a\vs4\al\co1(1.才能(不足):严谨自律,尊师重道,\a\vs4\al(2.勇气,(不够))\b\lc\{(\a\vs4\al\co1(①社会风气:韩愈(实例)、蜀犬、, 越犬、行冠礼(类比),②个人际遇:素遭口舌,今又谪过,))))

 [议论]

 (二)文学主张——“文以明道”eq \b\lc\{(\a\vs4\al\co1(1.文学的社会功用,2.写作态度、写作技巧,3.学习经典之作))

 eq \a\vs4\al(2.)中心主旨

 柳宗元在这封信中,论述了对师道的看法,反复强调“不敢为人师”,他虽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但又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此外,柳宗元还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在信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散文写作的主张,重点阐发了“文以明道”的观点,也论述了关于写作的态度、技巧以及总结前人的经验、吸取各家的特长等问题,并把写作和作者的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这种见解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eq \a\vs4\al(3.)写作特色

 这封信在写作上,体现了柳文说理之作以严谨胜,批判时政尖锐有力的特点。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理由,他首先说“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言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我们仔细一想,这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说说客气话罢了,并不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所以只简略几笔带过。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敢为人师”,因此对这一点他反复加以申述,进行强调,从师道之衰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而后者又是重点,故对后者又说得十分详细。先以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然后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去为人师;接着联系艰难的处境,平时不为人师,都要意外遭人口舌,如果一旦为人师,则会招来更多的攻击;继而又以孙昌胤行冠礼而为外廷所笑为例,说明凡“独为所不为”都要遭到非难嘲笑。这样,就从历史根源、现实情况、社会风气、自己的处境诸方面,把自己“不敢为人师”的原因和道理,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充分透彻。柳宗元既要提倡师道,又“不敢为人师”,不是很矛盾吗?怎样解决呢?于是他提出采取讲求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做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这样,把他“不敢为人师”的理由就说得更全面更严谨了。同时作者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不论从形象还是用词上,都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西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怪”等等,作者的冷嘲热讽,尖酸辛辣,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全文转折层次颇多,结尾处又与前文回顾照应,是其结构严谨处。但单从文字来说,而后半篇反不如前半篇。前半篇转折处见波澜,譬喻中穿插议论,在左顾右盼之际,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后半篇概念化的成分较多,已变成论文了。

 eq \f( 二十一日,宗元 白:, 二十一日,宗元禀告:)

 eq \f( 辱 书云欲相师。仆 道 不笃,业甚,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厚,学业很)

 eq \f(浅近,环 顾其 中,未 见 可 师 者。虽,浅薄,全面观察自身的道德学问,没有看到可供人师法的。我虽然)

 eq \f(常 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经常喜欢谈论学问,写作文章,但非常不自信。)eq \b\lc\[(\a\vs4\al\co1(辱:屈尊,承,蒙。笃:深))

 eq \b\lc\ \rc\](\a\vs4\al\co1(厚。其中:指自己的“道”(道德),和“业”(学问)当中。为:写作。))eq \f(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想不到您从京都来到这蛮夷)

 eq \f( 间,乃幸 见取。仆 自 卜固无取 ;假令,之地,我有幸被您看中。我自料自身本来无可取之处;即使有)

 eq \f(有取 ,亦不敢为人 师。为众人师 且不敢,,可取之处,也不敢做人家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

 eq \f(况 敢为吾子师乎?,又怎么敢做您的老师呢?)eq \b\lc\[\rc\](\a\vs4\al\co1(吾子:对对方的敬称,一般用于男,人之间。卜:估量。众人:一般人。))

 eq \f(孟子称“人之患在 好为人 师”。由魏、晋氏以,孟子说“人的通病就在于喜欢做人家的老师”。自魏、晋以)

 eq \f(下,人 益不 事师 。

  今 之 世,不闻 有师;,来,人们更加不讲究求师了。当今这个时代,没听说有老师;)

 eq \f(有 辄哗笑之,以 为狂人。,真的有老师,大家就起哄嘲笑他,把他当做狂人。)eq \b\lc\[(\a\vs4\al\co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出))

 eq \b\lc\ \rc\](\a\vs4\al\co1(《孟子·离娄上》。不,事师:不讲究求师。))eq \f(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 笑,惟独韩愈奋然不顾流俗,冒着别人的讥笑)

 eq \f(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 师;世,轻贱,召收学生,还写了《师说》,态度严正地做起了老师;世上)

 eq \f(果 群 怪聚骂,指目 牵 引,,果然有不少人聚在一起责怪辱骂他,手指目视牵强附会地攻击他,)

 eq \f(而增 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 狂 名,,而且患上了不少毁谤的言辞。韩愈因此落得一个“狂”的名声。)

 eq \f(居 长安, 炊 不 暇 熟,又 挈挈 而 东。,住在长安,一顿饭还没来得及做熟,又孤零零地离京东去了。)

 eq \f(如 是 者 数 矣。,像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好几次了。)eq \b\lc\[(\a\vs4\al\co1(抗颜:正色。指态度严正。增,与为言辞:增添了不少毁谤的))

 eq \b\lc\ \rc\](\a\vs4\al\co1(言辞。挈挈(qiè qiè):,形容孤独的样子。))

 eq \f(屈子赋 曰:“ 邑 犬群 吠,吠 所,屈原的赋中说:“小地方的狗成群地狂叫,是冲着它们感到)

 eq \f( 怪 也。”仆往 闻庸、蜀之南,恒 雨 少,奇怪的东西叫的。”我过去听说庸、蜀以南,常常下雨,很少见太)

 eq \f(日, 日出则犬 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 。,阳,太阳出来狗就叫,我以为言过其实。前六七年,我来到南方。)

 eq \f( 二年冬 ,幸大雪逾 岭,被 南越中数州,,元和二年冬天,恰好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岭南的好几个州郡,)

 eq \f(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 者累 日,至无雪,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咬狂跑,这样一连好多天,直到没雪)

 eq \f(乃 已。然后始信前所闻 者。,了才停止。然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到的传闻。)eq \b\lc\[(\a\vs4\al\co1(邑犬群吠,吠所,怪也:语出屈原))

 eq \b\lc\ (\a\vs4\al\co1(《九章·怀沙》。邑犬,指小地方的犬。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感到奇怪。庸:商时小国名,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秦在此设置上,庸县,故城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过言:言过其实。来南:指被,贬来到南方。二年:指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岭:指五岭山脉。))

 eq \b\lc\ \rc\](\a\vs4\al\co1(被:覆盖。南越:指岭南,一带。苍黄:惊慌的样子。))eq \f(今韩愈 既 自以为 蜀之,如今韩愈已然把自己弄成了蜀地的)

 eq \f(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 之雪,不 以 病 乎?非独,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岭南的雪,不是太使人困辱了吗?不仅)

 eq \f( 见 病,亦 以病 吾子。然 雪与 日岂 有过 哉?,我被困辱,也连累您受困辱。然而雪与太阳哪里有过错呢?)

 eq \f(顾吠者 犬耳。度 今天下不 吠者,狂叫的不过是狗罢了。想想如今社会上不像狗那样狂叫的能)

 eq \f( 几人,而谁敢 衒怪 于 群目,以召,有几人呢,而谁又敢在众人面前炫耀被人见怪的事,招惹他们)

 eq \f(闹取怒乎?,的吵闹和愤怒呢?)eq \b\lc\[(\a\vs4\al\co1(不以病乎:不是太使人困辱了吗?以,通“已”,,太,甚。顾吠者犬耳:狂吠的不过是狗罢了。))

 eq \b\lc\ \rc\](\a\vs4\al\co1(衒(xuàn)怪于群目:在众人眼前炫耀那些被人见怪的,事。衒,炫耀。召闹取怒:招惹来无谓的吵闹和愤怒。))

 eq \f(仆自 谪过 以来, 益少志虑。居南中,我自从因过错而被贬以来.心里越发少了念头。在南方住)

 eq \f( 九年,增 脚气病,渐 不喜 闹 ,岂 可 使呶呶,了九年,患上了脚气病,渐渐地不喜欢闹腾。怎么可以让喋喋)

 eq \f(者早 暮咈吾 耳,骚吾 心 ?则固,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搅扰我的双耳,骚扰我的内心呢?我本来就)

 eq \f(僵仆 烦 愦, 愈 不可过矣。平居望外,摔了跟头,心烦意乱,(再为人师)就更加不好过了。平时意料)

 eq \f(遭 齿舌 不少,独欠为人 师耳。,不到的被人说三道四已经不少,就缺做人的老师了。)eq \b\lc\[(\a\vs4\al\co1(谪过:因,过错而遭))

 eq \b\lc\ (\a\vs4\al\co1(贬谪。志虑:指念头,想法。呶呶(náo náo):话多而令人讨厌。,咈(fú):违背,违逆。僵仆:倒下。烦愦:心烦意乱。过:过活。))

 eq \b\lc\ \rc\](\a\vs4\al\co1(望外:意料之外。齿舌:,口舌。指闲话、是非。))

 eq \f(抑 又闻之,古者重 冠礼,将以 责成,而且我又听说,古代重视行冠礼,是要通过这个仪式用成)

 eq \f(人之道 , 是圣人所尤用心者,年人的规则来要求举行冠礼的人,这是圣人特别用心思的地)

 eq \f(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方。几百年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礼仪了。近年有个叫孙昌胤)

 eq \f(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的人,偏偏决心举行冠礼。仪式结束之后,第二天上朝。到了)

 eq \f(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宫廷的外院,他把笏板插在腰带上对在场的朝官说:“我已举行)

 eq \f( 冠毕。” 应之者 咸怃然。,加冠礼了。”听到这话而应声的人都茫然不知所措。)eq \b\lc\[(\a\vs4\al\co1(责成人之,道:用成年))

 eq \b\lc\ \rc\](\a\vs4\al\co1(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他。造朝:登朝,,上朝。荐:插。怃[wǔ]然:惊愕的样子。))eq \f(京兆尹郑叔则怫然 曳,京兆尹郑叔则气愤地拖着)

 eq \f(笏 却 立,曰:“何 预我 耶?”廷中 皆大,笏板退后而立,说:“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院中的朝官都大)

 eq \f(笑 。天下 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 , 何,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非难郑叔则并赞赏孙昌胤,这是为什么)

 eq \f(哉? 独 为 所不为也。

  今之命,呢?是因为惟独孙昌胤做了人们久已不做的事。如今自命为)

 eq \f(师者大 类此。,师的人就大体与此相似。)eq \b\lc\[(\a\vs4\al\co1(怫(fú)然:愤怒的样子。预:关涉,相,干。快孙子:对孙昌胤的行为感到畅))

 eq \b\lc\ \rc\](\a\vs4\al\co1(快、称心。为所不为:做了人们不做,的事。命师:命名为师,称作老师。))

 eq \f(吾子行厚而辞 深,凡 所 作,皆恢,您的德行敦厚而文辞功底很深,凡是您所写的文章,都气)

 eq \f(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度恢宏有古人的模样,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又能给您的知识)

 eq \f(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才能增加什么呢?如果认为我的岁数比您大,闻道著书的时间)

 eq \f(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不比您晚,真想彼此来往谈谈所了解的学问,那我当然愿意把)

 eq \f(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我心中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如果您能自己从中进行选择,)

 eq \f(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 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选取舍弃某些内容就可以了。如让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

 eq \f(不足,而 又畏 前所陈 者 ,其为不敢也,能不够,而且又害怕前面所说的种种情况,不敢做人的老师是)

 eq \f(决 矣。,确定无疑的了。)eq \b\lc\[\rc\](\a\vs4\al\co1(增加:指增长学生的知识。中,所得者:指心中所积累的学问。))eq \f(吾子前所欲,您上次想)

 eq \f(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 耀明于子,聊,看我的文章,我已经都交给您了,这不是为了在您面前炫耀,不过)

 eq \f( 欲以观 子 气色, 诚好恶 何如也。,是想观察一下您对这些文章的反映,您的好恶是怎样的罢了。)

 eq \f(今书来, 言者皆大过 。吾 子诚非 佞,您这次来信,所说的都太过奖了。我知道您的确不是花言巧语)

 eq \f(誉 诬 谀之徒,直 见爱 甚故然,地赞美和夸大其辞的奉承的人,只不过是过于敬爱我所以才这样)

 eq \f(耳。,说的。)eq \b\lc\[\rc\](\a\vs4\al\co1(气色:神态。这里指反映。佞誉:花言,巧语地赞美。诬谀:以不实之词奉承。))

 eq \f(始吾幼且 少,为文章以辞 为 工。

  及,当初我岁数小,太年轻,写文章把辞藻华丽看做工致。到了)

 eq \f(长, 乃知 文 者以 明 道 ,是固 不 苟 为,成年,才知做文章是要阐明圣人之道的,这本来不能随意弄)

 eq \f(炳炳烺烺、务采 色、夸声音 而以 为,得花花绿绿,追求辞藻华丽、炫耀音韵优美,并把这些当做写文)

 eq \f( 能也。凡吾所陈 ,皆自 谓 近 道,而不,章的本事。凡是我所写的文章,都自以为接近圣贤之道,但不)

 eq \f(知道 之果 近乎远乎?吾子好 道而可吾,知道离圣贤之道果真是近是远。您喜欢圣贤之道而肯定我的)

 eq \f(文,或者 其于道不远矣。,文章,或许我的文章距离道不远了吧。)eq \b\lc\[(\a\vs4\al\co1(炳炳烺烺(lǎnɡ lǎnɡ):文采,鲜明的样子。可吾文:认可))

 eq \b\lc\ \rc\](\a\vs4\al\co1(我的,文章。))eq \f(故吾每为文章 ,未尝敢以轻 心掉 之,惧,所以我每写文章时,从来不敢以轻率之心随便为文,怕的)

 eq \f(其 剽 而不留也;未尝 敢以怠 心易 之,惧,是写出文章来轻浮而不凝重;从来不敢以怠惰之心潦草为文,怕的)

 eq \f( 其 弛而不严也;未尝 敢以 昏气 出 之,,是文章松弛而不严谨;从来不敢头脑不清楚便糊里糊涂地写,)

 eq \f(惧 其昧没而杂 也;未尝敢以 矜气作之,,怕的是文意模糊而杂乱无章;从来不敢带着骄矜之气来写文章,)

 eq \f(惧 其 偃 蹇而 骄 也。,怕的是文章纵恣狂放充斥傲气。)eq \b\lc\[(\a\vs4\al\co1(以轻心掉之:以轻率之心随,便为文。掉,摆弄。剽(piāo)))

 eq \b\lc\ (\a\vs4\al\co1(而不留:轻浮而不凝重。以怠心易之:以怠惰之心潦草为文。,以昏气出之:头脑不清糊里糊涂地写出来。昧没而杂:文意))

 eq \b\lc\ \rc\](\a\vs4\al\co1(模糊不清而杂乱。矜气:骄矜之,气。偃蹇(yǎn jiǎn ):傲慢的样子。))eq \f(抑之欲其,表达有所控制以使文章含蓄)

 eq \f(奥,扬之 欲其 明;疏之 欲其通 ,,深刻,充分阐发以使文意清晰明白,疏理文意以使文章通顺畅达,)

 eq \f(廉之欲其 节 ;激而发之 欲其清 ,,删减文字以使文章简练精干;激发文中的感情以使其骏爽自然。)

 eq \f(固而存 之 欲其重 。此 吾所以羽翼,保存充足的文气以使作品深厚凝重。这就是我用以辅助那圣)

 eq \f(夫 道 也。,贤之道的方法。)eq \b\lc\[\rc\](\a\vs4\al\co1(廉:使文字简洁。节:有节制。清:清新自然。,重:风格深厚凝重。羽翼夫道:辅助那圣人之道。))

 eq \f( 本之《书》以求其 质 ,本之 《诗》以求其,要根据《尚书》以求文章的质朴,要依据《诗经》以求文章的永恒)

 eq \f(恒 , 本之《礼》 以求 其 宜, 本之《春秋》以求其,感染力,要依据《礼记》以求文章的合理,要依据《春秋》以求文)

 eq \f( 断,本之《易》以求其 动 。此 吾,章的褒贬明断,要依据《易经》以求文章的变化发展。这就是我)

 eq \f(所以取 道之原也。,所以取法的为文之道的本源。)eq \b\lc\[(\a\vs4\al\co1(本:依据。恒:这里指永恒的艺,术感染力。断:决断。指有所))

 eq \b\lc\ \rc\](\a\vs4\al\co1(褒贬,能判断是非。动:指变化发展。,取道之原:赖以求取圣人之道的本源。))eq \f( 参之榖梁氏以厉,再参考《榖梁传》以磨炼)

 eq \f(其气,参之《孟》《荀》以 畅其支,参之《庄》《老》,文气,参考《孟子》《荀子》使文章条理畅达,参考《庄子》《老子》)

 eq \f(以 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 趣,参之《离骚》以,使文章恣肆无端,参考《国语》以扩展文章的情趣,参考《离骚》使文)

 eq \f(致其幽 ,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章达到隐微幽深的境界,参考《史记》使文章的简洁精练突现出来。)

 eq \f(此 吾所以旁推交通 而 以为之文 也。,这就是我广泛推究,互相参照各家之长而用以写作文章的方法。)

 eq \b\lc\[(\a\vs4\al\co1(参:参考。厉其气:炼其文气。畅其支:使文章的条理畅达。肆,其端:使文章放恣无端。幽:指隐微深沉。著其洁:使文章的))

 eq \b\lc\ \rc\](\a\vs4\al\co1(简洁精练突显出来。旁推交通:广,泛推究,互相参照,以取各家之长。))eq \f( 凡若 此者,,以上我所说的这些,不知是)

 eq \f(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真的对了还是错了?是可取还是不可取呢?希望您观察、选择,)

 eq \f(有馀 以告焉。苟 亟 来以广是 道,子,有闲暇的时候告诉我。如果您急于来扩充这些为文之道,您可)

 eq \f( 不有 得焉,则我 得矣,又何 以 师 云,能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我会有收获,又何必要用老师之名来称)

 eq \f( 尔哉? 取其 实 而 去其 名,无 招,呼我呢?我们取老师的实际而不取老师的名义,不要招致)

 eq \f(越 、蜀 吠 怪 而为外,越犬吠雪、蜀犬吠日那样的惊怪攻击,不要像孙昌胤那样为朝)

 eq \f(廷 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廷的官员所笑,就算庆幸了。宗元又及。)eq \b\lc\[(\a\vs4\al\co1(有馀以告:有余闲的,时候告诉我。亟:急。))

 eq \b\lc\ \rc\](\a\vs4\al\co1(子不有得……云尔哉:你可能没有收获,但,我会有收获,又何必用老师这样的称呼呢?))

 一、基础知识

 eq \a\vs4\al(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荐笏(hù)

   炽热(chì)

 好言论(hào) 仆道不笃(dǔ)

 B.怃然(wǔ) 嗔怪(chēn)

 呶呶者(náo) 邑犬群吠(fèi)

 C.佞誉(nìnɡ) 砧板(zhān)

 咈吾耳(fú) 吠噬狂走(shì)

 D.诬谀(yú) 毗邻(pí)

 恢恢然(huī) 炳炳烺烺(lǎnɡ)

 解析:选C。砧板(zhēn)。

 eq \a\vs4\al(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独:孤独

 B.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度:揣度,推想

 C.则固僵仆烦愦 愦:糊涂,昏乱

 D.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却:退后

 解析:选A。独:惟独。

 eq \a\vs4\al(3.)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非能水也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C.①辱书云欲相师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D.①不耻相师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解析:选A。例句中的①怪:形容词用作动词,责怪。②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A项中的①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友好。②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故选A。

 eq \a\vs4\al(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B.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

 本之《书》以求其质

 C.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D.辱书云欲相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解析:选A。连词,都表修饰。B.前“以”,介词“因”;后“以”,介词,“来”。C.前“虽”,副词,“尽管”;后“虽”,副词,“即使”。D.前“相”,人称代词,“我”;后“相”,人称代词,“别人”。

 eq \a\vs4\al(5.)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

 )

 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③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④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⑤今之世,不闻有师

 ⑥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选A。注意是主要原因。

 eq \a\vs4\al(6.)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训诫是作者不敢轻易为人师的一个重要原因。

 B.作者把作《师说》的韩愈比作“蜀之日”,把嘲笑韩愈的众人比作吠日的蜀犬,表现了他对世俗的鄙视与愤慨。

 C.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散文创作的主张,认为文章的重要作用就是“明道”,而不能单纯追求文采和音律。

 D.在文章最后,作者为了避免招致“越、蜀吠怪”和外廷的嘲笑,婉言推却了韦中立“相师”的请求。

 解析:选D。“婉言推却”错。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eq \a\vs4\al(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犯,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

 C.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D.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解析:选C。过:过分,过于。

 eq \a\vs4\al(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又挈挈而东

 泉涓涓而始流

 D.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解析:选C。都表修饰。

 eq \a\vs4\al(9.)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永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解析:选C。作者没有自喻高洁的品德,也没有说自己被贬永州的处境。

 eq \a\vs4\al(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世上果然有不少人聚在一起责怪辱骂他,手指目视牵强附会地攻击他,而且增添了不少毁谤的言辞。

 (2)然而雪与太阳哪里有什么过错呢?狂叫的不过是狗罢了。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复鲁絜非书

  姚 鼐

 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遇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尝论古今才士,惟为古文者最少,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①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②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节选自《惜抱轩文集》)

 【注】 ①告语:一种文章的体例。②廉肉:肥瘦,此指文章的繁简。

 eq \a\vs4\al(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其人,知为君子矣

   接:接触

 B.值其时其人 值:遇到

 C.讽其音 讽:讽谏

 D.糅而偏胜可也 糅:夹杂

 解析:选C。讽:朗读。

 eq \a\vs4\al(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a\vs4\al\co1(①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eq \b\lc\{(\a\vs4\al\co1(①统二气之会而弗偏,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eq \b\lc\{(\a\vs4\al\co1(①则品次亿万,②则耻师焉))

 D.eq \b\lc\{(\a\vs4\al\co1(①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选D。A项,①其:代词,可译为“您的”。②其:代词,可译为“它的”。B项,①而:并列连词,可译为“又”。②而:转折连词,可译为“却”。C项,①则:连词,可译为“就”。②则:连词,可译为“却”。D项,两个“于”,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与”等。

 eq \a\vs4\al(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认为絜非先生如果专门从事古文的写作,就会写得很好,会是一位当时少有的才华杰出的长辈。

 B.姚鼐根据阴阳刚柔是天地之道,认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它也体现出这天地之道来。

 C.具有阳刚之美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气势磅礴,具有阴柔之美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清新幽美。

 D.阴阳刚柔虽只有两样,但互相夹杂,能产生出数不清的品次来,因而文章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解析:选A。文中不是从假设的角度说的,而是肯定絜非先生专门写古文,并且写得很好,是杰出的人。

 eq \a\vs4\al(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像先生这种专门写古文,又能写得这样好的人呢?

 (2)那对于人呢,像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像当了君王让万人朝拜,像击鼓激发上万勇士去战斗。

 (3)欧阳修能够吸取和自己不同的人的长处,时常弥补着自己文章的不足;曾巩能够避免自己的短处而不犯错。

 【参考译文】

 絜非先生:(我)知心的朋友很少,到晚年才遇到您,刚接触您,便知您是个君子;读了您的文章,(更)觉得不是君子必不能做到。曾经谈论自古至今的才士,能写作古文的最少,如果能写作古文,便是才士中的杰出的人了。何况像先生这种专门写古文,又能写得这样好的人呢?

 姚鼐(我)听说天地之道,只是阴阳刚柔罢了。文章是天地的精华,是阴阳刚柔之气的表现。只有圣人的话,是融合阴阳刚柔二气而不偏重的。但是《易经》《诗经》《尚书》《论语》上所记载的,有时也可以分出刚和柔。遇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说话、表达也有适宜的方式。从诸子以后,所做的文章,没有不有所偏重的。那些得到阳刚之美的人,他们的文章就像雷霆,像闪电,像长风出谷,像高山峻岭,像大江决堤,像骏马奔腾。那光彩,像明亮的太阳,像(燃烧的)火,像金铁。那对于人呢,像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像当了君王让万人朝拜,像击鼓激发上万勇士去战斗。那些得到阴柔之美的人,他们的文章就像初升的太阳,像清风,像云,像霞,像烟,像幽深的树林,曲折的涧水,像微动的水波,像荡漾的流水,像珍珠玉石的光彩,像鸿鹄的鸣叫声传到天空。那对于人呢,高远得像叹息,深远得像有所思虑,温和得像欢喜,凄伤得像悲戚。看了那文章,朗读了那声韵,那么作文章的人的性情形状,都是不同的。

 (再说那)阴阳刚柔,根本只有两样,造物者把它夹杂着,而气有多有少有进退有消长,那么就会多达成亿成万,以至于不可胜数,万物就生发出来了。所以说:“一阴一阳就是天地之道。”文章的变化多端,也像这样罢了。夹杂二气而偏重一方是可以的;如果是偏胜到极点,一种有而另一种完全没有,还有那些刚不足以为刚,柔不足以为柔的,都不可以说是文章。现在农夫或小孩听音乐,认为是声歌弦管聚集罢了;如果会音乐的人听了,那么五音十二律,一定合于其中的一个,一听到声音,便可以分辨清楚了。说到评论文章,难道和这听音乐的事两样吗?宋朝欧阳修、曾巩的文章,都是偏于柔美一方的;欧阳修能够吸取和自己不同的人的长处,时常弥补着自己文章的不足;曾巩能够避免自己的短处而不犯错。我看您的文章,差不多接近这两人了。不过人们学习作文章,他们的功底所能做到的,无非是陈列义理确保明白而恰当,布置取舍(文章内容),繁简都能不失文法,言辞文雅通顺不杂乱罢了。从古到今写文章能做到这步的,不能常常成功。可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文章通乎神明,那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先生认为我的话对吗?

 四、语言运用

 eq \a\vs4\al(15.)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 71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3.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34.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请阅读下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认为谣言传播的最主要的原因

 准确发布信息不及时

 判断力缺失、从众心理

 媒体不负责任

 有人故意传播

 谣言符合人们

 的心理

 预期

 所占比例

 73.1%

 58.6%

 56.0%

 40.1%

 39.5%

 (1)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可知,受访者普遍认为,造成谣言广泛传播的客观原因最主要的是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向公众发布准确的信息,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就减少或遏止谣言传播的问题,向公众提一条中肯的建议。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公众对信息的判

推荐访问: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唐宋 选修 学年